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卷第l2期 2009年12月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ighe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 ̄Sciences) VOl-22 No.12 December 2009 ●教学研究● 利用网络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探讨 汤菁菁 (武汉工程大学,武汉430074) 摘要: 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使得 大学英语教育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师与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与自主学习,成为提 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在学习者自主这一领域所做研究基础上对网络教学提高大 学英语教学质量给予了肯定,并对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2187(2009)12—0074—03 中心”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的能力,忽视了对其实 一、引言 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压抑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思维。 现代信息技术使教育从观念、模式、方法上产生一系列 转变。我国教育部提出要推进信息化教育:以计算机多媒 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与应用;组织学校上网, 利用网上资源;开办远程教育,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不断 满足社会成员接受终身教育的需求。顾日国教授曾以“从 课堂教学到远距离教学、再到网络教学”为题,比较传统的 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与利用远距离传播手段及网络手段的教 二、网络技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对大学英语教师而言,最主要的任务是提高大学英语 教学质量,使我们的大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社会所需要的 语言能力,只有不断变革才能适应这一需要。教育部颁布 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了对当前传统英语教学模 式进行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教师应要大量使用先进的信 学模式,认为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对现代英语教学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创造了积极的条件。香港大学应用语言 学教授DavidNtam也指出,现代科技,特别是因特网的发 息技术,积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推进计算机及网络英语 教学,使课堂设置体现个性化,自主化,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的主体地位。这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极大地挑战;要 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不能放弃自己的协作 地位(胡壮麟,2004)E ̄]。 展将外语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不同的教育 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 学受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影响,一直以“教师 讲授、学生听讲”这种英语教学模式为主,其结构是“讲~ 听一读一记一练”。其特点是对课文进行分析讲解,向学生 输人某种语言形式,然后让学生反复操练,教师耗费大量时 1.网络环境下的课堂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存在环境刺激,自我发现,与原有知识相互作用,重新构建 知识等主要环节。建构主义理论完善了早期的认知理论, 它既强调学生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是核心,又不忽视教师 间进行分析研究而通过黑板等传统教学工具传达的信息量 有限,学生更没有时间和语言环境把所学内容付诸实践,他 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培养语言综合 技能的输出环境,在此环境下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 既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所以我们仍然要强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们虽然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掌握了大量的语法知识却不能 将之转化为语言交际能力。另外,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的 教学是在同水平的模式下进行无法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样成绩优秀的学生感到教学的不足,而成绩较差的学生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教师的备课尤其是电子教案的 准备尤为重要,如何设计、编排,如何利用网上资源使教学 内容更丰富,使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各项技能都能得到 感到力不从心,这样的教学必定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整体 教学质量的提高。语言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以教师为 收稿日期:2009一o9—03 作者简介:汤菁菁(1975啊_),女,硕士,武汉工程大学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 ・74・ 第22卷第l2期 2009年l2月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rrespondence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 ̄Sciences) V01.22 No.12 December 2009 训练和运用,这都要求任课教师的备课比以往要花费更多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的大学英语教师多受传统教 学法影响,如果要接受新的角色就必需全面掌握网络应用 技术,才能让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得以实施。但是目前国 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要求更高。教案 内容包括课文的背景知识,教材的重点、难点,词汇和短语 的解释,相关的讨论题,课后的练习以及大量的补充材料, 如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相关文化风俗的知识介绍, 英文歌曲,英语幽默故事,电影剪辑等视听材料。其包含的 信息量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 在课堂外,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相同的网络资源,要他 内各大学英语教师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英语教学的水平有 限,大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改革的必然趋势,希望利用多媒 体网络技术教学,但他们还是处于学习阶段,且学习的程度 参差不齐。如果教师不能专业地掌握网络教学,不会自制 电子教案,更不谈教学软件的开发,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就不 们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或者教师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学生 自己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知识和学习内容来解决问题,教师 和学生通过电子邮件,MSN等方式进行交流,教师还可以 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资源信息,与学生共享网络资源的帮助。 2.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 上世纪8O年代,外语教学界引人自主学习概念,一些 学者通过自己的理解为其加入内涵。例如,Dickinson(1995 )_2]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态度,又是一种独立学习的 能力。 Benson(1997)Dj贝0提出语言学习的自主性主要是一种 独立学习的行为和技能,一种指导自己学习的内在的心理 动能以及一种对自己学习内容的控制。Littlev ̄od(1999) ̄4] 视自主学习为一种自我调控的能力。由此可见,自主学习 可以概括为学习者积极的态度,独立学习的能力,自我的控 制和管理。这也正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所在~一以 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 对学生而言,网络学习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发现 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 课堂的有机整合下,那么每个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都 有机会参与其中,可以有更直接的语言运用与语言交流的 机会,可以随时提出疑问,随时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可以逐 步培养其主动收集信息,积极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网络 教学使课堂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而建立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这样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的 特点,可以调整学习进度,选择学习内容,控制自我学习的 过程。并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管理。这样就极大的 提高了英语教学的层次和质量。 三、新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教学理念的不断更 新,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习具有较大的优越性,这是毋庸置 疑的。但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现阶段的实施过程中会凸 显一些问题。 1.教师的网络技术及计算机应用水平有限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自主 的模式不仅没有削弱教师的作用反而让其承担新的角 色一一教师的主导和协作地位,这给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师 能实施,教师还是会回到以前单一的课堂黑板模式。所以, 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水平,首先要解 决的是让国内相关机构给英语教师提供统一的、全面的、专 业性强的网络教学技术的学习平台,提高教师的计算机网 络技术水平的问题,同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使之用与教学, 适应新形势下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 2.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限 根据Dickinson,Benson和Littlewood等多位学者对自主 学习的定义,自主学习表现的是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的能 力,这种能力包括学习者能够有积极的态度,即学生能对知 识进行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学习者还要能管理自己的学习 行为,即学生能够独立的完成学习活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 况设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 外,学习者还需要承担学习责任,即学生能对学习过程进行 自我监控,对学习效果能自我评估。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的 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然而,在这种条件下,我们也看到了由于学习心态、学习目 的、自学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一些问题。以自学能 力为例,如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充分利用这种更科学的 教学模式,获取更丰富的知识,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会感 到力不从心,他们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不能有效的利用网 络资源去学习并解决问题。 新的教学模式毕竟还是在试验阶段,我们的学生从小 学甚至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就深受传统模式教学的影响,依 赖教师,自主性差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我们的教师要 不放弃自己的主导和引导地位,帮助学生跨越障碍。王笃 勤(2002:23)的研究表明:我国“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通 过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可行的,同时也是很必要 的。”_5]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问题,不少学者从不 同角度进行了论述和探讨,如魏玉燕(2002) ̄6],何莲珍 (2003)[7],蒋丽萍(2006) ]等,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和具体 做法。以大学英语课堂为例,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英语 教师要会组织课件材料,把知识信息适度输入给学生;组织 课堂教学,例如利用网络信息给学生放一段视听资料后,把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竞赛,如复述材料,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解决,或是让学生演绎材料进行情景会话。总之,通过各种 形式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学生接收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5・ 第22卷第12期 2009年l2月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ighe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M Sciences1 Vo1.22 No.12 December 2009 (上接第54页)是对这世界给出了一个蕴含着人的情感经 对人最坚决的怀疑,同时也是最深层的关怀。 验的合理阐释,而这个合理阐释并非是我们现实生活中认 识、实践的标准原则或某种客观规律——没有一个正常人 会在现实生活中否认活着和死亡的差别。由此看来,思辨 参考文献: Eli康德.实用人类学E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黑格尔.精神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安东尼・肯尼编.牛津西方哲学史l-M].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7. 的方式,是作为有限性、偶然性的人,面对时间和命运无法 逃离的无限与必然,通过情感经验获得理智所不能给予的 自由。辩证法更多是人聊以慰藉的生命寄托。当这种生 E43约翰・塞尔.心灵、语言和社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命寄托变成客观理论、统治政策时,也就是从个人面对必 然的解脱方式转换为集体制造必然的束缚手段,灾难就这 [5]雅克・德里达.多重立场[M].北京:三联书店,2006. [6]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样发生了——要知道活就是死,死就是活呀,奴才也就是 主人公。“我们历史所经受的那些苦难(尤其是中国),要 不是因为想把天城硬搬到地上,就是真的把现世当成了天 [7]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问[M].北京:三联书店,2006. [83格尔达・帕格尔.拉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国。恰如同天城只能在天上,人也不可能扮演神的角色。 所以《起死》中的司命才会对庄周讲你也还是能说不能 行,是人而非神……”人之为人,最根本的就是体现在与他 者共在中,自我悖论不可?肖解这一生活事实。从这个角度 看,《起死》一文正是在那绝妙讽刺的口吻下,蕴藏着鲁迅 [9]鲁迅做事新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杨国良】 ・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