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一、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并能准确翻译课文。 2.学习托物言志、类比的写作手法。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二、自主学习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句读,并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西蜀( ) .....2.二读课文,理解词句意思,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有龙则灵( )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 )( )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 )( ) .....惟吾德馨( ) .
3.三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四读课文,思考问题。
(1)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2)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3)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文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三、合作探究
1.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怎样的?有何特点?
2.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这是什么写法?
3.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四、归纳总结
五、当堂测评
1.本文统领全篇的主旨句是: 2.描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3.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4.写室中活动的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六、拓展延伸
学生铭
天赋不高,有志则行,成绩不佳,发奋则灵。斯是求学,惟苦唯勤,读书破万卷,求知凭悟性,谈笑添学问,思辩助长进,可以明事理,冶性情,无世俗之乱耳,有墨香之赏心。学海巧为舟,书山行捷径,吾辈云:“何乐不为?”
理解这篇铭文的意思,感受文章蕴含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七、课后练习 1.填空
(1)《陋室铭》作者是 (朝代)的 ,有“诗豪”之称。 (2)《陋室铭》中运用类比的句子 ;
描写“陋室”环境雅致的句子是: ;写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文章的主旨句是 。
2.文章题为“陋室铭”,作者为什么一开始不写陋室,而写山水?
3.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用意何在?
4.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八、教(学)后记
16 短文两篇(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一、学习目标
1.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
3.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二、自主学习 文体链接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为加点字注音。
甚蕃( ) 淤泥( ) 濯清涟( ) 亵玩( ) 鲜有闻( ) .....2.二读课文,解释加点词语。 可爱者甚蕃( ) 濯清涟而不妖( )( )( ) ....晋陶渊明独爱菊( ) 不蔓不枝( )( ) 宜乎众矣( )....香远益清 ( )( ) 亭亭净植 ( )(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3.三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四读课文,思考:
(1)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
(2)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三、合作探究
1.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2.小组讨论,填写下表。
品质 象征意义 莲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3.作者写对莲花的喜爱,为什么要写菊、牡丹?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四、归纳总结
五、当堂测评
1.《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字是:
2.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六、拓展延伸 仿写《爱莲说》,以“爱 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点明所爱之物的所托之志。
七、课后练习
1.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2.短文赞扬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八、教(学)后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