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u O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Id 教学案例 例谈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① 张世芳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河畔镇中心小学 甘肃白银 730 722) 摘要:根据知识结构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找准重难点及关键,组织有效课堂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该单元各 知识点的联系,再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综合练习,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关键词:数学 教学步骤 认知结构 参照系 中图分类号:G6 2 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 9 5(2014)02(c)一01O2--01 根据每个单元的知识结构,从小学生的 思想方法,体会通过操作获得一些数据,并 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出发,由教师确定每 整理分析数据,从中归纳出结论。 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并找准该单元的知识 重点,难点及关键,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 3抓自学,让学生自己解答 平,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完成重点、 自学,是学生在教师辅导下的学习。 难点及关键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由于学生在第二步的单元教学中,已 经初步掌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法,因而进 入第三步后,教师的主要任务就变成了有 1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 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实际上是为单元 计划,有目的地深入到学生的自学中去,认 教学定方向。方向能否定得正确,关键在于 真观察学生是怎样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去解 能否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正确处理好整 答数学题的。及时发现学生在解答过程中 体与部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使所定目标 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反馈情况进行及时恰 切实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测性。一旦所 当的辅导。 学生自学时,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 定目标具有上述“三性”,就能真正成为教 师组织教学活动,判断教学效果,调控教学 象:他们原以为已经掌握了重点、难点知 过程的出发点和参照系。这样目标备课,教 识。在自学时,又会遇到若干意想不到的困 学就会因方向明确而少走弯路。 难和障碍,暴露出个别学生对方法并未真 正掌握。这就需要教U币有的放矢地采取得 10:哪种食用油便宜些? 第一种:每瓶2.5千克花35.O0元 依据:单价=总价÷数量 35÷2.5=14(元) 第二种:有两瓶油 大瓶3千克 小瓶0.5千克 共需:48.30元 48.3÷(3+0.5)=13.8(元) 所以买第二种合算。 (3)综合题。将本单元所学知识与有关知 识混合编排而成的综合型和智力型。做此类 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知 识能灵活运用;能让学生把本单元学到的知 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标志着已完成综合运用这一教学目标。 如:找座位(总复习)。 这道题综合考察学生的小数加、减、 乘、除计算的能力(见图1)。 2抓关键、教给学生方法 首先弄清该单元所涉及的知识在新与 旧、难与易,相互制约方面有哪些联系,找 准其中起关键作用的知识。其次在认真研 究这一关键知识与哪些IIt知识有密切联系 的基础上,拿出3~5分钟做好对旧知识的 复习。一旦确认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 识的认知前提,就要把重点、难点知识的教 学放到中心位置,采用适合儿童智力活动 规律的教学方法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 动,甚至使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一知识达到 充分地理解,较好地掌握。 显而易见,抓关键,主要包括两层意 思:一是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找准在整个 单元教学中能牵一发而动全局的重点、难 点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学习本单 元的方法。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中,教学重点:认识直角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 角形等,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l 80。,三角形 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难点是:三角形 内角和的探索,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 第三边的探索。 让学生体会先“量一量,算一算”产生 猜想,再“拼一拼,折一折”进行验证的数学 力措施,组织学生再学习、再思考。在这个 反复的、曲折的思维过程中,教师的辅导是 举足轻重的。因为恰当的启发、点拨,可以 指导学生及时走出迷谷,避免浪费时间,保 证学生在课堂上做更多的题,从而培养学 生运用关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 5单元测试,及时评价学习情况 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分类编制单元 标准测试题,再于该单元学完之后,进行单 元测试,以检验各层次教学目标的达成情 况。编制可测性强的单元测试卷,是第五步 骤的主要工作。在编制单元测试卷时,特别 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 应注意以下三点: (1)题型多样。既有考察基础知识的填 4抓练习,让学生举一反三 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掌握了该单元的 充、判断、选择题,又有考察各种能力的计 知识,但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 算题、操作题和应用题。 性,还要通过抓练习,让学生多层次,多角 (2)覆盖面广。单元测试题能充分反映 度,多形式地练习,做到举一反三。这种练 本单元教学目标的各个方面,有利于对学 习可分为三类: 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性诊断。 (3)呈阶梯状。既有与“识记、理解”相对 (1)基本题。即与课本例题相似,且难度 基本相同的单项练习题目。进行这种练习, 应的基本题,又有与“简单应用”相对应的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单元的基 综合题,还有少量难度较大的能考查创新 础知识,切实完成识记与理解这两个层次 能力的思考题。 的学习任务。 通过测试,可以从识记、理解、应用的 (2)变式题。源于例题,但形式与例题不 不同层次上准确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 尽相同,而解法与基本题又大致一样的练 使教师能据此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进行矫 习题。练习此类题目,可以深化本单元所学 正和补救,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重新讲 的知识,逐步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有利于 解和点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 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生能扎实熟练地掌握并应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练习四第1 0 题。 参考文献 [1】张景中,曹培生.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 学[M].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l1. 【2】程文.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J】.数学通报,2001(7):9-10. 【3]魏艳.低年级学生怎样掌握算理【J].中 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75,78. 1 5.64-2.8 图1 ①课题来源:从数学教学培养小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张世芳(1979,9一),女,汉族,系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新庄塬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 O2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