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Principl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课程代码 IDPO2019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本科生 学 分 3 主讲教师 学 时 54 修订日期 2021.6.10. (马工程重点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指定教材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师范类)的专业核心课之一。通过
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论认知上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为其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操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帮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形成高度的专业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课程目标2:
帮助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整个理论体系,使其获得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最关键的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3:
使学生能够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观点去解释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能够分析和解决思想政治领域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 1 -
课程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对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对其形成高度的专业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是本专业学生毕业的基本要求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培养学生专业意识最重要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第二至第八章系统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地位、功能、过程、规律、目标、内容和任务,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关系和外部条件,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可供选择的方法,从而能够切实地帮助学生对本专业形成全面的、深刻的理性认知;特别是本课程的一些核心内容(如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功能、目标、内容和任务等)有力地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崇高的社会地位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伟大使命,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是本专业学生毕业的一项基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地位、功能、过程、规律、目标、内容、任务的阐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关系和外部条件的分析,对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可供选择的方法的说明,能够帮助本专业的学生获得毕业所要求的最基本、最关键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特征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 课程目标1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任务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特征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课程目标2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任务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 - 2 -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的专业知识。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特征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 课程目标3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任务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学术能力,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题进行科学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学生毕业的另一项基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所阐述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具有非常强的方法论意义,能够为学生提供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和问题所必备的理论视角、概念工具和方法手段。在教学中如果能够突显本课程所述概念、理论和观点的方法论意义,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就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逐步养成科学研究的习惯和能力,能够在教育实习时积极进行调查研究,在毕业时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1.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
本范畴,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指导理论和相关学科,了解学习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2.教学重难点
重点: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难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3.教学内容
- 3 -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一、思想政治教育 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三、思想与行为 四、灌输与疏导 五、内化与外化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理论与相关学科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理论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学科
第四节 学习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方法 思考题: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有哪些?其内容和关系是什么?
(2)试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理论,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4.教学方法
讲授法;兼用案例法、讨论法。 5.教学评价
以课堂问答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特征
1.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2.教学重难点
重点与难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与本质
- 4 -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一、导向性 二、群众性 三、渗透性 四、综合性 讨论题:
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 思考题:
(1)如何透过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2)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有何意义? 4.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兼用案例法。 5.教学评价
以课堂问答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1.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 2.教学重难点
重点: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 难点: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 一、团结人民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三、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式 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经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 一、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
- 5 -
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增强民族凝聚力 四、建构精神家园 思考题:
(1)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形成。 (2)联系实际说明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4.教学方法
讲授法;兼用案例法、讨论法。 5.教学评价
以课堂问答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
1.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和特点,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和具体矛盾,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2.教学重难点
重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 难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与特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涵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矛盾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与教育引导规律 二、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 6 -
(2)联系实际说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4.教学方法
讲授法;兼用案例法、讨论法。 5.教学评价
以课堂问答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任务
1.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2.教学重难点
重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难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首要任务的理想信念教育。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立的依据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特征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理想信念教育 二、爱国主义教育 三、民主法治教育 五、全面发展教育 讨论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思考题:
(1)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任务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2)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何在?
- 7 -
4.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兼用案例法。 5.教学评价
以课堂问答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
1.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与功能,理解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
2.教学重难点
重点: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 难点:正确认识和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者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地位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点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功能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地位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作用 四、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重点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一、民主平等关系 二、主导主动关系 三、双向互动关系 四、相互转化关系
第四节 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 一、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的重要性 二、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的原则 三、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的方式
- 8 -
思考题:
(1)怎样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 (2)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4.教学方法
讲授法;兼用讨论法、案例法。 5.教学评价
以课堂问答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1.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和特性,掌握环境影响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懂得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
2.教学重难点
重点: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难点:正确对待环境影响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与特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性
第二节 环境影响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环境的作用 三、正确对待环境影响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选择与建设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的选择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 思考题:
(1)联系实际说明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选择和优化环境? 4.教学方法
- 9 -
讲授法;兼用讨论法、案例法。 5.教学评价
以课堂问答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懂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选择与运用的重要意义。
2.教学重难点
重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难点:一元主导与包容多样相结合的原则。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依据与作用 一、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依据 二、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作用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一、以人为本
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 三、理论联系实际
四、一元主导与包容多样结合 五、知行统一
六、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思考题:
(1)联系实际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2)为什么要合理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4.教学方法
讲授法;兼用讨论法、案例法。
- 10 -
5.教学评价
以课堂问答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四、学时分配
表2: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章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章节内容 绪 论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学时分配 6 6 6 6 第五章 9 第六章 6 第七章 第八章 6 6 五、教学进度
表3: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章节名称 内容提要 授课时数 作业及要求 备注 第一章 1-2 绪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 6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 11 -
作业:完成本章思考题。 要求:1、观点明确;2、条理清晰;3、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理论与相关学科 第四节 学习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概念把握准确,分析和论述具体、深入。 作业:完成本章思考题。 第二章 3-4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特征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与本质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要求:1、观点明确;2、条理清晰;3、概念把握准确,分析和论述具体、深入。 作业:完成本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 6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 章思考题。 要求:1、观点明确;2、条理清晰;3、概念把握准确,分析和论述具体、深入。 作业:完成本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与特点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6 章思考题。 要求:1、观点明确;2、条理清晰;3、概念把握准确,分析和论述具体、深入。 作业:完成本6 第三章 5-6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第四章 7-8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 9-11
第五章 第一节 思想政- 12 - 9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任务 治教育的目标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章思考题。 要求:1、观点明确;2、条理清晰;3、概念把握准确,分析和论述具体、深入。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者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6 作业:完成本章思考题。 要求:1、观点明确;2、条理清晰;3、概念把握准确,分析和论述具体、深入。 第六章 12-13 思想政治教第三节 思想政育的教育者治教育者与教和教育对象 育对象的关系 第四节 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与特性 第七章 第二节 环境影响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选择与建设 作业:完成本章思考题。 要求:1、观点明确;2、条理清晰;3、概念把握准确,分析和论述具体、深入。 作业:完成本14-15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6 第八章 16-17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依据与作用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6 章思考题。 要求:1、观点明确;2、条理清晰;3、概念把握准确,分析和论述具体、深入。 - 13 -
六、参考书目
1、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2、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陈立思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罗国杰主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张耀灿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7、刘德华主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导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许启贤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万光侠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田克勤主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七、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的内在逻辑、客观依据以及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整个理论体系的结构和逻辑进行讲解。
2. 讨论法: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富有争议、具有探索性和前沿性的重要课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3.案例法: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行讲解时,选择和运用多种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手段)展示相应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说明,适当和适时地围绕案例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分析、研讨。
八、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
(一)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表4: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考核要点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1 1、 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提问、考察、考试和专题论文总体认识,尤其是对思想写作 政治教育的地位、功能、- 14 -
目标、内容和任务的理解和把握; 2、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认同度; 3、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 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概念的掌握; 2、 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的理解; 课程目标2 3、 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个理论体系的把握,尤其是对其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之间逻辑关联的把握。 1、 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和观点解释思想政治教育现象; 2、 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存在问题的实质和成因; 3、 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或方案。 提问、考察、考试和专题论文写作 课程目标3 提问、考察、考试和专题论文写作 (二)评定方法
1.评定方法
平时成绩:10%(考勤与提问、考察) 期中考试:30%(论文或试卷) 期末考试:60%(论文或试卷) 2.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
表5: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表
- 15 -
考核占比 平时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20% 40% 40% 20% 40% 40% 20% 40% 40% 分目标达成度={0.1x平时分目标成绩+0.3x期中分目标成绩 +0.6x期末分目标成绩 }/分目标总分 期中 期末 总评达成度 (三)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课程 目标 90-100 优 A 能够坚定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以职业理想为重点,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全面而深入的理性认知,在此基础上形课程 成了高度的专业认同,立志将思想政目标1 治教育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追求,内心充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未来踏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抱有热情的期待。 能够准确地把握思课程 想政治教育学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目标2 延,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80-89 良 B 能够较好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全面的理性认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较强的专业认同,并将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内心对思想政治教育抱有一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未来踏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怀有较强的期待。 70-79 中 C 能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专业认同,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自己将来的职业选择,内心对思想政治教育怀有一定的责任感,对未来踏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抱一定的期待。 60-69 合格 D 基本能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基本上正确的认识,对思想政治教育抱有一定的专业认同,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自己将来的职业选项来对待。 <60 不合格 F 基本能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但未能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备正确的理性认知,不能很好地对其形成专业认同和职业认同,内心缺乏将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动力。 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较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理解和掌握思想政- 16 -
能基本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懂得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掌握思想政治教育
评分标准 课程 目标 90-100 优 A 学基本原理的内在逻辑、客观依据以及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能够充分理清思想政治教育学各基本概念、各基本原理之间的逻辑关联,从而达到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个理论体系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 能够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和观点解释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能够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存在问题课程 的实质,能够全面而深入地分析其成目标3 因,能够综合而灵活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那些问题的解决提出清晰的思路和可操作的方案。
80-89 良 B 基本原理的内在逻辑、客观依据以及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能够理清思想政治教育学各基本概念、各基本原理之间的逻辑关联,从而达到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个理论体系的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比较牢固的掌握。 能够很好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和观点解释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存在问题的实质,能够比较全面而深入地分析其成因,能够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那些问题的解决提出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方案。 70-79 中 C 治教育学基本原理的内在逻辑、客观依据以及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能够基本理清思想政治教育学各基本概念、各基本原理之间的逻辑关联,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整个理论体系能形成总体把握。 能够比较好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和观点解释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存在问题的实质和分析其成因,能够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那些问题的解决提出思路和方案。 60-69 合格 D 学基本原理的内在逻辑、客观依据以及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能大致理清思想政治教育学各基本概念、各基本原理之间的逻辑关联,能粗略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理论框架。 基本能够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和观点解释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基本能够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存在问题的实质和分析其成因,基本能够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那些问题的解决提出思路和方案。 <60 不合格 F 学基本原理的内在逻辑、客观依据以及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无法理清思想政治教育学各基本概念、各基本原理之间的逻辑关联,无法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理论框架。 不能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和观点解释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不能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存在问题的实质和分析其成因,不能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那些问题的解决提出思路和方案。 - 1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