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游褒禅山记(答案版)

游褒禅山记(答案版)

来源:智榕旅游
《游褒禅山记》强化练习(答案版)

一、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二、虚词 “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 3、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词,于是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 2、而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其奇 而:表示转折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而:因而表示因果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表示并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表示递进 3、其

1、以故其后名之曰(代词,那,指褒禅埋葬之时) 2、距其院东五里(代词,这,指慧空禅院) 3、独其为文犹可识(代词,代“仆碑”)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其”:代词,它,代“穴”;后“其”:代词,那些,作“好游者”定语)

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前“其”:代词,它,代后洞;后“其”:代词,代游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指古人) 7、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自己) 8、视其左右(代词,洞,洞壁)

1

9、谬其传(代词,它,代山的名称)

10、咎其欲出者(代词,那些,指欲出者)

11、其孰能讥之乎?(语气副词,表反问,岂、难道) 12、既其出(助词,无义) 4、“以”:

1、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作介词用:因、由于。 2、 “无物以相之”。来。

3、 “险以远”。作连词用,相当于“而”:①表并列。 4、 “由山以上”。表承接。 三、特殊句式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

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句)

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判断句)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状语后置句) 5、此余之所得也!(判断句)

6、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表示因果关系) 四、一词多义 “道”

1、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主张 4、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 5、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 “盖”

1、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盖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胜过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助词,有“大概”的意思 “文”

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名词,文字 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词,纹理 3、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 4、文过饰非动词,掩饰 然”

1、至于,理固宜然代词,如此,这样 2、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正确

3、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转折,但、但是

2

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扶助盲人的人 桓公欲相鲍叔 相:使为相

悔相道之不察兮 相:省视,察看 儿已薄禄相 相:相貌

及时相遣归 相:(偏指一方)我

五、翻译句子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译文: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2、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译文: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译文: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4、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译文: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

5、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译文: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译文: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7、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译文: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8、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译文: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

9、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译文: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 10、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文: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的事,哪能说得完呢?

1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文: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1、《离骚》中写屈原长叹流泪哀伤百姓生活多艰的句子是:长太息以掩涕兮,

3

哀民生之多艰。 2、《离骚》中写屈原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因进谏而遭到贬黜的句子是:余虽好修姱以鞿( )羁兮,謇朝谇而夕替。(电脑上只能有这个“鞿”,应把右边改为“几”) 3、《离骚》中写屈原以香蕙作佩带,采集白芷作装饰来表明自己崇尚美好品德,遭到贬黜的句子是: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4、《离骚》中写屈原向往美德,即是付出生命和一切的坚定决心的一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5、《离骚》中写屈原埋怨楚怀王没有准则,不能明察人心的两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6、《离骚》中写屈原德行高尚,遭受小人嫉妒诽谤的句子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7、《离骚》中写世俗的人投击取巧,违背规矩,任意改变,随波逐流的句子是: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8、《离骚》中写世俗的人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竞相苟合,取悦于人而以此奉为法度的句子是: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9、《离骚》中写屈原忧愁失意,走投无路,十分迷茫困惑的句子是: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0、《离骚》中写屈原宁死也不愿和小人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宁溘死以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1、《离骚》中用鸷鸟与凡鸟作比喻,表达屈原和群小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的句子是: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12、《离骚》中用“方枘”和“圆凿”来作比喻,说明自己与小人在一起很难相合,因道不同而不能相安的句子是: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13、《离骚》中写屈原受着委屈而压抑自己,忍受着小人的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14、《离骚》中写屈原要像古代圣贤那样,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的两句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5、《离骚》中写屈原后悔自己选择道路时没看清,迷蒙中在野外独步后要返回的句子是: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16、《离骚》中写屈原迷茫中驾车野外,要趁着还没有迷路掉转车子,返回原路的句子是: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17、《离骚》中写屈原赶着马车缓缓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冈暂且休息的句子是: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18、《离骚》中写屈原在朝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但自己依然在坚持当初的志向的句子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19、《离骚》中写屈原要剪荷叶做上衣,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表明他坚守自己美好本色的句子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20、《离骚》中写屈原虽然不被别人了解,但他心底坦然,依然要坚持自己洁

4

净芬芳的本心的句子是: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1、《离骚》中写屈原要加高他的高高的帽子,加长他的长长的佩带,表达他依然要坚守自己,抱洁守正的句子是: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2、《离骚》中写屈原比喻自己芳香和光泽杂揉在一起,品质光明纯洁的句子是: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23、《离骚》中写屈原回头放眼远望,将去看那四方辽阔土地的句子是: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24、《离骚》中写屈原佩带上缤纷多彩的服饰,若菲菲芳香更加显著的句子是: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25、《离骚》中写人生各有各的乐趣,自己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的句子是: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26、《离骚》屈原写自己即使被肢解也不改变自己正直本性,即便使遭受再大的挫折也不会改变自己初衷的句子是: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