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胜国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7年第8期
近年来我国大型工业逐渐复苏,社会对精通现代机械设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正逐渐增大。随着社会工业发展对机械类专业的发展要求也有所不同,为了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应该加强对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之前已经有文章讨论过相关话题,但大部分主要关注于教学资源缺乏方面。随着教学设施资源的不断完善,学校大量引进最新的机械设备,教学资源缺乏已经不是课程改革的主要问题。所以文章将主要从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课程目前所存在的改革问题以及改革的具体建议来谈一谈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课程目前改革所存在的问题
机械类机械专业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很多教材内容过于繁杂、冗长且存在重复,学生的理论课程安排比较紧凑,而实践实验安排基本上是每门课2~6次,大多数实验器材学生一周能接触至多两三次,并有的实验器材学生仅仅只接触过一次。另一方面是学生缺乏实践创新能力。很多大学生因为缺少自制力和压力,上课睡觉、玩手机、聊天甚至逃课,对学习的态度不认真、应付差事,很少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实验时也很少进行主动探索、研究。
二、改革的具体建议
(一)完善教学资源,加强校企合作
教学资源是教学发展建设的基础,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利于改善学生学习情况。一方面应该加大教学资源设备的引进。先清点原有的教学器材,再调查研究市场中最新研发使用的设备,然后更新换代进行引进,并制订详细的设备安全保护措施和使用要求。有的学生并不爱惜教学设备,经常丢失零件甚至恶意破坏。建立全面的监督体制,加强学生爱护设备的意识,督促学生原样归还。同时学校也应该大量引进教学人才,给教师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另一方面应该加强校企合作,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加强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周末以及寒暑假期间接触工厂设备,了解制作研究流程,也可以开展相应的企业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建设与发展目标。
(二)明确教学目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要进行教学改革,完善教学体系,一方面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不同年级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避免有的教师只注重科研项目,而比较忽略教学成效的情况,也有利于帮助学生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与计划。很多学生选择机械专业并不是出于自愿,对专业一点都不了解,以为学了这个专业以后工作都很脏、很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理论知识是首要的,坚实的知识基础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机械专业的了解,同时也应该融入实践课程,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机械设备与构造。对高年级学生应该适当进行拓展、延伸,并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条件进行实践。另一方面应该完善教学实践体系,加强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先是应该加强学生的管理,要让学生具有危机意识以及一定的压力,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会认真对待学习,加强自主、自觉学习的意识。再是改革
教学课程中实践教学的比例,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与提升,引导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三)完善教学评估,合理评价学生
要促进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的改革,一方面要完善教学评估,很多大学发展比较注重教师的科研结果,而很少关注课堂效率与教学成果。要从各个方面了解教学的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改善。教学质量的保障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另一方面要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加大对学生实践方面的考察。社会紧缺的是高素质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学校要根据社会的具体需求,制订详细的培养计划,全面、合理地评价学生,不能只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多学生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促进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就要调查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学生缺少实践探索研究的意识与能力,另一方面是缺乏具体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不能充分发挥出应用型专业的优势。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一是应该完善教学资源,保证教学质量,并且要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二是应该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计划时应大力加强实践教学,三是应该完善评估教学质量的体系。
参考文献:
[1]胡竞湘,倪小丹,傅彩明.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1-73.
[2]陈波,张建中.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2(15):167.
[3]刘建新.机械类专业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