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语文 五年级 主备课人:刘春燕
第四单元 单元 教学 内容 课 时 二次备课意见 教 学 设 计 唱脸谱 我喜欢 语文园地四 单元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唱脸谱》、古诗《乐游园》《鹿柴》。感受文学作品、书法作品中独特的“韵味”,获得审美感受。 2、认字9个,写字22个。练习独立识字,相互交流。继续写摘录笔记,丰富语言积累。 3、理解“宁静致远、精致、摇曳、凄凉、享受、炫耀、尊荣、绽开、蕴涵” 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练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 4、欣赏书法:学习写连笔的偏旁部首,提高书写速度,练习对对子,通过这些活动感受汉字、汉语的韵味。 5、仿照《我喜欢》写一段话,指导表达应“有情有意” 6、学写单元小结,追捕养成每单元进行小结的习惯。 教 学 重难点 1、欣赏书法:学习写连笔的偏旁部首,提高书写速度,练习对对子,通过这些活动感受汉字、汉语的韵味。 2、仿照《我喜欢》写一段话,指导表达应“有情有意” 3、学写单元小结,追捕养成每单元进行小结的习惯。 1
单元 说明 “韵味”取词典的意思是“情趣、趣味”。韵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人观察生活、观察万物感觉不到什么韵味,而同样的事情在有些人眼中却有韵味,这取决于人的审美能力以及生活态度。本单元以“韵味”为主题,使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及各项语文实践活动,感受文学作品、诗词曲目、书法作品中所包涵的独特“韵味”,从而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两篇主体课文中,一篇是歌曲《唱脸谱》的歌词,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脸谱文化,巧妙地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充满了京腔京韵。另一篇是散文《我喜欢》,作者融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于细腻的描写之中,语言优美、激情洋溢、蕴含着雅致含蓄的意味,给学生以人生的启迪。 “语文天地”中,“日积月累”要继续练习写摘抄笔记,进行仿写练习,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单元 小结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内容是韵味,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学习写连笔的偏旁部首,提高书写的速度,通过这些活动也感受汉字、汉语的韵味。能够仿照《我喜欢》写一句话。
2
灵 武 市 第 七 小 学 教 师 活 页 教 案
学科:语文 五年级 主备课人:刘春燕
课题 教学 内容 唱脸谱 韵味 教 学 设 计 课 时 二次备课意见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 目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和听歌体会京剧脸谱的韵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祖国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和听歌体会京剧脸谱的韵味。 教学 方法 新授 教学 用具 多媒体课件 3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播放戏歌《唱脸谱》简介京剧 板书课题,齐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新授引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戏歌《唱脸谱》 2、读课文,小组合作解决生字新词 3、新课学习 (1)这首唱脸谱就是以脸谱为题材,以生动的笔调,描绘京剧中不同人物角色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提问: A、找出文中不理解、不懂的词语。 B、找出文中最有京剧韵味的句子。 4、小组合作解决生字新词 A、分析第一段 1)结合学生回答介绍“四击头”及亮相动作。 2)师做简单亮相动作,学生参与表演。 B、学习第二段 1)师范读,生感受情绪和内容。 这首歌曲从脸谱入手,赞美京剧的出神入化,那么什么是脸谱?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 2)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介绍脸谱的定义,简介脸谱的画法。 3)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知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1-3小节)用外国人的眼光来看咱们中国的京剧。 第二部分:(第4小节)从脸谱入手,赞美京剧的出神入化。 四、学唱《唱脸谱》 1)找脸谱,分组抢答,辨别歌中涉及到的人物脸谱及品质性格。 2)演脸谱,学生戴找到的脸谱表演(亮相、演唱)。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学唱戏歌《唱脸谱》了解和学习了一些京剧艺术常识,“皮黄声声唱千里,京腔京韵响世界”中国的京剧艺术博大精深还有待我们继续去发扬光大。 六、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唱《唱脸谱》 4
教 学 流 程 板书 京剧四大行当:生 旦 净 丑 设计 教学 反思
5
课题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标 唱脸谱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和听歌体会京剧脸谱的韵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祖国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教 学 重难点 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和听歌体会京剧脸谱的韵味。 韵味 教 学 设 计 课 时 第二课时 二次备课意见 教学 方法 新授 教学 用具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教 学 流 程 1、说说京剧中有关脸谱人物,脸谱特点以及京剧的乐队—锣鼓经的知识。 2、学唱《唱脸谱》 二、品味家乡戏曲的韵味 1、师: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戏曲?说一说。 2、欣赏家乡戏曲唱段。 三、动手创作,绘制脸谱 1、师:在京剧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脸谱人6
物?用你手中的彩笔画出来吧。 2、生在音乐声中画脸谱, 3、在音乐中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评。 四、拓展延伸,表演唱 生佩戴自制脸谱并演唱歌曲《唱脸谱》。 五、课堂小结 从这节课上,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在欣赏、绘制、表演等活动中体验到了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希望在当今流行音乐盛行的时代,大家不要忘了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音乐,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的人。 六、作业 1 朗读、背诵《唱脸谱》 2 将歌曲唱给家人听一听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唱脸谱 脸谱 美 本文通过介绍脸谱,但又不能单单停留在图案要神奇上,而是从脸谱带出了许多历史故事,如窦尔敦盗御马、关公战长沙等。但在教学中,因为受学生知识面的影响,对这些历史故事学生 道寥寥无几,导致本节课留有遗憾。 7
灵 武 市 第 七 小 学 教 师 活 页 教 案
学科:语文 五年级 主备课人:刘春燕
课题 教学 内容 我喜欢 我喜欢 教 学 设 计 课 时 1课时 二次备课意见 1.独立识、写字8个,读准字音,记熟字形,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独特情感。 教学 目标 3.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自然、对事物、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与理解,培养审美与欣赏能力,并仿写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独特感受。 教 学 重难点 2.仿写课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 方法 新授 教学 用具 多媒体课件 8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看到“我喜欢”这个课题,你想说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我喜欢”为题的文章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 初读——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谈读后有什么感受。 2.听课文配乐朗读、思考: (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抒情的线索是什么?每个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抒写自己喜欢的情怀的?(板书:四季景物、自然景物、社会生活。) 三、 品读——感悟语言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感悟最深的段落。 2.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读出作者“喜欢”的心情。 四、研读——质疑问难 1.让学生进一步研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先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重点体会以下问题: (1)“我喜欢的另一种花”是指什么?为什么? (2)“我喜欢读信”的原因是什么?从“泪光”二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出示第10自然段的两句话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课文第12自然段省略号自成一段。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这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课文中每段开头都反复用“我喜欢”,段落中间也反复出现,这又表达了什么?(板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4、课件出示一些有关自然、社会生活方面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自然、对事物、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与理解。 9
教 学 流 程 五、 作业布置 仿写课文,用语言文字来抒发你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写一写。 四季景物 板书 设计 我喜欢 自然景物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社会生活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教学 反思 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理念”,让学生多读、多说、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这是一篇散文,在讲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堂上没有繁琐的分析,而是通过读让学生去品味作者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以读代讲”打破了以往“教师问、学生答”的陈旧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读,让学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10
灵 武 市 第 七 小 学 教 师 活 页 教 案
学科:语文 五年级 主备课人:刘春燕
课题 教学 内容 拓展阅读 语文天地四 教 学 设 计 课 时 1课时 二次备课意见 1、知识目标:了解王安石锤炼诗句的故事,了解本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教学 目标 2、能力目标:学习古人善于反复思考,炼字炼意的精神,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感情朗读课文,揣摩作者及王安石的情感。 教 学 重难点 体会王安石锤炼诗句的过程。 教学 方法 新授 教学 用具 多媒体课件 11
(一) 导入新课: 请学生朗读文中出现的诗歌《泊船瓜洲》,师朗诵修改后的定稿,请学生对比导入课题。 (二)探究课文: 1、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指名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通过朗读课文,你了解《泊船瓜洲》的作者王安石吗,请给大家介绍。 大家还了解哪些有关他的资料?和大家交流分享。 教 学 流 程 3、本文的题目是“千锤百炼为一绿”,默读课文,看那些段落叙述了作者锤炼“绿”字的过程?(4——6自然段)重点学习。 (1)学生朗读课文,想一想,在作者锤炼出“绿”字之前,曾经用过那些字? 指名到黑板上写下来。 到过 入 满 ……绿 (2)引导学生在曾经用过的四个字后面,加上省略号,并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指明作者详写这四个字,而略写了其他,体会这样有什么好处?为什么? 分析小结:详略得当,才能使重点突出。 (3)、探究讨论:前面四个字跟“绿”字作比较分析,说说为什么它们都是不合适的?你还能想出更合适的字吗? (4)、朗读体会:“绿”字是最合适的,最能将江南的韵味表达出来,从课文中找出解说“绿”字魅力的那段话,反复朗读,仔细揣摩。 4、作者浓墨重彩,详细介绍了王安石锤炼“绿”12
字的过程,而对于创作整首诗的过程,则写得比较简单,哪一段写了创作整首诗的过程? (第三段)朗读课文 (1)、王安石在怎样的具体环境下,创作了这首诗? (2)、快速默读课文第三段,与锤炼“绿”字的部分相比,这一部分是详写还是略写,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 进一步体会本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3)、朗读感悟:这一段虽然语言简练,但作者还是把王安石当时的情感刻画的淋漓尽致,感情表现得相当饱满。你能理解王安石当时的心情吗,能理解作者的感情吗,把这些融入到你的朗读当中去,表达出来。 5、通过学习,了解王安石锤炼“绿”字的全过程,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背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诗歌韵味。 (三)知识拓展: 1、补充有关古人推敲、锤炼诗句的趣闻轶事,扩展学生知识面。 2、练习: (1)、红杏枝头春意()。 旺 浓 闹 (2)、风乍起,吹( )了一池春水。 动皱翻起 3、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有很多人像贾岛、王安石一样,注重字句的推敲、诗意的锤炼,请读读下列句子,并说说是什么意思。(发资料)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 贾岛 13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 杜甫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唐 卢延让 力求一个稳,耐得半宵寒 ——清 顾文炜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东晋 陶渊明 4、交流:说说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有哪些反复思考、锤炼推敲字句的经历。 (四)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你认为合适的字,使之符合诗歌的韵味。 春日 北宋 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 卧)晓枝。 2、搜集、积累有关锤炼字句的名言警句,和同学们交流。 3、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同学听。 板书 设计 王安石炼字的经过: (到)→(过)→(人)→(满)……(绿) 这节课上完,我心中一直在窃喜,原来自己的学生并不是那么的差, 其教学 反思 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自己跨不出那一步只要我们乐于改变,我相信我们会取得成功,虽然在课堂上仍然有不举手的学生,但是我相信,只要找到让他们举手的方法,总有一天,他们会改变,会举起他们的手,会成为课堂上活跃的主人。
14
课题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标 语文天地四 教 学 设 计 畅所欲言、初显身手 课 时 1课时 二次备课意见 1、引导学生欣赏书上的书法作品,作一些简单的评议 2、举行钢笔书法临写比赛。组织学生评议作品,表扬优等生,鼓励进步生。 1、引导学生欣赏书上的书法作品,作一些简单的评议 2、举行钢笔书法临写比赛。组织学生评议作品,表扬优等生,鼓励进步生。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 方法 新授 教学 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流 程 一、畅所欲言 1、生读读想想,自己曾经在什么情况下有过哪种体会? 2、生读一读,简单交流词语的意思。想一想,自己曾经在什么情况下有过哪种体会? 3、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当时的感受:在什么情况下?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了什么? 4、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积累,在生活中多观察感悟。 二.初显身手 1、引导学生欣赏书上的书法作品,作一些简单的评议 师归纳介绍欣赏钢笔书法的方法,指导学生从的形态、意境和气势去观察、感悟和体味。 2、举行钢笔书法临写比赛。组织学生评议作品,表扬优等生,鼓励进步生。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15
无 通过钢笔书法比赛让学生体会到了汉字的魅力,由于学生坐姿和握笔姿势导致效果不是特别的明显
课题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标 教 学 重难点 语文天地四 教 学 设 计 初显身手(对对子) 课 时 1课时 二次备课意见 通过对对子体会语言文字的乐趣和中国悠久文化底蕴 通过对对子体会语言文字的乐趣和中国悠久文化底蕴 教学 方法 教 学 流 程 新授 教学 用具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师介绍与对联有关的趣事 揭题:对对子。 二.生练习,找规律 师出示: 杨柳岸,__村。(杏花) 明月松间照,__石上_。(清泉流) 生作答,并诵读对联,在感受文字的节奏韵律的 同时,找寻对对子的方法。 生练习,快速答题: 鸟归沙有迹,_____。(帆过水无痕 山间明月,____。(海上日出) 白马秋风塞上,______。(杏花春雨江南) 黄菊倚风村酒熟,_______。(紫门临水稻花香) 三.举行对对子擂台赛 生交流诵读自己收集到的对子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16
找规律,对对子 本节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体会到了对对子的乐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