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年级物理实验探究

八年级物理实验探究

来源:智榕旅游


1、在“探究液体的密度”实验中:

(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 刻度线上;

若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左边,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直到横梁平衡(选填“左”或“右”);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一位同学的测量情况如图15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

总质量是 g;若烧杯的质量是20g,则液体的质量是 g。

组 别

图15

甲 乙 丙 丁 2、小强在学习力的相关知识中,对“力的作用效果

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提出了如下一些猜

液体的体积V 10.20.30.40.想: 3/ cm 0 0 0 0 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②力的作用效

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③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④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面积有关。 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进行探究。要求写出实验探究的步骤和分析与

结论。 (1)你选择的猜想是 。(填写序号)(2)实验探究步骤: . (3)分析与结论: .

3、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

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16(a)、(b)所示。 (1)观察图16(a)可知,甲车在作____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m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___s。 (2)观察图16(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m。 (3)比较图16(a)、(b)可知,甲车的速度___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

于”).

4、如图17所示的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1)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

运动的初始速度 。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__________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远,但最后会停下来,

这是因为 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 而抽象概括出来的。

5、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图17

液体的质量m 8.0 16.19.31./ g 2 8 8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_____

边旋转,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填“左”或“右”)。

(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

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了3个钩码,如图21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_________。

(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

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图21

6、小明同学利用标有“4.5mL”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

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

的是____________。

(2)如图26所示,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

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静止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2N。

2

(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6cm,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cm。 (4)测得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 Pa。(保留二位小数)

图26

7、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①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② 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③ 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④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⑤ 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14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

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

(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

力 ;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 是正确的,猜想 是不正确的(填

上面猜想的序号)。

(3)给你一杯清水、一个熟鸡蛋和适量的食盐(如图1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浮力与液体

的密度是否有关。简要写出你的实验验证的方法

8.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探究中.

(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通过透镜的太阻光能聚集于一点,测得该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是1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桌面上,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 、同一直线上.

(3)某实验小组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cm 25 20 15 5 像的情况 倒立或正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倒立或缩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放大 实像或虚像 实像 实像 实像 虚像 由表中数据分析得知: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 的实像.该实像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用光屏承接. 9、如图所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光屏上恰成一个清晰的像,则此时烛焰所成的像是 (填“缩小”或“等大”或“放大”)、 (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如果使烛焰沿主轴远离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

10、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在此过程中,A对桌面的压力将 ,A对桌面的压强将 ,A受的摩擦力 (填“变大”、“不 变”或“变小”).

14、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若干个完全相同的塑料块分别浸入水和酒精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已知ρ水>ρ酒精.

(1)分析比较图A、B、C(或D、E、F)可初步得出:

(2)分析比较图A、D(或B、E,或C、F)可初步得出: 15、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3

验数据可知,金属块重 N,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 N,物体的体积是 m,物体的

3

密度是 kg/m.

(2)表中第1次到第3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 (填“有关”或“无关”).

(3)分析表中第4次和第5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深度 (填“有关”或“无关”).

(4)图中能正确反映F和h关系的图象是

16、如图甲所示,用一拉力传感器(能感应力大小的装置)水平向右拉一水平面上的木块,A端的拉力均匀增加,0-tl时间木块静止,术块运动后改变拉力,使木块t2后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计算机对数据拟合处理后,得到如图乙所示拉力随时间变化图线,回答下列问题:

(1)当用F=5.3牛的水平拉力拉静止的木块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牛;若用F=5.8牛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牛. (2)如图丙所示,为研究滑动摩擦力Ff大小与接触面受到压力FN大小的关系,在重力为12牛的木块上每次增加1牛重的砝码,分别用水平拉力F使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实验测量数据如下 木块对水平面压力FN(牛) 水平拉力F(牛) 17 18 19 20 21 5.1 5.4 5.7 6.0 6.3 根据表格数据,得出滑动摩擦力Ff大小与接触面受到压力FN大小的关系式为 17、为了测定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设计了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 甲方案:在水平实验桌面上将木版用线拉住,通过弹簧侧力计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在木板上面滑动. 乙方案;将木板放在水平实验桌面上,用线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住木块,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板,使木板在木块下面滑动. (1)从实验操作方面考虑,应选择 方案,简述你的理由. (2)从实验误差方面考虑,应选择 方案,简述你的理由.

17题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