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琦
来源:《江苏科技信息》 2018年第35期
摘要:文章通过对2015—2017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优秀研究成果获奖数量、成果类别、获奖机构、地区分布、特等奖成果进行统计,了解相关研究的发展情况,为后期研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学校共青团研究层次较高、覆盖广泛、内容全面,为新形势下学校共青团改革攻坚、从严治团提供了理论支撑、思想支撑和工作支撑。
关键词:学校共青团;优秀成果;获奖统计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全国学校共青团优秀研究成果评选”是经团处批准,由团学校部、全国秘书处联合组织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该评选每年组织一次,全面总结和推广上年度我国学校共青团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取得的优秀成果,为新形势下学校共青团改革攻坚、从严治团提供理论支撑、思想支撑和工作支撑[1]。本文以近3年来评选的获奖成果为统计源,通过对“成果数量”“成果类别”“获奖机构”“获奖地区”“特等奖成果”进行统计,为梳理相关研究发展状况、推进后期研究提供参考[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通过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网站(http://yjzx.ustb.edu.cn/)检索2005—2017 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优秀研究成果获奖名单。
1.2 资料提取
使用Excel软件2010版本录入“获奖年度”“成果名称”“成果类别”“作者”“第一作者所在单位”“评选结果”等信息,并补充“机构所属省份”“机构类型”形成资料库。
1.3 统计方法
根据信息采集要求形成相应分表格,使用“coun?tif”“volookup”等函数完成数据筛选,对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获奖数量与时间
2015—2017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优秀研究成果获奖项目共计446项,其中特等奖37项,占比8.3%;一等奖104 项,占比23.3%;二等奖305 项,占比68.4%。分年度来看,每年的获奖总数在136~157项,逐年小幅递减,但总体波动不大(见表1)。
2.2 成果类别
研究成果共分为“学术著作”“教材读本”“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工作制度”5类,其中“调研报告类”成果数量最多,达到185项,占比41.5%。从类别变化来看,2016 年新增“工作制度”类别,2017 年取消了“学术论文”类别(见表2)。
2.3 获奖机构
本次统计的446项获奖成果共来自320个机构,其中225个机构获奖1项、占比70.3%;70个机构获奖2项、占比21.9%,获奖3项及以上的共有25个机构、占比7.8%,华南师范大学获奖数量最多,达到6项(见表3)。
2.4 获奖地区
从获奖成果的地域分布来看,446项成果分布在境内31个省(市、自治区),地域覆盖广泛,但各地成果数量差异显著,山东、广东、江苏3个省份获奖成果数量均超过30项,而青海、福建、、4个省份(自治区)均仅有1项成果获奖(见表4)。
2.5 特等奖作品
近3年共有37项成果荣获全国学校共青团优秀研究成果特等奖,他们代表了我国学校共青团工作研究的最高水平,通过对这些获奖成果的深入分析,可以了解我国学校共青团研究的核心内容。(详见表5)从获奖时间来看,近3年“特等奖”的颁奖数量保持稳定,仅在2016年颁发13项,其余均为12项;从成果类别来看,数量最多的是“调研报告类”,达到20项,占比最高的是“学术专著类”,39项获奖成果有特等奖,比例达到20.5%,而“工作制度类”无特等奖作品;从获奖机构来看,“特等奖”成果共来自35个机构,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各有2项获奖;从获奖地区来看,“特等奖”成果共来自17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上海5项、湖北和山东各有3项。
3 讨论
“全国学校共青团优秀研究成果评选”作为团学校部和全国秘书处联合组织的全国性表彰工作具有较高层次,每年颁发的奖项总量均控制在较小规模,而且近年来授评数量还逐年减少,远低于200项的奖项设置上限,这反映出评选坚持“注重质量、宁缺毋滥”的授奖原则,体现了奖项的公信力,经过严格评选所推选出来的成果具有较高价值,对于推进学校共青团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然,获奖数量远低于设奖上限,在体现评奖严格的同时,也反映了高质量研究成果的缺失,学校共青团研究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通过对各类别获奖成果统计可以看出,近年来该奖在评选类别设置上有了较大变化,取消了“学术论文类”,增加了“工作制度类”,大幅提高了“调研报告类”获奖数量,这些反映
了评奖更加注重向实践探索倾斜。而从“学术著作类”成果数量逐年递增和特等奖比例最高来看,该评选在向实践探索类成果倾斜的同时,仍然重视理论创新,但对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教材读本类”获奖成果总数偏少且每年波动较大,对此类研究应该进一步加大重视和投入。
通过对获奖地区和机构的统计可以看出,获奖成果覆盖广泛但分布不均,一方面,共有320个机构有获奖成果,反映了对此类研究的广泛重视,而25个获奖达到3项的机构涵盖了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理工农医院校、高职院校、团校等不同类别的学校,更是体现了对此类研究的普遍关注。但另一方面,获奖机构虽然覆盖了31个省份,但地区间差异显著,获奖最多的7个省份获得超过一半的奖项,而个别省份甚至连续3年没有一个成果获奖,各省的研究水平和重视程度还很不均衡。
通过对37项“特等奖”获奖成果统计可以看出,研究成果紧密围绕“学校共青团改革”“团干伍建设”“基层团支部建设”“青年价值导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
养”“融入‘大思政’格局”“学生思想行为特点”“新媒体运用”“引导”“大数据分析”“校园文化建设”“青年志愿服务”“学生社团建设”“大学生村官培养”“挑战
杯”“社会实践”等学校共青团改革攻坚、从严治团的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或各类专项工作形成,在理论性和实践性方面均具有很高层次。从地区分布来看,北京和上海虽然获奖成果在总数上并不十分突出,但特等奖数量优势明显,两个地区共获得特等奖13项,超过总数的1/3;而山东和湖北也各获得3项特等奖,也体现了较强的优势。从成果类型来看,目前还没有“工作制度类”的特等奖成果,对此类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