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课标下如何写好历史课教案

新课标下如何写好历史课教案

来源:智榕旅游
 新课标下如何写好历史课教案 一、教案前的准备 所谓教案前是指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备课不等于写教案,而写教案则是备课的集中体现。人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工作也是这样,不备课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正如苏联一位功勋女教师考茨琴柯所说:“我所以得到功勋教师的称号,主要是由于我在25年的教学中,对每堂课的课前准备,都是认真的、细致的,在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有一次上过不成功的课”。所以教案前的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准备得好不好,也是决定其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人们常常看到,有的教师知识丰富,也学过教学法,但是,课前准备马虎,草率,敷衍了事,结果,教学效果不好;有的教师虽然历史知识掌握得一般,教学经验也还不够,可是,课前准备却很认真,下了功夫,结果,教学效果很好,并且能够“一遍拆洗一遍新”,教一遍就有一遍提高,使自己教学不断臻于成熟。对此,有的同志用六个字做了恰当的概括,即“认真、充分、得法。”认真,说的是态度;充分,说的是功夫;得法则说的是技巧。 根据本人多年的经验和近期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写教案前应该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个方面,是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这是历史教师学期前备课的第一步。《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制订的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对于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都具有指导作用。《课程标准》中除规定教材的基本内容外,还有几项重要内容,如,确定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规定处理课本内容的若干原则和编排体系与课时分配;提出课堂教学方法的建议,等等。这些都是历史教师一个学期的教学必须遵循的总精神和根本性问题,只有掌握了这些,以后每章每节的具体备课,才有正确的指南。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悟、去发现知识,并且力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知识的应用要求比较高。我们如果不钻研新《课程标准》,就赶不上时代的节拍,就会落伍掉队。 第二个方面,是教学内容,指的是深入钻研和准确掌握教材。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和学生学习历史课的主要读物。历史教师在学期前备课时,通读,读好教科书,就能够了解全书概貌,掌握全书的基本线索,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这样才能高屋建瓴,胸有成竹,在以后的教学中,正确地处理每课的内容,备出来的课才有方向,才有灵魂。 第三个方面,是了解学生。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了解、熟悉学生的思想情况,知识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准备好学具课件,组织好教学过程,有计划地去完成教学任务。了解学生应从以下入手: 1.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情况如何?如,过去学过什么?学习中有什么问题?全班以往的历史学习成绩怎样?学生对所学过的历史知识理解水平怎样?历史概念是否清楚,时间、空间概念是否明确?经过事先了解,在教学中就可以注意补充和纠正。 2.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态度怎样?如学习目的明确不明确,学习的兴趣高不高,在学习习惯上存在什么问题,教师了解了学生的这些情况,就能注意随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还要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即抓住学生对历史、现实或文学作品阅读中普遍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以便在教学中结合历史知识的学习,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了解学生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如,通过原班主任和原任课教师了解,通过召开团队会、班干部会或参加学生各项活动调查了解;也可以通过分析过去学生的成绩、试卷、作业等书面材料来进行了解;还可以在开学后,有意识地通过课堂提问、讨论、测验进一步分析学生各方面的问题。 钻研了历史《课程标准》、教科书和了解分析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各方面情况之后,在学期前备课时还要考虑与本学期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法;直观教具课件的搜集和制作;考虑学生应参阅的课外历史读物及历史课外活动的组织。 二、教案中的备写 所谓教案中就是编写教学计划。在编写教学计划时要精心组织教材。教科书的内容,都是古今中外大事,编者已考虑到其系统、全面和重点性,是经过精选的。一位历史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组织好教材亦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说,教师组织教学是从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到学生真正掌握教科书的中间环节。组织教材,正是这种意义上的教材“再创造”,它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既要以教材为依据,又要适当充实教材内容。以教材为依据,不应该在课堂上简单地朗读课文,照本宣科。教师还需要对教材做一番深加工。我们常常听到一种说法,叫“整合教材”。这是很对的。它不是说可以随意地对教材妄自增删,而指的是严格依据教材进行组织学习的灵活运用。其一,是补充教材。如为了突出重点,完成教学目标,可以对历史过程讲得具体生动些,给学生一些感性材料,对于重要人物的言行,多花一些时间。这都是对教材的补充。这样做才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打下基础,也可以引起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特殊兴趣。其二,是精简教材。这主要是指对课本上某些非重点的句、段,可以不必一一掌握,只让学生阅读就可以了。应该注意的是,整合教材,不能够损害教材的系统性和结构上的完整性。 编写教学计划首先要编写好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也就是通常我们所写教案前面的那几页,这是每学期写教案的第一步。它体现了历史教师对本学期历史教学工作的全面系统的考虑和安排。一个完整的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不仅要写出包括教材章节、教学时数、教学进度表,还要写出全学期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线索,以及教学所要完成的总任务。同时,要有计划地安排单元的和学期的复习、考试与检查。 其次就是编写课时计划。课时计划是教师上课的依据,编写它的目的是为了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有目的、有计划地在45分钟内完成教学的任务。 本人认为课时计划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首先是课题,然后是: 1、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指教材中最主要的基本历史知识和思想教育内容,或者是在完成这些教学任务时必须重点讲授的部分。把这部分内容讲清讲深讲透,将有助于学生对整节教材的理解,保证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难点,指的是一节教材中学生最不容易理解,而需要教师特别注意讲明白的地方。难点不一定都是重点,但是,难点不讲清,容易使学生产生糊涂的认识或错误的概念。 3、教学结构 主要有这样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兴趣主要通过教师来培养,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2)合作学习,相互切磋 。合作学习是当今的主流,是创造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种勾通交流 ,只有合作才能全面发展。 (3)答疑解难,探究新知。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可适当点拨,让学生去解决疑难,发现新知,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4)联系实际,拓展应用。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要指导实践,因此,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的归宿点。 (5)总结评价,课后延伸。最后教师要对本节课作准确的评价,指出优缺点,同时适当延伸拔高。 4、课后记载 。 课后记载是备课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教师经验的积累,着重应 从成功和不足两方面去记。 当然,教无定法,这只是本人的一点体会而已。 三、教案后的反思 教案写好后应反复修改,逐步完善,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为止,授完课后要填写课后记载,不能丢失,以备后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多少次的教案备写后的反思,使我对教案有了这样的认识,今天借这次交流的机会与大家进行探讨。 写简案,不写详案。教案是教学的备忘录,在课前作了认真准备后,可重点写一些教学的过程和容易遗忘的地方,不宜写得过细,这样便于操作。当然,教案的详略还于教学经验的多少有关,一般地讲,老教师应略于青年教师。 注重备写对教材的处理、教法和学法,不写笔记式的教案。有些教师不会写教案,只是一味地抄,把教材上的许多内容都抄在教案上,等于作了无用功。教案的关键应是备对教材的处理;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即教法和学法。 3、教案不强求整齐,可以涂抹,只要自己认识就行。教案不是用去展览,往往比较成熟的教案要经过反复地修改才能完成,所以,教案仅仅是自己教学的方案,无需多么整齐美观好看,只要自己认识就行。 4、注重内容上的“新”,抛弃形式上的“新”。目前,许多地方在教案的要求上不尽合理,开学初,由学校教导处发一本写有日期和盖章的教案本,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在此本教案上写,各级检查也以此为准,否则,视为旧教案。这样,大多数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抄,一学期结束抄写了一本废纸,没有保存的价值。本人认为,一位科任老师应认认真真地对所任学科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写一遍,今后轮到时,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粘贴,(若遇教材变更,可增添新内容)这样,几十年后,一课的教案就是一篇学术论文,一本教案就是一本厚书,所有的教案就是一生的研究成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