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中学生物教材中,缺少证明组织中无机盐离子的存在,文章通过研究,摸索出鉴定组织中无机盐离子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豆芽茎的研磨汁液与草酸铵溶液反应,产生白色的沉淀,证明豆芽茎中有钙离子存在;菠菜叶片与硫氰酸铵反应,细胞内有红色的颗粒状物质生成,证明菠菜细胞中含有铁离子存在;榛子切片在酸性条件下与铋酸钠反应,细胞中有被染成紫色的物质,证明榛子细胞中有锰离子的存在。花生研磨液与双硫腙溶液反应后,溶液呈红色,证明花生中有锌离子存在。用以上方法鉴定组织中无机盐离子,材料取得容易,方法简便,适合中学生实验操作。 关键词 钙离子 铁离子 锰离子 锌离子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0070-02
在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增设了《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实验。对于这三大物质的鉴定,已有很多学者提出了相关的简易方法。生物组织中还含有钙、铁、钠、铜、镁等多种无机盐离子,但生物教材中对于无机盐离子的鉴定缺少鉴定方法。本课题通过对鉴定钙、铁、锰、锌离子的研究,尝试在常见的蔬菜水果中选择出含钙、铁、锰、锌较高的作为实验材料,选择特定的化学试剂,摸索出最佳的浓度,得到方法简易、鉴定效果明显的适合中学生的实验方法,为中学生物教师实验教学提供案例,同时为中学实验教学的拓展提供实验方法。
一、反应机理
(一)钙的鉴定 钙离子ca2+可以与草酸溶液作用,产生白色的细小结晶沉淀。
(二)铁的鉴定 三价铁离子fe3+可以与硫氰根离子scn- 形成可溶于水及乙醚的深红色化合物。
(三)锰的鉴定 锰离子mn2+在硝酸溶液的酸性作用下,可以与铋酸钠固体nabio3产生紫色。
(四)锌的鉴定 锌离子zn2+可以与双硫腙溶液反应,反应后溶液呈红色。 二、材料
(一)鉴定钙材料的选择
豆芽、白菜、牛奶、黄豆等食物中钙的含量都较高,其中用豆芽茎或者白菜叶片研磨后的汁液作为实验材料,结果明显,且两种材料容易处理,但要注意,白菜组织液必须临时制备,放置时间过长易变黄。而豆芽茎的组织液不会有这种情况出现,组织液制好后,可在冰箱中保存一周。牛奶本身呈乳白色,这种鉴定方法产生的沉淀易被遮掩,故不可采用。 (二)鉴定铁材料的选择
菠菜、红豆、猪肝、茄子等食物中铁的含量都较高,用菠菜叶片做实验材料,进行徒手切片,实验结果明显,猪肝本身呈红色,研磨后的组织液颜色较深,与反应后产生的颜色相同,该材料不能选用。红豆和茄子做实验材料,进行徒手切片,实验结果不明显。
(三)鉴定锰材料的选择
榛子、花生、干姜、瓜子等食物中锰的含量都较高,其中用榛子和花生做实验材料的结果很明显。反应前需将熟的榛子和花生放入冷水中加热浸泡10-15分钟以上,然后挑取果肉进行反应。选用干姜和瓜子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切片染色的实验效果不明显。 (四)鉴定锌材料的选择
花生、豆芽(豆瓣)、生姜等食物中锌的含量都比较高。其中花生要放入冷水中加热浸泡10-15分钟以上,用研磨得到的汁液参与反应。豆芽和生姜要取用新鲜的材料,以便研磨取得汁液。选用豆芽作为实验材料时,豆瓣比豆芽茎的实验效果更明显。 三、试剂 (一)钙的鉴定
选择0.1%、0.2%、0.3%三个浓度的草酸溶液。 (二)铁的鉴定
硫氰酸铵容易潮解,直接取用硫氰酸铵晶体参与反应。 (三)锰的鉴定
选用铋酸钠固体nabio3和10%的硝酸hno3溶液。 (四)锌的鉴定
选择浓度为0.01%的双硫腙溶液作为锌离子的鉴定试剂。 四、方法与结果 (一)钙的鉴定
用研钵研磨黄豆芽的茎,获得豆芽茎的组织液。取4支干燥洁净
的试管,分别标号1,2,3,4。在每个试管里先加入15滴豆芽茎的组织液,再在1号试管里加入5滴蒸馏水,2号试管里加入5滴0.1%的草酸溶液,3号试管里加入5滴0.2%的草酸溶液, 4号试管里加入5滴0.3%的草酸溶液。静置10分钟后,1号试管底部没有沉淀,溶液澄清,2号、3号、4号试管中有沉淀生成,并且2号试管底部沉淀量最少,4号试管底部沉淀量最多。实验结果表明:豆芽茎中含有钙,与浓度为0.3%的草酸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最明显。
(二)铁的鉴定
取一片干燥洁净的载玻片,在载玻片的中央加一粒硫氰酸铵晶体,待潮解后,将菠菜切片置于载玻片中央的硫氰酸铵潮解液中,盖上盖玻片,制作成一张临时装片。用解剖针的背面轻轻敲打盖玻片,使得临时装片里的菠菜细胞分散开。在显微镜下观察,此时,只能看到绿色的菠菜叶片细胞。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置8小时后,用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在绿色的菠菜叶片细胞中,有红色颗粒出现。实验结果证明菠菜细胞中有铁离子存在。 (三)锰的鉴定
取一张洁净干燥的载玻片,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浓度为10%的硝酸溶液,将熟的榛子放入冷水中加热浸泡10-15分钟以上,用解剖针挑取少许果肉放入载玻片中央的硝酸溶液中,再用解剖针挑取少许铋酸钠固体,放入中央的硝酸溶液中。盖上盖玻片,制作成一张临时装片。用解剖针的背面轻轻敲打盖玻片,使榛子细胞分散开。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淡黄色的榛子细胞。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置1.5小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榛子细胞的细胞质中,有紫色颗粒,并且随着实验时间加长,紫色颗粒逐渐连接成紫色区域。实验结果证明榛子细胞中有锰离子存在。 (四)锌的鉴定
取20粒豆瓣,放入研钵中加水充分研磨,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备用。取一干燥洁净的比色板,在比色板的凹槽中各滴上一滴豆瓣研磨液,从左往右,第一凹槽滴上一滴清水,第二凹槽滴上1滴双硫腙溶液,第三凹槽滴上2滴双硫腙溶液,第四凹槽滴上3滴双硫腙溶液。反应后,第一凹槽没变化,其它均反应为粉红色。且随着双硫腙溶液量的增加,反应产生的红色逐渐加深。一般实验10分钟以后,反应的红色都会褪去,溶液呈现黄色。实验结果证明豆瓣中含锌离子。 参考文献:
[1]南京药学院.分析化学 [m].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