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瑞典植物学家林耐(Carl von Linne, 1707-1778)确立的双名法植物分类系统进行划分,栽培牧草可划分为三类:(1)豆科牧草,是栽培牧草中最重要的一类牧草,因富含氮素和钙质而在农牧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豆科牧草有紫花苜蓿、白花草木樨、沙打旺、红豆草、白三叶、红三叶、紫云英等;(2)禾本科牧草,占栽培牧草70%以上,是建立放牧刈草兼用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的主要牧草。目前利用较多的禾本科牧草有无芒雀麦、披碱草、老芒麦、冰草、羊草、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苏丹草及玉米、高粱等。(3)其他科牧草,如菊科的苦荬菜和串叶松香草、苋科的千穗谷和籽粒苋、紫草科的聚
合草、蓼科的酸模等。以下主要介绍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的生长发育。
1、 栽培种与野生种在适应性和外部性状方面存在哪些差异
1)株体及各器官变大
2)可利用部分营养成分含量变大
3)生育期和成熟期变得整齐集中
4)种子休眠性减弱或缩短
5)防护功能减弱
6)自行传播繁衍的功能减弱
7)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变窄
1、牧草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主要有哪些
一株完整的植物通常具有根、茎、叶、花、果、种子六大部分。植株的各个部分称为器官,各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如根纵横延伸,适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支撑植株,向其他器官输送养分和水分;叶平展,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花色不同,其鲜艳程度也各异,以吸引昆虫传粉授粉,等等。其中,根、茎、叶以吸收和合成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为主,被称为营养器官。它们是植物产生花、果、种子的基础。花、果、种子主要与繁衍后代有关,称为繁殖器官。
2、牧草根的主要生理功能
固定和支撑的作用
从土壤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
贮藏养分的作用
合成氨基酸、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
3、牧草果实的主要生理功能
保护种子
传播种子
提供营养
4、牧草生长发育的特点
顺序性和周期性(从种子萌发至新的种子成熟称为一个生长周期。)
重叠性和阶段性
生长发育曲线呈“S”形
5、牧草引种的工作程序
(1)制定引种目标
(2)收集引种材料
(3) 引种试验
a. 同一地区内不同地方间的引种试验
b. 不同地域间的引种试验
第一步,小区观察试验;第二步,品种比较试验。
第二章 1、依据培育程度划分,人工草地分为哪几种类型 草地;补播草地 (2) 人工草地 (3)饲料草地 2、人工草地建植工作步骤和程序
1) 半人工草地;改良
(
• 草种选择
• 场地选择
• 土壤耕作(苗床准备)
• 播种材料及其准备
• 牧草播种: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深度
• 新建草地的管理
3、草种选择的依据
1)地区与气候
2)牧草的生物学特性
3)土壤条件
4)牧草利用方式
5)饲喂家畜的种类
4、优良播种材料应具备的条件
1)净度高:包括纯度与净度
2)籽粒饱满 :指种子成熟的发育程度和整齐性
3)生活力强 :指种子的发芽力
4)无病虫害 :对保障人工草地的有效建植至关重要
5)含水量低:一般要求豆科牧草种子含水量为12%;禾本科为11%--12%
5、待播材料检验的基本环节
1)纯净度测定:称重法;
2)发芽势、发芽率测定:实验室发芽法
3)种用价值的计算: 种用价值=纯净度×发芽率× 100%
6、播前的种子处理有哪些
1)豆科牧草的硬实处理 方法:机械法;化学法;寄种播种;紫外线、超声波照射;变温法 2)禾本科牧草的去芒处理;机械处理 3)破除休眠:通常对禾本科牧草而言 方法:晒种;热温处理;沙藏处理 4)包衣拌种 概念:指将根瘤菌、肥料、灭菌剂、灭虫剂等有效物,利用黏合剂和干燥剂涂黏在种子表面的丸衣化技术。 包衣材料:黏合剂;干燥剂和有效剂
7、根瘤菌接种条件及注意事项
接种条件:适宜的土壤湿度;通气性好;酸碱度适宜;适当施用微肥 注意事项:避光;忌化学物;忌化肥
8、表土耕作措施有哪些 和起垄
中耕
浅耕灭茬 耙地 耱地 镇压 开沟、做畦
9、多年生牧草保护播种
(1)概念 :多年生牧草在一年生作物保护下进行播种的方式。 (2)适用范围 :水肥条件不成为限制因子时才可进行保护播种
(3)保护作物的选择:分蘖少;成熟早;生长初期发育慢
(4)实施方法: 播种方法:以间行条播常见。优点:易于田间管理 播种时间:多采用同期播种 播种量:牧草的播种量同单播一样,而保护作物一 般相当单播量的75%-50% 田间管理:保护作物在生长季结束前一个月收获完毕,并及时及时除去地上部秸秆及残差
(5)注意事项:及时收割;加强管理
10、杂草防除的农艺方法
农艺方法:指通过采取农田耕作和其他人工方法达到消灭杂草的农艺技术措施。 (1)预防措施 (2)种植技术:合理安排和运用种植制度 (3)耕作手段:采用合理的土壤
耕作措施
11、施肥的原则 (1)根据饲草的种类和生育时期施肥 (2)根据收获的对象决定施肥 (3)根据土壤状况合理施肥 (4)根据土壤水分状况等施肥 (5)根据肥料的种类和特性施肥 (6)施肥与农业技术配合
12、更新复壮技术 1)变更利用方式 2)重耙疏伐 3)补播
13、旱地种草技术
1)牧草抗旱播种技术
(1)抢墒播种 (2)引墒播种 (3)寻墒播种 (4)干寄播种 (5)添墒播种 (6)宽窄行播种 (7)浸种催芽 (8)育苗移栽
2)播前抗旱处理技术 (1)干燥脱水法 (2)无机药剂浸种法 (3)有机酸、维生素类溶液浸种法
3)施肥抗旱技术
4)化学物理抗旱技术 (1)抗蒸腾剂应用技术:薄膜法;干湿调节法 (2)保水剂应用技术:种类;使用方法;使用量
5)田间管理抗旱技术
14、坡地种草技术 1)种草前的整地
2)种植技术 (1)带状种植 (2)水平阶种植 (3)陶体种植
3)播种方式
第三章
1、混播原理 1)形态学互补原理 2)生长发育特性 3)营养互补原理 4)生态学原理
2、混播牧草的选择原则 1)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播 2)根据牧草的生态适应性 3)根据混播草地利用年限 4)根据混播草地利用方式 5)根据混播成员间的协调性 6)根据家畜种类、饲养方式
3、混播牧草播种量的确定方法
(1)按单播量计算混播牧草的播种量 K=HT/X K——每一混播成员的播种量(kg/hm2) H——该种牧草种子利用价值为100%时的单播量(kg/hm2) T——该种牧草在混播种的比例 X——该种牧草种子的实际利用价值(种用价值)
(2)根据营养面积计算混播牧草的播种量 X=100000×P×K/M×X×D X——混播牧草中某一种牧草的播种量(kg/hm2)
P——该种牧草种子的千粒重(g) K——该种牧草在混播中所占比例(%) M——该种牧草每粒种子所需的营养面积 D——种子的种用价值
4、混播牧草的播种方法 (1)同行条播 (2)间行条播 (3)撒播 (4)
撒播与条播结合
第四章
1、轮作的类型 1)大田轮作
2)草料轮作: (1)近场草料轮作:完全舍饲方式下的近场轮作;半舍饲方式下面近场轮作 (2)远场草料轮作 3)蔬菜轮作 2、草田轮作计划的编制方法步骤 1)查询资料,收集素材,深入研究 2)合理安排,科学布局 3)划分轮作区,确定轮作次序 第一步,确定出轮作类型,轮作区数及轮作区大小 第二步,确定出各种作用在轮作中的比重 第三步,确定出轮作的次序,列出轮作周期表 第四步,编写轮作计划设计书
第五章
1、苜蓿的经济价值 1)饲用价值极高 2)改良土壤,提高肥力 3)重要的水土保持植物 4)重要的密源植物 2、苜蓿的利用 1)青饲 2)调制成干草 3)制成草粉 4)制成草颗粒 5)生产叶蛋白 3、红豆草的生长习性 1)喜干燥、抗旱、返青早,但耐寒力弱。 2)对土壤要求不严 3)对N肥很敏感,对P肥不敏感 4、白花草木樨和黄花草木樨形态上的差异 1)前者高于后者; 2)前者旗瓣较翼瓣稍长; 3)后者旗瓣和翼瓣等长; 4)前者开花期较后者约迟二周。
5、草木樨的利用 1)饲用 2)荒山治理 3)燃料 6、沙打旺的生长习性及栽培要点 习性:1)抗旱、耐寒、耐盐碱、抗风沙 2)适应性强 3)对土壤要求不严 栽培技术:1)硬实处理 2)粗细整地 3)田间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