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台帐
---生产二部
(第一版)
2011年4月13日
0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化学品目录
1.甲苯…………………………………………………………3 2.乙醇…………………………………………………………4 3.环己烷………………………………………………………5 4.正己烷………………………………………………………6 5.正庚烷………………………………………………………7 6.石油醚………………………………………………………8 7.四氢呋喃……………………………………………………9 8.丙酮…………………………………………………………10 9.二氯甲烷……………………………………………………11 10.二氯乙烷……………………………………………………12 11.冰醋酸………………………………………………………13 12.三氯化铝……………………………………………………14 13.氧化铝………………………………………………………15 14.溴素…………………………………………………………16 15.亚硫酸氢钠…………………………………………………17 16.硅胶…………………………………………………………18 17.硫酸镁………………………………………………………19 18.硼酸三丁酯…………………………………………………20 19.四丁基溴化铵………………………………………………21 20.碳酸钾………………………………………………………22
0
21.硫酸钠………………………………………………………23 22.二氧六环……………………………………………………24 23.吡啶…………………………………………………………25 24.盐酸…………………………………………………………26 25.硝酸…………………………………………………………27 26.二硫化碳……………………………………………………28 27.多聚磷酸……………………………………………………29 28.钯炭…………………………………………………………30 29.重铬酸钾……………………………………………………31 30.叔丁醇钾……………………………………………………32 31.四氯化碳……………………………………………………33 32.N,N-二甲基甲酰胺…………………………………………34 33.活性炭………………………………………………………35 34.三氯化铁……………………………………………………36 35.氯化亚铜……………………………………………………37 36.氢碘酸………………………………………………………38 37.硅藻土………………………………………………………39 38.二甲苯………………………………………………………40 39.氯化钯………………………………………………………41 40.乙酸乙酯……………………………………………………42 41.邻苯二甲酸酐………………………………………………43 42.亚磷酸三乙酯………………………………………………44
1
43.附件(排毒食物)…………………………………………45
甲苯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危害途径 C7H8 4℃ -94.9℃ 甲苯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英文名称 92.14 7.0 110.6℃ methylbenzene 相对密度(20℃) 爆炸下限%(V/V) CAS号 0.87 1.2 108-88-3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苯的芳香气味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爆炸 禁忌物 强氧化剂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应急处理 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 操作注意事项 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用温水漱口,催吐。就医。 存储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灭火方法 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2
可经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吸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黏膜有刺激性 急性中毒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容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健康危害 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乙醇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危害途径 C2H6O 12℃ -114.1℃ 乙醇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英文名称 46.07 19.0 78.3℃ Ethyl alcohol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CAS号 0.79 3.3 64-17-5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无色液体,有酒香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燃爆 禁忌物 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水稀释后应急处理 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操作注意事项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存储注意事项 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3
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在生产中长健康危害 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乙醇中毒几乎可影响所有器官系统,除神经系统外,常见为肝硬化和心肌病。 环己烷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危害途径 C6H12 -16.5℃ 6.5℃ 环己烷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英文名称 84.16 8.4 80.7℃ cyclohexane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CAS号 0.78 1.2 110-82-7 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 甚至引起燃烧。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燃爆 禁忌物 强氧化剂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应急处理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操作注意事项 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 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4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存储注意事项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健康危害 对眼和上呼吸道有轻度刺激作用。持续吸入可引起头晕、恶心、倦睡和其它一些麻醉症状。液体污染皮肤可引起痒感。 正己烷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危害途径 正己烷 英文名称 n-hexane 相对密度(20℃) 爆炸下限%(V/V) CAS号 C6-H14 21.7℃ -95.6℃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86.17 7.5 68.7℃ 0.66 1.2 110-54-3 低毒,遇明火、高温、氧化剂易燃 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的无色挥发性液体。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燃爆 禁忌物 强氧化剂、酸类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应急处理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操作注意事项 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 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存储注意事项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5
灭火方法: 干粉、干砂、二氧化碳、泡沫 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炎。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对眼和上健康危害 呼吸道有刺激性。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尤以下肢为甚,上肢较少受累。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神经-肌电图检查示感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正庚烷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C7H16 -4℃ -90.5℃ 正庚烷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英文名称 100.21 6.7 98.5℃ n-heptane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CAS号 0.68 1.1 142-82-5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危险性类别 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外观与性状 危害途径 无色易挥发液体,易燃,具刺激性,不溶于水,溶于醇,可混溶于乙醚、氯仿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禁忌物 强氧化剂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应急处理 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操作注意事项 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6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存储注意事项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灭火方法 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本品有麻醉作用和刺激性。急性中毒:吸入本品蒸气可引起眩晕、恶心、厌食、欣健康危害 快感和步态蹒跚,甚至出现意识丧失和木僵状态。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少数人有轻度中性白细胞减少,消化不良。 石油醚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危害途径 混合物 <-20℃ <-73℃ 石油醚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英文名称 戊烷、己烷 8.7 40~80℃ Petroleum ether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CAS号 0.64~0.66 1.1 8032-32-4 本品极度易燃,具强刺激性。 无色透明液体,有煤油气味。不溶于水,溶于无水乙醇、苯、氯仿、油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燃爆 禁忌物 强氧化剂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应急处理 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操作注意事项 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7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 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25℃。保持容器密封。存储注意事项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灭火方法 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本品可引起周围神经炎。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健康危害 四氢呋喃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禁忌物 四氢呋喃 C4H8O -20℃ -108.5℃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英文名称 72.11 12.4 65.4℃ tetrahydrofuran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CAS号 0.89 1.5 109-99-9 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为微毒类,经口属低毒类。 无色易挥发液体,有类似乙醚的气味,溶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酸类、碱、强氧化剂、氧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应急处理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操作注意事项 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8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急救措施 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存储注意事项 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灭火方法 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本品具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吸入后引起上呼吸道刺激、恶心、头晕、头痛和中枢神经健康危害 系统抑制。能引起肝、肾损害。液体或高浓度蒸气对眼有刺激性。女性长期接触,可导致不孕。 丙酮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危害途径 C3H6O -20℃ -94.6℃ 丙酮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英文名称 58.08 13.0 56.5℃ acetone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CAS号 0.788 2.5 67-64-1 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能与水、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氯仿、乙醚及大多数油类混溶。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碱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水稀释后应急处理 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操作注意事项 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9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 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存储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26℃。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灭火方法 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丙酮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麻醉作用,高浓度接触对个别人可能出现肝、肾和胰腺的损害。由于其毒性低,代谢解毒快,生产条件下急性中毒较为少见。急健康危害 性中毒时可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口服后,口唇、咽喉烧灼感,经数小时的潜伏期后可发生口干、呕吐、昏睡、酸中度和酮症,甚至暂时性意识障碍。丙酮对人体的长期损害,表现为对眼的刺激症状如流泪、畏光和角膜上皮浸润等,还可表现为眩晕、灼热感,咽喉刺激、咳嗽等。 二氯甲烷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危害途径 二氯甲烷 CH2Cl2 无资料 -96.7℃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英文名称 84.94 19 39.8℃ dichloromethane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CAS号 1.33 12 75-09-2 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遇潮湿空气能水解生成微量的氯化氢,光照亦能促进水解而对金属的腐蚀性增强。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禁忌物 要求避光,碱金属、铝。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应急处理 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10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操作注意事项 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存储注意事项 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灭火方法 健康危害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人类接触的主要途径是吸入。 1,2-二氯乙烷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危害途径 1,2-二氯乙烷 C2H4Cl2 13℃ -35.7℃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英文名称 98.97 16 83.5℃ 1,2-dichloroethane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CAS号 1.26 6.2 107-06-2 本品易燃液体,高毒,为可疑致癌物,具刺激性。 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有类似氯仿的气味。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燃爆 禁忌物 强氧化剂、酸类、碱类。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水稀释后应急处理 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操作注意事项 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11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洗胃。就医。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存储注意事项 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灭火方法 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包装及运输注意事项 塑料瓶或金属桶。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眼和呼吸道的刺激作用,吸入者还可以引起肺水肿。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刺激胃肠及引起肝、肾和肾上腺损害。皮肤接触者尚可引起皮炎。当人接触浓度为健康危害 1OOmg/m3时,可有乏力、头痛、失眠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接触30Omg/m3时可发生轻度中毒。口服15~20ml可以致死。尸检可见主要病变在肝、肾和肾上腺,肝脏缩小,广泛坏死;肾小管坏死;肾上腺灶性退行性变及坏死。 冰醋酸
中文名称 分子式 化学类别 闪点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危害途径 乙酸;醋酸;冰醋酸 C2H4O2;CH3COOH 相对分子量 酸性腐蚀品 39℃ 16.7℃ 爆炸上限%(V/V) 沸点 17 118.1℃ 爆炸下限%(V/V) CAS号 4 64-19-7 英文名称 60.05 Glacial acetic acid 相对密度(水) 1.05 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酸臭。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禁忌物 碱类、强氧化剂。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应急处理 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要使水进入储存容器内。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经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12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操作注意事项 带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冻季应保持库温高于16℃,以防凝固。存储注意事项 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灭火方法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吸入后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眼有强烈刺激作用。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健康危害 重者引起化学灼伤。误服浓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产生糜烂,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 慢性影响: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气管炎。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干燥、脱脂和皮炎。 无水三氯化铝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危害途径 无水三氯化铝 AlCl3 无资料 190℃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英文名称 133.35 无资料 178℃(升华) aluminium trichloride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CAS号 2.44 无资料 7446-70-0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遇水或水蒸气反应放热并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对很多金属尤其是潮湿空气存在下有腐蚀性。 白色颗粒或粉末,有强盐酸气味。工业品呈淡黄色。酸性腐蚀品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禁忌物 易燃或可燃物、碱类、水、醇类。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应急处理 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密闭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13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操作注意事项 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碱类、醇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存储注意事项 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碱类、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久存,以免变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干燥砂土。禁止用水。 ·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3300mg/kg(六水化合物) 健康危害 ·吸入高浓度可引起支气管炎,可引起支气管哮喘 ·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受潮或遇水产生氯化氢,刺激性更强,甚至造成灼伤 ·误服量大时,造成消化道灼伤 氧化铝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危害途径 Al2O3 无资料 2010-2050℃ 氧化铝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英文名称 101.96 无资料 2980℃ aluminum oxide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CAS号 3.97-4.0 无资料 1344-28-1 本品不燃,具刺激性。 白色粉末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强碱 14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应急处理 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操作注意事项 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存储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溴素
中文名称 分子式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化学类别 外观与性状 禁忌物 危害途径 危害特性 Br2 -7.2-7.25 °C 溴素 相对分子量 沸点 英文名称 159.80 58.7 °C Bromine 相对密度 CAS号 3.11 7726-95-6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腐蚀品 强氧化剂 在常温下为暗红 氨、氢、磷、锑粉、碱类、木屑、还原剂等 接触、吸入、燃烧 是强氧化剂, 遇木屑、稻草能使之氧化, 甚至燃烧; 遇碱发生强烈反应, 大量放热;遇还原剂反应强烈。 15
1、 应用玻璃瓶包装,瓶口密封; 2、 应贮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库房内; 3、 防止日光曝晒,与火种和热源隔离; 4、 不得与氨、氢、磷和碱类共贮; 5、 应远离木屑、刨花、稻草等,以防燃烧; 6、 运输装卸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打碎玻璃瓶。 储存方法 1、工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用具,如工作服、橡皮手套、风镜和滤毒口罩等; 使用注意事项 2、采取少量多次领用,减少生产车间的溴素存量; 3、投料前清理干净现场,防止残留的还原剂与之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火灾。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立即就医。 1、着火时用干砂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 2、消防人员必须穿戴防护用具,如工作服、橡皮手套、风镜和滤毒口罩等, 避免中毒、灼伤。 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和腐蚀作用。溴蒸气即使浓度很低时也会灼伤粘膜,出现咳嗽、粘膜分泌物增多、鼻出血、头晕等症状。液态溴对皮肤有烧灼作用,可使皮肤染成黄色。最高容许浓度0.5mg/m3。中毒30~40min可致死。轻度中毒时,有全身无力、胸部发紧、干咳、恶心或呕吐;吸入较多时,有头痛、呼吸困难、剧烈咳嗽、流泪、眼睑水肿及痉挛。有的出现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或肺炎。少数人出现过敏性皮炎,高浓度溴可造成皮肤灼伤,甚至溃疡。长期吸入,除粘膜刺激症状外,还伴有神经衰弱征候群。 应急措施 灭火方法 健康危害 亚硫酸氢钠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危害途径 亚硫酸氢钠 NaHSO3 无资料 150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英文名称 104.06 无资料 无资料 sodium bisulfite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CAS号 1.48 无资料 7631-90-5 本品不燃,具有强还原性。接触酸或酸气能产生有毒气体。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具有腐蚀性。 白色结晶粉末,有二氧化硫的气味。可溶于水,也微溶于醇。其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硫酸盐。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16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酸服。不要直接应急处理 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操作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存储注意事项 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久存,以免变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对皮肤、眼、呼吸道有刺激性,可引起过敏反应。可引起角膜损害,导致失健康危害 明。可引起哮喘;大量口服引起恶心、腹痛、腹泻、循环衰竭、中枢神经抑制。 灭火方法 硅胶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危险性类别 H2O3Si 无资料 无资料 硅胶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英文名称 60.08 无资料 无资料 Silicon dioxide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CAS号 2.6 无资料 112926-00-8 不易燃烧,硅胶是一种非晶态二氧化硅,应控制车间粉尘含量不大于10毫克/立方米,需加强排风,操作时戴口罩。 17
外观与性状 禁忌物 透明或乳白色粒状固体。具有开放的多孔结构,吸附性强,能吸附多种物质。 水、强酸。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应急处理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操作注意事项 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急救措施 泄漏:用砂土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存储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灭火方法 灭火剂: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无水硫酸镁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无水硫酸镁 MgSO4 无资料 1124.0℃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英文名称 120.37 无资料 无资料 magnesium sulfate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CAS号 2.66 无资料 7487-88-9 本身不能燃烧。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白色粉末 18
危害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禁忌物 强氧化剂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应急处理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操作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急救措施 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存储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硼酸三丁酯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硼酸三丁酯 C12H27BO3 93°C 英文名称 230.15 Tributyl borate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CAS号 0.853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无资料 230-235°C 无资料 688-74-4 -70°C 本品不易燃,具刺激性,遇水分解。 无色液体 19
危害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禁忌物 酸、水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应急处理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操作注意事项 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温水漱口,催吐。就医。 存储注意事项 储存于干燥、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保持容器密封。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干粉、砂土。 四丁基溴化铵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四丁基溴化铵 C16H36BrN 无资料 103-104°C 有毒 纯品为白色晶体或粉末,具有特殊气味,在常温、常压下稳定。溶于水、醇和丙酮。 20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英文名称 322.37 无资料 无资料 Tetrabutyl ammonium bromide 相对密度 爆炸下限%(V/V) CAS号 1.039 g/mL 无资料 1643-19-2
危害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禁忌物 酸、氧化剂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应急处理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操作注意事项 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急救措施 泄漏:用砂土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存储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灭火方法 灭火剂: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健康危害 吸入、摄取和皮肤接触有毒,对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有刺激 。 碳酸钾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C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危害途径 K2CO3 无资料 891 碳酸钾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C 英文名称 138.21 无资料 沸点时分解 potassium carbonate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CAS号 1.48 无资料 584-08-7 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白色粉末状或细颗粒状结晶, 有很强的吸湿性。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禁忌物 强氧化剂、潮湿空气、强酸。 21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应急处理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操作注意事项 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吸入本品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出现咳嗽和呼吸困难等。对眼有轻到中度刺激作健康危害 用,引起眼疼痛和流泪。皮肤接触有轻到中度刺激性,出现痒、烧灼感和炎症。大量摄入对消化道有腐蚀性,导致胃痉挛、呕吐、腹泻、循环衰竭,甚至引起死亡。 存储注意事项 灭火方法: 硫酸钠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Na2SO4 无资料 884.0℃ 硫酸钠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英文名称 142.04 无资料 无资料 sodium sulfate,anhydrous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CAS号 2.68 无资料 7757-82-6 本品不燃,具刺激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 白色、无臭、有苦味的结晶或粉末, 有吸湿性。 22
危害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禁忌物 强酸、铝、镁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应急处理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操作注意事项 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存储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二氧六环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危害途径 二氧六环 C4H8O2 12 11.8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英文名称 88.11 22.2 101.3 1,4-dioxane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CAS号 1.04 2.0 123-91-1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无色,带有醚味的透明液体。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卤素。 23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应急处理 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操作注意事项 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卤素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存储注意事项 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还原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久存,以免变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灭火方法 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1211灭火剂、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健康危害 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在体内有蓄积作用。接触大量蒸气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伴有头晕、头痛、嗜睡、恶心、呕吐等。可致肝、肾损害,甚至发生尿毒症。 吡啶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C5H5N 17℃ -42℃ 吡啶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英文名称 79.10 12.4 115.3℃ pyridine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CAS号 0.98 1.7 110-86-1 本品易燃,具强刺激性。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高温时分解,释出剧毒的氮氧化危险性类别 物气体。与硫酸、硝酸、铬酸、发烟硫酸、氯磺酸、顺丁烯二酸酐、高氯酸银等剧烈反应,有爆炸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24
外观与性状 危害途径 应急处理 无色或微黄色液体,有恶臭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禁忌物 酸类、强氧化剂、氯仿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操作注意事项 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存储注意事项 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灭火方法 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剂。 属低毒类;人吸入25mg/m3×20分钟,对眼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人吸健康危害 入20~40mg/m3(长期);神衰、步态不稳、手指震颤、血压偏低、多汗,个别肝肾有影响。 盐酸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危害途径 HCl 无资料 -114.8(纯)℃ 盐酸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英文名称 36.46 无资料 108.6℃(20%) hydrochloric acid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CAS号 1.20 无资料 7647-01-0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禁忌物 25
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水稀释后放应急处理 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操作注意事项 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碱类、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酸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急救措施 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存储注意事项 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砂土。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 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健康危害 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灭火方法: 硝 酸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危险性类别 HNO₃ 无资料 -42 硝酸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英文名称 63.01 无资料 纯酸 83;68%溶液120.5 nitric acid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CAS号 1.51 无资料 7697-37-2 不燃。能与多种物质如金属粉末、电石、硫化氢、松节油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与可燃物、还原剂和有机物如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纱头等接触,引起燃烧,并散发出26
剧毒的棕色烟雾。与硝酸蒸气接触很危险。 外观与性状 危害途径 透明、无色或带黄色有独特的窒息性气味的腐蚀性液体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禁忌物 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 泄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应急处理 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操作注意事项 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碱类、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酸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急救措施 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存储注意事项 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砂土。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 二硫化碳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CS2 -30℃ -110.8℃ 二硫化碳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英文名称 76.14 60.0 46.5℃ Carbon disulfide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CAS号 1.26 1.0 75-15-0 低闪点,极易燃液体,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危险性类别 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与铝、锌、钾、氟、氯等迭氮化物等反应剧烈,有燃烧爆炸危险。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27
外观与性状 危害途径 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禁忌物 氧化剂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应急处理 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灰或者其他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者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置处理场所处置。 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操作注意事项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工作完毕及时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服适量温水,催吐,就医。 在室温下易挥发,因此容器内可用水封盖表面。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存储注意事项 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消防沙 二硫化碳主要影响人体之神经系统、心脏血管及生殖系统。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眼及鼻粘膜刺激症状;中度中毒尚有酒醉表现;重度中毒可呈短时间的兴奋状态,健康危害 继之出现谵妄、昏迷、意识丧失,伴有强直性及阵挛性抽搐。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严重中毒后可遗留神衰综合征,中枢和周围神经永久性损害。慢性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脑病。 多聚磷酸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多聚磷酸 H6P4O13 无资料 无资料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英文名称 337.93 无资料 856 Polyphosphoric acid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CAS号 2.1 无资料 8017-16-1 有腐蚀性。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 28
外观与性状 危害途径 无色粘稠状液体,易潮解。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禁忌物 碱类、金属类、强氧化剂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应急处理 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砂土、蛭石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集、转移、回收或者无害处理后废弃。 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操作注意事项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工作完毕及时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 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者蛋清,就医。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放置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挥发性溶剂等分开存放。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消防沙。 本品对健康影响的资料有限。皮肤或眼接触可能引起灼伤。如果吸入蒸气或雾,有可能对呼吸道产生刺激和损害作用。 存储注意事项 灭火方法: 健康危害 钯炭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外观与性状 危险性类别 Pd/C 无资料 1554 钯炭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英文名称 无 无资料 2970 Palladium on Carbon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CAS号 无 无资料 7440-05-3 黑色粉末状固体,见空气易燃烧,特别是表面吸附氢后,在0℃以下也可燃烧。 易燃固体 禁忌物 氧化物,明火 29
1.钯炭缓慢自燃开始时不易发现,一旦燃烧应立即用水扑灭; 应急处理 2.若含有大量有机物的钯炭燃烧,应立即将燃烧物转移至安全地方,然后用大量水扑灭,若不易撤离,必须用水尽快扑火。 1.钯炭应尽量避免在空气中使用,若在空气或氧气中使用时,必须隔绝氢气; 2.在使用不含水份的钯炭时应特别小心,很容易燃烧; 操作注意事项 3.在向釜中加入钯炭之前,应先将催化剂置于溶剂中,并严禁反应釜中有洋气或空气; 4.钯炭在烘干时应置于真空烘箱中,温度小于150℃,取出时温度小于60℃。 1.当钯炭水份高于30%时,比较安全,如不接触明火、有机物等易燃物,不易燃烧。 危害特性 2.当钯炭中水份低于20%具有自燃性,长时间在较高温度并接触空气的情况下,会发生自燃。 库房新钯炭最大库存量不得大于300㎏,回收钯炭最大库存量不得大于200㎏。 新钯炭与回收钯炭分区放置;与不能用水灭火的物品分开放置。 存储注意事项 钯炭存放地点3m范围内不得存放其它任何物品。 钯炭必须专库存放且库房内不得放置其它危化品。 回收钯炭在库房存放时,保证钯炭包装袋表面及地面潮湿。 钯炭存放点必须配有200L以上的消防水和2个不锈钢瓢,以及6㎡的石棉布。 消防应急措施与防护 若钯炭燃烧面积小于0.5㎡,则立即用石棉布将其盖上,并浇水将火焰扑灭。 若钯炭燃烧面积大于0.5㎡,应立即用大量水或泡沫灭火器将火焰扑灭。 在进行灭火的同时,立即对周围的产品及可燃物进行转移。 重铬酸钾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危害途径 重铬酸钾 K2Cr2O7 无资料 398℃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英文名称 294.21 无资料 无资料 Potassium dichromate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CAS号 2.68 无资料 7778-50-9 本品助燃,为致癌物,具强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桔红色结晶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禁忌物 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酸类、活性金属粉末、硫、磷。 30
泄漏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做防护。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遇强酸或高温时能释出氧气,促使有机物燃烧。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有水时与硫化钠混合能引起自燃。与硝酸盐、氯酸盐接触剧烈反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砂土灭火。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吸入后可引起急性呼吸道刺激症状、鼻出血、声音嘶哑、鼻粘膜萎缩,有时出现哮喘和紫绀。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口服可刺激和腐蚀消化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和血便等;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休克、肝损害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慢性影响:有接触性皮炎、铬溃疡、鼻炎、鼻中隔穿孔及呼吸道炎症等。 防护措置 急救措施 消防措施及灭火方法 健康危害 叔丁醇钾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化学类别 叔丁醇钾 (CH3)3COK 无资料 240℃ 易燃副食品 固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体、英文名称 112 无资料 257℃(分解) 遇湿易Potassium tert-Butoxide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CAS号 燃物0.902 无资料 865-47-4 品、 白色粉末,无味或带有微弱的叔丁醇气味 易燃固体,强还原剂、吸湿性物品 31
危害途径 危害特性 接触、吸入、燃烧、爆炸 禁忌物 酸类、水、醇、氧化剂 高度易燃、腐蚀性,遇水、醇剧烈反应,产生高度易燃气体 保持工作环境的干燥;严禁将叔丁醇钾排入下水道。密闭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使用注意 事项 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1.着火时禁止用水、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可以使用干沙进行覆盖,隔绝空气消防应急措施与防护 进而达到灭火的效果。 2.灭火人员要穿干燥的防护服、手套、靴子,戴自主式呼吸器。 1.如眼睛和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翻转眼睑),至少冲洗20分钟 2.如溅到嘴巴,立即漱口,大量水洗至少20分钟 毒性与防护 3.如已咽下切勿引吐,服一杯牛奶;禁止通过嘴给昏迷着饮食; 4.如不慎吸入,立即转移至空气清新处,如不能呼吸,应及时人工呼吸,如呼吸困难,供氧。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储存注意事项 应与易(可)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健康危害 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四氯化碳
中文名称 分子式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危害途径 CCl4 -22.6℃ 不易燃液体 无色透明液体,具氯仿的微甜气味,极易挥发;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禁忌物 活性金属粉末、强氧化剂 四氯化碳 相对分子量 沸点℃ 英文名称 153.84 76.8℃ Carbon tetrachloride 相对密度(水) CAS号 1.60 56-23-5 1.本品不会燃烧,但遇明火或高温易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 危害特性 2.在潮湿的空气逐渐分解成光气和氯化氢 3.CCl4是典型的肝脏毒物,但接触浓度与频度可影响其作用部位及毒性。高浓度时,首先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随后累及肝、肾;而低浓度长期接触则主要表现肝、肾受累。 32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2.远离火种、热源,避免直接光照;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 3.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运方法 4.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料材料; 5.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顺坏; 6.严禁与酸类、氧化剂混运; 7.运输时运输车车辆应配备应急处理设备; 8.运输途中应防暴晒、雨淋,防高温。 1.密封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使用注意 事项 2.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戴安全护目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方化学品手套; 3.防止蒸汽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 4.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机容器损坏; 5.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1.消防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如发生泄漏,应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消防应急措施与防护 防毒面具,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并立即仔细收集被污染土壤和吸收了残夜的惰性材料,将其转移到安全地带;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但不要对泄漏点直接喷水,用泵转移至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用焚烧法处置。 1.高浓度本品蒸汽对贴膜有轻度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对肝、肾有严重损害; 2.吸入较高浓度本品蒸汽,最初出现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随后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肠胃道症状,较严重的数小时或数天后出现中毒性肝肾损伤,重者甚至发生肝坏死、肝昏迷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出现昏迷、抽搐,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猝死;皮肤直接接触可致中毒;慢性中毒:毒性与防护 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肾损害、皮炎;四氯化碳属高蓄积性物,在人体内可产生蓄积;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及时佩戴防毒面具; 3.眼睛防护:戴安全护目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方化学品手套 4.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防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中毒应急 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够温水,催吐,洗胃,就医。 N,N二甲基甲酰胺
中文名称 分子式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危害途径 N,N二甲基甲酰胺(DMF) C3H7NO -61℃ 高闪点易燃液体 无色、淡的胺味的液体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相对分子量 沸点 英文名称 73.10 152.8℃ N,N-dimethylformamide;DMF 相对密度(水) CAS号 0.94 68-12-2 15.2 2.2 爆炸上限[%(V/V)] 爆炸下限[%(V/V)] 33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泄漏应急 处理 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操作注意事项 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与卤代烃、硝酸盐和硝酸储运注意事项 酯、甲烷二异氰酸酯、四氯化碳、三氧化二磷、三乙基铝、氧化剂和酸类隔离储运。搬运时轻装轻卸,保持包装完整。 灭火方法: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急性中毒:主要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头痛、焦虑、恶心、呕吐、腹痛、便秘等。肝损害一般在中毒数日后出现,肝脏肿大,肝区痛,可出现黄疸。经皮肤吸收中毒者,皮肤出现水泡、水肿、粘糙,局部麻木、瘙痒、灼痛。 慢性影响:有皮肤、粘膜刺激,神经衰弱综合征,血压偏低。还有恶心、呕吐、胸闷、食欲不振、胃痛、便秘及肝大和肝功能变化。 健康危害 活性炭
中文名称 分子式 C 活性炭 相对分子量 英文名称 12.01 CAS号 Charcol 64365-11-3 活性炭是黑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的无定形碳。活性炭主成分除了碳以外还有氧、氢等简介 元素。活性炭在结构上由于微晶碳是不规则排列,在交叉连接之间有细孔,在活化时会产生碳组织缺陷,因此它是一种多孔碳,堆积密度低,比表面积大。 34
活性炭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吸附剂,它是利用木炭、竹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作为原料,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筛检验标准 选等一系列工序加工制造而成。它具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双重特性,可以有选择的吸附气相、液相中的各种物质,以达到脱色精制、消毒除臭和去污提纯等目的。检验标准可按照中国国标GB,或按照其他国家标准 吸附性质是活性炭的首要性质。活性炭是一种很细小的炭粒 有很大的表面积,而且炭粒中还有更细小的孔——毛细管。这种毛细管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由于炭粒的表面积很大,所以能与气体(杂质)充分接触。当这些气体(杂质)碰到毛细管被吸附,起净化作用。 物化性质 活性炭在许多吸附过程中伴有催化反应,表现出催化剂的活性。 活性炭机械性(1)粒度(2)静观密度或堆密度 (3)体积密度和颗粒密度(4)强度(5)耐磨性 影响活性炭吸附的主要因素 ①活性炭吸附剂的性质②吸附质的性质③废水PH值④共存物质⑤温度⑥接触时间 1、空气净化2、污水处理场排气吸附3、饮料水处理4、电厂水预处理5、废水回收前处理6、生物法污水处理7、有毒废水处理8、石化无碱脱硫醇9、溶剂回收(因为用途 活性炭可吸附有机溶剂) 10、化工催化剂载体 11、滤毒罐 12、黄金提取13、化工品储存排气净化 14、制糖、酒类、味精医药、食品精制、脱色 15、乙烯脱盐水填料 16、汽车尾气净化 17、PTA氧化装置净化气体 18、印刷油墨的除杂 按原料来源分1. 木质活性炭2. 兽骨、血炭3. 矿物质原料活性炭4. 其它原料的活性炭5. 再生活性炭 按制造方法分1. 化学法活性炭(化学炭)2. 物理法活性炭3. 化学–物理法或物理–活性炭的种类 化学法活性炭 按外观形状分1. 粉状活性炭2. 颗粒活性炭3. 不定型颗料活性炭4. 圆柱形活性炭5. 球形活性炭6. 其它形状的活性炭 按孔径分 大孔 半径>20 000nm 过渡孔 半径150 ~20 000nm 微孔 半径< 150nm 活性炭的表面积主要是由微孔提供的 三氯化铁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危险性类别 三氯化铁(氯化铁) FeCl3 无资料 282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英文名称 162.21 无资料 315 Ferric trichloride;Ferric chloride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CAS号 2.90 无资料 7705-08-0 酸性腐蚀品、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35
外观与性状 危害途径 黑棕色结晶,也有薄片状,六水三氯化铁是橘黄色晶体。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粉尘对整个呼吸道有强烈刺激腐蚀作用,损害粘膜组织,引起化学性肺炎等。 健康危害 对眼有强烈腐蚀性,重者可导致失明。 皮肤接触可致化学性灼伤。 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和虚脱。 慢性影响:长期摄入有可能引起肝肾损害。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应急处理 使其溶于a.水、b.酸、或c.氧化成水溶液状态,再加硫化物发生沉淀反应,然后废弃。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经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带防尘口罩。必要时佩带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措施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金存储注意事项 属粉末、易燃或可燃物、还原剂等分开存放。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灭火方法: 灭火方法 灭火剂:水、泡沫、二氧化碳。 禁忌物 碱类 氯化亚铜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CuCl 无资料 氯化亚铜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英文名称 98.99 无资料 Cuprous chloride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4.14 无资料 36
熔点/℃ 430 沸点/℃ 1490 CAS号 7758-89-6 危险性类别 高毒、不可燃烧; 火场产生有毒含铜, 氯化物烟雾; 外观与性状 白色立方结晶或白色粉末。 微溶于水,溶于浓盐酸和氨水生成络合物,不溶于乙醇。 健康危害 对皮肤有强刺激性,粉尘使皮肤发痒起泡,刺激眼睛流泪。 用途 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石油工业脱色剂和脱硫剂,硝化纤维素的脱硝剂,肥皂、油脂生产中的冷凝剂等 防护措施 生产操作人员要穿工作服、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生产设备要密闭,车间通风良好,下班后洗淋浴,注意保护皮肤、呼吸器官。 应贮存在阴凉、通风、干燥、避光的库房内。容器必须密封,防止受潮。不得存储注意事项 与食用物品和氧化剂共贮混运。运输过程中要防雨淋和日晒。装卸时要轻拿轻放,防止包装破损而潮解。 氢碘酸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HI 无资料 -50.8(纯品) 碘化氢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英文名称 127.91 无资料 126.7(57%) Hydriodic acid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CAS号 1.70(57%) 无资料 10034-85-2 能与氟、硝酸、氯酸钾等剧烈反应。和碱金属接触可能会爆炸。加热可产生有毒的碘烟雾。遇水或水蒸气时有强腐蚀性,能灼伤皮肤。 无色至浅黄色有刺激性臭味的液体,在空气中强烈发烟 37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泄漏应急处理 理通风,加速扩散。喷氨水或其它稀碱液中和。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防护措施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化学防护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存储注意事项 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碱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灭火方法 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小火可用干燥砂土闷熄。 侵入途径:吸入。 作用似氯化氢,但较弱。对眼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氢健康危害 碘酸为本品的水溶液,具有强腐蚀作用。 慢性影响:长期较高浓度的碘化氢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 硅藻土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熔点/℃ SiO2 无资料 1400-1650 硅藻土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沸点/℃ 英文名称 60.08 无资料 无资料 密度 爆炸下限%(V/V) CAS号 Celite 0.47 g/cm3 无资料 61790-53-2 38
硅藻土的颜色为白色、灰白色、灰色和浅灰褐色等,有细腻、松散、质轻、多外观、性状 孔、吸水性和渗透性强的物性。硅藻土中的硅藻有许多不同的形状,如圆盘状、针状、筒状、羽状等。 硅藻土是一种硅质岩石,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丹麦、法国、苏联、罗马尼亚等国。我国硅藻土储量3.2亿吨,远景储量达20多亿吨,主要集中在华东及东北简介 地区,其中规模较大,工作做得较多的有吉林、浙江、云南、山东、四川等省,分布虽广,但优质土仅集中于吉林长白地区,其他矿床大多数为3~4级土,由于杂质含量高,不能直接深加工利用。 硅藻土的主要矿物成分为蛋白石,并含有粘土(高岭石类、水分母类及少量胶矿物成分 岭石类)、炭质(有机质)、铁质(褐铁矿、赤铁矿、黄铁矿)、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少量菱铁矿)、石英、白云母、海绿石、长石。 硅藻土用作合成树脂、化学纤维、染料、涂料、溶剂、酸类、电解液、甘油等用途 的过滤剂,化肥和农药的载体,塑料、橡胶、杀虫剂的理想填料,回收硫氰酸钠的助滤剂,去除尼龙溶液中脱色用的活性炭,硝酸铵球粒的防结块剂等。还广泛用于轻工、食品、医药、建材、石油、造纸、环保等部门。硅藻土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分类及命名 硅藻土属硅质岩类岩石,硅质岩按成因分为两大类: 生物或生物化学成因—硅藻土、板状硅藻土、蛋白土、放射虫岩、海绵岩。 硅藻土涂料添加剂产品,具有孔隙度大、吸收性强、化学性质稳定、耐磨、耐热等特点,能为涂料提供优异的表面性能,增容,增稠以及提高附着力。由于它具有较大的孔体积,能使涂膜缩短干燥时间。还可减少树脂的用量,降低成本。主要优点 该产品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良好性价比的高效涂料用消光粉产品,目前已被国际上众多的大型涂料生产商作为指定用品,广泛应用于乳胶漆,内外墙涂料,醇酸树脂漆和聚酯漆等多种涂料体系中,尤其适用于建筑涂料的生产。应用涂料、油漆中,能够均衡的控制涂膜表面光泽,增加涂膜的耐磨性和抗划痕性,去湿、除臭、而且还能净化空气,隔音、防水和隔热、通透性好的特点。 二甲苯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二甲苯 C6H4 (CH3)2 30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英文名称 106.16 7.0 dimethylbenzene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0.86 1.0 39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危害途径 -25.5 沸点 137~140℃ CAS号 95-47-6 高闪点易燃液体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禁忌物 氧化剂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露源。防止进入应急处理 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 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个人防护 健康危害 储运注意事项 氯化钯
中文名称 分子式 PdCl2 氯化钯 相对分子量 英文名称 177.3 Palladium(II) Chloride 相对密度(水) 4 40
爆炸上限%(V/V) 沸点/℃ 爆炸下限%(V/V) CAS号 吸入、食入 闪点/℃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无资料 678-680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危害途径 无资料 7647-10-1 红褐色结晶粉末,溶于水、盐酸、乙醇、丙酮和氢溴酸。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 应急处理 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铲子或勺子收集于专用容器中, 以便回收利用。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急救措施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 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 灭火剂、水、雾状水、砂土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 个人防护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健康危害 对皮肤有刺激性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储运注意事项 乙酸乙酯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乙酸乙酯 C4H8O2 -4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41
英文名称 88.10 11.5 ethyl acetate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0.9 2.0
熔点/℃ -83.6 沸点 77.2 CAS号 141-78-6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危害途径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无色澄清液体,有芳香气味,易挥发。 吸入、食入、皮肤接触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采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健康危害: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应急处理 急救措施 灭火方法 个人防护 健康危害 储存注意事项 邻苯二甲酸酐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邻苯二甲酸酐 C 8 H 4 O 3 无资料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42
英文名称 148.11 10.7 o-phthalic anhydride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1.53 1.7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危害途径 131.2 沸点 295 CAS号 85-44-9 遇明火、高热可燃。 白色针状结晶。 吸入、食入、皮肤接触 禁忌物 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 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酸碱塑料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本品对眼、鼻、喉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吸入本品粉尘或蒸气,引起咳嗽、喷嚏和鼻衄。对有哮喘史者,可诱发哮喘。可致皮肤灼伤。慢性影响:长期反复接触可引起皮疹和慢性眼刺激。反复接触对皮肤有致敏作用。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个人防护 健康危害 储存 亚磷酸三乙酯
中文名称 分子式 闪点/℃ 亚磷酸三乙酯 C6H15O3P 44 相对分子量 爆炸上限%(V/V) 英文名称 166.16 无资料 Triethyl phosphite 相对密度(水) 爆炸下限%(V/V) 0.989 无资料 43
熔点/℃ 危险性类别 外观与性状 危害途径 -112 沸点/℃ 156.6 CAS号 122-52-1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发生反应,可引起燃烧。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 无色透明液体 吸入、食入、皮肤接触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碱、水、空气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操作注意事项 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 吸入:迅速撤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急救措施 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存储注意事项 氧化剂分开存放。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蒸气或雾对眼、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皮肤有刺激性 防护: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带防毒面具。必要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一般作业防毒服;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灭火方法 健康危害及个体防护 附件:
下面是一些能够有效排毒的食品,包括饮料、粗粮类、蔬菜类等。 一、饮品类
水:促进新陈代谢,缩短粪便在肠道停留的时间,减少毒素的吸收,溶解水溶性的毒素。最好在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温开水。(每天八杯水,可要保证哦!) 排毒茶:有一款藏药的效果特别好,用西藏的红景天、野生莲子心做成的,
44
据说还不错。
蜂蜜:自古就是滋补强身、排毒养颜的佳品。
柠檬水:既排毒,又减肥,早上起来先空腹喝一大杯温的柠檬水。 红糖水:千百年来,红糖具有排毒滋润的作用可是妇孺皆知。
牛奶:含较多的钙质,能抑制人体内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也可减少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罗汉果茶:一种名贵药材,性凉味甘,功能清肺润肠。主治痰火咳嗽、血燥便秘等症,罗汉果茶虽然甜如砂糖,热量却近乎等于零。 菊花茶:由白菊花和上等乌龙茶焙制而成的菊花茶,是每天接触电子污染的办公一族应必备的茶。因为茶中的白菊具有去毒的作用,对体内积存的有害化学或放射性物质,都有低抗、排除的功效。
普洱茶:普洱茶是消除多余脂肪的高手,而且温和,对胃不刺激。象我这样有胃病的人首选就是普洱茶。
艾蒿茶:在浮肿的日子里,坚持喝艾蒿茶,它有利尿解毒的功效,是消肿的干将。
乌龙茶:宴会上推杯换盏,气氛越热烈,醉酒的人越多。要想早些醒酒,喝同量的乌龙茶。它能够防止身体虚冷,利尿解毒。
枸杞茶:枸杞茶其实也是一道中药。如果一个人连续三天没有排便,就买点没特别苦味的枸杞茶喝一喝了。晚上多喝一点,隔天上午自会神清气爽,不再有倦怠。
二、粗粮类:
糙米:是清洁大肠的“管道工”,当其通过肠道时会吸掉许多淤积物,最后将其从体内排除。现在加工的精细化,对人体的机能来说的话,并不是好事呢。 地瓜:纤维质松软易消化,可促進肠胃蠕动,有助排便。烤地瓜——连皮一起烤、一起吃掉,效果更好。
燕麦:滑肠通便,促使粪便体积变大、水分增加,配合纤维促進肠胃蠕动,发挥通便排毒的作用。 薏仁:可促进体內血液循环、发挥利尿消肿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水肿型肥胖。 小米:不含麩质,不刺激腸道壁,属于比较温和的纤维质,容易消化,适合搭配排毒餐食用。
红豆:可增加肠胃蠕动,减少便秘,促进排尿。
绿豆:有清热、解毒、祛火之功效,是我国中医常用来解多种食物或药物中毒的一味中药。绿豆的营养成分能促进机体的正常代谢。 黄豆:食物纤维可吸收肠内水分使便量增加,促进排便。
玉米:含有丰富的钙、硒和卵磷脂、维生素E等,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三、水果类
荔枝:可以改善肝功能、加速毒素排除、促进细胞生成,是排毒养颜的理想水果。
无花果:含有机酸和多种酶,可保肝解毒,清热润肠、助消化。
45
樱桃:很有价值的天然药食,有助于肾脏排毒。同时,它还有温和通便的作用。
苹果:半乳糖荃酸有助于排毒,果胶则能避免食物在肠道内腐化。 草莓:含有多种有机酸、果胶和矿物质,能清洁肠胃,强固肝脏。
香蕉:清除体内垃圾,而且几乎含有所有的维他命和矿物质,易于消化、吸收,因此可以很容易地摄取到各式各样的营养素。
葡萄:肝脏是重要的解毒器官,各种毒素经过肝脏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变成无毒或低毒物质。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多食用葡萄来帮助肝脏排毒。 四、蔬菜类 苦瓜:《本草纲目》中说苦瓜“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日”。苦瓜能增加免疫细胞的活性,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
黄瓜: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功效。黄瓜所含的黄瓜酸,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排出毒素。
木瓜:性寒味甘,含蛋白质、维生素B、C、G及蛋白酶、脂肪酶等,有清热、解暑、助消化、健脾胃之效。
丝瓜:甘平性寒,有清热凉血、解毒活血的作用。
胡萝卜:素有“小人参”之称,有养血排毒、健脾和胃的功效。与体内的汞离子结合之后,能有效降低血液中汞离子的浓度。
姜:有健脾胃,解表、散寒、排毒,有利于毛囊孔开放和皮脂分泌物的排出等功效。 菠菜:《本草求真》记:“菠菜,凡人久病大便不通,及痔漏关塞之人,咸宜用之。又言能解热毒、酒毒,盖因寒则疗热。”
芹菜:含有的丰富纤维可以像提纯装置一样,过滤体内的废物。经常食用可以刺激身体排毒。
大蒜:特殊成分可以降低体内铅的浓度。
山药:可整顿消化系统,减少皮下脂肪沉积,且增加免疫功能。以生食排毒效果最好,打成汁饮用,有健胃整肠的功能。
白萝卜:很好的利尿效果,所含的纤维素也可促进排便,利于減肥。如果想利用萝卜来排毒,适合生食。
山茼蒿:含丰富维生素A,可维护肝脏,有助体內毒素排出。
地瓜叶:纤维质地柔細、不苦涩,容易有饱足感,又能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
萝卜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质,有促进食欲、活跃肠道的作用,也能改善便秘。
洋葱:含前列腺素,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功能,还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圆白菜:不仅具有丰富的纤维素,还含有能增强肠胃蠕动的维生素k和维生素u。
五、其他植物类
芦荟:既能排毒又能补虚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能极好地清除肠道,肝脏毒素和清理血管。极好地刺激小肠蠕动,把肠道毒素排出去。
46
牛蒡:可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并有调整肠道功能的效果,所含的膳食纤维可以保有水分、软化粪便,有助排毒、消除便秘。
芦笋:含多种营养素,所含的天门冬素与鉀有利尿作用,能排除体內多余的水分,有利排毒。
莲藕:利尿作用,能促进体内废物快速排出以此净化血液。莲藕冷热食用皆宜。
菊花:有降低血脂的效能和较平稳的降血压的作用。绿茶中掺杂一点菊花对心血管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芝麻:含有氨基酸、食物纤维和矿物质和维生素b,促进排便。 六、其他动物类
猪血:血浆蛋白被消化液中的酶分解后,产生一种解毒和润肠的物质,能与侵入人体内的粉尘和金属微粒反应,转化为人体不易吸收的物质,直接排出体外,有除尘、清肠、通便的作用。 七、菌类食品
银耳:古书记载,银耳“益气不饥,轻身强志”,味甘,性平,有排毒解毒、清胃涤肠、和血止血等功效。
黑木耳:植物胶质有较强的吸附力,可吸附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杂质,清洁血液,经常食用还可以有效清除体内污染物质。
冬菇: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排毒能力,抑制癌细胞生长,促进新陈代谢及加强体内废物排泄等作用,是排毒壮身的最佳食用菌。 八、海产品
海带:是理想的排毒养颜食物,具有消痰平喘、排毒通便的功效。海带的碘化物被人体吸收后,能加速病变和炎症渗出物的排出,
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及食品,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并可健脑益智。
紫菜:含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钙、钾、铁,促进肠胃运动。
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