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坐井观天教案设计

坐井观天教案设计

来源:智榕旅游
13 坐井观天

东营区三中 执笔人:李玉华

设计理念:

《坐井观天》是一篇传统课文,以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我认为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本课设计把“对话”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读”作为感悟理解“对话”的重要学习方法,让学生读中明理,读中悟趣。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字写字。)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小鸟,它们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学们说好吗(课件出示青蛙与鸟的图片。)

[设计意图:以图导课,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之中。]

2、小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互不想让,吵得可凶了!咱们来看看是为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帮着解决一下好吗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看看,刚才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呢(生自由读课文)

课堂上最动听的声音,是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刚才大家读得真不错。谁来说说自己的读书所得(同学们自由交流)

2、会读书,爱思考,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到生字,开动脑筋,看能不能自己把课文中的生字学会

3、检查读书情况: 老师考考大家,怎么样

1)看,老师把课文中难读的这些“拦路虎”请到大屏幕上来了,你们认识吗 认读生字: 沿、 际、 信、 抬、 蛙、 答、 错、 还 指名读,正音。

2)给生字找个好朋友吧,读读看,怎么样

还有、 改错、 井沿、 青蛙、 信息、 抬头、 回答、 无边无际、 坐井观天 3)下面这关,可就考你的眼力了,比比看,谁记得最快,谁写得最好!你们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最难记咱们先一起来练一练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提出难字,使学生学得更主动。] 看到“蛙”字你想到了哪个字(学生:洼、娃、哇……)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思考,联想旧知,巩固了生字,拓展了知识。] 开动小脑筋,想想你为同学们写好这些字提些什么建议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地看字,练写为自主发现字在占格和笔画应注意到什么,学生学得轻松而主动。]

你想不想争当“写字小能手”好,请同学们在田字格里先描红、再临写,看谁写得既正确有漂亮!(学生练写)

这些词语朋友大家肯定都认识了吧赶紧来和他们握握手吧。(课件出示“读读抄抄”中的词语,学生练读。)

读得真棒!相信同学们写得也会同样棒!在书上把这些词语工工整整抄写一遍吧。 [设计意图:重视写字指导,体现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精神。] 三、布置作业,知识巩固

抄写本课的生字和生词。

附:课堂检测:

资料平台: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第 二 课 时

(复习生词、研读课文、体会寓意、续编故事)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老师考考大家,看你们还认不认识这些老朋友呢(出示生字、生词,指名读。) [设计意图:复习对生字词的掌握,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 二、研读课文,理解寓意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快去读读课文,了解一下吧。(学生自读课文)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演示。

2、学习第一次对话。

看图练读(点击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图直接观察理解“井里”、“井沿”,形象又直观。]

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什么事争吵起来了呢(教师范读,生倾听,并用横线划出青蛙说的话,用波浪线划出小鸟说的话。)

[ 设计意图:步步设疑,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能力。] 3、学习第二次对话(点击课件出示)

(1)哪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2)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你知道它们是为了一件什么事情而争吵吗(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天有多大)

(3)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板书:井口那么大 无边无际①什么样的话是大话青蛙认为小鸟说的什么是大话(飞了一百多里) 是的,那谁来读一读,把青蛙那种很自信的语气读出来。(指名学生读) 如果再带上表情读就更好了。谁来试一试 ②“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还用飞那么远吗”其实就是说……(不用飞那么远)

看来,这只青蛙确实是自以为是的,那谁来当一当这只青蛙来读一读呢

[ 设计意图:体现自读自悟,给学生创设展示个性化朗读的机会。体现以学定教。] ③、一百多里究竟有多远呢让我们跟着小鸟一起来飞一飞吧!我们一边飞,一边说一说:飞呀,飞呀,我们飞过了大海,飞过了高山,飞过了小溪,又飞过了森林…… (点击课件演示动画)可是,小朋友们知道吗小鸟才飞了一百多里,仅仅是天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看来,天确实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哪只小鸟来读读这句话 4、学习第三次对话

青蛙和小鸟都认为自己说的是对的,千方百计的给自己己找理由。这不,它们又 进行了第三次对话。请小朋友们来读一读这次对话,看一看它们都为自己找了什么理由。(点击课件出示,学生练读)。

同桌商量一下,把这次对话演一演。(指名演——师生共同评议——再演) (1)听了小鸟的话,青蛙笑了。(点击课件)它笑在想些什么呢

(2)小鸟也笑了,它又在笑什么

[ 设计意图:体现整体感悟,通过朗读和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表演的过程也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丰富了体验,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展现了孩子们的个性,对课文也是一次再创造。]

5.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

[ 设计意图:摆清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小结:大家都认为青蛙错了,那你知道青蛙为什么错了吗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请同学做个实验,把你的书卷起来,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设计意图:以实验为突破口,了解青蛙错误的原因,培养学生动手寻找问题根源的能力。]

6、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扩展思维,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7、深化理解,揭示寓意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本文题目 “坐井观天”。现在你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呀!

[ 设计意图:最后解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三、续编对话、课堂拓展

续编故事:青蛙跳出井口一看……他会怎样对小鸟说

[设计意图:续编对话,拓展知识,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四、布置自选作业:

1、收集与坐井观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故事!

2、把《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说给你喜欢的人听,并告诉他们你从这个故事里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积累意识和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附:课堂检测: 资料平台: 附

资料平台:

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已相当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着作中,有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宋人揠苗》、《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汉魏以后,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