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当代电视》
在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专业发展的20年进程中,无论广播电视业内人士,还是广大的受众,对主持人专业和主持人的认识,从模糊、表浅逐步走向明确和成熟,这是一种进步,但同时也给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个性化、专业化、品牌化三个方面的特质。
关于个性化
有差异才有选择,有个性有风格才会有市场。我们知道,节目的个性化一是体现在节目定位的独特角度上,二是体现在主持风格的个性鲜明上。从专业分类上讲,也可以说个性化是主持人有别于播音员的重要特征。主持人的个性化是指在节目中所表现出来的仪容仪表、文化素养、生活习惯、思维习惯、个人经历、思想深度以及普通话水平等。只有强化个性的魅力,才有可能更加体现节目的意图。
但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发挥“个性”并不是不受节目形态束缚的“脱缰之马”,作随意的发挥,因为他是电视节目的主持人,他归属于电视节目。每个节目都有它特有的形态,这种形态是为了遵照媒介意志,达到完美传播境地而制定的一档节目播出的法则。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在这种法则和规定下,完成他的个性和风格形成。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主持人方宏进对这一点深有感触,他说:“我们从来没有以个人的身份说过话,我们说话的方式有一定的个性,大家自己可以写稿子,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自己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编辑节目,在演播室里录节目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对稿子加以改动,重要的是,应该是代表中央电视台的意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味、自己的爱好,作为一个自然人就无所谓,别人无权指责。但是,如果在某个媒介的栏目做主持人,要表现的就应该是那个媒介、那个栏目的品味和格调。”由此可见,所谓主持人的“个性”实际上是主持人作为自然人的个体特点和传播媒介的特点与要求相结合的表现。
所以在面对镜头时,主持人会“表演”出自己的个性来。关于“表演”,有人认为主持人可以表演,这样有助于塑造一个更完美的形象;有人认为主持人绝对不能有任何“表演”痕迹的流露,否则会引起受众对节目真实性的怀疑。我们这样理解,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否需要“表演”并不重要,关键是这种“表演”是否能为受众所接受。如果能够满足受众需求,利于传播目的实现,这种表演就是需要的。
关于专业化
电视节目主持人与电视报道中的记者有很大区别。记者更多的是从现场挖掘新闻的不可
知部分,他并不直接面对观众,而是让观众随着他的语言和身体语言进入特定情景。而栏目主持人是栏目形象的一部分,不仅需要协调栏目内容的各部分,将内容串联起来,使栏目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且通过语言、体态,达到与观众交流的目的,这种交流的特点是要有强烈的观众意识,懂得观众的心理(社会心理、欣赏心理),达到一种最佳交流状态。作为电视传媒的传播主体或信息发送者,主持人当然应该拥有新闻学、电视学、传播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相关知识。这是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主持人所必需的专业素养。
以经济节目主持人为例,他们的专业知识不单指标准的发音、纯正的音色、适度的口形,更重要的是对本栏目内容的了解,成为相关知识的内行。做证券节目的,要知道股市,懂得行情;做农村节目的,要关注农民生活,把握农业走势,了解中国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专业化的进程;做商务节目的要了解商家、厂家、科研单位需求,了解商品的新卖点。所以说,主持人在提供节目内容时,也应提供专业态度,这也是保证收视率的因素之一。 在当今主持人节目走向细分化的趋势下,主持人更加重视目标受众的需求,提供到位的服务。而要成为符合受众要求的形象的一个关键,便是掌握对口知识。尤其是一些服务类、专业性节目,主持人语言的要求更多的是反映在话语的权威性和可接受性上。
不过,主持人的“专”又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不仅是因为主持人无法做到专家、学者意义上的“专”,更是因为,在专业性较强的谈话节目中,观众并不希望看到主持人与专家之间进行着一场艰涩的纯学术对话。事实上,主持人除了自身特定的角色外,还得使自己对象化,承担目标受众的某些角色。
另外,对主持人来说,专业化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普遍上升。主持人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工作需要、自身的条件等不断调整自我,以求得在自己钟爱的主持人工作中青春常在。
关于品牌化
电视频道的内容专业化和电视频道的经营性动作,呼唤品牌型电视节目主持人。不久前曾有评论者撰文说:“一见到水均益就知道要发生国际故事了——那是《世界报道》;聪明伶俐的王小丫带来的是益智节目《开心辞典》„„”可见,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品牌效应已经在引领着栏目悄然占领市场份额。主持人是节目的品牌,品牌意味着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只要牌子在,产品的品质就被观众信任着。所以,观众对于品牌的认定不会是变幻不定的,观众对于栏目性格的接受也不会是错综复杂的,不会今天接受你四平八稳,明天喜欢你尖锐犀利。有的栏目几年过去都没有产生大牌主持人,原因之一,也许就是因为它使用的主持人太多了,观众难以通过某一个个性化的面孔去指认节目。
而品牌型节目主持人不仅仅要有人际亲和力,还必须集品德、品位、格调、个性于一身,或是美感,或是权威,亦或是一个平易可亲的邻家朋友。虽然不能说观众都是冲着主持人才看电视的,但电视媒体的家用属性,决定着电视观众希望看到他们喜爱、甚至崇拜的人像朋
友一样走进他们的家庭。更何况主持人有时就是内容的表达者,是内容的一部分。 总之,在观众的期待下,品牌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确立,已经不再取决于他(她)个人魅力的表现,而是集合了栏目内容的特质。因此,打造品牌型电视节目主持人,首要元素是契合栏目。如今的电视从业者,尤其是作为电视文化表现者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早已成为圈内圈外对主持人的共同要求。在中央电视台2000年“荣事达”杯主持人选拔大赛中,进入复赛的选手中95%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不少人还有硕士学历。但是,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其深厚的知识储备和超群的气质、修养,如果不能很好地与栏目的定位与内容相契合,他(她)也许可以胜任工作,但绝不会成为品牌型电视节目主持人。设想,凤凰卫视日渐崛起的电视时评栏目《时事开讲》的主持人曹景行,如果与同是谈话栏目的《锵锵三人行》主持人窦文涛换位,他们各自还能成为“品牌”吗?倘若主持人的素质是创品牌的基石与灵魂,那么首要条件是其知识结构、经历、气质、个性是否能与定位准确的栏目宗旨最大限度地交合。或者说,主持人的择岗定位是创造品牌的第一步。 总之,节目主持人是节目构成的重要因素。主持人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节目的格调和趣味,一个受欢迎的栏目往往离不开一个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一个深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往往代表着一个知名的节目。现代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只有不断地学习、实践,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修养,才能更适应电视媒介的发展,成为观众喜欢的主持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