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版考前三个月(江苏专版)高考生物考前抢分必做 热点题型模板练 题型3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考前三个月(江苏专版)高考生物考前抢分必做 热点题型模板练 题型3 Word版含答案

来源:智榕旅游
公众号:惟微小筑

题型3 表格分析类解题模板练

[解题模板概述] 表格题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表格的形式把生物学现象、事实、规律、原理及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呈现出来 ,常见表格类型有两种:数据表格和材料(过程)表格 ,前者以数据记录为主体 ,而后者以材料(处理过程)的记录为主体 .解答表格题的思维模板如下:

识表 析表 (1)分析表中数据、过程或现象所表示的生看清表格名称、物学含义、变化规律及相关原因 ,特别要注行列标题及含义、数据单位 ,意各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 用表 联系教材中的根底知识 ,对表中的信息进行综合比照推理 ,通过有效的信息转换 ,归(2)分析表格中特殊数据 ,如最||大、最||小、纳出相应的结论 ,结合相应的概念和原理答题 ,语言表达要准确标准 . 找出关键信息 . 平均或 \"0〞 ,而在过程表格中要特别注意关键步骤和过程 .

为了探究植物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 ,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氧含量下 ,测定了一定大小的新鲜菠菜叶的二氧化碳释放量(表中为相对值) ,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答复: O 2 CO 2 温度 3 ℃ 10 ℃ 20 ℃ 30 ℃ 40 ℃ (1)为了能使实验数据真实地反映呼吸强度的变化 ,应特别注意的实验环境条件是

,原

6.2 31.2 46.4 59.8 48.2 3.6 53.7 35.2 21.4 17.3 1.2 5.9 6.4 8.8 7.1 4.4 21.5 38.9 56.6 42.4 5.4 33.6 65.5 100 74.2 5.3 32.6 67.2 102 73.5 0.1% 1.0% 3.0% 10.0% 20.0% 40.0% 是 .

(2)研究人员在对数据分析时 ,发现在温度、氧含量分别为 的条件下所测数据最||可能是错误的 .

(3)图中数据反映出当氧含量从20%上升到40%时 ,植物的呼吸强度一般 .其原因是 .

(4)就图中数据分析 ,蔬菜长期贮藏的最||正确环境控制条件

公众号:惟微小筑

是 .此条件下植物细胞内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是 .

(5)分析表中数据 ,我们可以发现植物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规律是 .

思维导表

(1)表格名称为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氧含量下 ,测定了一定大小的新鲜菠菜叶的二识 表 氧化碳释放量 . (2)表中第|一列为不同温度 ,第|一行为不同氧含量 ,表中所统计数据为二氧化碳释放量 . (1)表中每列所统计数据的共性变化规律为在一定氧含量的条件下 ,随着温度的升析 表 高 ,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先增加后减少;每行所统计数据的共性变化规律为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 ,随着氧含量的升高 ,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先增加后减少 . (2)当氧含量从20%上升到40%时 ,每行统计数据的特点是根本保持稳定 ,表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最||小值为1.2 . (1)因表中是通过统计二氧化碳释放量来反响呼吸强度 ,新鲜菠菜叶假设在有光的条件下 ,可进行光合作用而消耗二氧化碳 ,从而干扰呼吸强度的测定 ,因此要对叶片进行遮光处理 . (2)表中温度为10 ℃时所测二氧化碳释放量随氧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其他温度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有异常 ,表中氧含量为1.0%时所测二氧化碳释放量随温度的变化规用 表 律与其他氧含量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有异常 . (3)当氧含量从20%上升到40%时 ,由每行统计数据的特点可知植物的呼吸强度一般保持相对稳定 ,其原因是受酶的数量限制(或受线粒体数量限制) . (4)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最||小时所对应的温度为3 ℃、氧含量为3.0% ,此时是(填 \"是〞或 \"否〞)有利于蔬菜长期贮藏 ,此时的细胞呼吸类型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 (5)由表中列和行中数据变化共性规律可知:在一定温度和氧气浓度范围内 ,随着温度和氧气含量的增高 ,呼吸作用强度增大 . 答案 (1)遮光 ,使叶片处于黑暗状态 防止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而干扰呼吸强度的测定 (2)10 ℃、1.0% (3)保持相对稳定 受酶的数量限制(或受线粒体数量限制) (4)温度为 3 ℃、氧含量为3.0%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5)在一定温度和氧含量范围内 ,随着温度和氧含量的增高 ,呼吸作用强度增大

解析 (1)实验中为了防止菠菜叶片光合作用的干扰 ,应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2)在所列数据

公众号:惟微小筑

中 ,温度为10 ℃、氧含量为1.0%时的数据可能是错误的 .因为在氧气浓度从0.1%→1.0%的变化中 ,其他温度条件下CO2释放量是减少的 ,只有在10 ℃时是增大的 .也可以从氧气含量为0.1%、3.0%、10.0%、20.0%、40.0%所对应的温度从3 ℃→20 ℃ ,CO2释放量都是逐渐增大的 ,只有1.0%与10 ℃对应的CO2释放量除外 .(3)氧含量从20.0%→40.0%时 ,CO2释放量根本不变 ,外因是充足的 ,影响因素只能从内因分析 ,如酶的数量、线粒体的数量等 .(4)蔬菜贮藏的最||正确条件是分解有机物最||少的条件 ,即CO2释放量最||少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条件是温度为 3 ℃、氧含量为3.0% ,此时无氧呼吸受到抑制 ,有氧呼吸还没有快速启动 ,二者都很微弱 .产生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5)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在温度从3 ℃→30 ℃范围内 ,随温度的升高 ,CO2释放量增多(氧含量为1.0%是从3 ℃→20 ℃);在氧含量从3.0%→20.0%范围内 ,随着氧含量升高 ,CO2释放量也增多 .

1.科学家R.L.Smith研究了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变化情况 ,局部结果如下表所示 .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

能量数值(千卡·m2·a1) 摄取量 动物种类 收割蚁(植食) 小蜘蛛(肉食) 盐沼蝗(植食) 黄鼠(植食)

A.收割蚁只有不到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 B.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不同 C.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 D.占盐沼蝗摄入食物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 答案 B

解析 收割蚁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的能量是0.1 ,那么0.1/31≈0.3% ,故A正确 .几种动物同化效率不同不是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不同 ,而是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同 ,故B错误 .黄鼠的生长效率较低是因为呼吸消耗的能量多 ,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的能量较少 ,故C正确 .盐沼蝗未同化的能量占(3.71-1.37)/3.71×100%≈63% ,这些未同化的能量可以通过粪便被分解者利用 ,

(I) 34.50 12.60 3.71 5.60 --同化量 (A) 31.00 11.90 1.37 3.80 呼吸量 (R) 30.9 10.00 0.86 3.69 生产量 (P) 0.10 1.90 0.51 0.11 公众号:惟微小筑

故D正确 .

2.果蝇的X、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 .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以下对结果分析正确的选项是(多项选择)( )

杂交 组合一 杂交 组合二 杂交 组合三

A.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B.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在减数分裂中也会发生交叉互换从而发生基因重组 C.通过杂交组合三 ,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D.通过杂交组合二 ,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答案 ABC

解析 由杂交组合一看出刚毛为显性性状 ,截毛为隐性性状 ,设控制刚毛的基因为B ,控制截毛的基因为b ,假设基因位于同源区段上 ,P:截毛(XbXb)×刚毛(XbYB)→F1截毛(XbXb)∶刚毛(XbYB)=1∶1 ,故通过杂交组合三 ,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C正确 .假设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杂交组合二中 ,P:截毛(XbXb)×刚毛(XBY)→F1刚毛(XBXb)∶截毛(XbY)=1∶1;假设基因位于同源区段上 ,P:截毛(XbXb)×刚毛(XBYb)→F1刚毛(XBXb)∶截毛(XbYb)=1∶1;综上所述根据杂交组合二 ,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 ,不能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D错误 .

3.为探究中|国楤木总皂苷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

处理1:将60只健康的雄性大鼠进行适应性饲喂5 d后 ,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甲组(50只)腹腔注射3%糖尿病诱导剂(ALX) ,获得糖尿病模型鼠 ,乙组(10只)不作处理 . 处理2:过程及实验结果如表: 组别 处理及结果 给大鼠分别灌喂等量的不同种溶液 A组 30 mg/kg SAC 甲组(随机均分为5组) B组 C组 D组 25 mg/kg 二甲双胍 E组 生理 盐水 乙组 生理 盐水 P:刚毛(♀)×截毛(♂)→F1全部刚毛 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 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 60 mg/kg 120 mg/kg SAC SAC 公众号:惟微小筑

4周后采血 ,测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的测量值(mmol/L) 注:SAC为中|国楤木总皂苷提取液;二甲双胍为临床使用的降糖药 .

(1)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通过 ,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ALX作为糖尿病诱导剂 ,能特异性识别并作用于大鼠的 细胞 ,使该细胞损伤、坏死 ,导致 ,血糖升高 . (2)本实验中对照组是 .

(3)实验结果说明 ,随SAC浓度增加 , .

(4)C组的实验结果与D组相比 ,此结果在实践上的意义是 . (5)进一步研究发现 ,SAC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两方面:一方面它能 ALX对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损伤 ,另一方面 ,它能 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以减轻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负担 .

答案 (1)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 胰岛B 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2)乙组、D组、E组 (3)其降血糖的作用增强

(4)降血糖的效果一致(其降血糖的效果与二甲双胍无显著差异) 一定浓度的SAC可作为有效的降糖药代替二甲双胍(可制成降糖药、可代替二甲双胍、可治疗糖尿病) (5)减弱 提高

解析 (1)胰岛素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 ,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ALX作为糖尿病诱导剂 ,它能特异性识别并作用于大鼠的胰岛B细胞 ,使该细胞损伤、坏死 ,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血糖升高 .

(2)本实验中乙组不做处理 ,故和甲组为对照组;甲组中E组注射生理盐水 ,D组注射二甲双胍 ,和其他注射SAC组形成对照 ,故对照组是乙组、D组、E组 . (3)据表格数据可知 ,随SAC浓度增加 ,其降血糖的作用增强 .

(4)据表格数据可知 ,C组的实验结果与D组相比降血糖的效果一致 ,故在实践上可用一定浓度的SAC作为有效的降糖药代替二甲双胍 .

(5)进一步研究发现 ,SAC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两方面:一方面它能减弱ALX对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损伤 ,另一方面 ,它能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以减轻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负担 .

23.34 20.32 18.13 17.52 28.25 6.40 公众号:惟微小筑

4.为探究大气CO2浓度变化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研究人员对三种作物所处环境的CO2 浓度分别进行如下控制:自然CO2 浓度(简称[375])、倍增CO2 浓度(简称[750])、倍增后恢复到自然CO2浓度(先在倍增CO2浓度下生活60 天 ,再转入自然CO2浓度下生活 ,简称[750-375]) ,每种作物依次做三种处理 ,且均设置3 个重复组 ,测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如图1、2、3 所示:

(1)据图分析可知 ,在CO2浓度倍增条件下 ,三种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均 ,这主要是CO2浓度倍增时 增大与 降低共同作用的结果 .

(2)为进一步测定在[375]和[750]条件下干旱胁迫对大豆光合作用的影响 ,进行了相应探究实验 ,结果如下: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呼吸速率 (μmol·m·s) -2-1--干旱胁迫 [375] 22.5 [750] 23.95 水分充足 [375] 27.05 [750] 31.65 2.36 2.21 3.23 3.34 公众号:惟微小筑

光饱和点相对值 叶绿素相对含量

900 12.0 900 12.5 850 13.0 1 100 14.2 ①在水分充足、[750]时大豆的真正光合速率为 μmol·m2·s1 .

②在水分充足条件下 ,[750]能显著提高大豆的光饱和点 ,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CO2浓度增

加 ,碳反响中 需要的ATP和[H]增多;另一方面叶肉细胞中 增加 ,大豆捕获光能的能力增强 .

③通过研究发现 ,植物体在干旱胁迫时自身会产生一种激素 ,促使叶片气孔关闭 ,以减少蒸腾散失的水分 ,推测此种激素最||有可能是 . 答案 (1)升高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2)①34.99 ②三碳化合物的复原 叶绿素的相对含量 ③脱落酸

解析 (1)据图3分析 ,在CO2浓度倍增条件下 ,三种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均升高 ,据图1和图2分析 ,原因可能是CO2浓度倍增时净光合速率增大与蒸腾速率降低共同作用的结果 . (2)①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 ,在水分充足、[750]时大豆的真正光合速率为31.65+3.34=34.99 μmol·m-2·s-1 .

②据表分析 ,在水分充足条件下 ,[750]能显著提高大豆的光饱和点 ,可能的原因是CO2浓度增加 ,暗反响中三碳化合物的复原需要的ATP和[H]增多;同时叶肉细胞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增加 ,大豆捕获光能的能力增强 .

5.为研究钾肥施用量对甘蓝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科研机构在土壤含钾量偏低的菜园中连续两年进行了相同的实验 ,得到了如表结果 . 请答复以下问题:

K2O施用量 公斤/(亩·年) 0 10 20 30 甘蓝的产量 第1年 公斤/亩 4 470 5 053 5 270 5 120 第2年 公斤/亩 2 635 3 061 3 603 3 415 可溶性糖含量 第1年 第2年 --

组别 含量(%) 含量(%) 1.04 1.27 1.42 1.39 1.77 2.10 2.27 2.11 对照 K1 K2 K3

(1)甘蓝根尖细胞吸收钾离子依赖于细胞膜上的 ,并消耗了 (填细胞结构)提供的ATP .

公众号:惟微小筑

(2)在实验中 ,各组培养甘蓝的 (至||少答两项)等条件应保持相同; 组对应的钾肥施用量增产效果最||好;与K2组相比 ,K3组实验数值降低最||可能的原因是 .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第2年甘蓝细胞中自由水/结合水的值 ,这种变化有利于提高甘蓝对 等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 .

答案 (1)载体(蛋白)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

(2)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施肥的时间、方式、次数 K2 施肥过多 ,影响了甘蓝对水分的吸收

(3)降低 干旱、低温

解析 (1)甘蓝根尖细胞吸收钾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需要载体蛋白 ,需要消耗能量 ,即依赖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并消耗了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提供的ATP .

(2)在实验中 ,自变量是K2O施用量 ,因变量是甘蓝的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 ,其他都为无关变量 ,那么各组培养甘蓝的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施肥的时间、方式、次数等条件应保持相同;根据表格分析 ,K2组对应的钾肥施用量增产效果最||好;与K2组相比 ,K3组施肥量增加 ,但实验数值降低 ,最||可能的原因是施肥过多 ,影响了甘蓝对水分的吸收 .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第2年甘蓝细胞中自由水/结合水的值降低 ,即结合水含量增加 ,有利于提高甘蓝对干旱、低温等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