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科技
Innov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
Vol.18No.1Jan.2018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分析
黄辉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阶段,社会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和根本要求。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8.01.006
文章编号:1671-0037(2018)1-23-2
KeyApproachAnalysisofHigh-qualityEconomicDevelopmentinChina
(HenanprovincialPartySchool,CPC,ZhengzhouHenan450000)
HuangHui
thesocialeconomymustimplementinnovationdrivendevelopmentstrategyindepth.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isthefirstdrivingforceforleadingdevelopment.Itisalsoastrategicsupportandfundamentalre⁃quirementforbuildingamoderneconomicsystemandachievinghigh-qualitydevelopment.
keywords:highqualitydevelopment;technologyleadership;innovationdriven
Abstract:Chinahasenteredanewstageofeconomicdevelopment,toachievehighqualitydevelopment,
高质量是当今新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本质要求。社会经济发展已经从要素驱动变为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成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成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和主要支撑体系,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特征和必然的路径选择。
1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1]。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也重点明确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并将其明确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中国进入新时代新阶段,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关键的是依靠创新驱动。社会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科技创新放在最突出的位置。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和根本要求。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科技发展成就显著,一些重大科技成果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创新机制、创新实力和创新能力方面都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最紧
收稿日期:2017-12-16
创新驱动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迫的就是要构建一个竞争力强的科技创新体系。结合中国实际,在政策设计上,致力于强化创新导向;在创新平台上,致力于培育创新土壤;在创新环境上,致力于提高创新氛围,搭建创新平台,倡导创新文化。
22.1
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目标和动力五大发展理念是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总书记强调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中国发展经验、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和新提炼,要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战略引领。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不仅被置于首位,其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属“主动力”创新,是全面创新的重中之重,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尤为密切,科学技术作为“乘数”作用到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中,科技创新的“乘数效应”越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就越大,发展质量也就越高。因此,五大发展理念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思路和方向[2]。
作者简介:黄辉(1973—),女,硕士,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4·
2.2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分析
第1期
共享发展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共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人民”。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必要条件
2.3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科技引领共享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追求
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推动形成中国创新的蓬勃之势。
3.3
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科技创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支撑引领作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的经济质量优势。实体经济的重难点在于制造业,要实现中国制造的历史性跨越,必须以科技创新引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升级。要重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协同,顺应信息化大潮,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争取向智能制造转型;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培育世界级制造业集群等核心品牌力量,促使我国产品在全球价值链重塑过程中实现整体跃升[5]。中高端
3.4
提高创新创业的要素聚集能力,加快产业迈向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协调发展。在促进城乡协调、区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同时,在一些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必须取得突破,这都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成果带动全局的发展。打破片面追求GDP、拼资源拼投入、重城市轻农村、先污染后治理、重效率轻公平等陈旧发展模式,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注重解决高质量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发展理念,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规律,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33.1
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
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新链整体布局
[3]
以科技型创新创业为主线,以融通发展、高端普惠、国际拓展、生态优化为方向,推动“双创”向更高层次、更优质量、更大效益、更广范围升级发展。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创业孵化链条,推动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
3.5
提高创新高地的辐射带动能力,构建各具特色
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格局中,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必须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关键要素,强化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挖掘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中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点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能力、善于集成创新资源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尽快实现技术创新的转化应用,形成良好的科技和创新链的整体布局[4]。
3.2
人力资源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资源,这是创新发展最大的“富矿”。要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服务,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创新资源,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推进创新教育,进一步优化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环境,加快推进高端科技创新人才的队伍建设,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紧紧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以点带面,推动更多地方加快走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设若干战略目标明确、运行开放高效、资源整合能力强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各级科技群团组织的作用,把科技人员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加强智库、学术和科普能力建设,更好地营造全社会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致力创新、勇于创业、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和创新文化。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霍岩松.引领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N].宁夏日报,2018-03-19.
[3]邵彦敏.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领[J].国家治理周刊,2018(3):16-20.
[4]万钢.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引擎[J].求是,2018(6):14-15.
[5]史鹏飞,郁、静娴.创新体制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N].人民日报,2018-03-20.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