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引导大班幼儿参与社区活动中发展社会性行为的研究

引导大班幼儿参与社区活动中发展社会性行为的研究

来源:智榕旅游


引导大班幼儿参与社区活动中发展社会性行为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性行为是指一切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且对社会交际或人际关系有积极作用的行为,它包括分享、同情、合作、帮助等内容。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比较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而忽视了其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致使幼儿的社会性行为水平偏低,普遍存在着自私、任性、缺少同情等问题,人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而幼儿时期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尤为显著,社区教育正是利用幼儿生活中的外部环境——社会环境对幼儿实施多层次、多内容、多种类的社会教育的一种教育活动。那么如何来培养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呢? 因此我尝试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社会性行为。 二、研究的的对象、时间及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我园大班全体幼儿 (二)研究的时间:05.9.1——06.6.30

(三)研究的方法:测试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 三、基础测查与情况分析:

测查(一)日常生活观察、评价

N=40人 是 否 内容 人百分人百分能否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 能否与他人合作完成作品 共同游戏时是否常常破坏规则 想与别人游戏但被拒绝时是否破坏他18 45% 22 55% 人游戏 想玩别人玩具时,是否礼貌的提出请求 11 27.5% 29 72.5%

数 比 数 比 12 30% 28 70% 10 25% 30 75% 12 30% 28 70% 福州市南公幼儿园 柯锋

测查(二)情景测验

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情景,让幼儿判断对错或进行回答。

N=40人 判断对 判断错 内容 人百分人百分数 比 数 比 户外活动小朋友一起玩滑梯,一个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来时还想再玩,看到排40 100% 0 0% 队的小朋友很多,就挤到队伍前面玩了起来。 在操场上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滑了一跤,坐在地上哭了起来,东东看见了哈40 100% 0 0% 哈大笑,还说:“真好玩” 东东做得对不对? 小明带了一本好看的书,军军看见了向小明借,小明不借,军军就去抢,40 100% 0 0% 书被撕破了。军军做的对吗,为什么?

测查(三)幼儿在园外的一些行为表现

N=40人 是 否 内容 是否愿意用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招待9 22.5% 31 77.5% 客人 是否愿意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30 75% 10 25% 的家务 提出要求被拒绝时,是否哭闹不止 22 55% 18 45% 是否能与邻居小朋友友好相处 9 22.5% 31 77.5% 情况分析: 从表(一)、表(二)、表(三)可以看出多数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发

展水平偏低,如,能与他人合作完成作品的只占25%,75%的幼儿只以自我为中心,根本谈不上合作意识,在家长间卷调查中,发现幼儿在园外的社会性行为水平低于园内水平。这些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交往能力的提高及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无疑会带来严重影响。 四、实施过程:

(一) 建立和完善我园社区教育机构。

首先,成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由园长全面负责,并建立了社区教育网络。从而加强社区教育活动的目的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开展丰富多彩、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

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社区教育的阶段目标,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幼儿从关心自己身边的事开始,逐步学会合作、分享和协助,从而提高其社会性行为的水平。

1、社区就在每个孩子的身边,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新鲜感也就消失了,我们就在班里设立“小小电视台”,要求每个孩子都做播音员,把发生身边的新鲜事及时报告给大家,鼓励幼儿去发现“老地方”的“新事物”,使孩子们对周围环境产生了新的兴趣,引导他们关心社区,关心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人与物。活动中,孩子们的感觉器官变得敏锐起来,他们不仅发现了社区许多较大的变化,如:幼儿园旁边开了一家小吃店,永乐电器门口挂起了彩球等。这些变化使孩子们产生了探索社区环境的欲望和参加社区活动的兴趣,为下一阶段的教育活动奠定基础。

2、通过各种社区参观活动,让成人的合作、分享与协助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例如,我们带领孩子们参观了 “麦当劳”快餐店,在快餐店里,做汉堡的叔叔阿姨们也是分工协作的。他们有的负责切面包,有的负责炸鸡腿、有的负责包装,孩子们请工作人员来谈谈,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工作人员中的—位“麦当劳”小姐对孩子们说:“不管做什么事情,大家都是为了完成一项工作,如果都想做同样一件事情的话,可以进行协商,先你做,过一会儿再交换,这样大家就都有机会做了。”一番话使孩子们一下子明白了许多,在这种环境中,通过眼见为实的参观,又出孩子们所喜爱的、新鲜的形象说出这些道理远比我们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反复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3、社区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我们改变了幼儿园封闭学

习的方式,充分利用社会的大背景、大舞台,积极组织幼儿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并积极邀请社区人士参与我们课程的开发、设计、评价活动。例如:在大班上学期我以“我是爱心小天使”为主题开展社区活动,我们积极利用社区优势,与社区内的麦当劳联系,共同举办爱心募捐活动,得到了麦当劳的大力支持,即扩大了义卖的影响力,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交往的平台,让幼儿能走出幼儿园,与陌生人大胆的交流,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加深了孩子们对社区的感情,萌发了孩子们“我也为别人做点事”的心愿。义卖活动后,我们并没有让幼儿的爱心冷却,除了引导幼儿关爱家人,关爱同伴,还引导幼儿到社区中调查“在我们生活周围还有哪些人需要帮助”,邀请社区主任介绍贫困户的生活情况,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及为帮助他们献出自己一片爱心的愿望。在很长一段时间,孩子们能克制零食的诱惑,少买一份零食,积攒旧报纸,易拉罐变卖成人民币,在爱心募捐箱中纷纷投下自己的一份心意。又如,在大班下学期开展了以“我是安全小卫士”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孩子理解到安全的意义,加强了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活动中孩子们对我们幼儿园周围的安全很关注,我们还邀请了社区的消防员、警察、医生进行助教,幼儿在与他们互动中能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孩子们还将自己了解到的安全信息传达给身旁的每一个小朋友,让全园的小朋友都来关注安全。这让我们倍感欣慰。我们的活动也得到了家长朋友的配合与关注,它不仅教育了孩子,也带动了家长。 (三)建立“班级新闻角”,获取家长的支持。 为了进一步深化社区教育活动,增强教育效果并获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在班里设置了“班级新闻角”,每次参观活动后,我们请孩子们用绘画的形式或者回去向爸爸妈妈口述参观的见闻和懂得的道理,请爸爸妈妈笔录后带到班里,老师将记录内容及绘画作品布置到“班级新闻角”之中。这一活动深受孩子们与家长的欢迎,一方面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使孩子们不仅参观时认真看,仔细听,参观后还要进行回亿、复述,加深了印象,巩固了活动效果。另一方面也使家长进一步了解了幼儿园的活动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配合。同时,也为家长与幼儿的合作行为创造机会,有利于幼儿合作性的培养。 四、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学年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对孩子进行社会性行为的观察引导,我

发现孩子在行为方面有明显的进步。体现在如下表格中:

测查(四)日常生活观察、评价

N=40人 是 否 内容 人百分人百分数 比 数 比 能否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 25 62.5% 15 37.5% 能否与他人合作完成作品 30 75% 10 25% 共同游戏时是否常常破坏规则 7 17.5% 33 82.5% 想与别人游戏但被拒绝时是否破坏他8 2% 32 98% 人游戏 想玩别人玩具时,是否礼貌的提出请求 31 77.5% 9 22.5%

测查(五)情景测验

N=40人 判断对 判断错 内容 人百分比 人百分数 户外活动小朋友一起玩滑梯,一个小朋友40 从滑梯上滑下来时还想再玩,看到排队的小朋友很多,就挤到队伍前面玩了起来。 在操场上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滑了一跤,40 坐在地上哭了起来,东东看见了哈哈大笑,还说:“真好玩” 东东做得对不对? 小明带了一本好看的书,军军看见了40 向小明借,小明不借,军军就去抢,书被撕破了。军军做的对吗,为什么?

数 100% 0 比 0% 100% 0 0% 100% 0 0% 测查(六)幼儿在园外的一些行为表现

N=40人

内容 是 人数 18 5 30 13 否 百分比 45% 12.5% 75% 45% 人百分数 比 是否愿意用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招待客22 55% 人 是否愿意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35 87.5% 家务 提出要求被拒绝时,是否哭闹不止 10 25% 是否能与邻居小朋友友好相处 27 55%

研究进一步说明: 1、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社会性行为的培养是行之有效的,它克服了空洞单调的口头说教形式,以直观、具体的实践活动方式为幼儿所接受。

2、社区教育活动使孩子们的着眼点从“我自己”“我的家”“我的幼儿园”转移到“我们周围”,使他们学会不仅关心自己还要关心他人,问时、社区中成人的工作、成人的社会性行为对于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作用,可以影响幼儿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

3、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形成有助于幼儿掌握正确的与人交际的能力,是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生活,发展社会能力的关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