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

来源:智榕旅游


浅谈延安精神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神秘的窑洞,高亢的信天游,绵延的黄土高坡,是我脑海中延安最初的印象。延安是神秘而又令我向往的地方。我们这一代是伴随着“东方红,太阳升”的旋律成长,知道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知道黄土地上孕育了红色政权。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

1935年10月,党中央及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在刘志丹、谢子长领导下建立的原陕甘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的基础上,创建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从此这块古老的黄土地就成了世人瞩目的地方。从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战斗生活了十三年。在这十三年中,我们党通过实践,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同时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培育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它的形成和发展对当时的中国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当前和今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延安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使得它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自古以来经济文化就落后,老百姓的生活非常困苦,明代李自成起义就发源于此。当年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将这里作为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根据地,遇到了很多困难。部队经常缺粮,缺衣。寒冷的冬天战士穿的只是单衣,没有被盖,没有鞋穿,条件异常艰苦。面对国民党军队和日本侵略者的进攻,随时都可能流血牺牲。即使斗争这么残酷,革命者们丝毫没有惧怕,没有被吓跑,相反,在国民党统治区内的大批革命志士、进步青年宁愿放弃优裕的生活条件,投奔到延安,凭的是他们对共产党的信任,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贞不渝,对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这种信念的忘我追求。

当时国民党政府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节节败退。在国难当头的时刻,考虑的不是抗日救国,而是怎样保存实力,保全自己的统治地位,根本不考虑日本铁蹄下人民的死活。他们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把中国共产党看作眼中钉,肉中刺,不断对延安抗日根据地实行包围和进攻。而当时只有几万人的中国共产党则坚信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她顾全大局,提出联合抗日。在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靠着对这种信念的追求,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取得抗战胜利,很快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力量。根据地内社会风气高尚,广大军民精神饱满,政治民主,官兵平等,领导层廉洁,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也是大批爱国志士投奔延安的原因。难怪蒋介石在逃到台湾后说,国民党的失败不在于物质,而在于精神。共产党没有那么多先进的武器,没有那么多国外援助,没有那么多资金。他们靠的是一种精神——延安精神,一种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追求。

延安精神不是书本上抄下来的理论,它是通过革命实践培育出来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经过考验的。 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在学习延安精神时,有这样一段话,我深有感触,表现了延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段话是这样写的:中央领导同志带头艰苦奋斗,参加劳动,种菜、纺线,节衣缩食。英国记者斯特朗在延安访问了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后深有感触地说:党的负责干部,住着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的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有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为了节约灯油,每考虑问题时,就把灯头拧小,挥笔写作时,再拧大一点 。就是在这小油灯下,毛泽东写出了卷卷雄文,指引着中国革命的航程。这种精神,美国记者斯诺说它是“人类历史本身丰富而灿烂的精

华”。 这段话,象一幕幕真实的画面浮现在眼前,有许多活生生的面孔,呼之欲出。他们平易近人,艰苦朴素。在战士中,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形成一股良好的风气。在中国共产党最困难的时期,得到了民心,壮大了人民军队,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培育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延安精神有着丰富的内容,它根本的精神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奋图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弘扬延安精神,首先,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延安精神的精髓。从党的历史看,我们只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和特点,正确处理前进中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大有希望。

其次,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必须加强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以说是延安精神的力量源泉。如今,我们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反和平演变的严峻考验。在这种考验面前,我们深深地感到,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恪守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恢复延安时期那种水乳交融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实在是太必要,太迫切了。

再次,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一定要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如今,我们在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内有暂时的困难,外有国际反动势力的压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更显其重要性,它就是我们战胜困难,挫败敌人,实现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力量。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瑰宝,它蕴涵着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态度。我们只有高举起发扬延安精神的伟大旗帜,永远保持延安时期那么一股干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股拼命精神,就一定能够大大增强党的战斗力,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排除各种干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并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

现在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不再是艰苦的革命时期,没有了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政治条件,所以很多人忽视了延安精神,甚至认为延安精神已经过时,已经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尤其在充满朝气和拥有知识的大学生里,更是对延安精神只字不提。这就是新时代下延安精神的尴尬的现状。

当前,我国大学生价值观主流是健康的,是积极向上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某些方面出现了偏差,人生价值观逐渐向“自我”倾斜。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不少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贪图安逸,追求享乐。要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就必须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而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共产事业的接班人,未来社会的主人翁的我们,在实践中又应该如何弘扬和运用延安精神呢?

第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践行延安精神,要求我们深入开展延安精神教育,使大学生真正掌握和树立起延安精神,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责任,是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为将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打下基础。

第二: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学习延安精神。可以在大学生学习期间,利用社会实践机

会,组织开展参观考察,调查采访等活动。定期聘请老红军,老延安做专题报告,或利用节假日到延安参观访问。通过身临其境的现场教学,可以使同学们亲身感受到我们现实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树立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三: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延安精神学习氛围。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打造具有延安时期特质的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延安精神教育氛围。重视发挥学生社团的独特作用,使学生社团成为学生学习,实践延安精神的重要阵地。事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延安精神的熏陶。充分发挥学校宣传栏的阵地作用,大力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宣传。

第四:通过校园劳动开展艰苦创业教育。加大学生课外劳动的力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管理,爱护学校的机会,培养他们热爱学习,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思想观念,有意识地强化艰苦奋斗和创业意识,让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真正成为学生的生活态度,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总之将延安精神贯穿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使学生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立足本职岗位为党和人民做好工作;养成洁身之德,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袭,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为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奋斗打下坚实基础。

让延安精神在新的时代折射出新的光芒,不是靠几个人甚至几代人可以完成的,不仅仅是宣传,我们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坚定不移的践行延安精神,切实让延安精神融入到生活和发展的方方面面,让延安精神在新时代辉煌绽放!我坚信,延安精神的力量是永恒的。正如胡锦涛主席指出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