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运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消防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检查动火现场安全措施全面、正确,消防器材完好、适用。 1.动火前检查电、气焊工具,测量动火地点可燃气体(氢减压阀、电缆、气带等安全可气、油气、粉尘)含量在合格靠. 范围内,每隔2小时重新测量。 2。联系运行测量动火地点可燃气体(氢气、油气、粉尘)含量在合格范围内,每隔2—4小时重新测量. 3. 容器内外动火,必须保持容器孔盖敞开并通风,排净内部可燃气体。 确认检修设备与运行设备已正确隔断。 检查动火地点、工具、人员状况符合动火要求。 确认动火区域下部和周围可燃物已清除或用阻燃物品全面隔离。 动火时设专人负责监护。 4. 动火时由专人负责监护。 5。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不小于5米,距离动火地点不小于10米. 6.动火前清除动火区域下部和周围5米之内的可燃物,无法清除的用阻燃物品全面隔离。 7.动火现场配备两具合格灭火器.(结合动火点可燃物性质) 动火结束,检查现场无残留火种。 8.动火结束,清理现场杂物 (含油污、煤粉),不留火种。
通用二级动火现场安全措施
检修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1。动火前检查电、气焊工具,减压阀、电缆、气带等安全可靠。 2.动火时由专人负责监护。 3。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不小于5米,距离动火地点不小于10米。 4。动火前清除动火区域下部和周围5米之内的可燃物,无法清除的用阻燃物品全面有效隔离。 5.动火现场配备两具合格灭火器。(结合动运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确认检修设备与运行设备已正确隔断。 确认动火区域下部和周围可燃物已清除或用阻燃物品全面隔离。 1
火点可燃物性质) 6.动火结束,清理现场杂物(含油污、煤粉), 不留火种.
润滑油、密封油、液压油系统动火安全措施
检修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1。动火前检查电、气焊工具,减压阀、电缆、气带等安全可靠,电焊接地线严禁接在油系统上。 2.动火前放净检修设备和油管内存油,用蒸汽或100℃热水冲洗干净。 3。联系运行测量动火点可燃气体(氢、油气)含量在合格范围内,每隔2-4小时重新测量. 4.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不小于5米,距离动火地点不小于10米. 5.动火时由专人负责监护。 6。动火前清除动火区域下部和周围5米之内的可燃物,无法清除的用阻燃物品全面隔离。 7.动火现场配备两具干粉或泡沫灭火器. 运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确认检修设备与运行设备已正确隔断。 消防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1.检查动火现场安全措施全面、正确,消防器材完好、适用. 2。检查动火地点、工具、人员状况符合动火要求。 3.确认动火点可燃气体含量在合格范围内. 确认检修设备和油管道内存油已放净. 测量动火点可燃气体(氢、油气)含量在合格范围内,每隔2-4小时重新测量。 确认动火区域下部和周围可燃物已清除或用阻燃物品全面有效隔离。 4。动火时设专人负责监护。 5。动火结束,检查现场无残留火种。 8。动火结束,清理现场杂物、 油污,不留火种。
氢气系统动火安全措施
检修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运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消防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1。检查动火现场安全措施全面、正确,消防器材完好、适用. 2。检查动火地点、工具、人员状况符合动火要求。 3。确认动火点氢气含量在合格范围内. 1。动火前检查电、气焊工具,确认检修设备与运行设备已减压阀、电缆、气带等安全可正确隔断。 靠。 2。动火前对检修设备和氢管道用氮气进行置换。 3.联系运行测量动火点空气中氢气含量小于0。4%,在合
确认检修设备和氢管道已用氮气进行彻底置换. 测量动火点氢气含量在合格范围内,每隔2—4小时重新2
格范围内,每隔2—4小时重新测量。 4。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不小于5米,距离动火地点不小于10米。 5。电焊电源、刀闸和焊机距动火点不小于10米,严禁将电焊地线接在氢气设备上。 6.动火时由专人负责监护。 7。动火前清除动火区域下部和周围5米之内的可燃物,无法清除的用阻燃物品全面隔离. 8.动火现场配备两具干粉或CO2灭火器。 9.动火结束,清理现场杂物,不留火种。 测量。 确认动火区域下部和周围可燃物已清除或用阻燃物品全面隔离。 4.动火时设专人负责监护。 5。动火结束,检查现场无残留火种。
锅炉燃油系统、油罐区动火安全措施
检修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运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消防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1。检查动火现场安全措施全面、正确,消防器材完好、适用。 2。检查动火地点、工具、人员状况符合动火要求。 3。确认动火点可燃气体含量在合格范围内。 1。动火前检查电、气焊工具,确认检修设备与运行设备已减压阀、电缆、气带等安全可正确隔断。 靠,电焊接地不允许接在油系统上。 2。动火前放净油罐和油管内确认检修设备和油管道内存存油,用蒸汽或清水清扫干油已放净. 净,保持动火区域通风良好。 3。拆开检修段燃油管道两端接头并保持敞口. 确认检修段燃油管道两端接头已拆开并保持敞口。 4。联系运行测量动火点油气测量动火点油气含量在合格含量小于0.2%,在合格范围范围内,每隔2—4小时重新内,每隔2—4小时重新测量. 测量。 5.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不小于5米,距离动火地点不小于10米. 6.动火时由专人负责监护。 7.动火前清除动火区域下部和周围5米之内的可燃物,无法清除的用阻燃物品全面隔离。 8。动火现场配备两具泡沫或干粉灭火器。
4。动火时设专人负责监护。 确认动火区域下部和周围可燃物已清除或用阻燃物品全面隔离。 5.动火结束,检查现场无残留火种。 3
9.动火结束,清理现场杂物、油污,不留火种.
制粉、输煤系统动火安全措施
检修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运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消防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1.检查动火现场安全措施全面、正确,消防器材完好、适用。 2。检查动火地点、工具、人员状况符合动火要求。 3。确认动火点粉尘浓度在合格范围内。 1.动火前检查电、气焊工具,确认检修设备与运行设备已减压阀、电缆、气带等安全可正确隔断。 靠。 2.动火前将检修设备和管道内积粉清扫干净,保持动火区域通风良好. 确认检修设备和管道内积粉已清扫干净. 3.联系运行测量动火点粉尘测量动火点粉尘浓度在合格3浓度小于20g/m,在合格范围范围内,每隔2—4小时重新内,每隔2—4小时重新测量。 测量。 4.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不小于5米,距离动火地点不小于10米。 5。动火时由专人负责监护. 6。动火前清除动火区域下部和周围5米之内的可燃物,无法清除的用阻燃物品全面隔离。 7.动火现场配备两具CO2或干粉灭火器。 确认动火区域下部和周围可燃物已清除或用阻燃物品全面隔离。 4。动火时设专人负责监护。 5.动火结束,检查现场无残留火种。 8。动火结束,清理现场杂物、 积粉,不留火种。
注意:涂红部分应根据动火工作实际,填写或取舍。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