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训指导思想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四川省中小学教 师素质能力建设三大计划的通知》(川教〔 XX〕159 号)文件精神和 自贡市教育局工作意见,遵循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成长规律,渗透教学 科研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市教科所、省骨干教师、市教 师培训中心等资源,坚持按需施教,学、研、用结合,突出时代性、 针对性、实效性和先进性,探索优质、高效、开放的培训模式,努力 培养适应 21 世纪教育改革和新课程实施需要,具有现代教育素质能 力和创新精神的自贡市骨干教师,以促进我市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 展,推动我市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培训目标和要求(一)培训目标从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要 求和X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实际状况出发,根据自贡市教育局开展三大 计划的要求,引导、激励、帮助参培教师在现有起点上加快持续发 展,进一步使参培教师提高师德修养,更新语文教育观念,优化知识 与能力结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创造条件使 参培教师成长为德才兼备、教学个性鲜明、具有教育创新能力和终身 学习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 X市级骨干教 师。
(二)培训要求 1、提高教师修养,铸造师德师魂。 不断提高参培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修养,养成参培教师良好 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师德师表风范。
2、研修现代教育理论,提高专业教育理论水平。
帮助参培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 念分析现状,反思教学实践,明确教育改革方向,掌握本学科教改动 态,不断探索总结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规律。
3、拓宽学科文化视野,建构适应新课程教育要求的知识结构。 在现代教育理论与新课程理论指导下,帮助参培教师改进教学方 法,提高教学能力,在学科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和幅射作用。
4、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探索,参观考察与交流学习,以及 自主研修,提高参培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能主持或独立开展教育科 学研究。
5、能在学校与区县级学科教师培训中起指导和辐射作用。 三、培训内容(一)内容培训内容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 师德修养为核心。
具体分为以下三大板块: 1、新理念; 2、理论与技能; 3、实践 与考察; 4、课题研究。
1、新理念了解社会和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进行教师职业道德、 心理培训,提高参培教师的职业修养,促进进教师的成长。
2、理论与技能。
针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相 关学科知识、课堂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的培训,提高参培 教师理论文化素养,开拓视野 ,确立现代语文教学观念 ,增强理论思维 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3、实践与考察。
通过课堂观摩,说课,评课,岗位实践,送教下乡,评议交流等 形式,提高学员自觉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
通过参观考察,取长补短,发展自我,为逐步形成教学特色打好 基础。
4、课题研究。
开展教科研专题讲座,学员参与本校现行课题的研究等活动,使 学员牢固树立科研兴教观念,增强教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能力,能 主持课题研究,并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促使课堂教学更 趋合理、规范、科学。
(二)书目介绍 1、必读书目:《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 条新建议》《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 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多元智能》《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教师师德修养》、《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
2、选读书目:《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小 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走在行知路上》、《王松舟课堂教学艺 术》、《给教师的建议》、《薛法根课堂教学艺术》、《教海漫 记》、《课堂教学艺术集萃》、《语文教学通讯》、《当代教育心理 学》、《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教学参考》、《小学作文创新教 学》、《小学语文教学》。
四、培训、管理模式培训班运用集中授课 ——参观考察 ——听课 评
议——在岗实践的培训模式,贯彻集中辅导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理 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技能提高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一)培训模式设计思路 1、广泛调查研究参培教师需求的基础上设 计培训方案,坚持开放、互动、实践与反思的运作模式。
⑴、培训前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征求小学语文省级骨干教师心得 和四区两县语文骨干教师的需求,参培教师填写培训内容当初问卷 表,从菜单中寻则研修专题,根据教师需求修改培训方案,切实将其 本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⑵、培训教师到校后,把培训方案发到他们手中,提倡参与与研 修,在学习、互动、观摩、实践、反思中完成培训任务。
2、培训形式:以课题研究式、自学式、专题研究式、菜单式、 沙龙式、对话式、开放式等形式为主,充分体现自主性、研究性、多 样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⑴、坚持在职、自学为主原则,面授与自学相结合,以自学为 主;个人钻研与集体研讨相集合,以个人钻研为主;阶段性集中培训 与分散研修相结合,以分散研修为主。
⑵、理论联系实际,为实践为主。 ⑶、重视个性差异,加强个别指导与培养。 文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