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仍是中国上市公司今年的主题。我们利用万得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为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12日的一年间,有392家上市公司进行过或正在进行并购重组;其中,今年1月1日以来,有190家左右上市公司正在或进行过并购重组(统计不全面)。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仍将活跃
中国上市公司研究院认为,尽管今年将推行注册制,但围绕产业整合进行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仍将活跃。原因在于驱动产业整合的因素长期存在:一方面,A股公司主营业务相对单一,容易遭遇发展瓶颈,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中,一些传统行业盈利下滑或步入困境,需要寻找新的盈利来源,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在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TMT、文化等新经济微小企业在创业与发展中也需要与资本市场对接。
重组失败公司再次重组概率高
我们在统计中发现,最近一年间并购重组失败的36家公司中,有12家重新启动了并购重组(见右表),占比33.3%。这些公司并购重组失败,有的是因为相关重组方法律意识不强进行内幕交易;有的是因为在并购重组实施的过程中,标的资产质量下降;有的是因为与标的方的对价没有谈拢;还有的是未通过监管部门的审批。但并购重组已成为其战略选择,“从头再来”是必然的。
因为不愿再次失败,因为有了经验,从历史来看,有过重组失败经历的上市公司,再次并购重组的成功概率往往比较高。2013年下半年,浙江有家上市公司策划重组,后因股价异常波动被迫取消重组。2013年年底时,其董事长遇到手游公司向其谋求借壳,双方刚一接触公司股票就停牌,但深入谈下来发现该项交易不可行。这时,鉴于公司股票已经停牌,出于自身形象的考虑,公司控股股东发动董秘等高管四处寻找借壳方,力求重组成功。这个案例很好地诠释了再次并购重组主导方的心理。
公司及大股东市值小更易被借壳
历史上,总市值小的上市公司最易成为重组标的。随着去年下半年以来股市的上涨,目前,总市值20亿元以下的上市公司已很少。
实际上,在借壳之类的重组中,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对价。而对价主要分三部分:一是
老股的退出价格;二是若原控股股东参与定增,新股的退出价格;三是原有资产退出的价格。因此,目前来看,控股股东市值小于10亿元的且总市值小于30亿元的上市公司最易成为借壳标的。表一中的天润控股就是典型的案例,停牌时,其总市值为16.72亿元,控股股东市值为3.59亿元。
综合上述两个逻辑体系,我们筛选了一个最有可能并购重组公司的组合(见下表)。 (证券时报中国上市公司研究院研究员:顾惠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