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3个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能发现第5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4.能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
一、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复习内容。
1.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你能说一说西沙群岛的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吗?
物产丰富 风景优美。
2.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指名读。
二、精读理解,体会情感。
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向人介绍西沙群岛。
1. 介绍海水(第2自然段)。
(1)海面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3)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指名读)
(4)为什么这么美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指导朗读:语调要上扬,读出对西沙群岛的赞美和欣赏。
2.学习第3自然段。
(1)说说这段话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哪些物产。
课件出示填空:
海底有( )、( )、( )。
(2)这些物产有什么特点呢?再读课文。
(3)引读第3段:课件出示珊瑚、海参、大龙虾的动态图片。
请你从文中各找一个能准确描写出它们样子的词,在书上画出来。(珊瑚——各种各样;海参——蠕动;大龙虾——威武。)
(4)体会词句,指名读句子。
课件出示:
海底的珊瑚各种各样,海参蠕动,大龙虾挺威武。
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出珊瑚、海参和大龙虾的特点的。(抓住“有的……有的……”,体会珊瑚的多、美;抓住“到处”“懒洋洋”,体会海参的多和它的样子;抓住“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体会大龙虾的威武。)
过渡:海里的物产还真丰富,有美丽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还有威武的大龙虾。你喜欢哪种动物?把描写这种动物的语句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3.学习第4自然段。
(1)第4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各写了什么?
(2)用横线画出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鱼的视频。(大约1分钟)
同时指导朗读“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部分,体会鱼的美。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说明鱼形态各异)
(3)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明鱼
的数量多。)这是讲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
4.学习第5、6自然段。
(1)第5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2)西沙群岛天上飞的是鸟,树上停的是鸟,地上落的还是鸟。这里到处是鸟,这里是鸟的天下,鸟的天堂!
(3)课文是怎样介绍“鸟的天下”的?
(4)小组讨论交流:第5自然段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先后写了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
(5)西沙群岛真是鸟的乐园。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鸟,你能把众鸟齐鸣的场面给大家描述一下吗?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先个人练说,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预设:我眼前浮现出鸟儿们开“演唱会”的场面,只见,最左边的鸟儿们唱着低音,最右边的鸟儿们唱着中音,中间的鸟儿唱着高音。“叽叽喳喳”“叽叽喳喳”……鸟儿们的“歌声”曼妙,比人们唱的还好。那歌声在空中打了个转儿,传进我的耳朵,我闭上眼睛,用心感受着这美妙的声音,这声音在我的心中盘旋着,挥之不去,我深深地陶醉在这歌声中,身子也不由自主地摆动。
(6)指出第6自然段和第1自然段中的哪句话相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与第1
自然段“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严谨。)
(7)指导朗读:读出对西沙群岛的赞美。
三、回顾全文,读写结合。
1.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不愧是“富饶的西沙群岛”。
2.仿写练习。从下面的图中选择一幅,写几句话。
(课件出示课后图片)
预设:
海里的鱼真多啊,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各种各样,数不胜数。
3.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这种写法不仅在课本中充分体现,在其他文章中也可以见到。(课件出示补充材料《香港,璀璨的明珠》,学生找出中心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