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与社会2015年1O月上第28期总第610期 新常态下的公共精神重塑:助力服务型政府建设 徐嘉徽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637000) 【摘要】目前我国正进入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攻坚时期,政府管理处于适应新常态的调试阶段,公共行政人员作为建设 服务型政府的主体,其价值取向将是影响建设成效的关键性因素。公共精神在历史文化和角色利益等侵蚀下产生精神危机, 若不恰当消弭将从根本上腐蚀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成果。为了进一步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主观上必须培育公共行政人员的 “公共人”身份,客观上要推进伦理规范纳入国家法律体系的步伐,发挥公民社会的监督功能,重新定位、逐步引导,实现 新常态下的公共精神重塑。 【关键词】公共精神;重塑;服务型政府;公务员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 设方向,是应对新常态下的政府治理模式转型的内在要求 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建设服务型政府, 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 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这是首次在党的文件中提 *主席重申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中国经济升级换挡、 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明确要求。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和 加力爬坡的进程正在展开。面对新常态,既要深化理解,统 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再次明确提出“发挥政府的主导作 一认识,又要坚持发展,主动作为。实质上就是面对新形势, 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 新任务,新要求,如何运用新认识,新思路,新作为来解决 服务型管理能力。”2012年,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深入推进 新问题,新困难,新挑战。与此同时,需要我国的服务型政 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廉洁高效、人 府建设从传统模式向适应国家政治经济改革发展新常态的模 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是西方行政学在中 式转变。 国发展内化的成果,不是一项短期的改革举措,而是长期的 t在政治经济改革发展新常态历史机遇和大势面前,政府 渐进式的社会工程,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的变化服务 自身的管理和建设将成为决定改革前行道路宽或窄的决定因 型政府的建设也要不断寻求新的建设重点。我国改革进入新 素,官僚主义、官员腐败、行政效率低下、政策执行不落地、 常态阶段,面对新问题、新困难、新挑战,公共精神的重塑 绩效考核等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我国学者在探究这些问题 对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新方向,并对 的成因时认为我国当前公共行政体系的最大挑战来自于公共 新常态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行政的内部,在于公共行政精神的被忽视乃至衰微。 (二)公共精神的重塑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是 一、公共精神对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性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要求 公共精神在广义界定上应分为以公民为主体的社会公共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在于服务性,以实现公民和社会 精神和以政府公务员为主体的行政公共精神。行政公共精神 的公共利益为目标,对公民的合理需要做出及时有效地回应。 的不同于社会公共精神,它是在社会公共精神要求公民自律、 公共行政人员作为提供服务的主体,只有将公共精神包含的 爱国、奉献等精神的基础上要求政府行政人员“用全心全意 服务精神转化为自我的道德信念和行为标准,其服务行为不 为人民服务的理性精神约束公共管理者个人及其一切与公共 再是单纯受着法律等外部力量驱使,而是自身的主观的服务 管理宗旨不相符合的非理性因素,使公共管理者个人融入这 意志驱动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常态化、为人民谋福祉常态 一职业群体之中,实现自我肯定。”具体包括“个人对政府 化、政策执行落到实处常态化。只有将这些服务常态化才能 的目的和前景的看法与信念;关于人类集体事业的性质及如 获得更多的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打造良好的政府形象。人民 何有效地达成集体行动的目标的看法和信念;关于公共生活 的支持和信任也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和谐的建 中的伦理与道德的看法和信念”。即:对基本公共行政价值 设环境,二者相互促进,使实现服务型政府的进程加快成为 的崇尚;对公共行政准则的恪守;对于公共管理的伦理道德 可能。 的内化。本文中,公共精神主要指的是以政府公务员为主体 二、公共精神缺失对服务型政府建设产生冲击的表现及 的公共行政精神。 原因 (一)公共精神的重塑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新的建 公共精神的缺失造成的一系列政府不良表现给社会带来 党建工作形式进行探索与创新,对大学生党建工作进行创新, 内涵式发展Ⅱ】-前溉2013(21). 培育出更多满足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4】徐曼曼.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建工作探讨Ⅱ].成都中 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4). 参考文献 【1】丁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与研究IJ-t.开封教育学院 基金项目:贵州民族大学党建创新主题实践活动项目基 学报,2013(06). 金资助项目。 【2陈令军-2】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Ⅱ】.湘潮 作者简介:周珊(1979.10-),女,贵州人,研究 (下半月),2013(12). 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3】白永生,赵君.提升党员发展质量推动大学生党建工作 ・6・2015.V0L.610.N0.28 青年与社会了破坏性影响,降低了某些政府部门、地方政府的公信力, 破坏了政府形象,造成信任危机,对中国新常态下的服务型 政府建设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究其原因,诚然有体制、机 制问题,但是公共行政人员自身品德、工作动机、工作态度、 工作方法也是造成这种信任危机不可回避的因素。 (一)公共精神缺失的现状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行政人员对于私人利益的膨胀追 求导致其将手中的公共权力部门化、个人化、商品化。具体 表现在:(1)公共职位的商品化交易。政府部门职位随意出 售、买卖,领导干部不能“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钱”。(2) 2015年l0月上g28期总g610期 和社会制度进步的同时,也要反过来保证经济发展的有序化 常态化。 ,(一)加强行政人员的伦理教育,提高职业水平 公共权力的运用对社会各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再 也没有什么能像政府那样对人民的风俗习惯产生如此直接的 影响”公共行政人员是服务型政府的活动决策者、组织者和 实施者,决定着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成果,所以要加强行政职 业伦理的教育工作,深化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意识;加强行 政伦理立法,推进行政伦理制度化,只有将抽象的伦理具化 成硬性的制度才能够为伦理教育提供保障。在公务员队伍建 公共权力寻租滥用。运用公权随意为其提自身谋得利益,贪 腐形式多样。(3)公共工程政绩化。领导干部在任期间不能 因地制宜进行管理建设,公共工程追求“高、大、上”造成 公共资源的不合理使用。(4)行政人员的官僚作风。在具体 设上,选拔录用品行端正和能力优秀者,并且不断完善公务 员的培训教育机制,提高行政人员能力素质,打造一支拥有 较高职业水平的公务员队伍,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人力支 持。 (二)完善法制建设,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工作中拉关系、搞帮派,不能合理理顺与百姓之间的关系, 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除此之外,一些官员生活作风不端 正,理想信念缺失相信封建迷信活动等等都死当下公共精神 缺失的表现。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基础设施,是一种社会结构的根本安 排,是一种价值选择,对社会行为具有根本的规范和导向作 用。因此我们要继续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破除 人治观念的束缚,培育法律意识,树立法律的权威,依法行 政,提高行政效率;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民的参与度,只 有在开放透明的行政环境中,有了公民的积极参与才能塑造 (二)公共精神缺失的原因 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些不和谐的“政府 病症”不断曝光在大众面前,分析这些“政府病症”的病因 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原因: 1.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在我国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中,有优秀的一面,也存 在着一些糟粕的东西,不仅在我国公共精神的培育过程中行 政阻碍,而且在现在也对公共精神产生不可消除的制约作用。 受封建总法制度影响,对社会造成割裂形成等级社会,一些 行政精神,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拓宽民主参与渠道,推进行 政体制改革的进行。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法律、制度支持。 (三)健全监督机制,培育行政责任 现代社会追求的平等、民主等要素被压制;官本位的思想深 入造成法治精神难以萌发生长,使官员一味的拉关系、暗箱 操作,潜规则丛生。 2.民主法制建设的滞后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一些尚处在自我完 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公共行政精神光靠行政人员的内 在自律并不以保证公共行政责任的实现,相反失责的事极易 发生,因此他律在公共行政精神培育过程中不可或缺。要完 善内部监督机制,把各种监督形式结合起来,协调监督和执 行的步伐;要加强社会监督,培育独立的作为第三方的社会 组织进行对政府活动的监督;建立严厉的问责机制,助推公 共行政人员的公共责任精神,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服务理 念。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外力支持。 四、结语 善阶段的制度漏洞对公共精神的发展产生了威胁。民主建设 不够健全导致高度集权的领导制度使一把手的权力过大,加 之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容易造成领导专权、权力滥用甚至 权力寻租,源出于此的特权思想将公权力视为牟利的工具, 缺乏基本的公共精神和民主精神,异化的权力对公共行政的 公共性、合法性构成严重的侵害,从根本上腐蚀着公共行政 精神。我国的法律体系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但是法制观念 并没有深人人心,法律没有在社会生活中展示自身的权威。 3.行政人员的素质仍需提高 公共行政人员是公共行政的代表者和体现者,是公共行 政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 度上决定着公共行政的走向,反映着公共行政的精神面貌, 并且反过来对公共行政精神的实现状况构成重大影响。公共 行政人员在职业伦理观念上缺乏理解和正确的认识。行政知 识、能力有待提高,仍需不断学习。库伯认为公共行政具有 本质上不可避免的政治性,角色的多元化与异质性是公共行 政角色具有政治性的关键原因,因此公共行政必须认识到伦 理关怀的重要性,而责任是行政伦理的关键。公共行政人员 不能够这种特殊的职业伦理意识深入内化成为自己的为人民 服务的思想意识。 三、公共精神重塑:忠实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培育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化的这一历史节点上,我们更需要在 思想观念上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在经济发展引领思想观念 公共精神作为公共行政活动的灵魂,不但关系着政府自 身行政活动的质量,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使得重 塑公共行政人员的公共精神在现今社会政治情绪凸显的背景 下显得尤重要。从主观上要培育公共行政人员的“公共人” 身份,将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想法内化为其职业价值;在 客观上,要将伦理规范纳入国家的法律体系,发挥公民社会 的监督功能,以公共精神在政府部门的重塑为起点,为全社 会的公共精神培育起到示范作用,为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提供精神基石。 参考文献 [11】张成福.论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Ⅱ】.中国行政管 理,1995(5):. [2]张康之公共管理伦理学【I _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 【3]乔治・弗里德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3. 【41樊桂.当前我国公共行政精神培育面临的r.-l题与对策 研究[D】.湖南:湘潭大学,2013. 【5】【美1库伯.行政伦理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 01. [6]f法】霍尔巴赫.自然政治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2015.V0h 610.N0.28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