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

浅谈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

来源:智榕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2卷增刊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12月 Vo1.22 jOURNALOFSICHUANCOLLEGEOFEDUCATION Dec.2。OO6 浅谈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 辛洁,孙运强,赵健东 (中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山西太原030051)・ 摘要: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曩重要的教学基奉建设。专业建设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与 实力的重要标志。专业蛄构与布局是衡量学枝办学能力与活力的重要指标。 关麓词:奉科;专业建设;专业蛄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1000-5757(2006)12-0003-02 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基础扎实、 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校总体发展规 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划,进一步加强新专业的投入,同时加强多学科专业的交叉 接班人。要实现此目标,必须改革单纯重视知识传授的教 渗透与相互合作。使之成为该领域有特色的学科专业。 育观念,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根据社会 3.传统专业建设目标 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本科学科专业结构,培养具有国际 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充分结合现代技术和发掘新的发 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对于高等学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将 展生长点等方面对一些传统专业进行调整改造。传统专业 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高等教育今后几年改革和发展的 要做精,要上层次,要充分体现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 迫切任务。 平。 为此我们及时而有效地进行了学科和学院重组,深入 4.重点和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开展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 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力争使学校 学校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增强人才培养的针 重点和特色专业达到一定的数量,重点和特色专业的各项 对性和适用性,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和竞争力,使得学校本 指标要达到或超过教育部有关专业评估指标的优秀评价标 科专业的办学实力大大增强,办学条件也不断改善,专业结 准,培养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要优于全国同类 构也更趋合理。 院校相同专业学生的平均水平。 一、本科专业建设的原则 三、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 在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中,以教育思想和教 1.坚持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先导,实现专业建设 育观念更新为先导,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稳 水平总体提高。 定、合作、交叉、提高”的原则,突出学校的专业特色与人才 (1)制订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突出学生创新意 培养特色,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稳步发展基础上,要努力通过实施专业改造和优化, 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 切实实现专业品质的内在提升,提高学校整体的办学实力 盼标准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培养学生创 和办学水准。在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中,我们将进一步 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 整合现有教学资源,推动相关学院、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或 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学校 合作办学,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调配,增强各学 总体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科专业的办学实力,提高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 (2)加强探究式教学方式和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为 全校专业结构和专业自身内在的优化。 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本科专业建设的目标 要在专业课程建设中明确提出加强探究式教学方式的 1.总体目标 探索方法。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改变以教师、教材为中心, 经过三至五年的调整与建设,采用新增和改造等方式 以知识传授为主要手段的现行教学方式。构造以促进知识 基本完成学校全部专业的调整与改革,形成多学科协调发 创新和能力培养为主导目标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同时改革 展的完善的本科专业框架,使基础学科专业发展稳定,特色 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加强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更新实践教 专业优势明显,重点专业水平更高,建成一批国内一流、国 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构建立体型实践教 际知名的品牌学科专业。 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2.新专业建设目标 (3)加强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走专 ● 作者简介:辛洁(1980一),女。山西太原人,助教。中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教师。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12月 业内涵发展的道路。 选择专业的范围,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根据学校学院 通过调研并参考国内外同等学校相近专业的教学计 的实际,学校鼓励跨学院对相近或相关专业重组为专业类 划,对相应专业的教学计划重新修订,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 进行招生,前期进行平台培养,后期进行专业分流。对手极 和内容体系。熏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 个别同一专业归属不同学院的进行合并,重新整合师资等 程,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 优质教学资源。采取学院之间紧密合作方式。制订统一的人 建设。同时,积极开展制订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课程教学 才培养计划,前期统一培养,后期分流培养。 大纲、考试大纲及教材建设,努力将本学科新的优秀学术成 (2)在专业建设中要有所侧重,根据社会需要适时进 果反映到教学内容中去。 行专业发展战略调整 2.坚持把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形成新专业跨越式发 要进一步充实办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 展的新格局。 质量,大力支持以双语班的形式进行招生和培养。.大力发 (1)把新专业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使 展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应用型学科专业,采取与企业与地 新专业在高起点上进行建设。 方联合办学等方法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今后几年加强对新专业的建设。形成专业优势,保证新 6.坚持以评促建和以评促发展,构造专业自我发展和 专业通过教育部的水平评估和专业评估。新专业的建设采 约束新机制。 取分阶段、分重点的方式加以建设,对社会急需的专业,侧 (1)坚持以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为基准,建立良性的 重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 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机制。 、 (2)对新专业的建设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新专业建 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社会反馈意见,公布专业的社会排 设水平快速达到更高标准。 名和评估结果,要建立良好的专业奖惩与退出机制。对于 新专业的建设必须要和国际接轨,必须要到国内外高 人才需求置大、办学条件好、就业形势好的专业,对于在本 校进行调研,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必须以国际标准 科专业建设评估中排名靠前的专业,要给予大力扶持并适 进行要求,力争形成自身优势和特色。 度扩大招生规模。对于疏于建设、社会需求量小、就业情况 3.坚持积极改造,促进传统专业焕发新的活力。 不好的专业,对于本科专业建设评估中排名靠后的专业,要 对不同类型的传统专业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立体化改 按照社会发展要求,及时进行整顿、改进和建设。适当压缩 造。对于传统专业中招生、就业情况较好的专业立足于利 招生规模。 用传统学科及相近学科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办学经验, (2)进一步重视专业评估工作,建立健全良性的学科 教学资源充裕的优势,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于传统 专业建设发展机制。 专业中就业不理想的专业应进行深入改造,发掘新的生长 在教学评估工作中,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对专业 点,要紧密结合就业需要,加大计算机、信息科学等现代科 增设、建设、改造、重组进行评估。制定和实施本科专业评 学技术的学习,实现传统学科专业的新发展。同时,加强传 估指标体系,根据办学思路、办学条件、教学改革、管理制 统专业学生的复合知识及能力的培训,使之向复合型人才 度、人才培养特色、招生就业情况等按照指标体系开展专业 方向发展。 评估。学校要建立两年一轮的专业建设评估工作制度,逐 4.在动态管理下的管理,形成专业建设新亮点。 一梳理建设中的问题,明确专业建设发展的特色和方向,为 (1)对重点和特色专业给予重点扶持,形成专业建设 形成学校的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奠定良好的基础。按照 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 2007年评估的要求,对全校所有本科专业进行一次系统的 制定重点和特色专业建设的具体管理办法,发挥学科 梳理、调整和完善,全面调整教学内容,构造全新的教学内 交叉、融合度高的优势,建设专业优势明显、人才培养质量 容和课程体系。 高、毕业生就业率高、重点和特色专业。对于重点专业和特 参考文献: 色专业,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在经费上给予重点投入, [1] 王桂玲.2l世纪高校实验室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南京 带动全校本科学科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8O一83. (2)对重点和特色专业建设进行动态管理,提出更加 [2] 田能瑾.面向21世纪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实验 明确的要求。 室研究与探索.2000,(4):5—10. 在重点和特色专业建设中,要充分建立良好的竞争机 [3] 由长廷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问题探析.实验技术 制。对已经建设的重点专业和名牌专业,要进行两年一次 与管理.1999,(2):8—11. 的检查评估,及时总结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加强专业之间 [4] 李璇等.构建现代化高校实验室工作新模式.中央民 的经验交流,发挥重点和特色专业的示范作用,全面提高学 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166—169. 校专业建设水平。 [5] 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徐福荫.电化教 5.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确保专业结构更加趋 育研究.2000,(11). 于合理。 [6] 余胜泉.适应性学习——远程教育发展的趋势.开 (1)以学院或学科门类招生为契机,实现专业的进~ 放教育研究.2000,(3). 步重组和优化。 。 [7] 秦海波.网络教育,一场学习的革命.经济时报. 新一轮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将致力于打破专业界 2o00—8—10. 限,夯实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扩大学生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