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才定义的演变与发展

人才定义的演变与发展

来源:智榕旅游
2019年9月第38期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TEACHINGFORUMSept.2019NO.38人才定义的演变与发展刘红梅,张超楠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

的发展过程,对于人才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才定义;演变;发展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8-0066-02

210095)

摘要: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的定义关乎人才引进与发展的基础,回顾总结人才定义

一、历史上“人才(材)”的含义与历史演变

1.我国历史上“人才(材)”的含义。历史上有关“人才”的含义是多种多样的。王充《论衡·累害》“人才高:下,不能钧同。”刘知几《史通·叙事》“故知人才有殊,:相去若是,校其优劣,讵(岂)可同年?”这里的人才是指人的才能。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则天下之:人才,不胜用矣。”葛洪《抱朴子·逸民》“褒贤贵德,:乐育人才。”这里的人才则是特指有才学的人。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楷人才寝陋,兼无德行。”《渔樵记》第一折:“有妻是刘家女,人见他生得有几分人才,都唤他做玉天仙。”这里的人才二字则是指人的容貌。

2.“人才(材)”概念的历史演变。(1)春秋战国人才定义。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百家争鸣。这个时期的人才定义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儒家学派以孔子为代表,认为的人才即是贤才,在论语中提出了举贤才的主张;墨子的人才定义就是道德、才智、方术兼优者;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把忠于君主的智术之士和能法之士视为人才。(2)汉魏才性离合人才定义。汉王朝建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巩固和发展时期,汉武帝的人才选择原则是实行德才高下有别、量德而用、量才而用。曹操在《求贤令》中说:“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把只要有才能作为他的用人标准,不管这个人是否廉洁、孝道。这是一种才性分离论。(3)唐朝才行并重人才定义。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太宗一方面强调“朕之授官必择才行”,另一方面又强调“任官必以才,为官择人才是与”。唐朝确立了在才行并重原则下或有优秀品行、或有专长才能的人是人才的定义。(4)宋、明、清“德行为先”正统儒学人才定义。自宋代以后,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理学家公开鼓吹“存天理,灭人欲”并作为理想人格的标准,明、清时期统治

者为治久安邦始终把品行放在人才标准之首。宋代以后,正统儒学德为先的人才标准占据统治地位,人才定义是德才兼备或德优才虽不及的人。

中国古代,大体而言,强调理想的人才是德才兼备,由于统治者道德观、价值观和不同时期利益驱使的不同性,造成人才概念内涵中的德才依存、轻重关系的不同见解,产生了或“重德主义”、或“重智主义”、或“并重主义”。近代强调才学要有用,作用要为千万人造福,从而揭示了人才的本性。

二、国外“人才”的认识

吉尔福特关于创造性才能研究的理论认为,创造性才能的实质是人的基本能力的组合方式;发散与转化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创造性思维不等于但却有利于问题解决;创造性才能与人格因素密切相关。国外有关人才的相关研究表明高创造力个体的七种人格特征:能容忍模棱状态、具有克服障碍的意志、具有自我超越的愿望、受内在动机驱动、具有适度的冒险精神、希望得到认可、具有为获得认可而工作的愿望。美国人才学者罗杰·E.赫尔曼:“‘才’可以依你的意愿定义。对某些人而言,是指他们的方法、专长,对另一些人而言,它可能是指贡献、生产能力、魄力和决断力、巨大成就、创造能力、教育水平、行业或领域的地位等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组合和其他因素。”

三、我国1949年以来人才定义的演变回顾人才发展的历史,1949年以来我国人才定义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1982年,这一阶段人才学从无到有,对于人才的定义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状态,著名人才学专家王通讯认为人才是“对社会发展和人

收稿日期:2018-11-1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事司“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动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以农业院校为例”(2015.3.28专函)作者简介:刘红梅(1975-),女,江苏东台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管理学。

-66-

2019年9月第38期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TEACHINGFORUMSept.2019NO.38类进步进行了创造性劳动的人”。这个人才定义在当时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这一阶段有关人才的定义比较片面,主要涵盖少数杰出的政治家、革命英雄、科学家、艺术家、军事家等,且国内学术界对人才的定义还没形成一致的观点。黄津孚认为:“人才是指在对社会有价值的知识、技能和意志方面有超常水平,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能做出较大贡献的人。”

第二阶段是1982年至1987年,这一阶段的人才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并且得到社会认可的人;另一种是确实进行了创造性劳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被埋没的人。这一阶段学界对人才定义的问题已经开始认识到人才定义的复杂性,对人才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界定,注意人才层次问题,并且人才的门槛开始降低。

第三阶段是1987至今,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是“创造性”,扩充了人才概念的内涵,国外人力资源理论的引入,也让国内学者认识到国内原本人才概念的局限。罗洪铁认为,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内在素质,能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能产生较大影响的人。

纵观人才内涵的发展历程,从“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内涵的变化:人才的定义更加包容、更加迫切、更加不注重形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四、人才工作的发展

研究根据高校教师和职能部门人员对人才流动关注点的差异,分别设计了两套问卷。针对教师的问卷包含政策环境、学术环境、个人价值、生活需求、社会关系、家庭成员等内容,共11个问题53个选项;针对管理人员的问卷包含了发展观、政绩观、人才观等内容,共10个问题49个选项。在全国范围以10所农业(涉农)高校为样本,正式调查的实施过程分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两种形式进行。委托被调研高校人事管理部门在不同学科、年龄、职称、性别、工作时间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教师中随机抽取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匿名调查;共发放问卷1550份,回收问卷1257份,其中有效问卷1178份。共访谈高层次人才31人。人才类型结构: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端人才17人,“四青”人才14人。研究通过科学的抽样与实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高层次人才更加看重个人职业发展,31位访谈对象中,有30人对其他高校的期望值是有一个满足个人职业发展的平台,占比96.77%,其他教师占比

78.50%;高层次人才主动联系其他高校谋求新工作的

可能性相对较小,6位高层次人才表示,当价值观与目前工作环境价值观不符时“肯定不会”主动联系其他高校,13位高层次人才表示“也许不会”,占比64.51%,远大于其他教师的12.46%。

第二,高校教师(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希望在稳定、熟悉的平台和环境中进行教学、科研,大部分高校教师对所在高校的学术环境比较满意,但当现有环境不能满足个人发展需要,或其他单位提供丰厚的薪酬福利,或其他高校与单位有更加自由的学术、科研氛围时,有60.74%的被调查对象会选择“跳槽”,且在同等薪酬条件下,东部沿海地区是他们最为理想的工作地点(51.85%),其次是北京(37.93%)。

第三,在对人才引进的核心吸引力条件的认识上,高校职能部门管理人员认为“薪酬待遇”是首要条件(78.09%),而高校教师看重的首要条件则是“职业发展前景”(78.22%,高层次人才更是高达96.77%)。这些认识上的分歧,必然会导致高校非理性地大打“价格战”,而忽略高校人才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高校人才一方面面对各种优厚条件的“诱惑”,一方面为自身发展担忧,甚至无所适从。

五、结论与反思

目前,我国人才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人才流动、人才的管理以及人才结构等方面,人才流动的国际化趋势更是当今我国人才发展的新特征,人才从不发达地区转移到发达地区,国内人才流失问题是今后人才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人才管理手段的创新有利于更好的人才服务,当今社会网络与大数据的迅速发展,为人才管理提供了更加高效的管理手段。人才结构方面,今后我国要注重人才结构的转型与优化,培养更多高质量创新型的紧缺人才。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要以柔克刚,完善人才引进体系,保证人才工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面对我国人才工作的诸多问题,首先要从政策层面完善人才工作上层建筑,然后建立人才诚信体系,通过引育结合的模式,在保证国内人才不流失的基础上,更要积极引进海外高质量人才,人才自身更是要提高个人的修养,宏观把控与微观深入相结合才能保证人才工作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佘枫,陈遗志.人才内涵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2,(01).[2]李维平.对人才定义的理论思考[J].中国人才,2010,(23).

EvolutionandDevelopmentofDefinitionofTalents

LIUHong-mei,ZHANGChao-nan

(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5,China)

Abstract:TalentisthefirstresourceofChina's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Thedefinitionoftalentisrelatedtothebasisoftalentintroductionanddevelopment.Itisofgreatsignificancetoreviewandsummarizethedevelopmentprocessoftalentdefinitionfortheconstructionoftalentteam.

Keywords:definitionoftalents;evolution;development

-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