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软土地基铁路顶进框架施工过程控制的探讨
【摘 要】顶进框架施工广泛地应用于铁路的复线建设与改扩建工程当中,加大对顶进框架施工的控制力度,提升框架顶进过程的施工质量,对保障铁路的运行安全、促进我国铁路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萧甬线k47+484.5顶进框架施工的特点和作业程序,并强调了顶进作业过程中的控制重点,为提高框架顶进的施工质量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铁路;顶进框架;施工;控制
铁路框架顶进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列车的运行安全,对我国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加大对铁路框架顶进施工过程的控制力度,提高框架顶进施工的工程质量,对确保列车的正常运行、保护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 铁路顶进框架施工的特点
所谓的顶进框架是在不中断列车运行前提之下(慢行45km/h),线路采用d型便梁加固后采用大吨位千斤顶将提前预制好的箱体顶入既有路基的一种施工方法,具有节约金费、施工周期短的效果,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铁路复线建设以及改扩建工程当中。但是框架顶进施工对铁路运行安全的影响较大,而铁路的运行安全又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便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在顶进框架施工中,需要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严密的控制,避免因施工过程中的失误,给铁路的运行安全埋下
隐患。
2 铁路顶进框架施工的作业程序 2.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应收集工程所在地的相关资料,包括当地的地质状况、气候类型、水文特点等,同时要加大对施工地点的地势勘探力度,并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及时的调整、校对工程的设计图纸,针对当地的地质特点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部分实行重点控制,同时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降低工程施工过程发生问题的可能性。
其次,要做好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对施工质量管理措施进行探讨,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以及完备的应急预案;细化工程质量管理的责任划分,将责任落实到人,保证施工过程的工程质量能够得到全方位的监管;并对工程施工中将要用到的材料和机械进行严格的筛选与检查,保证机械设备的运转正常,同时确保施工所用的材料质量均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此外,做好工程施工前的造价管理工作也是施工准备阶段的重要任务,只有保证工程的各类款项均已得到严格的审查并落实到位,才能够在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的前提下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另外,在施工前,也要做好人员管理的工作,根据工程的规模、工期的要求以及工程的特点,合理的对工作人员进行分配,并确保施工人员,尤其是关键岗位的施工人员以及工程的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资格。同时,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
的安全意识和工程质量意识,从根本上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 2.2 铁路顶进框架涵的施工过程 2.2.1 线路及顶进工作坑防护加固
线路及基坑防护加固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加固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列车运行安全。因萧甬铁路为软土地基,所以顶进工作坑基坑采用ф100cm钻孔桩围护,ф70cm双头搅拌桩止水;工作坑基底以ф70cm搅拌桩加固;便梁支墩采用钢筋混凝土墩台、ф80cm钻孔桩基础。 2.2.2 工作坑开挖
工作坑是铁路顶进框架涵的施工场地,从路肩边处开始放坡,按1:3.5的边坡开挖,下层采取分槽分层开挖方案。采用机械配以人工分层进行挖土,分层厚1~1.2m,机械挖至剩余厚度0.5m时采用人工挖土。距基坑两侧10m范围严禁运土车与重型机械行走,并禁止堆放材料。开挖出的土方必须严格按照事先指定的地点堆放,堆放地点必须远离基坑上口边缘10m以外,同时不得影响施工测量等工作。
2.2.3 滑道板、后靠背施工
滑道板采用整体式钢筋砼结构,设5%的抬头坡。后背梁宽1.5m,高2.5m,顶面高出滑道板面1.5m。滑道板每隔3.0m设一道30cm宽地锚梁。后背梁与滑道板均采用c30砼,滑道板厚30cm,其底下20cm厚碎石垫层,滑道板与后背梁之间设1:2斜坡过渡。 当基坑挖至设计标高时,先平整基底,浇筑垫层。然后绑扎钢
筋、立侧模,再浇注砼,滑道板顶面用m10水泥砂浆抹面,严格控制其标高和平整度,并涂上3mm厚石蜡,再喷撒一层滑石粉,最后铺设一层塑料薄膜。
后靠背施工是顶进框架涵施工的的基础,在顶进框架涵施工时,后背需要承受水平方向的反作用力,可以说,后靠背施工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工程能否顺利的进行。因此,后靠背与滑道板必须同步施工时,需要加大质量管理的力度,并根据现场的情况及时的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
顶进框架涵施工过程中的后靠背由后背梁、后背浆砌石片以及后背填土着三部分组成,为了增加后背的施工质量,可以选用钢筋混凝土的后背结构,并沿着顶进方向的反向进行夯实加固,提升后背的支撑能力。如果在施工时遇到较为不利的地质状况,可以将底板与后背浇筑为一个整体。后背的填土宜尽量选用工作坑后侧边坡的原土,以增强填土与下层土壤的结合力,不足的部分需要借土填筑,以保证后背的施工质量。 2.2.4 箱体的预制
在箱体的制作过程中,为了保证箱体的中线与底板和顶进位的中线保持一致,需要在箱体预制之前便做好详细的测量工作,并在箱体的顶板以及箱体的前后标明中线的位置,及时对箱体的位置进行调整,以减轻后期顶进过程的施工难度。
在进行箱体的浇筑时,严格落实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做好混凝土的振捣及养护工作,确保箱体施工质量。
2.2.5 便梁架设及拉槽施工
便梁支墩施工完后,待调度下达线路封锁计划,用轨道车将d24便梁架设并拼装完成,然后进行线路拉槽及地基加固。 2.2.6 箱体的顶进作业
顶进过程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顶进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外观质量。
在顶进作业进行之前,要对顶力进行验算、千斤顶位置及顶进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与调试,将传力设备与液压系统的油管电路准确连接,并进行试运行,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整。 顶进过程中,线路、便梁的检查养护及箱体的中线和高程控制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重点。因此,每一顶程都需要对箱体的中线与高程进行测量,及时的调整箱体的位置,防止箱体出现偏斜、“扎头”“抬头”现象。在顶进的过程中,应在箱体两侧设置导向墩,并及时调整箱体两侧的顶力,以此控制箱体的顶进方向。遇到箱体顶进中发生偏高或偏低的情况时,可以通过调整箱体下部土量的办法进行控制,若因施工地区土质过软而导致箱体偏低,可以采用支顶法进行调整。
2.2.7 后续施工过程的控制
在箱体就位后,应立即进行路桥过渡段回填,完成其他配套设施的安装及便梁拆除,并对线路进行养护。框架涵的顶进过程会对铁路的路基造成较为严重的扰动,引起填料的沉降,因此需要派专人加以看护,同时做好起道、补碴与捣固的工作直至线路满足恢复
常速,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3 总结:
在我国运输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现有的铁路运输线路已经渐渐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而铁路顶进框架涵施工广泛的应用在铁路的复线建设与改扩建工程当中,对铁路顶进框架涵的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能够明显的提高框架涵的施工质量,保证铁路的行车安全,对我国运输业的快速稳步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郑伟.框架涵架空顶进施工[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1,(2)
[2]朱辉.浅谈铁路顶进涵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1,(2) [3]王朋.铁路顶进框架涵施工过程控制[j].西部大开发中旬,2009,(12)
[4]孙太石.框架涵顶进施工技术应用实例[j].山西建筑,201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