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山区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特点进行分析,并从山区复杂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而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进行研究,且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知识提出相关施工技术应对措施,希望能给予相关专业读者借鉴。 关键词:山区公路桥梁;桥梁施工;施工方法;质量保证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山区高速公路不断崛起,然而山区公路建设中山区桥梁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山区公路桥梁在路线中所占比例大,曲线、大纵坡、高墩、长桥成为山区高速公路桥梁的一大特点。同时,山区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其分别为岩溶、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陡崖等不良地质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如何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建立适应项目法施工特点的运行机制,强化管理机制运行以及推动技术进步是目前我国山区桥梁建设发展的重要前提。
1、山区公路建设中桥梁施工的特点
山区高速公路的主要特点是地形、地质和水文情况复杂。受地形复杂等原因的影响,致使路线布设时平、纵、横三个方面都受到约束。在山区公路建设中,桥梁技术的施工又具有如下特点:
(1)施工周期长。对于高空作业,模板的受力自成体系,从模板的受力性能考虑,高墩柱混凝土的一次浇筑高度一般为4-6m。对于20m以上高墩的施工次数至少在4次以上,最多的达到10多次,这样每一根墩柱的施工周期相当长,受机械设备等因素影响,有的墩柱施工工期达到五、六个月之长。
(2)模板和机械设备的投入大。由于单根高墩柱的施工周期长,且受总工期的限制,各大桥的高墩柱只能采取平行作业的施工组织方法,每根墩柱至少配备6m 高度的模板,使其自成施工体系,这样模板的投入相当大。
(3)计量支付周期长,资金周转压力大。由于高墩柱的施工次数多、周期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虽然墩柱完成的延米数大,但其不符和计量原则的规定,大量的未完工高墩柱不能计量,施工单位垫付的资金不能回笼。高墩施工定位控制难度大对于高桥墩来说,截面相对面积小、墩身高、重心高、墩身柔度大、施工精度要求高、高空作业,施工安全系数低。这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施工技术来保证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 2、对山区公路桥梁施工技术方案的选择 (1)山区公路桥梁施工工艺要求
山区公路地形地质复杂,不仅有跨沟谷的桥梁,更有顺斜坡。在施工过程中有必要采用一定的施工工艺,一般以支挡抗滑为主,包括抗滑桩、锚索抗滑桩、挡墙等。此外,减重、反压、截排水等工艺,具体要达到如下要求:滑坡治理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一次根治,不留后患,宜早不宜迟,宜小不宜大的原则,把滑坡阻止在蠕滑挤压阶段。滑坡治理应优先选择地面排水、地下排水、减重、反压等容易实施和见效快的工程措施。滑坡治理应尽量安排在旱季,并尽可能少扰动滑体的稳定。 (2)桩基、承台(系梁)施工
有关资料指出,对地形复杂、地势陡峭、进场道路狭窄、水源困难、地质条件较好,无地下水或少量地下水的桩基,宜采用挖孔灌注桩施工。但同时,从安全角度考虑,人工挖孔深度不宜大于15m。可以采用下述方法来处理:邻空侧装外半圆模,靠山体侧设锚杆置入山体,安装护壁内钢筋网,安装孔内圆模,浇注20cm厚护壁混凝土,这样拆除内模后,第1段护壁在陡坡上形成一个安全稳定的孔口平台,保障了后续工作的进行。进入岩层后需要爆破,遵循“多打眼少装药”原则,以达到松动岩层又不破坏山体稳定。对于几处半路半桥地段,先施工紧靠桥梁的路基地段,后施工桥梁基础, 防止爆破失稳等不利因素对基础的影响。 (3)山区桥梁上构施工选择
根据山区公路桥梁横、纵坡度较大,架桥机在安装施工中稍有不慎极易造成倾覆的特点,在桥梁上构施工即将全面铺开之前,认真分析了多例架桥机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倾覆事故的主
要原因,并对进场的几台架桥机进行了分析研究后,与设备生产厂家一起着手对架桥机进行了技术改造。联合厂家设计改造,加工了两根一米长的前支腿,安装在架桥机上,加长前支腿,减少用于调平的枕木从而避免因枕木过高且不稳造成的架桥机倾覆、人员设 备受损等事故的发生,确保架桥机的水平性和稳定性,为桥梁安全施工添加砝码。 3、山区公路桥梁施工要求与方法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方法:承台:对于山区高速公路桥梁而言,一般采用土石筑岛施工桩基,其承台的施工方法可采取明挖基坑、简易板围堰后开挖基坑等方法进行施工。对特殊情况,有深水出现的情况下,可供选择的施工方法通常有:钢板桩围堰、钢管桩围堰、双壁钢围堰及套箱围堰等。墩(台)身:墩(台)身的施工方法根据其结构形式的不同各异。对结构形式较简单、高度不大的中、小桥墩(台)身,通常采取传统的方法,立模(一次或几次)现浇施工。但对高墩及斜拉桥、悬索桥的索塔,则有较多的可供选择的方法,而施工方法的多样化主要反映的模板结构形式的不同。近年来,滑升模板、爬升模板和翻升模板等的高墩及索塔上应用较多,其共同的特点是:将墩身分成若干节段,从下至上逐段进行施工。采用滑升模板(简称滑模)施工,对结构物外形尺寸的控制较准确,施工进度平衡、安全,机械化程度较高,但因多采用液压装置实现滑升,故成本较高,所需的机具设备亦较多;爬升模板(简称爬模)一般要在模板外侧设置爬架,因此这种模板相对而言需耗用较多的材料,且需设专门用于提升的起吊设备。高墩的施工,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后来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案。中、小桥中,有的设计为石砌墩(台)身,其施工工艺虽较简单,但必须严格控制砌石工程的质量。
4、建立完善山区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1)应重视结构的耐久性问题
桥梁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一定会受到环境、有害化学物质的侵蚀,并要承受车辆、风、地震、疲劳、超载、人为因素等外来作用,同时桥梁所采用材料的自身性能也会不断退化,从而导致结构各部分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劣化。 (2)支架安装质量检查
支架要求稳定、坚固,保证施工期间的正常交通,尽量避免或减少因施工对现状道路交通造成干扰,并能抵抗在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偶然冲撞和振动。对支架的安装质量进行检查时,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控制。支架杆件、连接件、间距、拉结方式必须按照审批过的方案进行安装,安装前进行地基承载力的检查、处理,要求清除表层松土,立柱底端要求设置垫木,如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应采用扩大基础、抛填片石等方法进行处理。重点检查连接、拉结构件安装是否牢靠、间距是否符合要求,监理工程师应逐排逐层检查验收。 (3)预应力张拉的检查
预应力张拉前对混凝土构件进行检查,外观尺寸必须符合质量要求,张拉前必须进行管道摩阻损失测试试验,张拉时混凝土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对于张拉前发生断裂或滑脱的钢韧必须予以更换。用于预应力钢束张拉的设备必须经过标定,各种材料均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整个张拉端锚固体系采用生产厂家整体配套产品,不得自行加工。 5、结语
山区公路桥梁的施工,因其特殊复杂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而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在实际施工中不太可能仅采用某一种施工方法,多数情况下是将几种方法组合起来应用的。另一方面,山区的地理情况也不尽相同,桥梁的施工方法很多,即使在同一种方法中也有不同的情况,所需的机具、劳力、施工的步骤和施工期限也不一样。因此,在确定桥梁施工方法时应根据桥梁的设计要求,施工的现场、环境、设备和经验等各种因素综合分析考虑,以合理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法。严格控制造价,做好山区公路桥梁设计,搞好施工是山区公路建设的关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