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013年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 年 月 日第 周 星期 - 1 -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课 题 笑 教学目标 了解笑的功能与作用; 科学小品的文体特点 教学过程 1、作者 高士其(1905~1988)作家。主要从事科学文艺创作。 2、科学小品 即文艺性说明文,但它与文艺作品不同,它运用文艺手法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切实可靠的知识,而不是塑造形象,因此也称之为生动说明文。 科学小品是科普创作中的轻骑兵。它方便 、灵活,适应面广,既可 “小题大做”,也可 “大题小做”;它可在各学科之间纵横驰骋,甚至将自然科学、现实生活、社会科学联为一体。它融说理、抒情于一体、一身而兼有杂文的犀利、论文的深刻、散文的情致、随笔的轻松、诗的醇郁。所以一篇好的科学小品,在较小的篇幅里有很大的容量,有立体感和纵深感,令人 “俯而读,仰而思”“执卷流连,若难遽别”。 3、 写作背景 本文最初发表在于1981年4月15日的《光明日报》。此时,“文化大革命”已结束4年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们生活正在得到改善,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影正逐渐散去,笑容又回到人们脸上。重新焕发了写作热情的作者,尽管年已76岁,残疾的身体多病虚弱,却以欢快激昂的笔调写下了这篇充满笑意的科普短文。 4、感悟 (1)、结构分析 本文共个29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8): 首先从生理功能入手,阐述了“笑”对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 第二部分(9-22):作者将“笑”的“功能”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第三部分(23-29):作者用散文诗般的语言给予“笑”以热烈的讴歌 ,并表达“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的美好愿望,这正是作者奋斗一生的最高目标。 (2)、画结构图 ┏生理功能 → 笑促进人体健康 ┓ 心 ┃ ┃ 情 笑 ┫社会功能 → 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说“笑”的功能 ┣ 愉 ┃ ┃ 快 ┗热烈讴歌:→ 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 (美好愿望)┛ 5、问题探究 作者在文章结尾发出“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的美好祝愿。阅读课文,简要说说“笑”能给人们的身心和社会生活代理哪些益处? 【明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笑”能促进人体健康,因为人在笑时,能使身体有如下反映:扩张胸肌,产生胃液,促进血液循环,时人的精神饱满。在社会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文中从笑的哲学、笑的本质、笑的现象、笑的内容和笑的形式作了深入分析,证明在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及艺术和文学上,都离不开“笑”,“笑”的作用是十分广泛的,它是人们正常生活中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心情愉快的一个表现,也是社会生活和谐化的一个标志。 请体会教学设计>文章最后一部分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的作用? 【明确】文章最后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字显得更亲切生动,富有感染力。一般地说,比喻的作用有二:一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一但是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帮助人深入理解。有些说明道理的比喻也有使语言形象化的作用。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可以使所写内容更形象生动,正确地运用拟人,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这一点也正好体现了高士其作品的特色。 6、小结 本文是高士其先生写的一篇关于“笑”的科学小品文,写了“笑”的各方面的功能。当时,作者的遭遇是坎坷的,而且年事已高,身体残疾多病,但他给我们带来的是欢笑和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不仅知道了“笑”的有关科学知识,以及“笑”给人们身心和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好处,还了感受到了作者的闪光的精神:面对挫折不自卑,永远做一个乐观的人,微笑面对生活的挑战、人生的挫折。 教学反思 正安县俭坪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2012年—2013年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 年 月 日第 周 星期 - 2 -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课 题 南州六月荔枝丹 教学目标 说明方法-引用;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一、导入 [多媒体显示荔枝特写镜头] 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屏幕上的这种鲜艳诱人的水 果,它被人们称为水果之王,它叫——(学生齐答:荔枝)。 请仔细观看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眼中的荔枝,也可以虚拟情境,向从未见过荔枝的人介绍荔枝,或向从未品尝过荔枝的人推荐荔枝。(请同学发言) 二、作者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三、字词正音 红缯zēng 紫绡xiāo 瓤ráng 醴酪lǐlào 龟裂jūn 绛囊jiàngnáng 渣滓zhāzĭ 萌蘖mãngniâ 四、强调引用这一说明方法的重要性(引用了大量的诗文典故) 我们学过许多种说明方法,可已掰着指头数一数,我们学过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比喻);作比较(对比);引言论(引用);列数字;下定义;分类别。引用就是其中的一种。而在我们这篇课文里,它更可谓独领风骚,大放异彩。 找出文中引用的诗词典故,在下面划上横线或者波浪线。(约2分钟) 总共大概有十二处之多,让我们一起来分析探讨他们的作用和妙处。 五、由引用手法的作用入手具体分析文意 1、儿时质疑白居易《荔枝图序》: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投影荔枝干、当场剥开] 作用:以此引入话题,亲切活泼,符合阅读心理。原原本本引用为后文提出不同看法提供依据。 2、 练习形式:课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诗句来说明有关荔枝的知识,试指出下列引诗的具体说明对象。[见课件] 通过观看图片、原文等方式指出说明对象,进而概括出引用文字所在自然段的大意。知道了引用文字的用处,这一自然段说明的重点就自然而然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3、 引用的作用 这些引用确凿可信,有极富韵味,给单调的说明文增添了亮色,使其显得生动活泼,富有文采。 六、速读课文,筛选各段关键信息,概括段意。 快速地通读全文,筛选各段关键信息,有的刚才我们已经通过引用的作用分析过了,有的还没有分析,但信息点也比较明显。请用一个词或一个词组概括出每段的段落大意,并将其用“——”串成一条直线。 1、[实物投影仪投影] 参考:质疑《荔枝图序》——外壳——颜色——果形——大小——膜——肉——不耐贮藏——核——花——产地——品种(图谱)——移植——发展前景 2、展示教师概括的结构图。[见课件] 3、重点考察巩固:看图(荔枝的果实)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七、随堂练习 指出各段所用的说明方法。 八、布置作业(课外练习) 1、 筛选课文主要信息,把这篇文章改写成一段一百字左右的平实的说明性文字。 2、 课外阅读几篇科学小品,如《螳螂猎食》、《天鹅》、《葵与向日葵》、《马铃薯》等,体会其科学性、文学性。 正安县俭坪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2012年—2013年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 年 月 日第 周 星期 - 3 -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善待家园 课 题 教学目标 地质灾害及其“人祸”的主要原因;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及题目解说 本文是《国土资源报》记者吴岗写的报告文学,发表于2001年第6期《啄木鸟》杂志。作者以令人触目惊心的大量事实,展示了我国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呼吁每个公民善待自己,善待家园。 二、感悟 结构分析 本文除导语、结语外,主体共有3个小节,归纳如下: 导语:作者以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展示了我国地质灾害的严重后果,点出“人祸”是主要原因。 第一部分(标题1):“珊瑚礁不仅仅是美丽的”,主要披露了海南省文昌市80%珊瑚礁海岸带遭到严破坏的情况。 第二部分(标题2): “大山是知恩图报的”,以北京延庆县的两个山村的不同遭遇为例,说明注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标题3): “裸露的土地就像裸体的我们自己”,揭示了垦草种粮、过度放牧造成内蒙古草原大面积沙漠化,生态日益严重。 结语:作者再次呼吁“善待家园,就是善待自己”,“防治地质灾害是每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尾呼应。 三、探究 1、为什么说“人祸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试用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明确】全文除导语和简短的结语之外,主体由三部分组成。 在导语中,作者对地质灾害作了简要介绍之后,便以一组令人震惊的数字警示我们: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主体部分的第一节“珊瑚礁不仅仅是美丽的”,主要披露的是海南省文昌市80%的珊瑚礁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其原因一是挖珊瑚礁当作旅游纪念品卖钱,另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以珊瑚礁为原料烧石灰,个人的腰包鼓起来了,而“海岸线的天然屏障就这样被破坏了”,要想恢复“至少要等上一千年”。 第二节“大山是知恩图报的”,以北京延庆县两个山村的不同遭遇为例,说明了注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地质条件相当恶劣的东三岔村,由于村民对大山进行了综合治理,抵抗住了特大暴雨的袭击,如今像一个景色宜人的森林公园;而相距仅八公里的松树沟村却在同一场大暴雨的袭击下诱发了泥石流,成了碎石的世界,失去了自己的家园。 第三节“裸露的土地就像裸体的我们自己”,揭示了垦草种粮、过度放牧造成内蒙古草原大面积沙漠化,生态危机日益严重。 作者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说明了一个同样的事实:人祸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 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治地质灾害? 【明确】作者希望每个公民都认识到地质灾害的严重性,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善待我们的家园;希望不要以急功近利的行为去破坏生态平衡;希望有关领导和群众都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进行环境综合治理,以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3、教学设计>文章中用了大量的数据,有什么作用? 【明确】教学设计>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数字,充分说明了我国地质灾害的广泛性、严重性,增强了教学设计>文章的说服力,使人们受到强烈震撼,从而激发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阅读本文,你如何理解“善待家园”的意义?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善待家园”就是要人们自觉地保护环境,合理地利用资源,时刻有责任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我认为作者是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的人,他的用事实说话,自始至终饱含激情,站在时代的高度,奋力呼喊的有志之士。 4、哪些“人祸”可引发地质灾害? 【明确】人祸已经成为我国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肆意采伐树木、随意开垦、过度放牧等使天然植被被破坏会导致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沙尘暴增多,过渡不合理、不科学地采矿会导致煤岩和瓦斯突发;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地面沉降,威胁城市安全;修路切坡,建筑切坡,会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 人类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呈逐年上升趋势,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往往造成地质灾害,毁坏自己的家园。所以,天灾难免,人祸能防,我们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四、小结 本文作者以令人触目心惊的大量事实,无可辩驳的确凿数字,展示了我国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揭示了“人祸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呼吁每个公民善待自己,善待家园,把防治地质灾害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语文实践 围绕“怎样做一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公民”这一主题,设计语文实践活动。 建议: 1、设计3—5段有关“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宣传标语。 2、向本地区中小学生发一份“保护家园,从我做起”的倡议书。 (投影仪“防治地质灾害,保护美好家园”的有关资料,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 六、作业 以“环保”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组织班级“我与环保”专题演讲比赛。 教学反思 正安县俭坪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2012年—2013年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 年 月 日第 周 星期 - 4 - 授课教师 课 题 教学目标 授课班级 龙永图趣说WTO 了解中国加入WTO的重要意义;规则意识的必要性;类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介绍中国WTO首席代表龙永图及中国入世背景 1、中国入世背景简介: 2001年11月11日,在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之后,我国终于完成了加入世贸组织的所有法律程序,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定,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2、中国WTO首席代表龙永图简介:龙永图(生于1943年5月),湖南长沙人,在贵州贵阳长大,他是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 原博鳌亚洲论坛理事、秘书长;现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 二、整体感知 1、字词 匍(pú):匍匐(fú):爬行。 无所适从:不知道依从谁好;不知按哪个办法做才好。 韬(tāo)光养晦(huì):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比喻隐藏。养晦,隐居待时。 2、基本明确各部分主要内容和说明方法: 第一部分:说明中国加入WTO的一个好处。 第二部分:说明中国必须加入世界经济主流,并且要遵守国际通行的规则。 第三部分:说明遵守国际通行规则的必要性。 第四部分:说明树立规则意识是一种社会责任,中国要经过长期的努力。 第五部分:说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应逐步进入世界跨国公司的生产环节和销售渠道,进而争取有所作为。 从五个部分的小标题可以看出,龙永图主要是运用类比的方法“趣说”中国加入WTO的复杂道理的。 三、查阅工具书,了解什么是“类比”,并思考“类比”法在文中的作用。 四、小组讨论交流 文中如何运用类比的方法说明复杂的道理的?举例说明。 讨论后交流,明确: 1、第一节以两个人打架这一形象比喻来说明中国加入WTO的一个好处是有利于解决贸易摩擦和纠纷。 2、第二节以篮球比赛这一形象比喻来说明,如果中国想加入世界主流,首先得遵守国际通行的规则,然后才能谈改变规则的问题。 3、第三节以卖菜的小贩作比,我们想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流,不遵守规则是行不通的。 4、第四节举小孩冲马桶的例子,强调树立规则意识在我们中国是长期的任务。 5、第五节以打工仔为例,我们应敢于给世界上大的跨国公司当帮手、打工,慢慢地进入它的生产环节和销售渠道,最后才能有所作为。 教师点拨: 龙永图运用类比的方法,以生动形象的比喻,风趣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透辟深刻地解说了中国“入世”的重要意义,表现出他对有关政策的熟习,也表现了他高超的语言技巧。学习本文,也让我们感受到他深深的爱国之情。阅读本文,我们还能从中得到许多启示,如树立规则意识等。 五、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一)重难点句子 1、“由于目前我国经济比较弱,美国等西方国家比较强,面对面解决处于不利的地位,我们便希望把问题拿到WTO多边机制去解决。”这句话是说加入WTO以后,有利于中国解决贸易摩擦和纠纷,由世贸组织为我们主持公道。 2、“中国要加入WTO就要做出遵守WTO规则和逐步开放市场的承诺,目的是为了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流。”这句话是说中国要加入WTO,首要问题要学会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否则自己要吃大亏的。 (二)对课文第三节第2段的诠释 第2段是讲中国要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流,要把生意做大,就一定要进入市场,而进入市场就要遵守市场的规则,还要和方方面面搞好关系,这样才能成为市场上有头有脸的人物。中国加入WTO也是如此,不遵守规则是行不通的。 六、写作特点 表达方式:生动的说明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词语运用:浅显、通俗、形象的语言,将说明对象说明得生动、易懂。 中心表达:龙永图以形象生动的比喻、风趣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透辟深刻地解说了“入世”的重要意义。 写作借鉴: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说明,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我们在写作说明文时值得学习的地方。WTO对中国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字眼、抽象的词语,到底中国加入WTO有何好处呢?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让人们明白呢?龙永图先生采用生动的比喻、幽默的语言进行了说明。如在讲中国加入WTO的一个好处是有利于解决贸易摩擦和纠纷,他生动地说:“一个大个子和小个子发生矛盾时,大个子最喜欢两个人面对面解决,把小个子拉到阴暗的角落里单挑,狠揍一顿,小个子则希望把冲突拿到人多的地方去,希望有人主持公道,请大家来评评理。所以,我们是愿意使用WTO的多边争端解决机制的。”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问题解释的通俗易懂,这是我们写作说明文时值得借鉴的地方。 七、当堂练习 1、“小孩冲马桶”的例子给你什么启示? 2、“WTO与打工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示:1、一个人应有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遵守规则的习惯,这样的品质非常可贵。 点拨:注意从文中找作者的观点、看法,这样更有利于我们把握正确答案。 2、一个人要想大有作为,就不能怕丢面子,就要有一种埋头苦干的精神,要有谦虚学习的态度。 点拨:把握作者在文中的思想。 八、布置作业 以“规则”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自己对树立规则意识的见解。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