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建设中古代文学如何渗透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文化建设中古代文学如何渗透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来源:智榕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化建设中古代文学如何渗透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作者:周光林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11期

摘 要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代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载体,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在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实现中国梦的的今天,深入挖掘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古代文学里的思想智慧,并加以深化提炼,以之对当代大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关键词 文化建设 古代文学 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国家的各项工作做出了长远规划。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工作中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工作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我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对其深入研究和扎实教学,既能挖掘中华文化宝贵资源,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过程中,又能滋润心灵、化育灵魂,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1立足民族文化的传承高度,重视古代文学内在思想挖掘

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加强民族文化建设,这既是对以往过多注重经济发展,忽视人文素养教育的扭转,也把我国思想文化建设提到了新高度。要建设好我国文化,首先是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五千年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源泉。

古代文学作为承载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内在很多优秀思想需要我们挖掘。在我国文化受到前所未有冲击的情况下建设好民族文化,要认真挖掘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优秀品质。历史上中华民族许多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国人,如今却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如一些年轻人习惯过洋节而淡忘民族传统节日。“无论你愿意不愿意,我们所面对的必将是外国文化迅猛的冲击和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对话、交流,甚至是某种程度的融合”。面对此类冲击,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对古代文学内在思想的挖掘,积极建设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前社会处于转型中,很多大学生的心理正向成人过渡,社会中的各种复杂的思想观念都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逐渐进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他们的思想与行为。要让大学生担负起民族文化继承和弘扬的的责任,无疑需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重视古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学内在思想挖掘,进而对大学生进行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2植根民族文化的传承实际,扎实提升教师队伍人文素养

教师自古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要真实担负这一光辉而神圣的工作,教师首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否则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古代文学、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教育培养出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合格人才。

教师队伍要植根民族文化的建设实际,扎实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主要包括具备古典文学良好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素养,增强人格魅力和创新精神等。知识积累上教师要大量积累古典文学常识,大量涉猎古典文学作品,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能力培养上教师要培养自己的美读能力,培养古文美感的感受能力,培养化古为今的能力。在进行传统教育时,要善于结合现实进行引导,例如学习李白《将进酒》,要引导学生理解李白怀才不遇的想法,又要明白在当今现实中不管现实如何艰难,只要有一个远大的志向并为之不断奋斗,就一定能成功。 3围绕民族文化梦构筑步伐,突出教育重点强化育人效果

文化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实现中国梦的步伐已经迈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复兴,实现中国梦首先需要实现中国文化梦。知古而明今,研究和挖掘古代文学,将会让古代文学课堂上的思想道德渗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应侧重从以下几方面突出重点教育:

3.1爱国思想教育

爱国思想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作家诗人表达最多的主题之一,如《国疡》《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正气歌》等都洋溢着爱国思想;有些古代文学作品,如《观沧海》《望庐山澡布》《使至塞上》等真实而生动地描写和歌颂了祖国壮丽河山,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大学生认真学习后,会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文学史上很多爱国诗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高尚的情操,对大学生们具有深刻的启发教育意义。唐代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诗篇,处处蕴藏着爱国爱民的激情,苏轼与辛弃疾的豪放词唱出了渴望恢复祖国江山的壮志豪情, 陆游临终还念念不忘恢复中原,实现祖国统一, 文天祥的《正气歌》表达了忠于宋王朝,保持民族气节,决心鞠躬尽瘁,舍身为国的悲壮心情,学习这一些作品将激发学生的报国之志。

3.2理想人格教育

教育终极目的是培养完美的人格。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文学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人文精神,对人格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应牢固树立培育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现代意识,通过对作家的思想性情、时代背景及生平遭遇、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具体分析,积极探寻有益于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结合点。古代文学作品中很多人物都表现出了理想的人格。学习《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骚》《九歌》等作品,就会理解屈原为追求国家的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著精神;学习《将进酒》《行路难》等诗歌,就能理解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洁人格;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博大的胸襟中传递出的人格力量。 3.3和谐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古代文学以其强烈的道德感与使命感成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和谐情感教育的理想范本。通过挖掘文本中的伦理情感因素、对个人及社会负责的情感因素等等,对大学生人格完善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当前大学生的一些犯罪事实也反映了一些大学生道德修养低下,道德意识的淡薄和道德情感的严重缺失。古代文学教学需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古代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诗经》《离骚》《三吏三别》《满江红》《过零丁洋》等都包含了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的忧生爱民、热爱祖国、见义勇为等道德素养;古代文学的审美功能对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具有教化功能,教师要善于利用古代文学的情感教育资源和审美功能,对大学生进行生动而又富有感染力的和谐情感教育。 3.4健康心理教育

教育需要培养身心和谐的人才。但因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竞争加剧等影响,当今大学生心理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自私、冷漠、压抑、心理不平衡、个性比较脆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和喜欢冲动等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要正确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培养大学生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要充分借助古代文学的优势。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所写: “盖西伯拘, 而演《周易》; 仲尼戹, 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太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和西伯、仲尼、屈原、左丘明、孙膑等生活道路都充满了艰辛与坎坷,但是他们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始终充满着奋进的勇气和生活的信心,最终成就了一番不朽事业。学习这样的作品,将会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增强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意识到即使身陷逆境,需要有一种平和达观的心态,继而走出坚定、淡泊、豁达而自强的精彩人生之路。

总之, 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之一。在大力建设文化软实力的当下,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需要站在文化传承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教师队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注重对古代文学作品内在优秀思想的提炼,结合我国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强化育人方向,才能在古代文学教育教学中做好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出能继承和发扬我们传统文化精髓的优秀青年,确保中华民族永远不倒。 参考文献

[1] 秦训刚,晏渝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 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