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市八中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课 题 学 科 语文 班级 二10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执教 老师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课标形体美。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5、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要求 3、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能读懂多幅图组成的漫画故事,能想象故事的结尾,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 教学目标 2.能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3.积极参与表演,能在故事情境中交际,做到吐字清晰、语句连贯。 1.按顺序讲清楚图意。 2.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积极参与表演,能在故事情境中交际,做到吐字清晰、语句连贯。 课件 1 学 习 过 程(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具准备 课 时 课时目标 1.能读懂多幅图组成的漫画故事,能想象故事的结尾,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 2.能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3.积极参与表演,能在故事情境中交际,做到吐字清晰、语句连贯。 每课三分钟 环节 前置性作业 前置性作业报 导入新知
学 案(初稿) 介绍自己喜欢的漫画 二次集体备课记录 个性化简案(三稿) 点名同学汇报自己喜欢的漫画,其他同学有相同喜欢的可以补充汇报。 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1.游戏激趣: (1)谈话:今天,有个幸福的三口之家,来到我们教室做客,让我们热情地把他们请出来。 (2)游戏:指名三位学生,分别拿着爸爸、妈妈、儿子的全身像,站在讲台上进行角色扮演。 (3)各用一句话来介绍这一家三口的样子。 2.揭示题目,明确要求。 (1)这个三口之家,发生了许多有趣搞笑的故事。快来看看今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趣事。 (2)课件出示五幅连环画。 课件出示: 这节课,我们就来对照图画,讲讲这一家三口的故事。 (3)出示课题:看图讲故事。(板书) 讲好这一家三口的故事的人,将获得“故事大王”的称号,得到一份神秘礼物;用心地倾听的人,有机会当选为“最佳听众”,也将得到一份神秘礼物。 课件出示:
“故事大王”评选标准:讲清图意,语言连贯,生动精彩。 “最佳听众”评选标准:用心倾听,尊重他人,专心思考。 二、寻找联系,看懂图意。 1.指导看图的方法。 (1)按顺序看图,整体看懂5幅图的内容,独立思考:这5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 要点:强调按照顺序,看明白整个故事情节,让学生在静思默想中仔细观察,发散思维。 (2)细看每幅图的内容,明确图意,让学生按照顺序看懂每一幅图,说清楚每一幅图上的内容。 2.学会寻找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概括图意。 合作探究 与交流 (1)详细指导第1幅图,课件出示。 ①仔细看图,试着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晚饭的时间。 地点:家里的餐厅。 人物:爸爸和妈妈。 情节:妈妈准备好了晚餐,站在桌子旁, 爸爸坐在桌边等待开饭。饭菜的香气飘得很远。 ②还有一个凳子是留给谁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图中凳子上有个小问号。联系后面的图画,猜测应该是儿子没有来吃饭。)对能联系前后图进行观察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 ③爸爸和妈妈之间会说些什么呢?指导
学生说清楚图意,并鼓励学生把情节说生动。 (爸爸伸手指着桌上的菜,说:“真香,好想吃哦!”妈妈站在桌子边,伸出一只手,说:“等一下,儿子呢?快去叫他来吃饭!”) 教师小结:学生将图上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讲清楚了,同时还观察到人物的动作,甚至还想象到他们之间的对话。老师为最佳优秀者颁发“故事大王”奖,发放礼物。(课件出示奖状,颁奖词:观察认真,表达清楚。) (2)联系每幅图的内容,深入理解。(课件出示图片。) ①第2幅图发生了什么?你看到爸爸和儿子分别在干什么?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觉得? (爸爸大步地走向儿子的房间,推开门一看,儿子头发乱蓬蓬的,他正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书。爸爸说:“儿子,吃饭了,妈妈准备了香喷喷的菜哦!”) ②第3幅图又发生了什么?爸爸和儿子分别做了什么?说了些什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及时表扬观察细致、会前后联系进行表达的同学。(儿子听话地走出了房间,爸爸似乎被书吸引了,他弯着腰开始看书上的内容。) ③第4、5幅图,你又看懂了什么? (儿子乖乖地坐在了餐桌旁,准备吃饭了,爸爸的座位却又空了。妈妈望着空空的凳子,指着房门,说:“去叫你爸爸过来,他怎么也不来吃饭了呢?”) 根据标准评选第一批“最佳听众”,发
放礼物,强调聆听的重要性。 (3)抓住变化,再次明确图意。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通过图中爸爸、妈妈、儿子以及饭菜的变化来进一步明确整个故事的内容。) 3.5幅图指名5位学生分别来叙述并评价。 (鼓励孩子根据图意,生动幽默地进行讲解,激发学生讲故事的兴趣。对照要求,全班评价。) 三、猜图游戏,巩固图意。 过渡:了解了每一幅画的内容后,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有趣的游戏,叫“我说你猜”。 1.请5名同学上台抽签,抽取图画序号,并清楚地说出图意,其余同学猜所讲内容对应的是哪幅图,用手势将图的序号表示出来,若是全猜对,对照“最佳听众”要求,发放礼物;说明图意讲到位,对照“故事大王”要求,发放礼物。 2.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解每幅图的内容(讲原文),学生来猜图,听听教师故事讲得和同学们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教师幽默生动的语言示范,加上一定的动作进行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如何讲故事,并尝试模仿。) 四、前后串联,练讲故事。 1.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想象他们之间的对话,看懂了每幅图的内容。下面,学着老师的样子,联系这5幅图的内容,按照顺序把故事连起来讲一讲,看谁讲得绘声绘色,让听故事的
人听得清楚明白。 (1)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表扬能加上动作的孩子。 (2)指名学生练讲。对照标准,进行评价。特别关注故事的生动性和幽默感。 2.第二轮“故事大王”评比,指生上台讲故事,对照要求,进行评价,发放“故事大王”礼物。 3.第二轮“最佳听众”评比,强调倾听的重要性。 五、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1.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结果是怎样的情景? (1)请同学们当一回画家,在书上的空白处画一画,看谁的结尾最有趣。 (2)让学生拿着自己的画,上台讲一讲,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评价要有针对性、指导性、激励总结性和幽默性,不管是学生合理推理,还是幽 巩固 默搞笑,抑或是出乎意料,都要给予一定的与评价 肯定。对于不太合理的想象,要给予指导和建议。) 2.用精彩的演讲,来讲述你的故事结尾。 (1)自由练习。 (2)指生上台讲。 3.把前面的故事和你自己的结尾连起来,有顺序地、完整地讲好这个故事。 4.从“听”“说”两个方面进行第三轮“故事大王”和“最佳听众”评比,发放小礼物。
5.课件呈现作品原图,这是《父与子》中的一组漫画《一本引人入胜的书》。 6.大致了解作者、作品和主题。(课件出示) (1)进行作者简介和作品介绍: 课件出示: 埃·奥·卜劳恩,德国著名漫画家。他的艺术生涯十分短暂,作品不多,但成就卓著。他在《父与子》中所塑造的善良、正直、宽容的艺术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被人们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父与子》充满了人性的温情和幽默,把普通民众的生活通过父子间的漫画表现出来,洋溢着暖暖的人情味。整本漫画没有一句对话,却通俗易懂,引人发笑。 (2)简单了解作品主题。爸爸和儿子分别被书所吸引,说明了什么? (表达出“书比美味的饭菜更加诱人”的主题。) 六、小组合作,精彩演绎。 1.这一家三口的有趣故事,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大家想不想来演一演这个有意思的故事? 2.幽默搞笑的故事,要演到观众发笑,学习收获与检测 但演员自己却不能笑,你能演好这个故事,便能当选最终的“故事大王”。 (1)小组分配角色,一人演爸爸,一人演妈妈,一人演儿子,一人读旁白。对照角色演好故事, 故事的结局,可以演原图,也可以演自己的创作,不做框定。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
理。 (3)指名小组上台表演。 (4)全班评价,从讲清图意、生动精彩、态度大方、语言连贯、吐字清楚几个方面进行第四轮“故事大王”和“最佳听众”评比。发放此环节奖品《父与子》漫画书。 七、总结全课,推荐阅读。 1.作者埃·奥·卜劳恩风趣幽默,画了大约200组漫画,描绘的都是父子之间的生活小事。虽然都是平常小事,但由于作者擅长捕捉其中的有趣之处,匠心独运地把它画下来,让读者看了忍俊不禁。欢笑之余,还会使人自然地想到自己和家人之间曾经发生过的趣事。(课件出示另外几组漫画,学生欣赏。) 2.布置作业。 作业布置 (1)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演一演《一本引人入胜的书》这个漫画故事。 (2)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连环画,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