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

来源:智榕旅游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

内容摘要:美育是各门学科的共同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发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审美愉悦中获得知识,启迪智慧,激发创造。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育 教材 审美

美育是各门学科的共同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美育。

一.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美育优势。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本身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从课文形式上看,有诗歌美,散文美、小说美、戏剧美和各种应用文体美等;从课文内容看,有包罗万象的艺术美、社会美、自然美、科技美等。每一种美的形态又包含许多具体的美质,如社会美中包括人物美、事件美、劳动美、奋斗美等;而人物美又分外在美和内在美。文学作品所显示的艺术美的形态,更是多姿多彩:既有轻柔和谐的优美,也有奋发昂扬的壮美;既有催人泪下的悲剧美,也有令人捧腹的喜剧美。不同的文学样式也各具独特的美质:如诗歌有意境美,戏剧有冲突美,小说有人物形象美、故事情节美、典型环境美等等,教材所选文章,无一不具有文体的示范美,作者的情思美、表达的准确美、结构的完整美。所选文章的语言也具有丰富的美。如诗歌语言具有表情美、含蓄美,小说语言具有清晰美、生动美等等。就是一般文章中语言表达也各有侧重,如记叙文重情感美,议论文重严谨美,说明文重准确美,应用文重规范美。不同作家有不同风格的语言美,有的注重于平实,有的趋向于华丽,有的表现出淡雅,有的呈现出飘逸……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运用美育因素,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二.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优势。语文教学的审美优势体现在形象审美性,情感熏陶性,寓教于乐性,潜移默化性等方面。“形象审美”在语文教学中占统领地位,因为审美教育的起点就是对形象的感受,例如小说美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上。认识小说的形象美,又必须从文学语言分析入手,进而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和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联系时代背景,结合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才能深入认识作品的主题。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是丰富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包含生活中相互联系的某些方面,就是说,它们有自己的形象体系。“情感熏陶”是语文教学美育的核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人的一种重要心理状态,它能点燃人的生命火花,激发人的创造激情。一篇好的课文,必然是作者情动于中,言溢于表的产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课文中的情感因素,通过生动的形象分析,使学生既晓文中形象所含之“情”,又明文章作者欲表之“情”,“以形感人”到“以情动人”,最后达到“由情入理”,使学生的情感升腾、净化。语文教学美育又具有愉悦性质,既通过审美愉悦而使受教育者获得教育,“寓教于乐”是语文教学美育的又一特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发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审美愉悦中获得知识,启迪智慧,激发创造。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之所以教学得心应手,硕果累累,其中一个最大奥秘就在于他们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审美愉悦中萌发强烈的求知欲。语文教学美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对语文教材中美的形象的鉴赏品评,对学生进行持续的情感熏陶浸染,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三.要不断提高语文教师的美学修养。美学修养,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审美创造思维能力,它是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语文教师来说,美学修养显得格外重要。比如一堂课的结构,可能会被点拨得繁简得当,疏密适宜,有起有落,时长时弛,也可能被摆弄得层次混乱,头重脚轻,平铺直叙,拖沓冗长。显然前一种课堂中,学生的创造精神会得到极大的激发,审美心理会得到极大的满足;而后者却难以迸发创造的火花,窒息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无美育可言。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自身美

学修养的差异造成的。因此,每个语文教师都要把“美学”视为自己的基础理论课和必修课,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

李慧超,河南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