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浮世绘的艺术特色

浮世绘的艺术特色

来源:智榕旅游
浮世绘的艺术特色杨新豫(新乡学院艺术设计系)摘要:本文从浮世绘版画产生的文化背景、发展变化过程、不同时期绘画风格的转变等历史性内容.探究了这一日本江户时代独特的绘画形式和不同阶段的艺术特色。关键词.:浮世绘;艺术;特色事与放荡生活之意。浮世绘早期的主题.主要是对妓院内情.男女的寝室生活,以及歇舞使舞台艺术的描写。后来逐渐限于表现单独人物的姿态。即肖像画、剧照式的美人画和名优绘(有名演员画)。最初的美人画.几乎全部是妓女的肖像画。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员、茶水店的女招待.以及摩登女郎都成了美人画的题材.后来甚至连一般的平民少女的形象也登上了浮世绘的画面。到了幕府末期。除了美人画和名优绘外,还出现了风景画和花鸟画.并根据庶民的要求出现了武士绘和角力绘。随着日本文学的丰富,与大众文学相结合.插图也成了浮世绘画师的重要绘画内容、相继出现了以历史上著名的事件为题材的历史画,应用在玩具制作上的玩具绘,以当时的人地事物仿套的见立绘。以相扑为题材的相扑绘,一张纸上分成数个区块由多位画师共同完成的张交绘.名人去世时的追悼肖像死绘。以小孩子游玩时的情景为题材的子供绘.以异国风情为题材长崎绘、横滨绘,以时事为题材的讽刺画.做为护身符之用疱疮绘、麻疹绘,绘在团扇上做装饰的团扇绘。这些主题,江户时代的其他画派也有所涉及,但是与他们不同的是浮世绘始终与庶民的生活感情保持着极密切的关系。从形式上看,浮世绘有画家的亲等画和木版画两种,但它多采用木版画的形式。这是由浮世绘是为庶民服务的艺术禾职和版画能大量生产、价格低廉的特性所决定的。浮世绘的鼻祖菱川师宣最初发表的木版画是青一色的墨摺绘。元禄年后,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用笔涂丹的丹绘:及至享保年时.奥村政信创造了用红色代替丹.加之用笔着黄、紫、绿等色的红绘。同时为了强调墨的部分,在墨里渗入胶.试验成功了能发出漆般光泽的漆绘。这时的浮世绘仅轮廓线浮世绘是日本传统的绘画艺术.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650.1868年问,也叫德川幕府时代1兴起的一种独特民族特色的艺术奇葩:在今天只要你翻开有关日本美术史的资料.都会有把浮世会作为日本独特的绘画艺术而无不赞美的。。浮世”来自佛教用语。本意指人的生死轮回和人世的虚无飘渺。即,此岸或秽土,即忧世或尘世。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标志着B本文化艺术中心由传统的京都转移到了江户.同时也意味着日本艺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由贵族文化转而成为庶民文化。19世纪中期.欧洲从B本进口茶叶,因日本茶叶包装纸印有浮世绘图案。当时欧洲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诸流派大师也无不受到此种独特艺术风格画风的启发,影响深及欧亚各地。在亚洲和世界艺术中.它呈现出特异的色调与丰姿.历经三百余年。因此.浮世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浮世绘的艺术思想进行探索。一、浮世绘的背景、题材及绘画方法17世纪.受传人的我国明清木版插图画的影响.日本江户市民以1657年的大火为契机.在重建江户的同时掀起创造江户文化的热潮,大量刊行各种色情插图本.在木板插图上出现新鲜的创造意欲.浮世绘便从中应运而生。日本语言中自“浮世”一词出现开始.就一直含有暗指艳的反馈。反馈.是幼儿感受音乐的一个十分可喜的阶段,它标志着幼儿由被动接受音乐的启蒙转变为主动反应音乐、积极认知音乐。它是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的结果,对于幼儿的心理发育十分关键。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利用幼儿感兴趣的音乐片段和想要探究的问题.生成音乐教育活动.在不断的赞扬和鼓励中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培植幼儿对音乐的好奇心。教师和家长应该随时保持一致的目的和良好的心态.引导幼儿通过探究。发现和获得知识的过程。让孩子在鼓励中增强兴趣,在兴趣中获得愉悦。从而形成优秀的性格和气质。总之.我们要通过幼儿音乐教育,增进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学习、认知音乐的思维方式。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参考文献:【1】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谈小平.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第四,要形成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和家长为辅助的良性循环.培养幼儿的音乐气质。幼儿的音乐经验不是教师或者家长直接告诉和传授给他的.而是自己获得的。他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和家长的作用不再是用范例或操作实验向幼儿分步讲解或示范.而是支持、引发和引导幼儿的探索和发现过程。【2】娱乐中的音乐教学——游戏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p1如何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启蒙教育.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音乐的教育功用是潜移默化的.尤其对于幼儿而言,应该在和谐的充满爱的氛围中让孩子感受音乐的美好。因此,202万方数据采用刻版技术,色彩全部用笔着色。宽保延享年问,受中国画的启发。研试出红绿二色的印刷技术,称为红摺绘,红摺绘持续了约二十年左右。1765年.铃木春信创造了锦绘。这是一种如花似锦的多彩印刷.它的出现是木版画上的革命,使浮世绘获得了在当时世界上无以伦比的色彩美.这一印刷技术的革命.使木版画取得了不同于亲笔画的别具一格的美感。二.浮世绘的三个艺术阶段追溯浮世绘发展的悠久历史.从1650年的江户时代江’户市民阶层为基础发展起的风俗画至1868年明治维新近三百年的这段时间内。它的发展基本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17世纪.受我国明清两代版画的深刻影响的菱川师宣来到江户创造了版画与绘画相结合的技法.称为“肉笔绘”.用木版画描绘了当时吉原妓院的内情.及歌舞伎舞台表演艺术.其代表作是‘美人图.回眸’,以柔和的线条来创作单色墨印版画,创造了更加适合表现美人形象的版画.这就是浮世绘的始源。随着单色墨画的发展.浮世绘的表现方法也由单一墨色的墨印发展为添加朱丹色彩的丹绘。师宣死后.新兴画家怀月堂安度和他的门人度辰、度繁、奥村政信、奥村利信、西村重长等则开始了他们的话跃时期。特别是奥村政信由于他自己拥有印刷所.所以在版画技术上。进行了种种改革的尝试,致力于红绘、漆绘及红摺绘等木版形式的改革。另一方面歌舞伎在元禄时代骤然发展.相应地则需要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绘制剧场的招贴画和演出广告的工作。以鸟居清信为首的鸟居派即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画派。清信为了能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演员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尝试出一种“葫芦形、蚯蚓线”的特殊画法。后来这成为鸟居派名优绘的基本表现手法。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是鸟居清信和怀月堂派。初期的浮世绘画师.并没有明确分为美入画专门画师和名优绘专门绘画.所以鸟居派也画美人画:而擅长于美人画的奥村政信和西村重长、石川丰信等也画名优绘。而且从画的形式上来看也并没有什么截然的区别。这种主题的混同和形式的雷同化是初期浮世绘的艺术特色。18世纪中叶.由于雕版技术的进步,黑白浮世绘问世不久后,以手著色的浮世绘接着出现.此后加木板套成红、绿两色的印刷方法随之流行。浮世绘开始进入中期也是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铃木春信创造出彩色印刷的浮世绘——锦绘。这不仅是木版画技术方面的革命.同时也给浮世绘的形式带来极大的影响。昔日形式化的美人画。现在变成了生动的现实的东西.画面上开始出现了衬托人物的背景。春信的美人画在社会上享有盛名。风靡于当时浮世绘画坛。矾田湖龙斋、司马江汉、胜川专章、一笔斋文调则完全模仿春信的画法。春章、文凋除画美人画外.还画名优绘,他们的名优绘与鸟居派的形式化的名优绘不同,是一种非常写实的肖像画。这种用写实手法画成的肖像画对后来的名优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进而开凿了写乐、丰国式的肖像画的先河。1770年春信死后。画坛一时星现出一种群雄割据的状态、统一这一局面,创作出新型美人画的是鸟居清长。清长承继鸟居派第四代画风,万方数据在主要画美人面的同时。还画剧场招贴画和演出广告,他在画面上充分地表现出健康女性的人体美。北尾政演、胜川春章,喜多川歌磨也都在模仿清长的美人画。这其中的歌磨后来创造性地确立了他独特的美人画新形式.自1791年后,歌磨一手尽操画坛的声望。他创造的新式美人画。叫做印云母的大首绘,他把云母粉用木版或毛刷涂抹成大首绘的背景;半身像的美人.衬以印刷上云母的背景.仿佛产生一种姿由镜出的实际效果.是一种新型的豪华的锦绘形式。在这种大面部特写式的美女脸上.歌磨并非只是表现了一种形式上的均衡和轮廓的美。而是在追求表现一种反映人性的真实、反映内在的心灵的美。后来东州斋写乐将歌磨式大首绘的这一特点运用到名优绘上。写乐的名优绘准确地抓住演员微妙的表情变化及脸部特征.给人以深刻印象。但由于他的名优绘太特异了,而遭到世人的贬责.仅绘制了十个月就不得不停止制作。后来,由于幕府颁布了禁止奢侈令,在这样的背景下,画界有。避红”戒律之说。避讳艳丽的色彩.而以紫及淡墨色为主调。俊满的作品就显示了一种豪华的多色印刷不同的淡雅风格。这一时期正是浮世绘史上最兴盛的黄金时代.也可以说是浮世绘的艺术性达到顶峰的时代。幕府末年的半个多世纪。是浮世绘发展的晚期。浮世绘的衰落并不是一个渐衰的过程,盛极而衰。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宽政时代发展到顶峰的浮世绘美人画和风俗画的画家们已经是江郎才尽.而葛饰北斋和歌川广重的出现则为浮世绘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风——风景画拯救了危在旦夕的浮世绘。这一时期的绘画主题也由人物转而成为风景。风景画成为晚期浮世绘中最具创造性的领域。风景画在初期的浮世绘中就曾出现过。但用写实手法描绘日本的自然美.北斋当数第一,其作品‘神奈川冲浪》(1823)等的外光表现和主观的意境处理醒人耳目。正是这种风景画的诞生.在浮世绘艺术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868年明治维新爆发.日本的社会组织发生了彻底的变革。以过去社会为存在基础的浮世绘.随着这个基础的崩溃逐渐地丧失其存在的意义。再由于西方文化和照相技术传入,浮世绘受到严酷的挑战。虽然很多画师以更精细的笔法绘制浮世绘。但大势所趋.终究无法力抗历史的潮流。通观整个日本历史,可以说从未有过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种美术形式像江户时代的“浮世绘”这样集中表现庶民文化和庶民审美意识的。所以,“浮世绘”是世界美术史上最有日本风格的美术形式,不论是其对艺术本身而言还是对艺术的历史性而言都不为过。参考文献:【1】姜文清.东方古典荧一中目传统审蔓意识比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2】吴丰甲.对西方美术的再认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p】刘晓路.日本美术史话嗍.北京:人民荚术出版社.1985。浮世绘的艺术特色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杨新豫

新乡学院艺术设计系时代文学

SHIDAI WENXUE2009,(2)0次

1.姜文清 东方古典美-中日传统审美意识比较? 19972.吴丰甲 对西方美术的再认识 19913.刘晓路 日本美术史话 1985

1.期刊论文 刘存 日本浮世绘对新艺术运动的影响 -设计艺术2008(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浮世绘深刻地影响了欧洲新艺术运动的设计探索.本文拟从传播学、风格学的角度,分析浮世绘的艺术特色、西方社会的重大变革,以及设计改革的需求,展现浮世绘对新艺术运动的重要影响.

2.学位论文 高云龙 浮世绘与明清版画艺术 2009

任何一种艺术的产生与兴旺,均有着孕育它滋生的土壤与适应它成长的时代环境。江户时代的日本,都市社会的发展形成了武士与町人的双重主体结构。以商人、手艺人、工匠为职业的町人,在都市自由经济逐渐发达的情况下,意识形态活跃,在人文思想方面,有自由的立场,有自己精神领域的需求,于是町人的庶民文化便应运而生。中国明代的通俗白话小说对日本江户时代的庶民文化的兴起起了很大的作用。明末通俗小说戏曲传奇话本中有大量的插图,明末图书插图的普及为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兴起及其繁荣在版刻图绘上提供了最原始的样本和实物图像,并且使其从书籍中的插图转变为独幅鉴赏的浮世绘版画艺术。由于缺乏传统文化的教育及修养,与武士阶层相比,町人中的大多数人对传统大和绘和汉画缺乏了解,他们比较喜欢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风俗绘画。因此,日本江户社会在文化史上产生了一种面向大众的浮世绘版画艺术。 @@ 江户初期的菱川师宣是一位极具胆识的画家,他梳理、吸收并整合了当时江户混乱的风俗画坛局面,大胆美化江户町人社会的世态风俗,提高江户浮世绘画艺术的价值。他对日本美术史最大的贡献不仅在于插绘和绘本的创作上,还在于他吸收了明末秘戏图的感官鉴赏性功能创始了浮世绘的“一枚绘”独幅版画,被后人称之为日本浮世绘元祖。随着浮世绘版画技术的发展,铃木春信吸收我国明清套色版画先进的拱花与套印技艺,创作出了日本版画史上绚丽多彩的浮世绘锦绘艺术。浮世绘风景版画则将浮世绘艺术推向了顶峰,而我国苏州版画街市楼阁图大量传入日本,对日本的浮世绘风景画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街市楼阁图均是以宏大层叠的建筑物为描绘对象,采用比较写实的西方透视手法,以描写物象的阴影和几何透视为基调,运用多视点远近法作透视描绘。日本早期浮世绘风景版画经过多年发展,在葛饰北斋的风景版画中达到顶峰。葛饰北斋运用我国传统的“八景”画题,特别是“潇湘八景”,创作了一系列“八景”浮世绘版画,如《琉球八景》、《江户八景>、《东都八景》、《近江八景》、《金泽八景》等。他基于“八景”画题创作的《富岳三十六景》素来被日本美术史学家认为是日本风景版画中的杰作。 @@ 虽然我国明清版画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但那些影响日本美术史的精美版画在我国却已几近绝迹。日本馆藏的中国姑苏版画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她的精美绝伦。明末姑苏版画花卉图的无骨套色无与伦比,以《二十四孝图》与《清明佳节图》为代表的连环画风格兼具教化与审美功能,具备通俗性、形象性以及艺术性等多重功能,对日本浮世绘版画给予了很大的启示。 @@ 浮世绘与我国明清版画艺术的渊源与传承关系是中日文化艺术交流史的有力见证。面对不断输入的高超版画艺术,日本浮世绘大师们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努力创新,终于成就了日本艺术史上的奇葩。 @@关键词:浮世绘; 明清版画; 锦绘; 套色

3.期刊论文 李犁.刘春晖 从当代人的角度看浮世绘 -青年文学家2009(5)

浮世绘真正受到人们的重视是在它到达西方以后.它对西方的美术,尤其是印象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从今天看来,浮世绘仍有非同寻常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4.期刊论文 刘琼 浮世绘:虚浮世界的艺术 -世界文化2005(9)

谈到日本美术,不能不谈到浮世绘.浮世绘是日本德川时代(1603-1867),随着风土文化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民间版画艺术.所谓\"浮世\,\"浮世绘\民风、民俗和人情世态的百科全书.

5.学位论文 刘平 中国清代武戏年画与日本同期浮世绘武士绘之比较研究 2007

本文对中国清代武戏年画与日本同期浮世绘武士绘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认为,清代是民间木版年画繁荣发展的时期,占据了江户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此间戏剧艺术歌舞伎的繁荣也推动了浮世绘的发展;日本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善于输入和输出,民间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以及文雅与粗犷并存的文化特点,在以武为题材的绘画方面也表现得很明显。形成于清代的中国戏出年画与江户时期的日本浮世绘都受当时戏曲艺术的影响,特别是武士的戏曲扮像及故事,在两者的版画作品中均有所体现。

6.期刊论文 徐海鸥.Xu Haiou 日本插画艺术的民族特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4)

日本的动漫插画起步很早,在日本国内动漫插画的阅读面非常广,并且在中国及亚洲都有较大的影响,日本的动漫插画特别受到了我国青少年一代的青睐,也影响和改变着中国青少年一代的艺术审美的观念.因诸多原因,我国的动画和动漫插画迟迟赶不上世界发展的步伐,所以认真研究和学习日本插画艺术的发展规律,希望能给我国的动漫插画艺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7.期刊论文 米丽·克里顿.陈静.Millie Creighton.CHEN Jing 浮世绘:从古代日本的大众文化美学到当代日本流行文化的身份象征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1)

浮世绘的发展与社会、历史、经济状况息息相关,反映出艺术与工艺、艺术表达与技术发展、艺术与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产生于日本闭关锁国时期的浮世绘今天却成为了日本的象征.浮世绘在当代社会中有了各种新用途如广告、装饰及纪念品等.在这一意义上,自江户时代至今,浮世绘一直是作为平民大众日常生活的一种审美形式而存在的.

8.期刊论文 南彩虹 论西方现代绘画中的东方色彩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西方绘画艺术中模仿客观对象的传统观念发展到十九世纪受到了严重挑战,模仿写实艺术表达手法面临危机,而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和日本的浮世会版画等东方艺术出现在西方,对西方绘画艺术家具有神秘的诱惑力,现代西方绘画大师马蒂斯、米罗、克里姆特、克利等人将东方艺术的表现性、写意性

、平面感融进自己的作品中,突破传统西方绘画的写实程式的约束,以一种新的艺术手段、新的绘画语言、新的视点对西方现代绘画语言进了\"形式革命\".

9.学位论文 张利 浅析东方艺术对印象主义绘画的深刻影响 2007

西方艺术的发展到印象主义之际,西方的绘画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方面是主流的学院派艺术的僵化,而代表当时绘画改革的激进力量—印象主义却使得绘画日益走向自然主义泥沼。就在个关键的时候,东方的绘画以它具有深厚历史传统积淀的形式、法则和色彩构成,以及在这种形式语言背后的东方意象—浪漫的精神,前所未有的给当时困境中的西方美术予以巨大影响,从而成功影响了后印象主义的发展,使得西方绘画彻底走出困境,开始了现代主义艺术序章。 西方绘画的本体运动,体现为受法则规范下的,绘画三维空间体系的产生和发展,科学制约绘画,那么遇见这场危机是必然的,巧合的是恰好和东方绘画遇见的复古僵化危机处于相同的时间段。本文主要着眼点就是是西方绘画在近代的转折点,也就是在印象主义遇见困境这个时期。此时,日本浮世绘艺术进入到欧洲,受中国明朝木刻、苏州桃花坞年画影响下日本浮世绘绘画的特点在于:生动活跃的构图与装饰化平涂的色彩给画面带来更丰富多彩的空间和画家自身更个人化的情感。在这样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的碰撞下,西方更进一步地把握住了这个与东方艺术融合的契机,汲取了东方绘画在形式语言上的优势,使得自身的绘画元素自醒、独立,从而开启了现代主义绘画进程。

10.期刊论文 张博 西方美术对于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日本美术\"西化\"的一个侧面 -枣庄学院学报2008,25(3)

\"浮世绘\"版画作为日本江户时代最具民族风格的一种绘画形式,曾对日本美术与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发展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16世纪~19世纪的东西艺术交流中,对于西方绘画的学习所作出的尝试和不懈努力.本文试图通过结合文化交流背景,\"浮世绘\"版画的发展历程以及具体绘画作品,分析阐释日本\"浮世绘\"版画中对于西方绘画元素的吸收.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hidwx200902114.aspx

下载时间:2010年4月29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