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周(1) 第 六 章 课 时 教学目的 重 点 难 点 讲授内容: 现金流量分析意义与内现金流量表分析 第 1、2、3、4节 容;现金流量一般分析、水平分析、垂直分析 3 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现金流量表分析的目的与内容,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的关系;重点掌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关系, 理解与掌握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利润的综合分析思路与方法;结合现金流量指标,提高观察利润质量的能力;掌握与了解现金流量表的定义,现金流量的分类等内容。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关系 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利润的综合分析思路与方法 一、现金流量表分析的目的 1.从动态上了解企业现金变动情况和变动原因。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现金变动的结果,是静态上的现金存量,企业从哪里取得现金,又将现金用于哪些方面,只有通过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才能从动态上说明现金的变动情况,并揭示现金变动的原因。 2.判断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现金余款是企业现金流动的结果,并不表明现金流量的大小,通过对现金流量表进行现金流量分析,能够对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做出判断。 3.评价企业盈利的质量。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计算的,用于反映当期的财务成果,利润不代表真正实现的收益,账面上的利润满足不了企业的资金需要,因此,盈利企业仍然有可能发生财务危机,高质量的盈利必须有相应的现金流入做保证,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更重视现金流量的原因之一。 二、现金流量表分析的内容 1.现金流量表一般分析。现金流量一般分析是直接以现金流量表为依据,分析各主要项目变动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影响,以说明企业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规模及特点。 2.现金流量表水平分析。现金流量水平分析主要是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各项现金流量变动情况,揭示企业当期现金流量水平及其变动情况,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水平与特点。 3.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是通过计算企业各项现金流入量占现金总流入量的比重,以及各项现金流出量占现金总流出量的比重,揭示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特点及对现金净流量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4.现金流量与利润综合分析。现金流量与利润综合分析通过对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的对比分析,一方面揭示现金净流量与利润的区别,另一方面揭示二者的关系。通过二者关系可反映企业的盈利质量和财务状况。 三、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关系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关系可通过现金流量表编制的间接法来体现。具体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本期净利润+不减少现金的费用+营业外支出+ 非现金流动资产减少+流动负债增加-不增加现金的收入 -营业外收入-非现金流动资产增加-流动负债减少 或者表示为: 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本期净利润+不减少现金的经营性费用+ 不减少现金的非经营性费用+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减少+流动负债的增加 上式反映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对这一关系式的分析,我们可揭示出从净利润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变化过程。 四、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对应分析 从经营现金流入与企业收入、经营现金流出与企业成本费用的对应关系分析,可以观察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条件下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差别。 以经营活动净流量与净利润的关系为例,针对以下几种情形可以得出分析结论: 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 这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的商品购、产、销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不足以支付因上述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流出。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所需的现金支付,则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解决: 消耗企业现存的货币积累,例如:银行存款;挤占本来可以用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推迟投资活动的进行;在不能挤占本来可以用于投资活动的现金的条件下,进行额外贷款融资,以支持经营活动的现金需要,例如:向银行贷款;在没有贷款融资渠道的条件下,只能用拖延债务支付或加大经营活动引起的负债规模来解决,例如:推迟到期应付帐款的支付和增加应收帐款的数额。 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于零。 这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的商品购、产、销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恰恰能够支付因上述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流动。 在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于零时,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处于“收支平衡”的状态。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不需要额外补充流动资金,企业的经营活动也不能为企业的投资活动以及融资活动贡献现金。必须注意的是,在企业的成本消耗中,有相当一部分非付现成本,从长期来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于零的状态,也就是亏损状态。 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但不足以补偿当期的非付现成本。 这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的商品购、产、销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不但能够支付因经济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流出,而且还有余力补偿一部分当期的非付现成本。 此时,企业虽然在现金流量的压力方面比前两种状态要小,但是,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则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从长期来看,也不可能维持企业经营活动的货币“以收抵支”,经营结果有可能仍然处于亏损状态。如果处在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期间持续出现这种状态,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质量仍然不能给予较高评价。 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并恰能补偿当期的非付现成本。 这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的商品购、产、销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不但能够支付因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流出,而且还有余力补偿全部当期的非付现成本。在这种状态下,企业在经营活动方面的现金流量的压力已经解脱。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则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从长期来看,刚好能够维持企业经营活动的货币“以收抵支”。 从总体上看,这种情形仍然不能为企业扩大投资等发展提供货币支持。企业的经营活动为企业扩大投资等发展提供货币支持,只能依赖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规模继续加大。所以,对于处在成长期的企业来说,这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状态,并不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结果最好的标志。 5.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并在补偿当期的非付现成本后仍有剩余。 这意味着企业能够通过正常的商品购、产、销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不但能够支付因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流出、补偿全部当期的非付现成本,而且将为企业的投资等活动提供现金流量的支持。 应该说,在这种状态下,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已经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如果这种状态持续,说明企业长期盈利,并且由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支持,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将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稳定与发展、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无论对于处在哪个发展阶段的企业来说,这种状态是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最好表现。 1.现金流量表的内涵及其编制基础。 课后作业 2.经营现金流量与净利润差异的具体原因。 3.经营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综合分析的作用何在? 1.孙铮、王鸿祥,《财务报告分析》,1版,89~90页,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参考资料 2.张先治,《财务分析》,1版,278~284页,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第八周(2) 第 六 章 课 时 现金流量表分析 2 第 5 节 教学环境 现金流量表综合分析 课堂教学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现金流量表分析的目的与内容,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的关系;重点掌握经营活动现金净教学目的 流量与净利润关系, 理解与掌握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利润的综合分析思路与方法;结合现金流量指标,提高观察利润质量的能力;掌握与了解现金流量表的定义,现金流量的分类等内容。 重 点 难 点 讲授内容: 四、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对应分析 从经营现金流入与企业收入、经营现金流出与企业成本费用的对应关系分析,可以观察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条件下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差别。 以经营活动净流量与净利润的关系为例,针对以下几种情形可以得出分析结论: 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这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的商品购、产、销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不足以支付因上述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流出。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于零。这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的商品购、产、销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恰恰能够支付因上述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流动。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但不足以补偿当期的非付现成本。这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的商品购、产、销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不但能够支付因经济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流出,而且还有余力补偿一部分当期的非付现成本。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并恰能补偿当期的非付现成本。这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的商品购、产、销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不但能够支付因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流出,而且还有余力补偿全部当期的非付现成本。5.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并在补偿当期的非付现成本后仍有剩余。这意味着企业能够通过正常的商品购、产、销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不但能够支付因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流出、补偿全部当期的非付现成本,而且将为企业的投资等活动提供现金流量的支持。 五、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趋势分析 通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净利润关系分析以及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对应分析,可以揭示企业某一时期(如上例为一年)的现金流量与利润的关系与对应情况,了解企业在本期实现的利润有多少现金流量作保证。实践中,仅就某一时期对资料进行研究,其结论难免偏颇,因此,对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指标的趋势分析更显其重要意义。 通过连续几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趋势分析,可以动态地观察企业经营现金净流量状况及其变化,全面评价企业实现净利润的质量,特别要关注现金净流量长期脱离利润的情况。 1.如何评价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变化。 课后作业 2.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的意义何在? 3.现金流量表趋势分析的意义何在?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关系 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利润的综合分析思路与方法 1.孙铮、王鸿祥,《财务报告分析》,1版,89~90页,北京,企业管参考资料 理出版社,1997。 2.张先治,《财务分析》,1版,278~284页,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