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活动,感觉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开心,是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下下开始和结束的。下面对本次活动做一些总结: 1. 选材适合幼儿
从孩子们的反应上来看,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欢这次活动,每个孩子都相当投入,连平时一些不爱参与音乐活动,更不喜欢跳舞的小男孩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课件这次活动的选材是非常适合本班幼儿发展和需要的。 2. 音乐欢快,有感染力
不得不提的是整个活动中音乐的选择,每个孩子听到音乐都会有动起来,跳起来的感觉。而且选择的音乐也非常能够帮助孩子们进入游戏情境。比如,一听到低沉的音乐,大家都会情不自禁的有些紧张,会马上放慢动作等。
3. 在第一次活动基础上做了调整 (1) 之前的准备工作,音乐常规的培养
通过观看别的班老师的活动,我觉得首先要对本班幼儿的音乐常规有巩固和加强才行。因此,在活动前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非常注重音乐活动的常规培养。比如,应该如何安静的欣赏音乐。听到一些固定的音乐要做哪些事情等等。用音乐告诉孩子们在活动中应该做什么。 (2) 助教老师的配合
同样是在观摩了上一位老师的活动后,我觉得一次好的音乐活
动,一定是主配班老师合作的结果。因此,在活动前,我们几位参与的老师一起认真备了活动,找到了各自的指导重点。包括音乐怎样放等等。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活动中也就显得很明确和自然。 (3) 幼儿熟悉音乐
因为活动中有孩子们之前没有听过的音乐游戏,如果幼儿并不去熟悉,就会对今天的新活动造成干扰。因此我们选择在每天的活动区中,和孩子们一起玩儿这些音乐游戏,听本次活动中好听过的音乐。这样,当真正的活动开始时,孩子们也就不会被一些无关的因素影响。
(4) 教师的语言尽量精炼,留给幼儿更多听音乐的时间
通过观摩之前的活动,我认为,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应该尽量把语言变精炼。给孩子们打断的时间与音乐做游戏,倾听、欣赏、感知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回归音乐活动的本身。 4. 对于太进入情境或自尊心很强的幼儿,采取怎样的策略
活动中,有一个孩子因为在大熊出来时故意动了一下,结果被大熊抓住带回了山洞。因为孩子比较要强,对于“输了”这个事实,有些不能接受,就不开心地哭了起来。在老师把她从大熊的山洞中救出来后还是不开心。之后的活动中情绪就不如之前高了。因此我认为,在后面的活动中,大熊可以假装抓,不给 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影响,无论是出于恐惧还是出于自尊。 5. 结尾需要进行进一步调整
对于大熊的安慰,孩子们本能的觉得大熊好玩,都用在他旁边,场面有些混乱。如果加上轻柔的音乐,和引导,也许效果会好一些。
6. 大熊在出场前不要让小朋友看到,会吸引幼儿的注意,不专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