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苗瑶民族体质特征比较研究

苗瑶民族体质特征比较研究

来源:智榕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1卷第1期 黔 南 民族 医 专 学报 Vol_21 No.I 2008年3月 Journal of Qiannan Med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Mar.2008 苗瑶民族体质特征比较研究 陆玉炯 刘 静 罗 惠 王 雯 莫永安余跃生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都匀558003)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苗瑶民族体质特征。方法:对8个苗瑶民族群体15项头面部、体部 测量数据和体质指数,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苗瑶民族身材矮小,圆头型。 群体间体质测量指标变异较大。结论:苗瑶民族群体体质特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这对探讨南方民族 群体间的渊源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多样性;体质特征;苗族;瑶族 【中图分类号】Q 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983(2 ̄S)01—0001—05 Comparative study on physical characters of Miao and Yao nationalities Lu Yuifong,Liu jing,Luo Hui,Mo Yongan,Wang Wen,Yu Yuesheng, (Qiannan Med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Duyun Guizhou 558003)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physical characters of Miao and Yao nationalities.Methods:Ac— cording to 1 5 indices of head,face and body,cluster analysis were used by SPSS1 3.0 statistic software pack— age.Results:Miao and Yao nationaliites belong to short and brachycephaly.There are signiifcant differences of physical indices among Miao and Yao ethnic populations.Conclus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a— bundant diversity of physical characters in Miao and Yao nationalities.Those of that ware playing important roles to explore the origins of ethnic populations in southern China. 【Key words】Diversity;Physical character;Miao nationality;Yao nationality 张振标¨ 、刘武等 分别根据现代中国人 的迁徙,融合,分化而使其血缘关系高度混杂, 头面部体质特征和颅骨测量资料,提出将现代中 其体质特征与他们居住的地理距离呈平行关系, 国人分成南北两大类型,与赵桐茂等 根据我 以及历史上迁徙频繁的民族,其体质特征具有丰 国40个民族群体血液免疫球蛋白异型Gm因子 富的多样性。据史籍记载,苗族和瑶族先民与古 的分布情况,将中华民族分成南北两大人群的结 代“南蛮”族系有一定渊源关系。我国苗瑶民 果一致。但刘武等研究特别强调南北地区性差异 族现今“大杂居,小集聚”的分布格局,与其 是一个由北向南的逐渐过渡变化,即存在有很大 先民的频繁迁徙事件密不可分。为此,本文根据 的交叉与重叠范围。黎彦才等 根据我国33个 苗瑶民族体质人类学研究的文献资料,对其体质 少数民族群体头面部测量指标,认为现代中国人 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为进一步探讨南方少数民族 体质特征可分为三大类型,即北部类型、南部类 群体间的渊源关系及其体质特征多样性提供参考 型和藏彝走廊类型。郑连斌等 对我国23个群 依据。 体头面部和体部指标进行聚类分析,证实了中国 1 材料和方法 人体质除南北两大类型外,还有第3种类型的存 1.1材料资料来源于陈翁良等" 报道的贵州 在。余跃生等 将南方24种民族30个群体的 台江苗族、余跃生等 报道的贵州王卡苗族、 l0项头面部体部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余发昌等 报道的云南禄劝苗族、任家武等¨ 起源于古代不同族系的南方少数民族,经过长期 报道的湖南凤凰苗族、庞祖荫等¨ 报道的广西 基金项目:黔南州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族研究基金和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基金 通讯作者:余跃生,E—mail:yys8788788@sohu.cor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1卷 黔南 民族 医 专 学报 第1期 德峨苗族、广西大瑶山瑶族[ ]、王齐家等 ” 报道的湖 最小宽、容貌面高、形态面高、面宽、口裂宽、鼻宽和 身高9项指标,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聚类分 析。不同民族间同一指标差异比较采用“检验。 南江华瑶族,以及罗我刚等 报道的贵州荔波县与广西 南丹县交界地带的白裤瑶。对其头长、头宽、额最小宽、 容貌面高、形态面高、面宽、口裂宽、鼻宽、下颌角间 2 结果 宽、肩宽、骨盆宽和身高12项头面部、体部测量数据, 以及头长宽指数、形态面指数和鼻指数3项体质指数进 苗瑶民族8个群体体质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见 图1和图2。 行整理,数据见表1。 1.2 方法根据8个苗瑶民族群体的头长、头宽、额 王卡苗族 白裤瑶 禄劝苗族 德峨苗族 台江苗族 大瑶山瑶族 江华瑶族 王卡苗族 白裤瑶 大瑶山瑶族 台江苗族 禄劝苗族 江华瑶族 德峨苗族 凤凰苗族 25 2O 15 1O 5 0 凤凰苗族 25 20 15 10 5 0 图1苗瑶民族男性群体体质特征聚类图 3 讨论 图2苗瑶民族女性群体体质特征聚类图 0.05),其他民族群体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或P<0.01)。德峨苗族与台江苗族、大瑶 山瑶族和江华瑶族,以及禄劝苗族和江华瑶族之 间面宽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民族群 体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01)。台江苗族与白裤瑶和江华瑶族,王卡苗 族与大瑶山瑶族和江华瑶族,以及凤凰苗族与大 瑶山瑶族间口裂宽差异不明显(P>0.05),其 他民族群体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王卡苗族与台江苗族和凤凰苗族, 3.1头面部、体部测量指标比较 3.1.1 男性群体间比较 除王卡苗族与禄劝苗 族,以及白裤瑶与德峨苗族和大瑶山瑶族之间身 高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他民族群体 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大 瑶山瑶族与台江苗族、凤凰苗族和江华瑶族,禄 劝苗族与王卡苗族和白裤瑶,湖南苗族与大瑶山 瑶族和江华瑶族头长间差异不明显(P>0.05), 其他民族群体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王卡苗族与禄劝苗族和江华瑶族, 禄劝苗族与江华瑶族,以及大瑶山瑶族与德峨苗 族和白裤瑶之间头宽差异不明显(P>0.05), 其他民族群体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禄劝苗族与德峨苗族和江华瑶族, 德峨苗族与大瑶山瑶族和江华瑶族,以及大瑶山 以及禄劝苗族与江华瑶族间鼻宽差异无显著性 (P>0.05),其他民族群体间差异明显(P< 0.05或P<0.01)。王卡苗族与禄劝苗族、德峨 苗族、大瑶山瑶族和江华瑶族,禄劝苗族与德峨 苗族和大瑶山瑶族,以及德峨苗族江华瑶族之间 下颌角间宽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 瑶族与江华瑶族之间额最小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民族群体间差异明显(P< 0.05或P<0.01)。王卡苗族与白裤瑶,禄劝苗 族与德峨苗族,以及大瑶山瑶族与江华瑶族之间 0.05),其他民族群体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或P<0.01)。各民族群体肩宽之间差异明 显(P<0.01)。德峨苗族与白裤瑶骨盆宽间差 异不明显(P>0.05),其他民族群体间差异具 有显著性(P<0.05或P<0.01)。 容貌面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民族 群体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O1)。台江苗族与王卡苗族,以及凤凰苗族与 大瑶山瑶族形态面宽间差异无显著性(P> .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l卷第1期 2008年3月 V01.2l No.1 Mar.2()08 皿 砾 甄 嶙 拭 n 甄删霞聒 ,聒阻冰 砾 Ⅱ 一 敲 ∞ 蹿 旧惺旧 馆旧 粗 一 \f/嘣器 旧 啦 拭 惺亦 ∞. 卜 .0∞ n . ∞ . ∞寸. _【_【. 寸. ∞ _【 . 。_【 . .卜n 寸卜.0 卜寸.n寸_【 ∞ . _【_【 g_【 卜n. 卜_【 。 .0_【_【 0∞。.g_【 . n ∞ .∞寸 8.∞cI J ∞ ._【∞ n。.卜 n∞. ∞—。。.卜 —导.8寸 .∞。_【 。_m a 黔 导.葛 ∞寸. _【 .c8 。 . 。∞. . 。_【 f Q 白 寸。. n . ∞ 。 ._【∞ . 卜 。卜. n 卜 .卜。_【 盯 民肌 . 。 .∞∞ cz._【∞ . . n _【 _【。_【 。 .M 族甜 寸. 卜 .【_。_【. 。.n∞ ∞卜. ∞._【卜n .医 cc. .。。_【 。.c8 荨.6 8. 葛 . 专 e 。一. 。 . ∞ 。 . ∞ ∞ _【 .荨 .∞。_【 。 .学 艮{.N n a 。 。卜 。 . ∞ 。 _【∞ ∞ . ∞ .cIn ∞._【。_【 。 .叽 .910_【 a ∞ .∞ .∞∞ 寸n.0∞ . 寸 . n .∞0_【 寸n. n 卜n.n0_【 _【0.卜卜 寸_【.n 0∞.n∞ _【 .∞ ∞_【.卜∞n ∞ .. 0_【 寸. 卜 n.n n .卜卜 ∞0.∞ n0..寻n 寸. 0_【 【. 寸 _【—。。.∞n 。寸.。 .n荨_【 。 . 。 ..寸n _【 卜. n 寸_6 !∞ . n g.. 寸.寸。 _【。 .卜n. 。.。 ∞。 _【 寸  _【 ∞_【. n  ! .葛 g._【寸.∞ _【n .∞n 寸. 0 _【卜 . n _【 ._【.卜 _【 卜. n _【n∞. 寸_【卜∞.∞n 卜_【. _【 n. 寸 0寸.0. ∞寸_【 ∞.nn 卜n.。n.。 _【  _【_【 ∞ .∞n_【 .c0_【  _【_【 ∞ ∞。_【 g.导_【 葛. cI 0寸_【  n_【【 n0. n_【 n0_【【_n.n _【 . _【  _【_【 。.卜∞_【  。_【 。 .。 _【 寸. ∞_【 . _【_【 c6.【_∞_【 .∞ _【 卜 . ∞_【 6。_【 .  _【 ∞_【.【_ _【 ._【_【_【 _【 . . _【_【 卜 .【_∞_【 n0_【 0 .n卜_【 n _【 ._【∞_【  _【_【 .寸卜_【 .寸_【_【 n卜. ∞_【 . ._【 n寸.寸卜_【 ・3・ n. 。_【 。_【.害_【 。n.。—6_【 60. . _【 葛. _【 .害_【 .6 0.n0_【 卜.∞ n . 0_【 ∞n. 0 .卜0_【 寸_【. 0_【 。 _【n.∞寸 8.8.n_【【.  ∞_【 寸 ∞。.卜_【c. . 。 ._【 . 【_. 0.n.。—6.. 寸 卜∞. 寸 0∞.0._. 寸 卜n.0 ∞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l卷 黔 南 民族 医 专 学报 第1期 头面部指数比较:台江苗族与禄劝苗族、 德峨苗族和江华瑶族,王卡苗族与禄劝苗族、凤 凰苗族和德峨苗族,以及德峨苗族与禄劝苗族和 风凰苗族头长宽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P> 禄劝苗族与王卡苗族和德峨苗族下颌角宽间差异 不明显(P>0.05),其他民族群体间差异具有 显著性(P<0.05或P<0.O1)。凤凰苗族与白 裤瑶肩宽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民 族群体间差异明显(P<0.05或P<0.O1)。王 0.05),其他民族群体间差异明显(P<0.05或 P<0.O1)。各民族群体间形态面指数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O1)。禄劝苗族与德峨苗族, 卡苗族与禄劝苗族骨盆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民族群体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或P<0.O1)。 以及凤凰苗族与白裤瑶鼻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其他民族群体间差异明显(P< 0.O1)。 3.1.2女性群体间比较除台江苗族与德峨苗 族,王卡苗族与禄劝苗族,以及凤凰苗族与大瑶 山瑶族之间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 0.05),其他民族群体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或P<0.O1)。凤凰苗族与江华瑶族,大瑶 山瑶族与凤凰苗族、德峨苗族和江华瑶族,以及 白裤瑶与王卡苗族和禄劝苗族头长间差异不明显 (P>0.05),其他民族群体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或P<0.O1)。台江苗族与王卡苗族、 德峨苗族、大瑶山瑶族和白裤瑶,禄劝苗族与江 华瑶族,凤凰苗族与江华瑶族,德峨苗族与王卡 苗族和大瑶山瑶族,以及白裤瑶与德峨苗族和大 瑶山瑶族头宽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 他民族群体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O1)。王卡苗族与白裤瑶,大瑶山瑶族与 江华瑶族,德峨苗族与大瑶山瑶族和江华瑶族额 最小宽间差异(P>0.05),其他民族群体间差 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O1)。王卡苗 族与禄劝苗族和江华瑶族,凤凰苗族与德峨苗 族,大瑶山瑶族与江华瑶族和白裤瑶,以及江华 瑶族与白裤瑶间容貌面高差异无显著性(P> 0.05),其他民族群体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O1)。禄劝苗族与江华瑶族, 大瑶山瑶族与白裤瑶间形态面高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其他民族群体间差异具有显著 性(P<0.05或P<0.O1)。德峨苗族与大瑶山 瑶族面宽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民 族群体间差异明显(P<0.05或P<0.O1)。王 卡苗族与台江苗族和白裤瑶,禄劝苗族与江华瑶 族口裂宽间差异不明显(P>0.05),其他民族 群体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O1)。 台江苗族与王卡苗族,德峨苗族与大瑶山瑶族鼻 宽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民族 群体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O1)。 ・d・ 头面部指数比较:台江苗族与禄劝苗族和江 华瑶族,以及禄劝苗族与德峨苗族和江华瑶族头 面部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民族群 体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O1)。王卡苗族与白裤瑶,以及禄劝苗族与 江华瑶族形态面指数间差异不明显(P>0.05), 其他民族群体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O.05或 P<0.O1)。各民族间鼻指数差异均具有极显著 性(P<0.O1)。 3.2身高与头面部、体部指数分型 3.2.1男性人群比较依身高均数,除凤凰苗 族为亚中等身材外,其他7个群体均为矮型。按 头长宽指数均数,台江苗族、王卡苗族、德峨 苗族、禄劝苗族、江华瑶族以及白裤瑶为圆头 型,凤凰苗族为中头型。分型比例,台江苗族、 王卡苗族、德蛾苗族、禄劝苗族、白裤瑶、凤凰 苗族以圆头型为主,前四者以中头型次之,后两 者特圆头型次之。江华瑶族以中头型为主,圆头 型次之。按形态面指数均数,大瑶山瑶族为超阔 面型,台江苗族和德峨苗族为阔面型,禄劝苗族 为中面型,江华瑶族为狭面型,王卡苗族、白裤 瑶和凤凰苗族为超狭面型。分型比例,台江苗族 以超阔面型为主,阔面型次之;德峨苗族以阔面 型为主,超阔面型次之;禄劝苗族以中面型为 主,狭面型次之;江华瑶族以狭面型为主,中面 型次之;王卡苗族、白裤瑶和凤凰苗族以超狭面 型为主,狭面型次之。按鼻指数均数,台江苗族 和大瑶山瑶族为阔鼻型,王卡苗族、白裤瑶和凤 凰苗族为中鼻型,德峨苗族和禄劝苗族为狭鼻 型。分型比例,台江苗族、王卡苗族、白裤瑶和 凤凰苗族以中鼻型为主,前两者阔鼻型次之,后 两者狭鼻型次之;德峨苗族以狭鼻型为主,中鼻 型次之。 3.2.2女性人群比较依身高均数,除大瑶山 瑶族和凤凰苗族为亚中等身材,其他6个群体为 矮型。按头长宽指数均数,台江苗族、王卡苗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1卷第l期 黔南 民族 医 专 学报 Vo1.2l No.1 2008年3月 Journal of Qiannan Med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Mal".2008 族、德峨苗族、禄劝苗族、凤凰苗族为圆头型, 参考文献 白裤瑶、江华瑶族为中头型。分型比例,台江苗 [1] 张振标.现代中国人体质特征及其类型的分析 族、王卡苗族、禄劝苗族和凤凰苗族以圆头型为 [J].人类学学报,1988,7(4):314—323 主,前两者分别以狭头型和特圆头型次之,后两 [2] 刘武,杨茂有,王野城.现代中国人颅骨测量特征 者中头型次之;白裤瑶、德峨苗族和江华瑶族以 及其地区性差异的初步研究[J].人类学学报, 1991,10(2):96—106 中头型为主,白裤瑶长头型次之,后两者圆头型 [3] 赵桐茂,张正梁,朱永明,等.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 次之。按形态面指数均数,大瑶山瑶族为超阔面 GM因子在四十个中国人群中的分布[J].人类学 型,台江苗族和德峨苗族为阔面型,王卡苗族、 学报,1987,6(1):1—9 江华瑶族和禄劝苗族为狭面型,白裤瑶和凤凰苗 [4] 黎彦才,胡兴宇,汪澜.中国33个少数民族(部族) 族为超狭面型。分型比例,台江苗族以超阔面型 体质特征的比较研究[J].人类学学报,1993,12 为主,阔面型次之;德峨苗族阔面型为主,中面 (1):49—54 型次之;江华瑶族和禄劝苗族以中面型为主,狭 [5] 郑连斌,陆舜华、我国23个群体体质和聚类分析与 面型次之;王卡苗族、凤凰苗族和白裤瑶以超狭 主成分分析[J].人类学学报,1997,16(2):151— 面型为主,狭面型次之。按鼻指数均数,大瑶山 158 瑶族为阔鼻型,王卡苗族、白裤瑶、德峨苗族、 [6] 余跃生,任光祥,戎聚全,等.贵州布依族体质人类 凤凰苗族为中鼻型,禄劝苗族为狭鼻型。分型比 学研究[J].人类学学报,2005,24(3):204—214 [7] 陈翁良.贵州台江县苗族的体质特征[Gl//陈国 例,台江苗族、王卡苗族、白裤瑶和凤凰苗族以 强,林嘉煌.人类学与应用.上海:学林出版社, 中鼻型为主,前两者阔鼻型次之,后两者狭鼻型 1992:267—282 次之;禄劝苗族以狭鼻型为主,中鼻型次之;德 [8] 余跃生,陆玉炯,罗载刚,等.贵州王卡苗族体质人 峨苗族主要为狭鼻型和中鼻型。 类学研究[J].人类学学报,2007,26(1):54—63 3.3聚类分析 [9] 余发昌,李明,刘冠豪.云南苗族的体质特征研究 从图1中可以看出,8个苗瑶民族男性群体 [J].人类学学报,1994,13(4):321—326 被分为三组:王卡苗族与白裤瑶聚为一小组,禄 [10] 任家武,李严斌,唐茂林,等.湖南苗族体制特征 劝苗族与德峨苗族聚为另一小组,尔后,两小组 [J].人类学学报,1996,15(3):260—262 聚为第一组;台江苗族与大瑶山瑶族聚为一小组 [11]庞祖荫,李培春,梁明康,等.广西德峨苗族、彝族 后与江华瑶族聚为第二组;凤凰苗族独为第三 体质调查[J].人类学学报,1987,6(4):321—335 [12] 邵象清.人体测量手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 组。女性群体体质特征分类情况与男性基本一 社.1985:202—427 致,见图2。不同的是大瑶山瑶族、台江苗族与 [13] 王齐家,刘配泉,范松青,等.湖南省江华瑶族自 王卡苗族和白裤瑶聚为第一组,禄劝苗族、德峨 治县瑶族人体质人类学初步研究[J].人类学学 苗族与江华瑶族聚为第二组。结合体质测量数据 报,1983,2(4):356—66 和指数综合分析,苗瑶民族群体身材矮小,圆头 [14] 罗栽刚,杨家力,余跃生,等.白裤瑶体质人类学 型。群体间体质测量指标变异较大,而具有丰富 研究[J].人类学学报,2003,22(2):150—160 的多样性,这对探讨南方民族群体间的渊源关系 具有重要价值。 (2008—03—15收稿)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