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小学语文教材书写编排的探讨

中小学语文教材书写编排的探讨

来源:智榕旅游
《教学与管理》 2010年8月20日 中 小学语文教材书写编排的探讨 ⑩宁夏师范学院 李跃华 一 }费在课外练写方面。常言道“一回生,二回熟”,长期 对汉字书写能力还没形成的中小学生来说,语文I接触一种字体,即使不自觉地进行观察、分析,但长期 教材,尤其是阅读教材不能采用仿宋体编排,而应该l阅读“浸染”,其印象总会要多一些、深一些,提起笔 用书写体编排。这是因为范文不但是写作的范例,也。来总还会有许多记忆的影子。阅读教材与书写教材在 是书写运用的范例;学生也要通过阅读范文逐渐认}字体编排方面缺乏衔接性、系统性,没能充分利用学 识、熟悉、把握书写体特点。 f生接触阅读教材时间长这一最有利的条件,可以方便 小学低年级(1~2年级)是集中识字阶段,此时l学生自学,给人造成的感觉好像是阅读教材只能管阅 的识字、写字和阅读(学词、学句)教材全部采用“楷f读教学的问题,不能考虑保持、促进、示范迁移书写教 体”(电脑楷体一CB2312)编排。这种楷体虽然不是I学效应。具体说,这种各自为政的做法所造成的不良 纯粹的书写体,但还有许多书写体的影子。如笔画圆l后果主要有三点。 润,笔意明显。横、竖画起、收斜面的延长线相互平行;: 第一,贻误了书写能力形成的黄金期。基础教育 曲线笔画和转折处圆转;横画渐粗、圆收,右上之高虽I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模仿能力强,可塑性也很 不明显,也在自然书写值范围之内。因此,低年级写字{强,如果我们错失这一教育契机,没有给学生的书写 教学质量较高。但这种可贵的“一致性”很快就被打I提供真实的范例,打下扎实基础,要实现“学写规范、 破。从小学二年级后期一直到高中结束,语文教材中 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的目标是不可能的。 的书写与阅读分开编写:书法(写字)教材选名家名I 第二,抵消了书法(写字)课程的功效。人们都知 帖,而阅读教材一律采用根本就没有书写意味的“新l道,要写好字,单靠两周一节的书法(写字)课是远远 宋体”编排。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的书写质量就l不够的,课内只是解决认识、技巧问题,能力的形成重 开始下滑,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在阅读中对新宋体越来l点功夫还要花在课外进一步的自学巩固、迁移上。可 越熟识,而对低年级时的“楷体”越来越生疏,学生竞I问题是名帖字体学生在课外再也难以见到了,只有铺 然误把新宋体当作楷书来书写,甚至还普遍认为模仿l天盖地的仿宋体包围着他们;!学生课业负担又那么 仿宋体写的字是最漂亮的字! r重,即使抽空想琢磨琢磨、练会儿,可又不方便,不能 仿宋体是一个不完整、虚假的范例!仿宋体是机I经常带在身边。半月之后,名迹被淡化得所剩无几,下 器“印”出来的,不是徒手“写”出来的。学习对象、前l一节书法(写字)课又要浪费好长时间去熟悉它。阅 提虚假,学习结果就不会真实。浩如烟海的《永乐大l读教材没能利用阅读、写作和书写原本是三位一体的 典》,其受众绝不是不会写字的人。主持者并不是不:天然条件,选择与书法(写字)教材相应的书写体、书 知仿宋体,也并不是不懂印刷术,那么,他4"13 ̄JII练那么f法作品去方便学生自学,从而进一步巩同、扩大书法 多高级国学人才,花那么多岁月,缮写几乎全部古今l(写字)课的效果,是对学生书写能力形成规律的漠 典籍,这究竟是为什么? 视,也缺少人文关怀。这种过度割裂语文学科内在完 如果阅读内容和书法(写字)字体一致,客观上l整性的做法,对书法(写字)课来说,总让教学有一种 不但给学生树立了~个明确的书写课程标准(这是l“走一步退两步”的别扭感觉,也难免使学生产生 任何言语所不能替代的),给“学”与“用”树立了~}“学习书写没多大用处,是个花架子”的误解。 个样板,而且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随时自学书写的方: 第三,舍弃了审美教育的契机。书法艺术闪实用 便条件。两周一节的书法(写字)课结束之后,其余时}而产生,书写能力因使用而形成。教材是教学的凭借, 间,学生接触字帖的机会就几乎没有了,何况学生临l规范性应当是它的基本要求。语文教材必须真正成为 帖多处在“只见树木(单字),不见森林(篇)”的状{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几十年来的语文阅读教材编排 态,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学生书写能力的形成主要l并没有做到这些。仿宋体的采用,似乎永远将汉字的 靠“习得”,而非“学得”,也就是说,大量的时间要花J书写运用问题排除在“范例”之外,书写似乎是额外 ・47・ 李跃华:中小学语文教材书写编排的探讨 的、可有可无的余事,与实用的书写基本能力培养无I 味地平拖笔尖、无节奏的不良书写习惯,写出来的 一关,与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和生命发展无关。I 字全像火柴棍凑起来的一样。这说明我们在学生书写 仿宋体坚挺地广泛使用,在客观上就是要说服、教育J 心理和书写习惯、书写能力形成方面还考虑不周,或 孩子们放心大胆地去学习、“书写”仿宋体。难怪孩子一 者说没有有效地整合资源优势,为学生“学写规范、 们笔下的漂亮字总是仿宋体。孩子们很少见到优秀的1 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服务。 书写体运用范例,熟悉的是仿宋体,语文阅读教材的I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编排应该遵循本着实用第 权威性又无可质疑,天长日久,他们自然以为天下最I 一,美观第二的原则,在实现规范性实用书写目标的 美的字就是仿宋体。实用书写的命运尚且如此,书法f 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艺术的审美教育将如何落实?语文阅读教材没能利用l 无论从时问、空间的角度,还是从方便、有效的角度考 12年的天赐良机弘扬书法艺术。 J 虑,语文阅读教材在培养学生书写能力、提高学生书 汉字的“真相”就是书写体。在中、小学语文教学 法艺术素养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 中实施书法艺术教育,应有系统、有计划地还以汉字l 的真实面目,并实施其中,有没有书法课就显得不重i 要了。因为学生的见识提高了,知道什么字是最漂亮l 我们能不能做个大胆的尝试: 将小学语文课本的生字字体,在保留现行“楷 的字,并且很熟悉了,那么剩下的只是个心手相应的: 书”的同时,再附上若干历代名家的楷书。例如,在 反复练习问题,学生自可解决。有了这个基础,审美情I “大”字的旁边,选编几个不同姿态的名家楷书“大” 趣已经很高了,或者说施以书法艺术教育才能奏效。l 字。只供学生观察欣赏,不作硬性摹写规定,让学生明 白,手写体面目“原来是这样”!让学生从小就被汉字 在中小学,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阅读教材至少i 活生生的线条美、形体美所吸引。 ——  l要在“范文”字体上选择规范有序的书写体。在这方l 在小学、初中、高中的课文中,凡是要求背诵的篇 面,传统蒙学教材给了我们一些值得思考的启示。蒙l 目,依次用“楷书——行楷书——行书”的次序分小 童所识读的“字”,尽管也是印刷体“楷书”,可它是一 学、初中、高中不同阶段呈现,争取以较完整的书法作 品形式编排,且不受软、硬笔限制,不受风格限制,不 “毛笔字”——笔画粗细变化明显,书写提按清晰可l 辩,结体点画呼应,向背分明,“笔顺”易于辨识,十分I 作临写要求。诗、词等字数少的篇章可同时编排几种 有利于学生用毛笔临摹。待到“习字”阶段,这种字体l 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如果我们真能做到这些,而学 特征已成为蒙童脑海中的主要印象,“同化”起字帖 生的书写状况仍未能改观,再追究其他原因可能才有 中的字来就一点也不费劲,很少出现诸如拖着笔尖写I 足够的底气。我想,继承与弘扬中华书法艺术传统,增 等问题。也就是说,他们接触过的字前后一致,字体本l 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培养中华民族独特的 身包含了丰富的“书写过程”信息,孩子们学习时很 审美情趣,必须从提供真实的临习对象做起。 容易领悟到实际的书写操作状态。我们应当十分珍视l 改革教材的文字呈现方式,编排不失教育时机, 这种静态的“形”与动态的“写”在认识理解和操作l 具有典型性、前瞻性,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整合 语文教材内容,简化头绪,重新估价书写中的“潜移 应用方面逻辑上的同一性、示范性的良苦用心。这些I 熏陶感染”作用,增强感知、书写的机会和选择 特征当然是由毛笔的特性决定的,我们要赞美的是古 默化、人对生命的高度尊重,对书写能力形成过程的深谙。I 空间,正确处理语文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与培育学生书 照这样说,有人会问:现行课本楷书不也正好便I 写能力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质量 于学生“硬笔”练习吗?从表面上看是这样,但如前所I 的前提性条件,也是语文教育自身要练的内功。 述,问题在于:第一,课本“楷书”与仿宋体形体差别l 参考文献 [1]戴汝潜,谢锡金,等.汉字教与学.济南:山东 太小,学生不易觉察,同时,课本“楷书”也与手书楷l 体相差较大(当今有影响的硬笔字帖就能证明这一{ 教育出版社,2000. 点)。至于“微观”方面的笔画形状,由于不是用毛笔: [2]欧阳中石,卜希呖,等.楷书津梁.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1. 所书,变化就更不明显。所以,学生常把三者混为一l 体——仿宋体,当是情理中的事。更关键的是第二点,l [3]杨再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 习与辅导.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 课本楷书难以显示“书写过程”,不利于引导学生练l 习书写。如笔画粗细一致,学生不易领悟运笔时的轻: [4]徐家良.小学语文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 (责任编辑关燕云) 版。2000. 重、疾缓、提按、虚实和笔顺等操作过程,易形成书写I ・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