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1953年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是( )。
A.沃森和克里克 B.怀特 C.孟德尔 D.摩尔根 2、揭示发酵作用实质的巴斯德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3、从技术方面,生物技术不包括( )。
A.基因工程 B.细胞工程 C.育种工程 D.酶工程 4、农业生物技术的理论奠定阶段是( )。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20-30年代 C .20世纪40-60年代 D. 20世纪70年代 5、食用菌是指( )。
A.可以食用微生物 B. 可以食用的真菌、细菌 C. 可以食用的真菌 D. 香菇 6、1943年发表了《植物组织培养手册》专著的是( )。
A.沃森和克里克 B.怀特 C.孟德尔 D.摩尔根 7、下列特点不属于生物农药的特点是( ) A.污染重 B.对非靶标生物安全 C.毒副作用小 D.对环境兼容性好 8、以不育系作母本,恢复性作父本,在不育系植株上结( )种子。 A.不育系 B.保持系 C.恢复系 D.杂交种 9、S(rr) x N(rr)→ ( )。 A.S(rr) B.S(Rr) C.N(rr) D.N(Rr) 10、把紫茉莉绿色枝条上的花粉授予白色枝条上雌蕊柱头,所结杂交种种植后枝条的颜色是( )。 A.全为绿色 B. 全为白色 C.全为花斑色 D.有白色、绿色、花斑色 11、下列属于自交系间杂交种特点是( ) A.育种程序简单 B.育种所需时间长 C.杂交种表现不太整齐 D.优势低于品种间杂交种 12、我国在( )作物上已大面积利用了自交不亲和系杂交种。 A.水稻 B.油菜 C.小麦 D.棉花 13、对自然变异和人工变异材料进行选择时,自花授粉作物一般进行( )选择。 A.一次 B.五次 C.十次 D.多次 14生产杂交种最原始的方法是( ) A.利用雌雄系制种 B. 利用人工去雄制种 C. 利用化学药剂杀雄制种 D. 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 15、克服人工去雄困难最有效的途径是( ) A. 利用雌雄系制种 B. 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
C. 利用化学药剂杀雄制种 D. 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
16、下列有关杂种优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两个亲本杂交都有优势。 B. 杂种优势表现在杂种后代各代中。 C. 杂种优势不是个别性状存在优势,而是在许多方面都有优势 。
D. 杂种优势是通过杂交获得的,因此用营养方式繁殖的作物无法利用杂种优势。 17、 杂种优势的大小与植物的种类有一定关系,下列植物种类中,优势最大的是( )。
A.自花授粉植物 B. 异花授粉植物
C. 常异花授粉植物 D. 自花授粉植物和异花授粉植物 18、硝化细菌的营养类型是( )
A.光能自养型 B. 光能异养型 C. 化能自养型 D. 化能异养型 19、苏云金芽孢杆菌的菌种活化一般在( )℃下培养24小时。
A.18-20 B.24-26 C.30-32 D.36-38
20、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成品检测时,活孢子数在( )cfu/以上视为合格。
A.10 7 B. 10 8 C. 10 9 D. 10 10 21、下列关于品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品种是经过人工选育获得的 B. 品种是自然进化来的
C. 品种具有一定的地区适用性和时间性 D. 品种是经济学上的术语 22 、育种的最基本目标是( )。
A. 高产稳产 B. 优质 C.抗逆性强 D.早熟 23、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且增产效果显著的杂交种是( )
A.品种间杂交种 B.自交系间杂交种 C. 自交不亲和系间杂交种 D. 种间杂交种 24、在良种繁育过程中,因收获时混入其它品种的种子,称为( )。
A.机械混杂 B. 生物学混杂 C. 本身变异 D. 不正确选择 25、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可以有效防止( )。
A.机械混杂 B. 生物学混杂 C. 本身变异 D. 不正确选择 26、下列哪些技术手段可以利用一年多代来加速繁殖良种( )。 A.异地繁殖 B. 单株插播 C.宽行稀播 D. 育苗移栽
27、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法是( )。 A.液体深层培养法 B. 固体发酵法 C. 液体浅层培养法 D. 组织培养法 28、较适合雌雄异花或雌雄同花但去雄方便的植物,而且其程序简单的杂交类别
是( )。 A. 品种间杂交种 B. 自交系间杂交种
C. 自交不亲和系间杂交种 D. 种间杂交种 29、下列措施不能加速良种繁育的是( ) A.增大种植密度 B.宽行稀播 C.异地繁殖 D.育苗移栽
30、我国推广最早、效果最稳定的一种高效微生物肥料是( )。
A.磷细菌肥料 B.根瘤菌肥料 C.“5406”菌肥 D.沼气发酵肥料 31、根瘤菌种在摇瓶种子培养时,需在( )℃下培养2-3天。
A.15-20 B.20-25 C.25-30 D.30-35
32、根瘤菌肥成品检测时,要求杂菌数量应控制在( )以下。
A.1%-3% B.3%-5% C.6%-8% D.8%-10% 33、用陆地棉与海岛棉杂交获得的种子为( )杂交种。
A.种间 B.自交不亲和系间 C.品种间 D.自交系间 34、利用标记性状制种,这个标记性状应在( )期出现。
A.苗期 B.开花期 C.抽穗期 D.成熟期 35、下列属于一年多代繁殖的是( )。
A.单株播插 B.育苗移栽 C.剥蘖分植 D.异季繁殖
36、棉花岱字15的幼苗生长较弱,若不注意其幼苗特点,间苗时拔除弱苗,留下
生长势强的杂苗,势必造成混杂,这种混杂是( )造成的。
A.粗放管理 B.不正确选择 C.繁殖方法不当 D.天然杂交 37、由于天然杂交而产生的混杂称( )。
A.生物学混杂 B.机械化杂 C.品种本身变异 D.其他原因 38、蓝细菌的供氢体是( )。
A.水 B.硫化氢 C.简单有机物 D.有机物 39、植物组织培养又称( )。
A.离体培养 B.胚培养 C.单细胞培养 D.细胞工程 40、脱毒培养是指( )。
A. 种苗消毒后的培养 B. 种苗及土壤消毒后的培养 C. 外植体毒后的培养 D. 无毒茎尖的组织培养 41、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属于( )。
A.光能自养型 B. 光能异养型 C. 化能自养型 D. 化能异养型 42、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法是( )。
A.液体培养法 B.固体培养法 C. 液体浅层培养法 D.组织培养法 43、苏云金芽孢杆菌对( )害虫有很好的作用。
A.鞘翅目 B.鳞翅目 C. 蚜虫 D.蝗虫
44、我国推广最早、效果最稳定的一种高效微生物菌肥是( )。
A.根瘤菌肥 B. 5406菌肥 C. 磷细菌肥 D. 沼气发酵肥料
45、较适合雌雄异花或雌雄同花但去雄方便的植物,而且其程序简单的杂交类别是( )。
A. 品种间杂交种 B. 自交系间杂交种 C. 自交不亲和系间杂交种 D. 种间杂交种 46、下列物质不是微生物的营养物质的是( ) A.碳源 B.氮源 C.能量 D.空气 47、陆地棉与海岛棉杂交获得的杂交种属于( )。
A. 品种间杂交种 B. 自交系间杂交种 C. 自交不亲和系间杂交种 D. 种间杂交种
48、标记性状制杂交种,标记性状必须在( )时期出现。
A.开花期 B.苗期 C.抽穗期 D.成熟期
49、繁殖原种要有一定大小的群体,一般要求采种群体至少( )株以上。
A.50 B.100 C.150 D.200 50、制作固体培养基,琼脂使用量一般在( )。
A.1.5-2.0% B.0.2-0.5% C.2.0-5.0% D.10% 51、制作根瘤菌肥,拌种时加水到吸附剂最大持水量的( )。
A.10% B.10-20% C.35-50% D.80%
52、制作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过滤物放在( )烘房内干燥。
A.30℃ B. 50℃ C. 60℃ D. 80℃ 二、多选题
1、细胞质基因主要存在于( )。
A.质体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 D.中心体 2、下列特点属于微生物肥料特点的有( )。
A.生产成本低 B.养分全面 C.用量少 D.不污染环境 3、下列属于微生物肥料的是( )。
A.根瘤菌肥 B.硫酸铵 C.沼气发酵肥料 D.磷细菌肥料 4、微生物农药目前应用的主要有( )几大类。
A.微生物杀虫剂 B.植物杀虫剂 C.微生物除草剂 D.农用抗生素 5、在微生物农药中,目前国内外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是( )。 A.蜡质芽孢杆菌 B. 乳状芽孢杆菌 C.苏云金芽孢杆菌 D.梭状芽孢杆菌 6、下列属于微生物农药的是( )。
A.石硫合剂 B.敌杀死 C.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 D.井冈霉素 7、关于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 数量性状是可以度量 B. 数量性状的变异表现不连续性
C. 数量性状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D.数量性状一般认为由微效多基因控制 8、恢复系的基因组成( )。
A.S(rr) B.S(RR) C.N(rr) D.N(RR)
9、把紫茉莉绿色枝条上的花粉授予花斑枝条上雌蕊柱头,所结杂交种种植后枝条的颜色是( )。
A.全为绿色 B. 全为白色 C.全为花斑色 D.有白色、绿色、花斑色 10、下列属于现代农业育种目标的是( )。 A.高产稳产 B.优质 C.抗逆性强 D.迟熟 11、混合选择法适用于( )。
A.异花授粉植物进行改良和提纯 B.自花授粉植物的良种繁育 C.生产原种 D.异花授粉植物利用杂种优势时,选育自交系 12、下列适合单株选择法的是( )。
A.异花授粉植物进行改良和提纯 B.自花授粉植物的良种繁育 C.生产原种 D.从自花授粉植物中选择自然变异和人工变异的个体 13、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是( )。
A.机械混杂 B. 生物学混杂 C. 本身变异 D. 不正确选择 14、某一甘薯品种栽培几年后混杂退化了,其原因可能是( )。
A.机械混杂 B. 生物学混杂 C. 本身变异 D. 不正确选择 15、下列哪些技术手段可以利用一年多代来加速繁殖良种( )。
A.异地繁殖 B. 单株插播 C.温室 D. 育苗移栽 16、提高繁殖系数的方法有( )。
A.单株播插 B.温室栽培 C.育苗移栽 D.异地繁殖 17、加速良种繁育的方法有( )。
A.单株播插 B.温室栽培 C.育苗移栽 D.异地繁殖 18、苏云金芽孢杆菌常用的检测方法有( )。
A.平皿培养计数法 B. 血细胞板计数法 C. 生物测定法 D.染色法 19、下列性状可利用标记的显性性状的是( )。
A.水稻的紫色叶枕 B.小麦的红色芽鞘 C.棉花的芽黄 D.棉花的鸡脚叶 20、适于人工去雄配制杂交种的植物应具备( )。
A. 花器官较大 B. 一朵花能得到数量较多的种子 C. 用种量小 D. 花器官较小 21、构成胚的细胞称为( )。
A.性细胞 B.生殖细胞 C.胚性细胞 D.分生性细胞
22、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治虫作用,主要是靠它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素,这些毒素是( )。
A. 晶体毒素 B.a- 内毒素 C.p-内毒素 D.r-内毒素 23、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 )。
A.材料来源单一,遗传信息相同 B.管理方便,工作效率高 C.培养条件人为控制 D.生长周期短 24、按选用营养物质的来源不同,培养基分为( )。
A.液体培养基 B.天然培养基 C.半合成培养基 D.合成培养基 25、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的生产可采用( )方法。
A.液体深层培养法 B. 固体发酵法 C. 液体浅层培养法 D.无氧培养法
《植物保护技术》选择题
1、下列各部分,( )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A.头部 B.胸部 C.腹部 D.体壁 2、昆虫繁殖后代最普遍的繁殖方式是( )。 A.两性生殖 B. 多胚生殖 C.孤雌生殖 D.卵胎生
3、不全变态的若虫和全变态的蛹,蜕去最后一次皮变成虫的过程,称为( )。 A.孵化 B.蜕化 C .化蛹 D. 羽化
4、某昆虫的幼虫已蜕去三次皮,该幼虫是( )龄幼虫。 A.二 B.三 C.四 D.五 5、蝶蛾类幼虫属于( )。
A.原足型 B. 多足型 C.寡足型 D. 无足型 6、蝇的蛹是( )。
A.离蛹 B.裸蛹 C.被蛹 D.围蛹
7、一年发生( )代的昆虫,其世代和生活史等同。
A.一 B. 二 C.三 D. 四
8、农业生产上利用麦麸作毒谷诱杀地下害虫,是利用昆虫习性中的( )。
A.趋光性 B. 趋化性 C.群集性 D. 趋温性
9、 农业生产上利用骤然震落的方法捕杀害虫,是利用昆虫习性中的( )。 A. 趋性 B.食性 C.假死性 D. 群集性 10、蝴蝶的口器为( )。
A.咀嚼式 B.刺吸式 C.虹吸式 D.锉吸式 11、昆虫的头部是由( )个体节愈合而成。
A.5 B.6 C.7 D. 8 12、昆虫的气门在昆虫腹部的( )。
A.1—8节 B.9—11节 C.第11节 D.1—11节 13、昆虫体壁的( )是真正的细胞层。
A.底膜 B.真皮层 C.表皮层 D.内皮层 14、卵从母体产下到孵化的一段时期称为( )。
A.胚胎发育 B.胚后发育 C.卵期 D. 孵化
15、象蝗虫这样幼虫和成虫的生活环境一致,外形很相似,这类变态发育称为( )。
A.全变态 B.渐变态 C.半变态 D. 过渐变态 16、下列现象属于性二型的是( )。
A.介壳虫的雄虫有翅,雌虫无翅 B.稻褐飞虱雌虫有长翅和短翅 C.雌玉带凤蝶有黄斑和赤斑两种 D. 蜜蜂有蜂后、雄蜂、工蜂 17、昆虫进入滞育的决定因素是( )
A.光周期 B.遗传 C.温度 D.湿度 18、昆虫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最适温度为( )。
A.8—40℃ B. 8—15℃ C. 22—30℃ D. 35—45℃
19、有的昆虫不论分布在南方还是北方,一年只发生一代,这主要是由( )
决定的 A. 光照 B. 温度 C.土壤 D.遗传物质 20、引起滞育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 A.温度 B.光周期 C.水 D.氧气
21、下列昆虫属于多胚生殖的是( )。 A.柑橘青霉病 B.玉米黑粉病 C.油菜菌核病 D.水稻白叶枯病
A.二化螟 B. 介壳虫 C.蚜虫 D. 寄生蜂 40、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会从侵染点向多个部位蔓延,甚至扩展到全株,这22、抗虫棉的抗虫性属于( )。 种侵染称为( )。 A.不选择性 B. 排趋性 C. 抗生性 D. 耐害性 A.局部侵染 B.系统侵染 C.局部病害 D.系统病害 23、昆虫体壁的( )是真正的细胞层。 41、菟丝子通过茎蔓生长而扩展传播,属于( )。
A.底膜 B.真皮层 C.表皮层 D.内表皮 A. 主动传播 B. 气流传播 C.雨水传播 D.人为传播 24、不完全变态的若虫和全变态的蛹蜕去最后一次皮变为成虫的过程称为( )。 42、植物检疫部门对调运的苗木和种子进行检疫,这项工作可以降低( )传
A.孵化 B. 化蛹 C. 羽化 D.性成熟 25、大多数益虫是( )。 A.植食性 B.肉食性 C .粪食性 D. 腐食性 26、影响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的决定因素是( )。 A.温度 B.湿度 C .光照 D. 植物的抗性 27、由细菌引起病害所产生病征的是( ) A.霉状物 B. 粉状物 C. 颗粒状物 D. 脓状物 28、下列病害一定没有病征的是( ) A.病毒引起的烟草花叶病 B. 十字花科的霜霉病 C.小麦锈病 D. 水稻的白叶枯病 29、植物发病后,其外表的不正常变化称为( ) A.症状 B.病状 C.病征 D. 病原 30、下列病害属于多循环病害的是( )。 A.稻瘟病 B. 小麦黑穗病 C.棉花枯萎病 D. 线虫病 31、真菌性病害传播的主要方式是( )。 A.主动传播 B.气流传播 C.雨水传播 D.人为传播 32、下列措施对在田间病株上越冬越夏的病害的较好防控作用的是( )。 A.种子消毒 B.积极防治虫害 C.肥料充分腐熟 D.清洁田园,铲除杂草 33、只能从伤口侵入的病原物是( )。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线虫 34、影响潜育期长短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 A.温度 B.湿度 C.光照 D.风 35、因花青素形成过盛,而导致的变色称为( )。 A.黄化 B. 斑点 C. 花叶 D. 红叶 36、细菌性病害区别于其它病害最方便易行的方法是( )。 A.有传染性 B. 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C. 切片检查看有无喷菌现象 D. 没有臭味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开始,到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时间,称为( )。A.接触期 B.侵入期 C.潜育期 D.发病期 、下列病害属于积年流行病害的是( )。 A.小麦黑穗病 B.水稻稻瘟病 C.小麦白粉病 D.水稻纹枯病 、下列病害中属于细菌性病害的是( )。 播。 A.主动传播 B.气流传播 C.雨水传播 D.人为传播 43、某校农艺班学生对玉米田玉米螟发生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共调查了150株玉米,其中50株上发现有玉米螟虫共150头,则其被害率为( )。
A.100% B. 33.3% C. 33.3头百株 D. 100头百株 44、最为经济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是( )。 A.植物检疫 B. 选育抗病虫品种 C. 物理防治法 D. 生物防治法 45、当某种病虫害较严重危害时,宜选用( )进行防治。 A. 植物检疫 B. 农业防治法 C. 物理防治法 D. 化学防治法 46、下列病虫害调查内容属于普查的是( )。 A.发生和危害情况调查 B.病虫或天敌发生规律调查 C.越冬情况调查 D. 防治效果调查 47、下列病虫害调查,可以为选择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的是( ) A.发生和危害情况调查 B.病虫或天敌发生规律调查 C.越冬情况调查 D. 防治效果调查 48、对钻蛀性害虫防治的最佳时期是( )。 A.卵孵化高峰期 B.一龄前 C. 二龄前 D. 三龄前 49、下列取样方法较适合病虫害在田间分布较均匀类型的是( )。 A.单对角线、平行线式 B. 单对角线、五点式
C. 双对角线 D. “Z“字形 50、短期预测是指病虫害发生( )以前发出的预报。
A.一周 B.几天或十几天 C.一两个月 D.半年 51、下列统计方法能反映病虫为害普遍程度的是( )。 A.被害率 B.虫口密度 C.病情指数 D.损失率 52、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中,( )是综合防治的前提。 A. 植物检疫 B. 农业防治法 C. 物理防治法 D. 化学防治法 53、1975年我国提出的植保工作方针是( )。 A.防治为主,适当预防 B. 化学防治为主,多种方法综合应用
C.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D. 农业防治为主 54、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产量占相同水平的未受害田的产量百分比称为( )。
A.被害率 B.产量损失预测 C.病情指数 D.损失率
37 38 39
55、害虫防治的最佳时期一般是( )。
A.卵孵化高峰期 B.一龄前 C. 二龄前 D. 三龄前 56、下列杀虫剂属于真菌性杀虫剂的是( )。
A.苏云金芽孢杆菌 B.白僵菌 C. 质多角体病毒 D. 核多角体病毒 A.涂抹 B.泼浇 C.滴灌 D.撒施
73、对于高于作物的成株杂草,以( )为好。
A.涂抹 B.泼浇 C.滴灌 D.撒施
74、适于防治点片发生的一些特殊杂草、果园内树干周围杂草的施药方法是57、下列农药中不是按杀虫的作用方式分类的是( )。
A.物理性毒剂 B. 胃毒剂 C.內吸剂 D. 熏蒸剂
58、我们把农药直接或间接对人类、有益生物及整个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称为( )
A.农药污染 B.农药残留 C.农药毒性 D. 中毒 59、下列助剂属于湿展剂的是( )。
A.滑石粉 B.洗衣粉 C.土耳其红油 D.二甲苯
60、能被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体内传导,在害虫取食植物汁液使之中毒死亡的药剂是( )。
A.胃毒剂 B.内吸剂 C.触杀剂 D. 神经毒剂 61、最容易从土壤中吸收残存农药的作物是( )。
A.番茄 B.胡萝卜 C.圆辣椒 D.卷心菜 62、下列农药中属于植物杀虫剂的是( )。
A.除虫菊 B.多菌灵 C.青虫菌 D.井冈霉素 63、按杀虫剂的成分及来源分类,氧化乐果属于( )。
A.无机杀虫剂 B. 有机杀虫剂 C.微生物杀虫剂 D. 植物杀虫剂 64、按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分类,敌杀死属于( )。
A.触杀剂 B. 胃毒剂 C.內吸剂 D. 拒食剂 65、将原药制造成可以使用的产品过程,称为( )。
A.原油 B.剂型 C.制剂 D.农药加工 66、下列助剂属于乳化剂的是( )。
A.滑石粉 B.洗衣粉 C.土耳其红油 D.二甲苯 67、在相同剂量的情况下,与乳油药液相近的剂型是( )。
A.粉剂 B.胶悬剂 C.粒剂 D.微胶囊剂 68、生产上,我们把农药对靶标生物的毒性称为( )。
A.毒性 B.毒力 C.中毒 D.急性中毒
69、含有大量溶剂,对环境易造成污染的剂型是( )。
A.粉剂 B.胶悬剂 C.乳油 D.微胶囊剂 70、广义的杂草是指( )
A.农田中非有意识栽培的植物 B.长错地方的植物 C.在一定条件下,害大于益的植物 D. 非农作物
71、在水稻田施用敌稗杀死稗草而对水稻安全,是利用除草剂选择性原理中的( )。
A.酶促活化作用 B.钝化除草剂作用 C.位差选择性 D.时差选择性 72、稻田除草剂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施药方法是( )。 ( )。
A.点状施药 B.泼浇 C.滴灌 D.撒施
75、在小麦地采用2,4- D茎叶处理防除某些阔叶杂草,是利用除草剂的( )。
A.形态选择性 B.生化选择性 C.位差选择性 D.时差选择性
76、利用杂草种子与作物种子在土壤中分布的深浅不同,在播前或播后苗前处理土壤,防除杂草,是利用( )。
A.形态选择性 B.生化选择性 C.位差选择性 D.时差选择性
二、多选题
1、属于昆虫特异性生殖方式的是( )。
A.两性生殖 B. 多胚生殖 C.孤雌生殖 D.卵胎生 2、下列昆虫的变态属于全变态的是( )。
A.金龟子 B.蝗虫 C.蜻蜓 D. 苍蝇 3、引起休眠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
A.温度 B.湿度 C.光周期 D.水分 4、触角主要功能是( )。
A.嗅觉 B.听觉 C.视觉 D.触觉 5、下列现象不属于病害的是( )。
A.由于虫伤,造成严重减产 B.果树缺锌得小叶病
C.茭白受黑粉菌侵染,形成肥厚的茎 D.在弱光下培养韭菜,形成韭黄 6、下列情形中,农药不宜混用的是( )。
A.药效降低,毒性增强 B.延缓有害生物的抗药性 C.物理性质改变 D.化学性质改变 7、下列防治方法中属于农业防治法的是( )。
A.选育抗病虫的品种 B.日光晒种 C.水旱轮作 D.合理密植
8、下列使用的农药的方法中,对地下病虫害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的是( )。
A.喷雾 B.拌种 C.土壤处理法 D. 毒饵 9、细菌侵入寄主的途径有( )。
A.直接侵入 B.自然孔口侵入 C.伤口侵入 D.昆虫口器传入 10、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的特点是( )。
A.大面积同时发生 B.有明显发病中心 C.没有病征 D.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 11、下列病原物引起的病害不能用柯赫氏法诊断的有( )
A. 病毒 B. 细菌 C. 植原体 D. 锈菌 12、下列繁殖方式中,( )是蚜虫繁殖后代的方式。
A. 两性生殖 B. 孤雌生殖 C. 多胚生殖 D. 卵胎生 13、根据昆虫的食性,三化螟属于( )昆虫。
A. 植食性 B. 肉食性 C. 单食性 D. 多食性 1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温度与湿度同时影响昆虫 B.蛾类昆虫喜欢在白天活动 C.低湿延缓昆虫的发育天数降低成活率 D.土壤结构影响土栖昆虫的分布 15、关于食物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描述 正确的有( )。
A.昆虫取食喜食的食物,生长发育快 B.在较干旱条件下,刺吸式口器昆虫繁殖快
C.在施氮肥较多的地块取食,有利于害虫的繁殖 D. 在嫩芽嫩叶上取食,生长发育快
16、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上表现的病征是( )。
A.霉状物 B. 粉状物 C. 颗粒状物 D. 脓状物 17、下列病害属于多循环病害的是( )。
A.小麦黑穗病 B.水稻稻瘟病 C.小麦白粉病 D.水稻纹枯病 18、下列传播方式属于主动传播的是( )。
A.有鞭毛的细菌在水中游动
B.真菌菌丝在土壤中生长蔓延而传播 C.菟丝子通过茎生长扩展传播 D. 真菌随气流传播
19、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多次对寄主植物侵染的病害称为( )。
A. 单循环病害 B. 多循环病害 C. 单年流行病害 D. 积年流行病害 20、对种子苗木上的病原物可以采取以下( )措施防治病害的扩展。 A.土壤消毒 B. 种子消毒 C. 晒种 D. 种薯接穗消毒 21、下列取样方法适于田间分布不均匀类型的病虫取样是( )。
A. 平行线式 B. 单对角线 C. 双对角线 D. “Z“字形 22、害虫的发生量预测方法主要有( )。
A.发育进度法预测法 B. 有效积温预测法 C. 经验指标预测法 D.孢子捕捉预测法 23、被列为检疫对象的病虫草具有的特征( )。
A.繁殖力强,不易根除 B. 各地区均有的 C. 可人为传播的 D.局部地区发生 24、不伤害天敌的措施有( )。
A. 生物防治法 B. 农业防治法 C. 物理防治法 D. 化学防治法 25、下列属于无机杀菌剂的是( )。
A. 波尔多液 B. 石硫合剂 C. 多菌灵 D. 大蒜素 26、下列属于灭生性除草剂的是( )。
A. 敌稗 B. 百草枯 C. 草甘膦 D. 二甲四氯
27、我国农药制剂的名称一般包括( )信息。
A. 用药浓度 B. 有效成分含量 C. 品种名称 D. 剂型名称 28、禁止在蔬菜等作物上使用的农药有( )。
A. 高效农药 B. 高毒稳定的內吸剂 C. 重金属制剂 D. 渗透性强的高毒农药
29、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对( )污染。
A. 土壤 B. 大气 C.水体 D. 农副产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