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 May 20 1 4 Vo1.1 2 No.1 3 2.4.2套囊放气套囊放气尚有许多争议,因放气时容易造成 3讨论 误吸和影响通气。套囊压迫区的黏膜及毛细血管血流在放气的 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故不推荐常规进行。采用最小漏气技术,定 时监测气囊压力,可不必常规放气。 2.4.3气囊滞留物的清除及气流冲击法采用呼吸力学原理, 通过积极治疗与有效的护理干预,该组病人治愈好转48 例,死亡9例。因此,人工气道的建立能迅速给予有效的人工呼 吸,更方便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病人呼吸道通畅,保证 有效通气,挽救病人生命,且重症脑卒中病人早期开放人工气道 在病人吸气末采用简易呼吸器间接给予的大潮气量使肺充分的 膨胀、扩张达到饱满,在病人呼气时,借助肺脏的弹性回缩力将 气囊送入的气体由气管插管与气管内壁之间的腔隙由下向上冲 出,将气囊上的滞留物吹浮上移至咽部,应由三人同时操作。 2.5预防感染保持气管切开口处皮肤及套管的清洁、干燥。 消毒每日至少两次,或敷料有渗出、污染、内套管有异物应随时 清洁、消毒。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口腔护理应每日至少两 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降低机体呼吸功耗,延缓肺部感染的发 生。但给护理工作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与难度,要求护士有高度 的责任心和良好的业务素质、高度的急救意识和应急能力,并与 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病人对护士有依赖感和信任感,能 积极配合各项治疗。 参考文献: [1]俞森洋.机械通气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 版社,2000:441. 次,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液。病情允许尽量抬高床头 30。~45。防止误吸,病人鼻饲时取右侧卧位,半小时内不宜搬 动。严格各项无菌操作,视气管为血管,严格执行吸痰及其他护 [2]胡红辉,彭立明.脑卒中患者人工气道内不同管径输氧管氧疗的效 果观察口].当代护士,2006(5):40—41. [3]杨雪梅.药物在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08,9 (4):142—144. 理操作规程。严格注意手卫生,提高医务人员及病人洗手的依 从性,依痰培养药敏试验,遵医嘱及时给予抗菌药治疗等。空气一 循环风消毒,物体表面500 mg/L 84消毒液每日至少两次擦拭, 有污染随时擦拭,定期空气、物体表现、手消细菌学培养。加强 [4]邓婉娣.人工气道护理中气道湿化的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o(6):58. [5]张玉香,高丽云,张思杰.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体会I-j].临床误诊 误治,2OLO(12):12Ol一12o2. 基础护理,2 h翻身、叩背1次,促进痰液排出。心理护理:护理 人员应耐心做好健康教育和疾病知识教育,加强心理护理,与病 [6]程梅,肖秀英.长期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J].齐齐哈 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3):639—640. 人共同制订护理计划,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病人信赖,有安 全感和被尊重感 ]。对清醒病人,因气管切开不能发音,病人常 产生焦虑、恐惧、烦躁等消极心理,表现为情绪失控,丧失信心, 作者简介:李海芝,主管护师,大专,单位:032300,山西省孝义市人民医 院;杨菲单位:032300,山西省孝义市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13—11—27) (本文编辑郭怀印) 不配合治疗,应警惕病人自行拔管。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 况采取相应的方式给予疏导,提供疾病相关的健康指导,让其正 确理解自己的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围术期护理 陈敏 摘要:[目的]总结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围术期护理的经验,以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于2011年7月一2O13年3月 对神经内科100例病人采取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给予精心治疗和护理,对病人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 果]本组100例病人手术成功率lOO%,无血栓形成和栓塞、脑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病人安全度过手术危险期,及 时发现、及早处理、控制并发症的发生,达到及时准确诊断及早治疗,促进病人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B doi:lO.3969/j.issn.1674—4748.2014.13.028 文章编号:1674—4748(2014)13—1198—03 研究显示,我国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有逐渐年轻化的趋 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全脑血管造影(DSA)已 成为诊断脑血管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是目前评价脑血管病 的唯一金标准|2]。本科室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DSA检测,有 别于以往经股动脉途径,针对经桡动脉途径DSA围术期的护理 在很大程度上可预防各种因素引起的并发症,保护病人的身体 健康,降低手术风险,使手术效果达到最理想状态。现将2011 年7月一2O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病人围术期护理总结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组行DSA病人100例,其中男46例,女54 例;年龄65岁~8O岁,平均71.5岁;其中脑梗死74例,短暂性 脑缺血发作26例。DSA结果显示: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46 例,颅外血管狭窄35例,未发现明显病变19例。 1.2方法本组100例病人均经桡动脉插管行DSA,病人取 仰卧位,右上肢外展45。,穿刺点下垫一软垫。常规给予2%碘 伏消毒铺单,选择桡动脉为穿刺点,取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 醉。采用Seldings技术穿刺桡动脉,置入导丝、动脉鞘、导管,然 全科护理2014年5月第12卷第13期(总第322期) 后用5F的造影管,在x线的实时电视监视下选择性地插至颈 ・ 1199・ 当活动穿刺侧肢体。注意穿刺侧上肢皮肤温度、颜色及感觉,观 察末梢循环血运情况并记录。72 h以后再洗澡,防止出现活动 性出血及瘀斑。 3.3.4疼痛护理术后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穿刺部位疼痛,病人 内动脉或椎动脉,注射造影剂后成像,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及 性质,明确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2 结果 本组100例病人手术成功率100 ,除4例发生穿刺部位 造影术后6 h内对疼痛感知加剧,病人对疼痛的感知度都在上 升,并且疼痛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剧。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病 人的疼痛感,如加强与病人沟通,转移病人注意力,用亲切和蔼 的语言进行安慰和交流,让病人正确认识疼痛,并让病人倾听音 小血肿,经局部冷敷+局部加压包扎后好转,无血栓形成和栓 塞、脑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3围术期护理 3.1术前护理DSA是一种有创检查,术前病人由于对手术 乐,阅读小说、报纸、杂志等,有计划地指导病人活动,转移注意 不了解,常出现焦虑、紧张甚至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向病人及家 属说明造影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造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以 及可能发生的危险,列举成功病例,增强病人对手术的信心,以 赢得病人的最佳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若病情许可,可指导 病人手术前一晚洗澡,保证病人睡眠。同时遵医嘱做好相关检 查并完善术前准备,行碘过敏试验,术前着清洁病员服,焦虑病 人可遵医嘱术前给予安定肌肉注射。术前2 h~3 h适量进食 不会影响胃液量及pH值,可减少由于长时间禁食造成的脱水 及低血糖的发生,因此,不必严格对择期手术病人禁食、禁水[3]。 3.2术中护理病人进入介入室后,核对病人信息,如姓名、年 龄、性别、腕带(左手)。病人取平卧位,右侧上肢外展45。,穿刺 点下方垫软垫。连接心电监护仪,调节各种监测参数,特别是对 心率和血压的监测,设定自动测压装置,并5 rain监测1次。在 病人左侧肢体建立静脉通路,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500 mL, 留置针接三通,也可建立两条通路以备抢救时备用。氧气持续 低流量吸入,备好抢救物品。多与病人交流,帮助其消除恐惧心 理,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出现 血压持续下降,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应给予多巴胺、阿托品等。 术中主要观察病人肢体活动及意识等变化。 手术过程中为了预防血栓形成需要肝素化,1 h根据医嘱 追加肝素1次,护士应记住前次肝素注入时间,适时提醒医生追 加肝素。术中给予生理盐水冲洗管路。给予合适的一次性导 丝、桡动脉鞘组、延长管、导管等。穿刺成功后给予5 mL预先 配好的预防血管痉挛的药液(生理盐水10 mL加肝素钠注射液 1.25×1O U配比的稀释液2.5 mL,生理盐水10 mL加0.1 mL硝酸甘油的稀释液2 mL,维拉帕米0.5 mL)动脉鞘注入。 Canver等L4]通过超声多普勒证实了硝酸甘油是一个强效的桡 动脉扩张剂,一些实验及临床研究也表明动脉内灌注维拉帕米 治疗不会增加颅内压。因此,维拉帕米比其他血管扩张药更具 安全性 。 3.3术后护理 3.3.1观察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安全 返回病室后予心电监护,1 h~2 h观察意识状态、瞳孑L变化,并 监测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缺氧者给予低流 量吸氧。 3.3.2 穿刺部位护理DSA术后用桡动脉压迫器加压止血, 注意压力要适度,每小时观察并记录穿刺点有无渗血、瘀斑、血 肿及疼痛,6 h后去除桡动脉压迫器,给予穿刺点消毒外敷无菌 纱布。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肿胀、皮肤颜色、温度和功能 情况。 3.3.3肢体活动护理嘱病人DSA术后穿刺侧肢体抬高制动 6 h。6 h后如无异常去除加压后包扎,穿刺点纱布覆盖后可适 力,以提高其痛阈。发动病人的支持系统,对病人家属进行安 抚,发挥病人家属及朋友的社会关系作用,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 况下,邀请一些经历过的病人现身说法,使病人能够勇敢克服现 状。早期的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的痛阈,改善病人对疼痛的 感受[6]。尽量避免应用止痛药物,疼痛较剧的病人,及时汇报医 生后遵医嘱用药。 3.3.5饮食护理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了解病 人饮食习惯,病情许可情况下给予营养丰富、高蛋白质、高维生 素易消化食物。 3.3.6 药物护理 术后3d常规静脉输液。每天输液量在 1 500 mL~3 000 mL,以促进造影剂排出及预防感染。 3.3.7并发症的护理①穿刺部位血肿:是DSA最常见的并 发症,占全部并发症的65 ~7O 。操作中除提高穿刺技术 外,穿刺点的压迫技巧也十分重要,使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也可 明显降低穿刺部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小的血肿可自行吸 收,出血量大时引起压迫症状,应及时处理,先给予局部湿热敷, 6 h后仍无效时应行血肿清除术[7]。为减少出血的发生也可选 择在拔除鞘管后使用云南白药棉球加压包扎进行压迫止血,每 间隔30 min至1 h仔细观察穿刺侧手部伤口情况_8]。②脑血 管痉挛:血管受到刺激后均可引起血管痉挛,导管导丝等介入治 疗器械对血管壁的直接刺激,一次注射高浓度造影剂或血管畸 形破裂后出血都会造成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动脉粥样硬化高血 压等也是诱发血管痉挛的常见原因。多于术后12 h~24 h发 生,特别容易发生痉挛的是椎动脉,表现为眼前发黑、视物旋转、 呕吐、失语及肌力下降等。手术操作中动作的轻柔和规范性能 有效预防该并发症发生、如发生血管痉挛应进行及时处理,罂粟 碱具有扩张血管的功效,必要时遵医嘱用药。早期诊断和尽早 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是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改善预后 的关键环节,神经介入治疗术中静脉持续钙离子拮抗剂维持治 疗,有利于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几率[9]。③血栓形成和栓塞:是 DSA的常见并发症。动脉硬化斑块的崩解脱落可以导致血管 栓塞。表现为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术前规范给药和术 中规范化操作能有效地降低栓子的脱落,不断给导管冲水和排 除空气等。④脑出血:由于导管的机械刺激可导致颅内动脉瘤 或血管畸形破裂再出血,也可能因病人紧张、情绪激动、排便及 剧烈活动等引起动脉压突然升高。头部静脉回流受阻引起再出 血,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避免能引 起血压增高的不利因素,遵医嘱常规给予通便药物,保持大便通 畅。⑤术后低血压:表现为心率减慢及血压下降。术后严密监 测血压,备好阿托品等抢救药品。⑥变态反应:造影剂的变态反 应,如发生碘剂过敏,病人可表现为头晕、呕吐、荨麻疹、血压下 降等。立即通知医生抢救,术前准备好常见的抗过敏药物如苯 ・1200・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 May 2014 Vo1.12 No.1 3 海拉明、地塞米松等 。⑦术后感染:与无菌操作不规范、消毒 间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22—23. 隔离不严密有关,护理人员术前做好局部皮肤消毒,术中规范无 [4]Canver CC,Armstrong VM,Cooler SD,et a1.Assessment of inter— 菌操作,病室每天消毒通风,并注意监测体温变化。 nal thoracic artery vaso reactivity inresponse to sublingual nitro 4讨论 glycerin[J].Ann Thorac Surg,1997,63:1041—1043.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病死率仅次 [5]Joshi S,Young wL,Pile—Spellman J,et a1.Mani pulation of cere brovascular resistance during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by 于恶性肿瘤,且致残率高达7O 以上。DSA作为诊断脑血管疾 病的金标准,在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此项检 intraarterial verapamil[J].Anesth Anatg,1997,85(4):753—759. [6]季颖.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6小时内疼痛的观察与心理护理 查是有创性操作,有一定的危险性。经桡动脉的血管并发症发 [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12,28(7):149—150. 生率较低,痛苦小,病人易于接受,且术后疼痛少,除腕部短时制 [7]杨丽,袁露.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 动外,无需长时间卧床和被动体位,避免了长时间卧床导致的尿 志,2Ol1,l1(6):672—673. 潴留、腰背酸痛、腹胀等不良反应。但DSA操作中涉及颅内重 [8]林燕虹,黄少娅,王少荣,等,云南白药棉球加压止血法在经桡动脉 要功能区且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所以围术期护理成为保证手术 行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E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 成功的基础,已成为经桡动脉途径DSA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 (4):46—48. 分,让病人安全度过手术危险期,及时发现及早处理,控制并发 [9] 董来宾.神经介入过程中脑血管痉挛处理对策[J].中国医学工程, 症发生,及时准确诊断、及早治疗,促进病人康复,提高生活 2O12,I9(11):60—61. 质量。 [1O]刘艳军.48例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研究[J]. 参考文献: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157. [1]刘新峰.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陈敏,护师,大专,单位:210006,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 5. 院。 [2]Osbom AG.脑血管造影诊断学[M].李松年,译.第2版.北京:中 (收稿日期:2Ol3~11—05) 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441—442. (本文编辑郭怀印) [3]严旭梅,徐小芹,陈茂华.缩短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前禁食水时 计划行为理论在脑卒中失语康复中的应用 李书,陈桂君 摘要:[目的]探讨计划行为理论在脑卒中失语病人语言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脑卒中失语病人按投币法分组,正 面为观察组(29例),反面为对照组(2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语言功能锻炼,干预组在常规语言功能锻炼的基础上接受基于计划 行为理论的个体化干预,包括作用于主体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等。[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75.9%,优于对照组的29.6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计划行为理论的应用能提高病人语言康复的有效率。 关键词:脑卒中;失语;语言功能锻炼;计划行为理论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 4748.2014.13.029 文章编号:1674—4748(2014)13—1200—02 随着社会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及脑血管病发生率的年轻化, 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并经CT或磁 临床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脑血管疾病除导 共振成像(MRI)确诊,同时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_5 确诊为脑卒 致病人的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外,失语症也是脑血管意外后 中失语,且病情稳定,意识清楚,无失聪失明。排除标准:先天性 的常见并发症,据文献报道脑卒中病人中有21%~38%伴有失 失语和智力障碍,精神异常,严重意识障碍,痴呆,认知障碍,听 语症『】],失语症严重影响了病人与他人的正常交流,危害病人的 力、视力障碍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病人。共入选脑卒中失语病人 身心健康,不但给病人及家属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和精神上的压 56例,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52岁~9O岁;文化程度:小 力,而且还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失语病人的语言康 学23例,初中16例,高中或中专10例,大专及以上7例。按投 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_2 ]。为了便于脑卒中后失语病人进 币法分组,正面为观察组29例,反面为对照组27例,两组性别、 行语言康复训练并提高训练效果,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the— 年龄、文化程度、失语程度、语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框架构建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 (P>0.05)。 失语病人进行语言功能锻炼,以评价该理论在语言功能锻炼中 1.2方法 的应用效果。 1.2.1 干预方法两组病人人院后按脑卒中常规治疗进行降 1资料与方法 颅内压、脱水、营养脑细胞治疗等。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日常生活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一2O13年7月在我院脑病 护理,如帮助病人洗漱,多与病人交流沟通,进行健康教育,病情 科、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失语病人。入选标准:符合1995年第 稳定后采用语言刺激法和交流结果促进法对病人进行语言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