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1课题的目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世界能源需求不断上升,能源的作用日益重要,各国对能源的争夺也越发激烈。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的国家之一,但经济建设急需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却十分短缺,能源安全的问题成为了我们国家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在全球化的今天,能源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国际政治问题,能源成了影响地缘政治的一个重要工具[1]。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都十分可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超级大国之一,是我国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由于中俄两国是近邻,双方无论从已签署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协议的地缘政治高度,还是从两国经济发展互补需要的角度看,继续加强能源合作,对两国来说都是十分需要,而且也是非常现实的。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一直是一波三折,双方在合作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未来,双方应该如何建立长效的投资机制,加强互信,扩大合作领域,在能源合作方面发挥各自的优势显得非常重要,有效的合作必将会使双方获得共赢[2]。课题通过阐述当前世界能源形势与当前我国面临的能源形势,指出我国存在的能源安全问题。从中俄能源贸易合作现状研究入手,研究了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驱动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旨在探讨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1.2课题的意义
(1)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中俄两国巨大的资源互补性和经济互利性,使双方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能源领域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俄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领域已展开广泛的合作,形成了较好的合作共识与合作基础,但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步伐有所放缓。因此,中俄两国需进一步加强互信建设,推动共同开发,谋求共同发展;加快价格机制建设,规范法律法规,完善能源合作平台;不断丰富合作类型,深化合作领域;兼顾周边地区,协调各方利益,创建区域性能源合作组织[3]。
课题从介绍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入手,其中重点论述了近几年中俄两国
1
积极推动的重大能源合作项目的发展情况;然后对于两国能源合作的前景及后续扩展空间进行了阐述分析,表明了两国的合作前景广阔,合作潜力巨大;接下来剖析了在两国能源合作中存在的各种制约问题,具体从双方合作的客观制约因素、政治领域因素、政策因素、法律因素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说明;最后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推动两国能源合作积极发展的对策,其中具体包括合作模式分析及政策建议等内容,对中俄能源合作前景发展方向有预测与作出及时应对的指导作用[4]。
(2)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以往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2005年与2009年中俄双方银行与石油公司间达成的贷款换石油协议;另一种是下游换上游的合作方式。然而2014年俄方单方面提出中方入股万科尔油田的需求,这是中俄合作的一次突破,也是中方企业的一次历史机遇,俄罗斯进一步与中国战略靠拢,甚至发出放开上游的信号,其背后意义重大,中俄能源合作或将迎来新阶段[5]。本文试图将最近几年的中俄能源合作情况作为基点来研究中俄能源贸易现存问题,结合大量已存在的资料预测未来发展前景,丰富中俄合作研究新进展的理论资料。 1.3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1994年开始,中俄能源合作至今已走过17年多的历程。在此期间,两国政府高度重视,双方能源公司不断努力,使合作取得一些进展,不同能源形式的合作发展进程及现状表现各异。1999年年初,中俄正式启动石油合作的输油管道建设项目谈判。2008年,根据中俄元首达成的共识,在两国副总理级能源谈判机制推动下签署了《石油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框架协议。2010年2月17日,中俄正式签署中方向俄提供250亿美元长期“贷款换油”协议。2010年12月底,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第一阶段石油管道正式启动运行。2011年1月1日,从俄斯科沃罗季诺至中国漠河的原油管道成功运营,这条穿越两国边境的原油管道正式投产输油,标志着两国能源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6]。这将进一步巩固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经济基础。中俄在能源合作领域突破性的进展,对两国来说是互利共赢的,并将会夯实两国经济合作基础,进一步巩固政治关系,对两国长期的战略合作具有积极意义[7]。
2
从长期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油气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中俄能源合作符合两国的利益。它有利于中国能源安全的保障,而且对俄罗斯来说,向中国出口石油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为俄罗斯提供一个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的巨大机会。中俄两国应该站在长期战略的高度上协调各自的能源外交策略。在保障各自能源安全的同时,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形成能源合作体制,并以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为基石,以上海五国和亚太经合组织为框架,在能源的各个领域内培育谅解与互信,推进具备多边体制规则的东北亚能源合作体系的形成[8]。 1.3.2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能源是现代工业社会的血液,是世界各国为了经济发展而争相储备的战略资源,是攸关一国经济安全乃至整体安全的重要因素。当今多数国家都面临能源安全的问题,因而各国都把制定能源战略列为国家的优先考量,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是全球能源生产大国,更是能源消费大国。中国的能源大多需要进口,近几年中国的能源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而中国进口能源又过于依赖中东和非洲,而这些地区政治局势大多不稳定,运输通道上又依赖政治经济关系复杂的马六甲海峡航道,这给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9]。
俄罗斯是独立于欧佩克之外的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能源资源丰富,且与中国相邻,所以开展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无疑是中国缓解能源安全的重要选择。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俄作为亚太地区毗邻而居的两个大国,深化和扩大在该地区长期能源合作确是发展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赋予两国的新任务和新课题。对于维护和扩展中俄自身利益、造福两国人民、推动地区乃至全球形势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0]。
2课题主要工作(设计思想、拟采用的方法及手段)
2.1课题设计思想
首先,了解在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中俄能源贸易合作的发展趋势。其次,借助大量的参考资料、文献,针对中俄合作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结合双方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提出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
3
2.2本课题拟采用的方法及手段
本论文在对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及发展研究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分析研究法、概念分析、逻辑分析、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探讨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及发展前景的问题。
3完成课题的条件、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3.1完成课题的条件
到书店或图书馆查找有关的书籍和期刊资料;通过互联网搜寻相关资料;借鉴优秀的博硕论文;所需资料如果以上渠道无法搜集,亲自深入调查;向指导老师请教。
3.2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3.2.1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搜集的资料中所涉及的研究方法不尽相同,对确认研究思路有些困难。 (2)搜集的资料涉及面较多,对中心内容的归纳比较困难。 (3)把收集的数据用图形的方式总结表达出来比较有难度。 3.2.2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1)认真研读所搜集的资料,理解其涵义,并对资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阅读相关的优秀硕博论文,学习其写作方法与思路。 (3)请指导老师指导。
4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计划课题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1 - 4周): 主要工作是对题目进行由浅入深的认识,明确写作
要求和需要完成的任务,大量收集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初步确定论文思路。归纳、整理所收集资料,草拟提纲,并上交给指导老师审阅。
第二阶段(5 - 7周): 主要工作是依据题目,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更深一
步的理解,根据指导老师意见对提纲进行修改、完善提纲,最终确定提纲。上交开题报告供指导教师
4
审阅。
第三阶段(8 -14周): 主要工作是依据提纲和撰写要求写论文初稿,上交
初稿给指导老师审阅,依据审阅意见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初稿,并最终定稿。
第四阶段(15-16周):主要工作是依据撰写规范及排版要求对定稿进行排
版,并对排版后的论文进行打印、装订,最后上交论文及相关资料。
第五阶段(17-18周):主要工作是进一步掌握论文中所涉及到的知识,深
入理解论文中的主要内容,撰写答辩提纲,做好答辩前的一切准备,并进行答辩。
5 主要参考资料
[1] 吕松泽.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09) [2] 夏义善.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和前景[J].和平与发展.2007(03) [3] 郭锐,洪英莲.中俄能源合作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0(09) [4] 单君兰.中俄能源合作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 2012
[5] 赵坤.中俄能源合作——基于双方能源状况及战略的分析展望[D].郑州大学 2014 [6] 吴清,李海虹.俄罗斯入世 石油门渐开[J].中国石油石化.2011(24) [7] 王丹辉.中俄双边石油贸易进展探讨[J].中外能源.2010(10) [8] 曲涛.中俄石油能源合作探析[D].青岛大学 2008 [9] 蒲善霞.中俄印能源合作可行性分析[D].四川大学 2007
[10] 顾学明.关于中俄能源合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矿业. 2010(S1)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