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 课程代码:Byh15- Byh16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 分 数:10 学 时 数:160学时 适用专业:护理学类专业
先 行 课:公共基础必修课、医学基础必修课、护理学专业必修课、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必修课
后 续 课:外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教育学、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地位和任务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奠基性的临床护理专业课,是建立在基础医学、临
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通过学习内科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和专科护理技能,发挥内科护理特有的职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协助康复和减轻痛苦的目的,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其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随着护理实践的范畴从病人向所有人,从个体向群体,从医院向社区扩展,内科护理学就与各门临床课程,如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均有着密切 的关系。 三、课程基本要求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护理专业课,既要以普通的医学原理作为内科护理学的理论基础,又要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以及不同护理对象的特殊情况,采取恰当的评估手段和护理措施。因此,学习内科护理学的基本要求如下:
1. 知识要求:学生应重点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病因、临床特点及其治疗要点;理解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过程;了解内科护理中各系统的专科操作及其护理。
2. 能力要求: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能对护理对象进行护理评估并分析,提出主要护理诊断和护理目标;同时,根据护理对象的主要护理诊断能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能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能判断病情变化,分析主要辅助检查结果。
3. 素质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与同情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勇于探索、不懈努力的精神。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护理程序内容及作用,护理诊断的概念及组成。 2.健康的有关概念。 【熟悉】
1.内科护理中护士的角色作用。 2.成人的主要健康问题。 【了解】
1.内科护理学的范围、结构和内容。
2.内科护理学的进展。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成人各发展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 三、教学时数:2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内科护理学概述
(二)内科护理学与护理专业实践的发展 (三)成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要点。
【熟悉】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呼吸运动的调节。 【了解】上下呼吸道的定义。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1. 呼吸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关系。 2. 肺功能检查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3. 正确留取痰标本的方法。 三、教学时数: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关系 (二)护理评估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的护理评估要点、主要护理诊断及相应护理措施和依据。
【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的概念,大咯血所致窒息的临床表现、易发因素及处理措施。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及其病因。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1. 促进有效排痰的物理治疗措施的主要适应症、方法及注意事项。 2. 肺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分型、主要护理诊断及相应护理措施。 3. 大咯血所致窒息的临床表现、易发因素及处理措施。 三、教学时数: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咳嗽与咳痰 (二)肺源性呼吸困难 (三)咯血
肺部感染性疾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1. 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概念。
2. 肺炎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问题及护理措施。
3. 肺炎链球菌肺炎和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熟悉】1. 肺炎的治疗原则与健康指导。
2. 肺炎链球菌肺炎和葡萄球菌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 其他类型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了解】1. 肺炎的分类及区别与联系。 2. 各型肺炎的易感因素。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1. 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概念。 2. 肺炎病人经抗生素治疗后效果的评价。
3. 肺炎链球菌肺炎和葡萄球菌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4. 其他类型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5. 肺炎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问题(体温过高、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及护理措施。 三、教学时数:3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肺炎概述(病因与分类、护理评估、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与依据)
(二)肺炎链球菌肺炎(病因和发生机制、易感人群、辅助检查、临床表现与治疗要点)
(三)葡萄球菌肺炎(病因和发生机制、易感人群、辅助检查、临床表现与治疗要点)
(四)其它肺炎(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结核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1. 肺结核的病因、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源、临床表现、以及主要护理诊断及相应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2. 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熟悉】全程督导化疗的概念,常用抗结核药物及其不良反应。
【了解】1.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2. 肺结核的发生与发展及其分类。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1. 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源、传染性的判断及其发生与发展、临床表现与健康指导。
2.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3. 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4. 肺结核化疗的原则、常用抗结核药的作用及常见不良反应。 5. 肺结核病人大咯血的护理措施。 6. 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三、教学时数:4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和流行病学)
(二)护理评估(病因和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分类及其特点)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知识缺乏、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配合治疗及其护理) (四)健康指导
支气管哮喘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1. 支气管哮喘的概念、临床表现以及健康指导。
2. 支气管哮喘的护理评估、主要护理诊断及相应护理措施和依
据。
【熟悉】支气管哮喘的辅助检查结果及其意义、治疗要点、分期和分级。 【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和典型临床特点、分期与分级以及呼吸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及其结果判断。 2. 支气管哮喘的护理评估。
3. 支气管舒张剂的作用机制、用法及不良反应。 4. 气体交换受损的相关因素和护理措施。
5. 指导病人正确使用雾化吸入器、避免诱因和病情自我检测。 三、教学时数:4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和流行病学)
(二)护理评估(病因和发生机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分期与分级)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知识缺乏、气体交换受损包括配合治疗及其护理)
(四)健康指导(避免诱因指导与病情监测指导)
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1.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及三者的关系。
2. 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特点、主要护理诊
断及相应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熟悉】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辅助检查结果及其意义、治疗要点、分期和分级。
【了解】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典型临床特点、病程分期与严重程度分级以及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及其结果判断。 2. 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的“气体交换受损”和“清理呼吸道无效”的相关因素和护理措施。
3. 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饮食护理、长期家庭氧疗和呼吸功能锻炼的指导。 三、教学时数:4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三个概念、特点及其关系和流行病学)
(二)护理评估(病因和发生机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分期与分级)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气体交换受损包括配合治疗及其护理、清理呼吸道无效、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四)健康指导(避免危险因素指导与病情监测指导)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各期的临床表现、主要护理诊断及相应护理措施。
【熟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念、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要点和健康指导。 【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1. 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
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各期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 3. 控制心衰的治疗与常规心衰治疗的区别。
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所致“体液过多”的护理措施。
5. 肺性脑病的观察和护理。 三、教学时数:2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和流行病学)
(二)护理评估(病因和发生机制、各期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辅助检查)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体液过多、潜在并发症:肺性脑病)
(四)健康指导(避免危险因素指导与病情监测指导)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护理诊断及相应护理措施。
【熟悉】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病因和病例分类、辅助检查结果及健康指导。 【了解】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治疗要点。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1.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化学药物治疗。 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各期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
3.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所致“恐惧”的护理措施及疼痛护理和饮食护理。 三、教学时数:4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和流行病学)
(二)护理评估(病因和发生机制、病理和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恐惧、疼痛、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四)健康指导(疾病预防指导与心理指导)
呼吸衰竭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呼吸衰竭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护理诊断及相应护理措施。 【熟悉】1. 呼吸衰竭有关概念、分类、辅助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治疗要点和健康指导。
2. 按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分类的临床判断标准及其氧疗护理。 【了解】呼吸衰竭的病因、低氧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1. 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2. 呼吸衰竭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护理诊断及相应护理措施。 三、教学时数:4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念
(二)护理评估(病因和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氧疗护理和配合治疗及其护理) (四)健康指导(避免危险因素指导与康复指导)
备注:本章总学时32学时,理论26学时,见习4学时,自学2学时。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要点。 【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心脏的传导系统与血液供应。 2. 调节循环系统的体液因素
3.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身体评估、辅助检查评估。 三、教学时数: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二)护理评估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心源性呼吸困难的原因、特点和护理。
【熟悉】心源性水肿、胸痛、心悸、晕厥的原因及表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特点和护理。 2. 心源性水肿的特点。 3. 几种常见胸痛的特点比较。 4. 心源性晕厥、阿-斯综合征的概念。 三、教学时数: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心源性呼吸困难
(二)心源性水肿、心悸、胸痛、心源性晕厥
心力衰竭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1. 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
2. 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的临床表现、处理要点、抢救配合与护理。 【熟悉】1. 心力衰竭的概念、基本原因和诱因。
2. 左、右心衰的临床表现。
3. 心功能分级的方法、依据和内容。
4. 慢性心力衰竭的辅助检查结果和治疗要点。
【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原因和诱因、发生机制、药物治疗 及其护理。
2. 慢性左、右心衰病人的临床表现与健康指导。 3. 心功能分级及根据其制定活动计划。 4. 心力衰竭分期和6分钟步行试验。
5. 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抢救配合与护理。 三、教学时数:5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分类和流行病学) (二)慢性心力衰竭 (三)急性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1.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2. 心律失常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及相应护理措施、健康指导。【熟悉】1. 心律失常及常见心律失常的概念。
2. 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要点。
【了解】心律失常的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心律失常及常见心律失常的概念、发病机制。
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 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表现、心 电图特点及其治疗要点。
3. 心律失常病人的用药护理、心电监护和抢救配合。 三、教学时数:6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念和分类
(二)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心室的扑动与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的护理评估
(三)心律失常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 (四)心脏骤停与心源性猝死
心脏瓣膜病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心脏瓣膜病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健康指导。 【熟悉】1. 心脏瓣膜病和风心病的概念。
2. 心脏瓣膜病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以及临床表
现与其相互关系。
【了解】心脏瓣膜病的辅助检查和治疗要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心脏瓣膜病和风心病的概念。
2. 心脏瓣膜病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以及临床表现与其相
互关系。
3. 心脏瓣膜病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健 康指导。
三、教学时数:2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和流行病学) (二)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 (三)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
(四)心脏瓣膜病病人主要护理诊断及相应护理措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1.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概念。 2. 心绞痛病人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3.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治疗和护理措施。
4. 冠心病二级预防的ABCDE原则。 【熟悉】1.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2. 典型心绞痛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诊疗要
点。
【了解】1. 冠心病的临床分类与分型。
2.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概念。
2. 心绞痛的常见诱因、典型的临床表现、发作时的处理要
点及其健康指导。
3.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诊疗要点及救 治配合与护理。
4. 冠心病二级预防的ABCDE原则。 三、教学时数:6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临床分型) (二)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护理 (三)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四)冠心病二级预防的ABCDE原则
原发性高血压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1. 原发性高血压的定义、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要点。 2. 高血压(亚)急症的概念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3.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治疗和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熟悉】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
【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
2. 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一般表现、并发症及其高血 压急症)、诊断标准和心血管风险分层,以及对病人的护理 措施和健康教育。
3. 原发性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及降压药的种类、作用特点、
临床选择与应用原则。
4. 高血压(亚)急症的治疗原则及要点。 三、教学时数:4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定义、诊断标准和流行病学)
(二)护理评估(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 查和心血管风险分层)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有受伤的危险、潜 在并发症:高血压急症、非药物治疗与降压药治疗及其护理) (四)健康指导
备注:本章总学时30学时,理论24学时,见习4学时,自学2学时。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1. 消化器官的生理功能。
2. 消化系统的护理评估内容。
【了解】消化系统的解剖和组织学结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胃泌酸腺的组成、小肠分段及各自的生理功能。 2. 肝脏和胰腺外分泌的主要生理功能。 3. 身体评估中腹部检查的评估内容。 4. 各种粪便检查标本留取方法及注意事项。 5. 各种血液检查的临床意义。 6. 胃肠影像学检查的术前准备。
三、教学时数: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二)护理评估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 【熟悉】便秘、黄疸、呕血与黑便的概念、病因及临床表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呕吐、腹痛、腹泻、便秘、呕血与黑便的病因和临床表 现特点。
2. 腹痛、有体液不足的危险的相应护理措施。 三、教学时数: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恶心与呕吐、腹痛、腹泻 (二) 便秘、黄疸、呕血与黑便
胃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及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熟悉】1. 急、慢性胃炎的概念。
2.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及慢性胃炎病人的临床表现。
【了解】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及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实验室及胃
镜检查
的临床意义和治疗要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急性胃炎种类及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特点。 2. 非甾体类消炎药、乙醇和急性应激与急性糜烂出血性胃 炎的关系。
3. 幽门螺杆菌和自身免疫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机制。 4. 不同种类的慢性胃炎病理改变特点。 5. 慢性胃炎消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原则。 三、教学时数:1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分类和流行病学) (二)急性胃炎 (三)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二、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消化性溃疡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及相应护理措施、健康指导。【熟悉】1. 消化性溃疡的概念和并发症。
2.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腹痛特点。
【了解】消化性溃疡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和药物治疗要点。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幽门螺杆菌和非甾体类消炎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机制。2.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腹痛特点。 3. 消化性溃疡并发症的临床特点。
4.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疼痛、饮食护理和配合治疗及护理。三、教学时数:4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和流行病学)
(二)护理评估(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疼痛:腹痛、营养 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配合治疗及护理) (三) 健康指导
肝硬化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相应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熟悉】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了解】肝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化的关系。 2. 肝硬化并发出血症状的相关因素。 3. 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意义及其临床特点。 4. 腹水形成的原因。 5. 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6. 大量腹水的治疗和护理及饮食原则和护理。 三、教学时数:4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病理特点和流行病学)
(二)护理评估(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营养失调:低于机 体需要量、体液过多、配合治疗及护理)
(四)健康指导
肝性脑病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肝性脑病的定义、病人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熟悉】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了解】肝性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2. 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及各期的临床特点。 3. 肝性脑病避免诱因和饮食护理。
4. 肝性脑病的降氨药物治疗及其注意事项。 三、教学时数:2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念
(二)护理评估(病因和诱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营养失调:低于机 体需要量、意识障碍、配合治疗及护理) (四)健康指导
急性胰腺炎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急性胰腺炎定义及病人相应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熟悉】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了解】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分型及特点、辅助检查
的临床
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胆道系统疾病及酗酒和暴饮暴食引起急性胰腺炎机制。 2. 急性胰腺炎的病理临床分型及特点。 3. 急性胰腺炎腹痛的机制。
4. 重症急性胰腺炎腹部体征及形成原因。
5. 急性胰腺炎血尿淀粉酶升高的时间及检查的临床意义。 6. 急性胰腺炎治疗要点及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措施。 三、教学时数:2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念
(二)护理评估(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疼痛:腹痛、潜在 并发症:低血容量性休克、配合治疗及护理) (四)健康指导和预后
上消化道出血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 【熟悉】上消化道出血的概念和常见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要点和健康指导。
【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
2. 出血原因、出血量及速度与临床表现关系。
3. 上消化道出血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
4. 上消化道出血的判断过程、主要护理诊断及其护理措施 和病情监测。
5. 食管胃底曲张破裂出血的特殊护理措施。 三、教学时数:2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和流行病学)
(二)护理评估(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潜在并发症:血容 量不足、活动无耐力、有受伤的危险、配合治疗及护理) (四)健康指导和预后
备注:本章总学时20学时,理论16学时,见习4学时。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1. 肾脏的生理功能。
2.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内容。
【了解】肾脏的解剖和组织学结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肾小球滤过膜及其作用和影响其滤过功能的影响因素。 2. 肾小管的浓缩和稀释功能。 3. 肾脏的内分泌功能。
4. 各种尿标本留取方法及注意事项。
5. 内生肌酐清除率和浓缩稀释试验测定前准备。
三、教学时数: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肾脏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二)护理评估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1. 肾源性水肿的类型、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护理。 2. 尿路刺激征、各类尿异常的概念、病因、临床 表现和护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肾炎性水肿与肾病性水肿在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方面的 差异。
2. 肾源性水肿所致“体液过多”的相关因素及其相应护理 措施。
3. 水肿所致“有皮肤完整性受伤的危险”这一护理诊断的 护理措施。
4. 尿路刺激征的护理。
5. 肾素依赖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 6. 各类尿异常的定义、蛋白尿的类型及其临床特点。 三、教学时数: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肾源性水肿 (二)尿路刺激征
(三) 肾性高血压、尿异常、肾区痛
肾小球肾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急性、急进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以及病人的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熟悉】上述各临床类型肾小球肾炎的治疗要点和预后。 【了解】上述各临床类型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原则 以及治疗方案的具体选择、休息和饮食护理。
2.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小球肾炎在临床表现和辅助 检查结果上的异同。
3.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有无并发急性肾衰 的病情观察。
4.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中饮 食与降压药的选择及其意义、健康指导。 5. 慢性肾小球肾炎加重的损害因素。 三、教学时数:1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念
(二)急性肾小球肾炎 (三)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四)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
三、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1. 肾病综合征的概念。
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熟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要点。 【了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机制。
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药物的选择及其意义。 3.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所致“体液过多”和“营养失调:低 于机体需要量”的相关因素及其相应护理措施。 三、教学时数:2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念
(二)护理评估(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营养失调:低于机 体需要量、体液过多、有感染的危险、配合治疗及护理) (四)健康指导
尿路感染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尿路感染的概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熟悉】尿路感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要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和感染途径及易感因素。
2. 急性膀胱炎和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 的异同点。
3. 尿路感染抗生素治疗的选择及对尿路刺激征的护理和健 康指导。
三、教学时数:2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分类和流行病学)
(二)护理评估(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排尿形态异常、体 温过高和配合治疗及护理) (四)健康指导
慢性肾衰竭
二、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1. 慢性肾脏病和慢性肾衰竭的概念。
2. 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评估要点、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熟悉】慢性肾衰竭的分期、临床表现和病因及加重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危
险因素。
【了解】慢性肾衰竭进行性恶化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疗要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慢性肾脏病和慢性肾衰竭的分期。 2. 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
3. 慢性肾衰竭病人的饮食护理健康指导及尿毒症病人的临 床表现。
三、教学时数:4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念和分期
(二)护理评估(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营养失调:低于机 体需要量、有感染的危险、配合治疗及护理) (四) 健康指导和预后
备注:本章总学时14学时,理论10学时,见习4学时。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概述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熟悉】血液病的分类。
【了解】血液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造血器官的组成及血细胞的生成过程。 2. 造血干细胞的概念、分化与增殖。 3. 血细胞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 4. 血液病的分类。
5.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内容与方法。 三、教学时数: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血液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二)血液病的分类
(三)护理评估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血液病出血和发热病人的护理评估要点、常用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
【熟悉】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的主要病因及其发生 机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的主要病因及其发生机 制。
2. 出血和发热病人的护理评估要点、常用护理诊断“有受伤的危险:出血”和“体温过高”的主要护理措施。 三、教学时数: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出血或出血倾向 (二)发热
贫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1. 贫血及各型贫血的定义、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以及病人的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 2. 贫血的诊断标准。 【熟悉】1. 贫血的常用分类及依据。
2. 各型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健康指导 【了解】各型贫血的治疗要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贫血的定义、诊断标准、严重程度判断指标及划分标准、 共有临床表现和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 2. 各型贫血的常见病因与发病机制、典型临床表现、辅助 检查结果及其意义、常用护理诊断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健 康指导。
3.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有无并发急性肾衰 的病情观察。
4.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中饮 食与降压药的选择及其意义、健康指导。 5. 慢性肾小球肾炎加重的损害因素。 三、教学时数:4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缺铁性贫血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四)巨幼红细胞贫血和溶血性贫血
白血病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急性白血病病人的护理评估要点、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熟悉】1. 白血病的分类。
2. 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化疗方案和药 物及其不良反应。
【了解】1. 白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 急慢性白血病的常用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急性白血病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其特点。
2. 白血病骨髓象检查的临床意义、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 防护措施。
3.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分期及其临床表现、染色体检查 的临床意义及脾胀痛的护理措施。 三、教学时数:3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分类和流行病学) (二)病因和临床表现 (三)急性白血病 (四)慢性白血病
备注:本章总学时8学时。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
2. 甲状腺危象的病情监测及配合处理。
【熟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辅助 检查结果及健康指导。
【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要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机制。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表现及特征、辅助检查及病人 的主要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3. 甲状腺危象的病情监测及配合处理和护理。 三、教学时数:4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念和常见原因
(二)Graves病护理评估(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甲状腺危象、辅助检查)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营养失调:低于机 体需要量、有感染的危险、配合治疗及护理) (四)健康指导和预后
糖尿病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1.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 3. 低血糖反应的诱因、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 4. 胰岛素治疗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措施。 【熟悉】1. 糖尿病的概念、常见急慢性并发症、辅助检查。 2. 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目的和方法,运动治疗的作 用和注意事项,常用口服药治疗及其常见不良反应。 3. 糖尿病病人的常用护理诊断及其相应的护理措 施和健康指导。
【了解】糖尿病的分类、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糖尿病与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的概念以及它 们的关系。
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概念、常见诱因、临床表现及抢救 措施。
3. 高血糖高渗状态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区别。 4. 低血糖反应的诱因、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
5. 糖尿病诊断标准、常见急慢性并发症及其特点、控制目 标、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 6. OGTT的临床意义、试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7. 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内容、饮食治疗的目的和方法,运动 治疗的作用和注意事项,胰岛素制剂类型及作用时间、适应 症、用法及其常见不良反应和处理。 8.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 三、教学时数:4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流行病学、分型)
(二)护理评估(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三)诊断标准
(四)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营养失调:低于或 高于机体需要量、有感染的危险、潜在并发症:糖尿病足、 低血糖、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 (五) 健康指导和预后
备注:本章总学时12学时,理论8学时,见习4学时。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概述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要点。 【熟悉】神经系统疾病辅助检查的护理配合。 【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大脑半球的功能定位。
2. 脑神经的主要功能和受损后的表现。 3. 瞳孔的观察。
4. 神经系统疾病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 三、教学时数: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二)护理评估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1. 意识障碍的判断和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的内容与意义。 2.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临床特点、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熟悉】神经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评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意识障碍程度的划分与评估。
2. 深浅感觉的检查方法、感觉障碍的临床类型与评估。 3. 肌力、肌张力的评估。 三、教学时数: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意识障碍
(二)感觉障碍、运动障碍
周围神经疾病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三叉神经痛和面神经炎的护理诊断和主要护理措施、健康指导。 【熟悉】三叉神经痛和面神经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了解】三叉神经痛和面神经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三叉神经痛疼痛发作时的特点和护理。 2. 面神经炎的主要护理措施。 三、教学时数:1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三叉神经痛 (二)面神经炎
脑血管疾病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主要护理诊断及其相应护理措施。 【熟悉】1.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各种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 现和救治原则。
2. 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了解】1.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2. 脑部血液循环的特点和Willis环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 2. TIA的临床表现和健康指导。 3. 脑梗死早期溶栓的意义和护理配合。 4. 吞咽障碍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5. 脑疝的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
6. 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鉴别。 7. 不同部位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三、教学时数:6学时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述(概念和流行病学、分类、脑的血液循环、病因和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三)脑梗死(概念、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四)脑出血
备注:本章总学时12学时,理论8学时,见习4学时。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教材
[1]尤黎明,吴瑛. 《内科护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11月 2.参考资料: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7月 [2]叶任高.《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2月
[3]夏源泉,何云海.《内科护理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
[4]马秀芬,张展.《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8月 [5]尤黎明. 《内科护理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7月 [6]尤黎明,吴瑛. 《内科护理学实践与实习指导》.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11月
六、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平时过程考核占30%,学期末闭卷考试占70% 七、其他说明
学时包含传染病病人的护理大纲执笔人:内科护理教研组审核人:
编制时间: 2015年9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