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
为规范供方的准入管理,确保供方综合能力和采购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特制订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隆鑫发动机零部件的新增供方、配套体系内供方新增品种的准入评价管理。 3 术语
3.1新增供方:指拟引入的现有合格供方外的供方。
3.2合格供方:指经考察评价或评审确认符合配套条件,按规定的审批权限经批准取得零部件配套资格,并按相关制度规定经样件鉴定和小批试装合格后取得零部件批量供货资格的供方。
3.3指定供方:指隆鑫发动机顾客特殊要求,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的供方。 3.4新增品种:指配套体系内已有的合格供方新增不同类别的零部件。
3.5新增规格:指配套体系内已有的合格供方新增相同类别不同规格的零部件。
3.6准入评价:指对新增供方引入、已有的合格供方新增品种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所进行的评价。
3.7配套资格:指供方在通过了引入评价并经批准后具有签订配套协议、产品研制协议和提供样件的资格。
3.8供货资格:指供方在样件鉴定和小批试装合格后取得该零部件批量供货的资格。 3.9停供整改:指供方因供货质量、交付等原因被暂停相应配套零部件的供货资格,进行整改,须经确认整改合格并经批准后,才能恢复供货资格。
4 职责
4.1 集团总裁负责新增供方引入、配套体系内已有的合格供方新增品种及工技术中心新品零部件供方布点中新增供方引入的批准。
4.2技术中心分管领导负责新增供方引入、配套体系内已有的合格供方新增品种及技术中心新品零部件供方布点中新增供方引入的审核。
4.3发动机本部总经理负责本部新增供方引入、配套体系内已有合格供方新增品种的审核,负责发动机本部取消供方配套资格的批准。
4.4发动机本部分管副总或授权人负责合格供方新增规格的审批。
4.5发动机本部采购部资源管理组负责牵头组织新增供方、合格供方新增品种的引入评价及布点、合格供方新增规格的评审和报批工作。
4.6发动机本部采购部资源管理组负责供方资源补充、优化建议的提出,并负责参与供方引入评价及资源补充评审。 4.7发动机本部品技部
4.7.1负责供方资源点优化建议的提出;
4.7.2负责配套体系内布点、供方资源点补充、优化建议的提出,并负责参与供方引入评价及资源补充评审。
4.8发动机本部管理部负责参与对供方引入的评价。 5 正文 5.1准入条件
5.1.1供方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5.1.2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5.1.3关重零部件供方应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或同等体系认证。
5.1.4法规件供方法规符合性检查结论为满足才能引入,对不满足的项目应要求其限期整改,合格后才能引入。
5.1.5首次评价总分未达60分的原则上不能引入,若有特殊优势确需引入的,可限期整改后进行复评,原则上复评总分达60分或以上方可引入。 5.2准入流程
相关部门推荐后,由拟引入供方填报【配套申请表】等资料,评价组依据【供方准入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后按准入条件提出是否引入的建议并报批。对批准引入的,由评价组对需要整改的问题项发出整改通知并进行整改确认,供方与发动机采购部签定相关协议,进行样件鉴定和小批试装;对需限期整改和复评的,由评价组通知供方进行整改,复评后提出是否引入的建议并重新报批。流程见图5.2。 5.3供方准入申请
5.3.1发动机采购部、品技部根据采购需要推荐拟准入厂家,或由拟准入厂家自愿申请加入发动机本部供方体系,厂家需提供以下资料报采购部资源组:
A)【配套申请表】
B)供应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等资料、组织机构代码、纳税人资格证书 C)ISO9001-2000体系证书(或其他等效的体系资格证书)、3C认证证书等 D)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交流情况或专利证书 E)主要生产及检测设备清单 F)企业简介及其它相关资料 G)产品报价表(报价格中心)
5.3.2资源组接到【配套申请表】等资料后对厂家资质进行初审,价格中心负责对产品价格进行初审,资源组在月度资源评审会上提出,评审会确定是否同意其申请以及评价方式(评价方式为现场评价或资料评价)。对同意进行准入评价的厂家,由资源组负责组织评价;对不同意进行准入评价的,由资源组负责将结果通知推荐方。
图5.2 供方准入评价流程
5.4 评价方式
准入评价原则上应为现场评价。对名列行业前茅且该厂家的同类零部件已主供同类名优主机厂家的拟引入供方,经发动机本部分管领导同意,可由供方提供相关资料,采购部进行资料评审。 5.5 评价组织
评价组成员原则上应由发动机本部管理部、品技部和采购部具有内审员资格的人员参加,实际参评人数应不少于3人。对关重件供方的引入,应有采购或品技部门领导参加现场评价。
5.6 评价内容及要求
现场评价按【供方准入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组长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项目进行调整(法规件供方的评价应对法规符合性进行检查),评价得分经等值换算后,按百分制记分。 5.7评价结果处置
5.7.1首次评价总分未达到60分的,原则上不能引入。对有特别优势的企业,可要求整改后进行复评,复评总分须达60分或60分以上,方可引入。此外,法规件供方法规符合性检查结论为满足才能引入。
5.7.2对符合准入条件的供方,评价组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准入意见并报批。在批准引入及对整改结果确认合格后,供方取得配套资格。
5.7.3 对关重零部件供方整改结果的确认一般按现场确认的方式,现场确认有困难的,经采购部门领导同意可只对供方提供的整改资料进行审核确认。 5.8协议签定
5.8.1供方取得配套资格后,由采购部资源组通知供方进行送样和小批试装(管理内容见第三章),样件鉴定和小批试装合格后,供方取得供货资格,资源组负责将其纳入合格供方名单
5.8.2供方取得供货资格后,资源组负责通知供方与价格室签定价格协议,与采购室签定采购合同。 6 记录
6.1 【配套申请表】…………………………………………………………(LX/J-LXFD-GY-001) 6.2 【供方准入评价标准】…………………………………………………(LX/J-LXFD-GY-002)
配套申请表
(LX/J-LXFD-GY-001)
填表日期: 编号:
企业概况 企业全称 单位地址 电 话 邮编 传 真 法人代表 电话 联系人 电话 企业性质 国有□ 私有□ 集体□ 中外合资□ 外资□ 其它□ 网 址 电子邮箱 开户银行 银行帐号 职 工 总数: 技术人员数: 管理人员数: 操作工人数: 专职检验员数: 专职试验员数: 技术员职称: 助理工程师: 工程师人数: 工程师以上人数: 专 科 学历: 全日制本科: 本 科 以上: 具有质量体系内审员资格人数: 组织机构设置情况(机构名称/管理人员数/技术人员数/操作工人数/专职检验、试验员数): 提供资料 1、 生产许可证、税务证登记号复印件 2、 同类产品国家认定机构检测报告或行业出具的等级证明、优质产品证书、知识产权证书、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复印件 3、 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交流情况: 相关产品生产历史 产品名称 主供主机单位/所供车(机)型/月供量 配套意向: 申请单位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申请单位(盖章):
本表使用单位:发动机本部采购部资源组 保存期限:
三年
供方准入评价标准
(LX/J-LXFD-GY-002)
评价日期: 编号:
供 方 概 况 供方名称 地址 主要产品 联系人 电话 相关产品生产历史 (月供量/主供单位) 职工人数 技术人员 内审员 质管人员 体系资格 一、生产条件及生产管理水平(20分) 序号 评价项目及分值 评分标准 得分 月生产能力满足供货需求(按独家供货计算达需求总量的90%以上),得生产能力 1 (5分) 满足供货需求的50%~90%,得1~4分□ 低于供货要求50%,得0分□ 5分□ ①生产设备、工装(夹具、模具、校具)、生产用仪器仪表精度等级和自动化程度高(同行业比较)得4分□ 主要设备精度等级较高,能满足加工要求得3分□ 多数主要设备精度等级较低,基本能满足加工要求得1~2分□ 不能满足加工要求得0分□ 生产设备及管②根据对生产设备、工装(夹具、模具、校具)、生产用仪器仪表精度或2 理 (8分) 加工产品精度的测量分析,进行预见性保养维护,得4分□ 有定期检查维护的制度或计划,检查项目和检查要求明确,记录完整,得3分□ 定期维护,但检查项目不齐、记录不完善或周期不合理,得1~2分□ 平时不维护,发生故障后才修理,得0分□ ① 对需进行批次管理的产品,有产品批次管理制度,组批原则明确(材料、设备、关键工序加工方法、班次、初物品、返修品单独形成批次),得1分□ 基本满足,得0.5分□ 对实施永久性批次标识或批次管理标识及批次管理 ② 对需进行批次管理的产品,3 (3分) 所在位置进行了明确,抽查实物符合要求,得1分□ 抽查实物不符 合要求得0分□ ③ 有批次管理台帐、工序间的加工流程卡,记录的数据信息满足批次管理规定,抽查生产现场材料、在制品批次清楚,得1分□ 基本满足得0.5分□ ①有原材料、过程品、成品仓储管理制度,管理项目和管理要求明确,得0.5分□ ②对不同材质、规格、生产厂家、批次的原材料、过程品、成品及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分类存放,标识完整,得0.5分□ ③周转车、盛具、包装满足正常生产所需,库存原材料、过程品、成品无仓储管理 4 (4分) 损伤、锈蚀、污染,得1分□ 基本满足,得0.5分□ ④原材料、过程品、成品入库前进行了检验,抽查有检验合格凭证、标识得0.5分□ ⑤有原材料、过程品、成品收、发、存台帐,抽查凭证齐全、帐实相符得0.5分□ ⑥物料出库符合先进先出的原则,得0.5分□ ⑦对物料的存放周期进行了明确,抽查存放的物料符合规定,得0.5分□ 二、质量保证能力(50分) 序号 评价项目及分值 评分标准 得分 ①负质量职责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职责明确,权限充分,了解掌握产品的质量状况,得2分□ 基本满足,得0.5~1.5分□ ②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能、人员职责明确,由制度规定,人力资源能有效保证该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包括学历、职称、从事质量工作的经历等)得1分□ 基本满足得0.5分□ 质量管理人员不熟悉质量管理方法得0分□ ③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以近年来目标的变化、上年目标分析作为当年目标设定的依据,对目标进行了分解,有对策计划和实施记录,对实施效果进行了检查评价得1分□ 基本满足得0.5分□ 对质量目标未分解、无对策得0分□ ④有管理评审记录得0.5分□ 1 质量体制的建立及维护(8分) ⑤有内审记录得0.5分□ ⑥内审能够有效发现存在的问题,不符合项整改真实有效,得1分□ 基本满足得0.5分□ 整改措施无针对性得0分□ ⑦公司每月(季度)召开质量分析会,公司各部门主管领导参加,对上期分析会确定的质量改进措施跟踪检查,对本期质量改进有合理的措施,得1分□ 基本满足得0.5分□ 未定期召开或未对质量状况进行分析改进得0分□ ⑧公司各部门每周(月)召开质量分析会,对上期分析会确定的质量改进措施跟踪检查,对本期质量改进有合理的措施,得1分□ 基本满足,得0.5分□ 未定期召开或未对质量状况进行分析改进,得0分□ ①新工人上岗有培训记录,培训内容有针对性,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抽查操作者掌握本岗位相关知识、技能,得1分□ 基本满足,得0.5分□ ②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操作人员有培训记录,培训内容有针对性,抽查操作者掌握本岗位相关知识、技能,得1分□ 质量培训 2 (4分) ③检验员上岗有培训、考核记录,培训内容有针对性,抽查检验员掌握本岗位相关知识、技能,得1分□ 无记录,但抽查检验员熟悉标准,掌握主要技能,得0.5分□ ④有质量管理人员培训(自培或外培)或学习记录,培训内容有针对性,抽查掌握本岗位相关知识、技能,得1分□ 基本满足得0.5分□ 无记录,但抽查操作者熟悉主要技能,得0.5分□ ①生产现场、库房区域划分清楚、合理,设备、工装、材料、辅具等物品摆放有序,现场清洁,无无关物品,得1分□ 基本满足,得0.5分□ ②生产线布置、工位设置合理,相应工位有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生产现场管理 3 (4分) 线线速规定明确合理,执行有效,得1分□ 基本满足,得0.5分□ ③成品、在制品、材料、设备、工装、样件有名称、规格、状态(待检、合格、待处理,在用、待修)标识并与实际相符得1分□ 基本满足得0.5分□ ④成品、在制品、材料、工装、样件包装防护措施有效,无变形、生锈、污染、碰伤等问题,得1分□ 基本满足,得0.5分□ 1、过程能力评估:供方对主要过程有评估、确认或测量记录,得1分□ 2、关键工序、特殊过程质量控制: ①设置质量控制点,现场展示的质量控制要求合理、执行到位,得1分□ 基本满足,得0.5分□ 现场未展示,得0分□ ②控制手段有效,控制记录完善(如电镀槽液分析,电流、压力、温度、时间的控制,尺寸测量,对影响烤漆质量的空气清洁度的监控等),得3分□ 生产过程控制 4 (9分) 基本满足,得1~2分□ 无控制手段或控制手段无效,得0分□ 3、检测设备(仪器仪表、量具、检具)管理: ①有管理台账,有检定制度或计划,检定方式、周期满足要求,得1分□ 基本满足得0.5分□ ②检测设备种类、精度满足需要,精度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得2分□ 精度检定方法基本有效得1分□ 不作检定或其它形式的校验得0分□ ③保养维护符合要求得1分□ 基本满足得0.5分□ ①主要材料、外协零部件按入厂检验标准进行检验,检验手段有效,检验记录完整,检验项目、频次满足产品质量保证要求得1.5分□ 基本满足得0.5~1分□ ②对主要材料、外协零部件定期进行材质分析、性能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对策,得1.5分□ 基本满足,得0.5~1分□ ③按过程检验卡对关键工序加工质量进行检验,检验手段有效,检验记录检验试验 5 (8分) ④按成品检验有检验标准进行检验,检验手段有效,检验记录完整,检验项目、频次满足产品质量保证要求,得1.5分□ 基本满足,得0.5~1分□ ⑤按产品技术标准定期进行可靠性、耐久性、耐候性等项目的型式试验,有试验标准、试验报告,产品性能合格或对不合格项进行了有效整改,得2分□ 基本满足得1分□ 重点项未进行试验或试验不合格时无纠正措施得0分□ 完整,检验项目、频次满足产品质量保证要求得1.5分□ 基本满足得0.5~1分□ ①不合格品(含原材料)管理制度完善,记录完整,不合格品标识、隔离、修复后的检验、处理审批手续符合要求,得3分□ 基本满足得1~不合格品管理 2分□ 6 (6分) 基本符合,得1~2分□ 重大、批量不合格无原因分析或纠正措施,得0分□ ②不合格原因分析准确,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合理并得到落实,得3分□ ①质量问题分析处理制度完善,质量信息传递、处理程序明确,得0.5分□ ②有完整的登记、分析、处理记录得1.5分□ 基本满足得0.5~1分质量异常处理 7 (5分) □ ③质量信息传达到相关部门,原因分析准确,纠正预防措施合理并反馈到 相关环节,防止再发生的对策得到落实,得2分□ 基本满足,得1分□ 未传达到相关部门,得0分□ ④需固化的措施落实到图纸、检基、工艺等技术文件和管理制度中,得1分□ 不满足,得0分□ ①每月对质量数据(质量缺陷及发生频次)有统计记录,主要质量数据统计齐全、正确,得1分□ 基本满足,得0.5分□ 质量统计分析 ②对统计数据有分析,能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得1分□ 基本满足得0.5(3分) 分□ 8 ③有改进措施,跟踪检查得到落实,得1分□ 有措施、有检查,但记录不全,得0.5分□ 无纠正预防措施,得0分□ ①主要外购材料定点供应,对配套厂家的评价标准合理并有评价记录,首次供货进行了样件鉴定,评价、鉴定内容满足隆鑫发动机要求,得1.5分□ 配套体系管理 9 (3分) 基本满足得0.5~1分□ 无评价记录、首次供货未进行鉴定,得0分□ ②定期(月、季)对配套零部件质量进行统计、评价,有记录,评价内容满足隆鑫发动机要求,质量问题有整改、验证,得1.5分□ 基本满足得0.5~1分□ 三、技术管理水平(20分) 序号 评价项目及分值 评分标准 得分 技术、开发系统组织及人力资源能有效保证该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包括学历、职称、从事技术工作的经历等内容),技术、技术管理人员具有从事技术力量 本专业技术工作的经验,开发人员具有同类产品开发成功的经验和经历,1 (4分) 得4分□ 基本满足得1~3分□ 抽查技术系统主管人员不熟悉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得0分□ ① 产品研发制度符合要求,进行了设计、工艺、质量评审,评审依据的检测数据充分、有效,有评审、检测、试验记录,得2分□ 基本满足得研发条件 2 (4分) 1分□ ②有研发该类产品需要的研发及测试设备(如加工中心、三坐标仪、制图设备及软件、试验设备),得1分□ 基本具备,得0.5分□ ③具备工装制造能力,得1分□ 基本具备得0.5分□ ①生产工艺规范,工艺参数、工艺要求明确,主要工序有检验卡,质量标准明确,检验项目、频次能满足质量保证要求,关键工序操作规程能生产工艺及 3 更改控制 (5分) ②工艺、工装更改有控制制度,重要更改进行了充分验证,得2分□ 有验证但记录不全,得1分□ 未验证得0分□ 有效指导操作,现场使用得工艺资料现行有效,得3分□ 基本满足得2分□ 主要工序有作业标准,但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不 明确,得1分□ 无工艺资料,得0分□ ①主要材料、外协零部件有入厂检验标准,检验项目、频次满足产品质量保证要求,得1.5分□ 基本满足,得0.5~1分□ ②成品图纸、检基经主机厂确认,检验试验项目、方法、频次满足产品质量保证要求,过程品图纸、检基完善,得2分□ 基本满足,得0.5~1.5分□ 技术文件及更③建立了完整的技术文件(图纸、检基、原材料检验标准、产品试验规范4 改控制(6分) 等)档案,接收、发放受控,现场使用的技术文件现行有效,得1分□ 基本满足,得0.5分□ ④有技术文件更改控制制度,重要技术更改经主机厂认可,进行了充分验证,审批手续完备,存档文件、现场使用得技术文件更改到位,得1.5分□ 基本满足得0.5分□ 5 技术资料(1分) □ 收集的国家、行业标准齐备、有效,得1分□ 基本满足得0.5分 四、售后服务能力(10分) 序号 评价项目及分值 评分标准 得分 ① 对售后质量问题有完整的登记台账和分析记录,得1.5分□ 售后服务 1 (3分) 基本满足,得1分□ ②针对统计分析结果,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得1.5分□ 基本满足,得1分□ ①有三包件解析管理制度,得1分□ ②有负责解析的机构和解析人员,解析人员具备相应零部件的解析能力三包件解析 2 (7分) (工程师),得2分□ 基本满足,得0.5~1.5分□ ②有完整的解析记录,原因分析准确,纠正预防措施合理并反馈到相关环节,防止再发生的对策得到落实,得4分□ 基本满足,得1~3分□ 五、法规符合性检查(针对法规件) 序号 检查项目及要求 不符合事项 检查结论 对有CCC强制认证要求的零部件,持有有效的CCC1 证书(通过CCC认证,且监督审核未被暂停或取消 证书)。 2 持有有效的强检报告,强检项目、检测频次符合法规要求 。 3 影响法规强制要求的特性不得让步接收。 4 产品符合相关强制标准的要求(在样件鉴定时检查)。 / / 对车架总成、发动机生产设备的要求: ①具备与生产加工方式、加工精度、节拍相协调的设备配备和在线检验能力(包括加工/制造设备、装配设备、工装模具等):车架生产过程包括冲压及成型、焊装、涂装等,应具备冲压、弯管、焊接设备、5 矫直装置及模具;发动机生产过程包括烧熔、铸造、机加、装配等,应具备生产、装配发动机所需的各类机加设备和工装,如加工中心、组合机床、专用压装机等,应配备在线检测所必要的检具,如各种量具等。 ②主要生产设备及工装模具按规定维护,保持在用设备完好。 说明 合性不满足的供方,在整改合格前,不得进行小批试装和批量供货。 检查结论分满足、不满足二种,任一项目不满足,法规符合性检查结论即为不满足。对法规符评价得分汇总 生产条件及管理水平 (20分免评 分) 质量保证能力 技术管理水平 售后服务能力 (50分免评 分) 分) (20分免评 (10分免评 分) 法规符合性检查结论 评价总得分 裁减项目总分值 算 总得分 按百分制计评价 意见 需整 改确 认的 问题 评价 组长 成员 日期 备注 本表使用单位:发动机本部采购部资源组 保存期限:三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