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做一个付诸行动的卓越教师

做一个付诸行动的卓越教师

来源:智榕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做一个付诸行动的卓越教师

作者:郭妹妹

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3期

摘要:走在育人育心的教育道路上,我们已经是走在通往卓越道路上的修行者。注定我们这一路不能甘于平庸,不能悲观,要投头看路,看到美好的未来。那就行动起来,“做一个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付诸行动关注教育中所谓的“小事”,付诸行动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付诸行动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心声,创设润泽的课堂。 关键词:关注;尊重;倾听

修禅,在于修心!佛陀之所以能心生博大,布泽无边!在于它们在长远的修为中用清心得以卓绝!走在育人育心的教育道路上,注定我们已经是走在通往卓越道路上的修行者!所以,注定我们这一路不能甘于平庸,不能悲观,要投头看路,看到美好的未来。那就“做一个付诸行动的研究者”吧! 一、付诸行动去关注。

“教室中的‘小事’往往会被我们有意无意地漠视,但教育不正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吗?‘小事’不正是教育成效的具体体现吗?”这段话,昭示着“教育无小事”。

“某某同学今天竟然主动举手了”“某某同学今天竟然要请我去他家里做客”“某某同学今天竟然穿着如此整洁了”……教育过程中,总有一些事件在别人看来似乎不值一提,但对于一个个体来讲,这些小事小现象,其实不正是证明着每一个孩子在学习、在改变、在成长吗?所以这些小事,对于我们班主任来讲,是弥足珍贵的。如果我们又有一双总能关注到这此小细节发生的双眼,那么,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一定会更细,更润,让更多的孩子在关注中去享受班主任的爱,去享受到教育机遇的公平。

作为我们老师,所追求的不就是个体的改变和成长,只有这些个体才可汇集成一个群体,每一个小的改变,汇集成大的教育改革。作为老师,我们要明白教育无小事,要学会关注教育中所谓的“小事”,走近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 二、付诸行动去尊重。

当今的教育改革无不提倡一种平等、宁静、润泽的教育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不恐惧、不紧张的心态,调整到这样的心态后,才可以安心、无负担的接受教育。

办公室里,那个常常挨批的小男孩又来光顾了,他是这里的“常来户口”。每次见他都是一副乖乖认错的模样,甚是诚意——低着小脑袋,缩着肩膀,双脚并拢,直挺挺地站在老师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前。此时,老师气头正旺,盛气凌人,“你说,这件事是不是你的错!”“是。”孩子嗫嗫喏喏地回答着。“你就是老爱给我惹麻烦,以后再继续这么调皮捣蛋,请自己打电话叫家长过来处理!” 老师从头到尾一顿劈头盖脸的责备,甚至数落,就如一支支冷箭“嗖嗖”地穿射而过。当时,我想,孩子能承认错识,绝对不是因为他明白了错误根源而承认了错误,恰恰是屈服于老师的这种威严。可想,将来他会信任你、会喜欢你的课、会心服于你吗?显然很难! 创设平等的课堂,师生间相互尊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育的过程中,也是一样的。如果前者在处理事件之时,也先搁下恼怒,让孩子也能在老师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先把事情的原由讲清楚,让他也来为自己辩护。这是不是让孩子在意识里感受到老师是讲理的人。如是这样,班主任再来评判,再来说教,甚至批评,孩子是不是更服气了?

总之,老师良好的教育效果就是来自于他对每一位儿童的尊重。老师能够接纳每个学生的想法,他不仅仅拘泥于“好学生”,而且对所有人的孩子都寄予期待,在他看来“任何人的表现都是精彩的”,这使学生们能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里更加愉悦地心服于你的教育。 三、付诸行动去倾听。

学习是由三种对话实践--同客观世界(教科书)的对话、同伙伴的对话、同自己的对话构成的。这就是所谓的“学习的三位一体论”。它是作为一种“活动”(activity)、“合作”

(collaboration)、“反思”(reflection)所构成的“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实践”而实现的。所以,这个过程中“倾听”是教学中教师活动的核心。“倾听”是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在教学中是否能够形成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将近有七成)取决于能否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而老师的经验与学习的理论、教学的技能不过占了三成的比例。

这里,我想到了佐藤学先生在《教师的挑战》中讲到:要构筑合作互惠学习的关系,就要培养学生相互倾听的能力,这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认真倾听每一位儿童的心声。而在书中的山崎老师、涩谷老师和胜沼老师,虽然都是普通教师,但他们都是儿童心声的倾听者。胜沼老师总是站在学生的斜侧面位置上侧耳倾听每个人的发言,学生们将胜沼老师作为亲密的倾听者,从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而胜沼老师则珍视每一个人的发言;山崎老师从不贬低任何一个学生的发言,他尊重每个孩子的思考和感情,并看到每个孩子身上潜在的可能性;涩谷老师注重营造一种自然的学习氛围,她重视奇妙的发言,并把那些妙趣横生的发言串联起来,用学生的思考力来推进课堂。

作为班主任教师的我们应时刻牢记:学生是每个独立的个体,肯定存在着个性差异,他们又是成长中的人,是有能力的人。教师要珍视每一个儿童的发言,倾听他们的心声,让每个层次的孩子都有机会来表述自己的观点,获得成功的愉悦。因此,在课堂里构筑相互倾听关系,其出发点在于教师自身甘愿侧耳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心声;课堂中,老师要走近儿童的身边,弯下腰,以同等高度的视线倾听他们的发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班主任的挑战,来自于教育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迎接挑战,做付诸行动的班主任老师,用心去呵护,用爱去诠释,用智慧去践行,从而实现和获得真正的人生幸福。生命不息,追求不止,我将为之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版 [2]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郭妹妹,厦门市高崎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