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 了解土壤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 了解土壤苏教版

来源:智榕旅游
了解土壤

【教学目标】

1. 知道土壤是岩石微粒、空气、水和腐殖质的混合物。 2. 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壤土三类。 3. 能用实验证明不同种类的土壤渗水性和含水性的不同。 4. 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5. 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土壤的成分。 难点:区分当地土壤的种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通过上一课的观察,你认为我们周围的土壤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

过渡:我们周围的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有的颗粒大,有的颗粒小?它们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不同?今天我们来研究、了解土壤。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观察土壤

谈话:课前,我们都已经采集了一份土壤的样本,现在请大家拿出来。同桌两人合作,先用眼睛,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样本,一个人观察,另一个人记录,要求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的特征,并把我们看到的情况用图画、文字或表格等形式记录下来。

学生分组活动。

汇报交流,互相评价(哪组的发现或记录价值、特色)。 活动二:研究土壤的成分

谈话: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大家都对土壤有了更多的认识,但那只是凭肉眼或是放大镜进行的初步观察。要想知道土壤里到底有些什么,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现在就请四人一组,做一做下面这个实验,看它是否对你了解土壤有所帮助。 投影:实验的步骤、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1.把小土块放入水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2.将土块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在等待过程中用纸巾包住另一些土块,用手使劲握一握,再摊开纸巾,纸巾上面留下了什么?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3.观察静置后的水杯中的情况,水里有什么? 注意事项: 1.土块要轻放。 2.搅拌要彻底。

3.静置时间要长。观察时,杯子也应保持静置不动的状态。

4.始终要仔细观察,记录下每一步骤看到的现象。学生阅读此资料后开始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实验情况。

请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分析这份土壤主要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 活动三:研究土壤的种类 1.观察颗粒大小

谈话: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三份土壤的样本,请你们仔细观察,首先看看它们的颗粒大小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领取土壤样本,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 汇报自己的发现。

谈话: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看课本第5页的阅读资料,它会给你一个原因解释。 学生阅读资料。

师生小结:通过这一环节的观察、阅读活动,对土壤有什么更多的了解。 2.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提问:沙土、黏土和壤土的颗粒大小不同,在遇到下雨这样的情况时,它们的渗水性会不会一样呢?你是怎么认为的?

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预测。

讨论实验方法,特别是引导学生考虑三个变量的控制:土壤的多少、倒入的水量、倒水的速度要保持不变;不同的条件:三份不同种类的土壤;以及最后怎样获取水量的不同:

方法1:倒入量杯;

方法2:直接用尺子测量高度。采用后者更方便,也与《雨下得有多大》中雨量器的使用方法相一致。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实验情况,并将结果与刚才的预测相对照。3、用多种感官了解沙和黏土的不同 每组一份沙和黏土的样本,请学生参照课本第6页提供的方法来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 集体讨论:每一种土壤看上去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摸上去感觉像什么?哪一种更硬或更光滑?加点水握一握,哪种可以握成团?

激趣:再试着把它们分别放在胶卷盒里摇动,听一听它们发出的声音是否相同。或者是闻一闻它们的气味是否相同。

分组活动,交流。 三、课后拓展指导

谈话:同学们都已经对土壤有了非常丰富的了解。

提问:你知不知道我们地区的土壤是什么类型的?有什么特点呢?适合种植哪些植物? 学生思考、回答。

指出: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要想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什么方法来进行研究?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课后进行资料的查阅、请教专家等。

【板书设计】

了解土壤

由空气、水、沙、黏土、动植物残留物等构成。

种类:沙土、黏土、壤土(颗粒大小不同、渗水性不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