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激发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学好历史

激发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学好历史

来源:智榕旅游


激发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学好历史

【摘要】 本文从农村中学的实际出发,简要叙述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从导语设计,插图的运用,疑问的设计三方面进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学好历史。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历史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是比较枯燥的一个学科。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在尝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结合初中历史第一册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还不成熟的做法与体会。 1.巧设导语,引发兴趣

不论是哪个学科,那一节课,开课的导语都很重要。“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说的并不夸张。作为一名出色的教师要尽可能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而且要尽力做到每一节课的导入都有新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我在教第1课《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时,我设计了这样导语:“同学们,你们读过历史故事吗?(学生读过的肯定不少)那么,你知道刘备、李世民、岳飞、孔子……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 ?”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学生的回答很多都不够准确。这时,我先指出以上个别人物(时间关系不能一一去说)分别属于那个时

期,以及他们的大体情况。接着说:“对于历史人物,光知道一些简单情况是不行的,我们必须深入了解,从而掌握他们的具体情况才行。历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光耀千秋;有的遗臭万年。”此时,我板书第1课课题《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导入新课。然后我指导学生看课文《刘胡兰》、《 秦桧》的插图。进而激励学生:“你们一定都读过他们的故事,你能讲一下有关他们的故事吗?”(学生回答)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巧用插图,增强兴趣

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是现行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有效运用课文中的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插图很多,教师不可能一一讲解,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进行选择。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 。如:第8课中的《商鞅舌战图》,因为“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所以用好《商鞅舌战图》,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我在讲课时,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间的就是秦孝公。商鞅,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变法的大臣辨论。你看他手拿竹简,引经据典,振振有词。他响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

坐在他对面的是两个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坐不安席。这一场历史性大辩论,最后由秦孝公作决定:他说:“商鞅说得对,就按商鞅说的去办”。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精力集中,兴趣浓厚。 3.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思源于疑。我在讲授第19课《昌盛的秦汉文化》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和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时,我先提问:“大家都知道,纸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谁能够说出首先发明纸的国家和时间?”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后,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我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学生回答后,我简要向学生介绍在纸张发明前我国书写材料的变革……继而我又提出第三个问题:“与纸相比,竹木简和帛的缺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竹木简太笨重,帛的价格昂贵”后,我指导学生看彩图27“汉代木简,”指出这就是汉代以前的书。看到这种用绳子串木简做成的书,引发了学生很大的兴趣,这时我又加上一句话:“要是你们的书包里的学习材料还是木简的话 ,该有多少木简?会有多重?”学生听后,情不自禁地议论纷纷,都感到纸的发明太伟大了。我紧接着提出第四个问题:“西汉发明了纸,为什么东汉蔡伦又要改进造纸术?”(教材未涉及此问题,学生不知道。)我告诉学生:“在蔡伦之前造的纸质量差,易脆裂,厚薄不一,急需改进。”

我指着《蔡伦》图说:“蔡伦在公元105年改进了造纸,造纸原料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 。”这样环环紧扣的设疑解难,使学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又掌握了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 ——雨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