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
摘要:根据建筑施工形势的变化,注重装配式技术的实施和应用,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撑,促进建筑业的发展。在施工中需要对装配式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保证施工效率,增加施工经济效益,实现施工效益最大化。降低施工中问题概率,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方法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建筑行业得到了有效发展,而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当中整体效率大幅度提升,并且其总质量相对较轻。在设计过程当中其环保性较为优异,同时施工过程当中拥有着低成本的优势,在当前的建筑行业发展过程当中属于较为优质且极为重要的建筑模式,与传统的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在构建过程当中会将预制建筑作为其构建的重要基础,并且在现场以拼装的形式来确保其结构具有高度的完整性,由此也决定了施工过程当中会依赖诸多不同的技术。因此在施工过程当中,对各项装配式建筑的综合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优化,并且对其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对装配式建筑在实际构建过程当中应用的技术以及相应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给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构建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主要意义 1.1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效率的提升和改善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现代建筑领域的创新代表技术。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建筑施工形式的改变和升级。以传统建筑施工技术为例,需要根据施工作业目标,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案,对应的施工流程以及施工作业存在多种影响因素,进而导致施工作业进度的延误,甚至会造成部分工程的成本超支等问题。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能够有效规避传统施工作业中的隐患和问题,包括施工
天气的影响、施工场地的影响、施工作业人员的影响等,能够实现对多种问题的有效解决,实现施工作业效率的高效化,为工程建设节约大量的建设成本。根据相关统计可知,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施工效率是传统建筑工程施工作业效率的2倍以上,对工程的时间成本、人员成本、技术成本都产生极为显著的影响和价值。
1.2助力绿色施工理念的深入和普及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采用流水化、统一化、高效化的施工作业模式,将施工模具以标准化的生产作业方式开展和实施,能够实现对施工材料的高效利用。传统施工作业项目中工程混凝土的使用量,需要根据施工浇筑区域具体体积进行设定和分析,对应的误差极为明显,并且存在混凝土超量或者混凝土浇筑程度不足等问题。混凝土材料的超量,必然会引发相应的浪费问题,对地区所在环境以及工程的建设,都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违背绿色施工的基本宗旨。应用装配式施工技术能够有效规避相应问题,以标准化的模具生产流程,能够对所有浇筑构件混凝土数量进行精准测算,能够实现混凝土浇筑数量的精确分析,为工程的建设节约大量的建设资源。借助装配式施工作业技术的模式和理念,能够为工程建设节约大量的建设成本,为工程在项目概算、项目盈利分析等方面提供有效帮助。因此,借助装配式施工技术的显著成效,能进一步推广该技术的应用和实施。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 2.1预制构件制作
预制构件的制作会采用模具,在设置好的设备运行参数下,大部分的操作可以机械完成,因此为了保证构件制质量验收合格,需要与设备精良、加工技术水平和经验较高的工厂建立合作关系,工厂负责加工预制构件的人员应与设计人员做好沟通,对设计方案和数据达成一致后按图加工,并认真监控整个加工过程,严格控制模具质量,要求预制构件生产用模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几何尺寸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在预制梁、柱等结构体系时,要保证其他墙
板及装饰安装所需的孔洞、预埋件等位置预留正确,模板稳固定位,还要注意检查构件的平整度、垂直度等是否合格。
2.2预制构件运输存放
(1)一般构件加工厂与施工现场会有一定的距离,当构件加工完成,现场准备安装时,需要根据构件类型和运输距离合理设计运输方案,选择长度和载重合适的车辆,科学规划运输路线,要注意对构件进行编号并有序堆放,完善软包、覆盖等防护措施,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安全到达。(2)安排专人和专业设备对预制构件进行卸载,按照构件类型划分专门的场地进行存放,堆放场地应保证良好的平整度和稳定性,对于一些有防水防潮等要求的构件,需要构建合适的存放环境,设置排水措施,保证通风干燥,安排专人打扫等。
2.3预制构件的吊装
预制构件在进行吊装前,技术人员首先要进行技术交底,保证每个施工人员都能掌握施工技术。对于比较大的预制构件,施工人员要利用阳台作为中转地,通过窗口进行传递,以免出现构件损坏的情况,施工人员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修补。目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施工人员可以利用人机结合的方式进行构件的吊装,使安装位置更加准确,并及时进行调整。
2.4预制梁柱
项目建设需要生产预制构件,生产效率也会影响到装配式施工的进度。在这个环节中,生产效率的与装配材料供应情况有直接的关系,以及使用现代化的设备的关系。模板准备好后,将其清理干净,确保无杂物后安装模板。将模板固定在插接件上,科学安装预埋件,保持侧模板固定。浇筑混凝土以处理不平整区域。施工完成后,进行彻底的检查,确保管道没有障碍物。需要清洁模板并放置侧模板。加固材料后,提升到固定位置。安装完内置细部,固定侧模板。浇筑混凝土并平整表面。在此过程中,加强现场人员的管理,确保施工质量满足工程整体要求。
2.5预制剪力墙
在装配式建筑中,连接构件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如果各构件具有较强的连接性,可以提高设计效果,提高抗震能力。在制作剪力墙时,用螺栓连接对构件加工,使连接具有精度高的特点。应在内墙预制板的螺栓孔内分布增强材料,将一定量的水泥砂浆进入螺栓孔,螺栓固定好后,各部分有效连接,形成整体。在施工时将螺栓置于中心位置,在提高抗剪强度的基础上,保证施工的顺利开展。
2.6预制叠合板的安装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叠合板的安装是必须引起关注。安装时要注意工作层间距为300mm,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如有不足之处,要采取措施改进,纠正安装中的错误。需要保护叠合板,小心搬运,避免材料碰撞,有效提高提升效率。在安装叠合板时,还需要在底部放置支撑,以确保不同支撑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安装好叠合板后移除。如果安装二层结构,应根据需要调整支架。要安装层压叠合板,安装后浇筑混凝土。在完全硬化后,检查叠合板的强度。如果测试强度超过70%,则满足要求。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装配式施工质量,同时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为施工创造安全的环境。
3结语
总之,装配式建筑结构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项目,能够有效改善传统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为建筑单位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不仅如此,装配式建筑结构还能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降低噪音和粉尘,更有利于环境保护。为了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人员要仔细研究装配式施工技术,不断对其进行完善,为建筑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杜鹏,吕宗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重要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26):160-161.
[2]张作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7):177-179.
[3]朱良廷.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与研究[J].陶瓷,2020(7):112-113+1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