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66期考试周刊 发挥少数民族学校教育传承作用, 促进畲家拳的传承与发展 夏旭峰 (宁德市高级中学,福建宁德352100) 摘要:畲家拳是畲族文化的重要传承栽体,担负着延 续畲族文化的历史任务。然而通过调查表明,畲家拳在传承过 程中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现象.在学校的教育传承中基本处于 空白。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畲族历史文化的宣传力 度.发挥引导与桥梁作用,使传承人走进学校宣传与传授畲家 拳:同时,福安市少数民族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传承的作用, 把畲家拳、畲族传统文化引入学校教学活动中,形成学校的办 学特色.使畲家拳传承和学校体育教育双赢。 关键词:畲家拳学校教育传承发展 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福安市 金斗洋畲家拳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 《中华武术文库》中的《畲族拳》一书就是以福安市金斗洋畲家 拳为研究对象…。畲家拳是畲族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担负着 延续畲族文化的历史任务。然而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习练的 人数越来越少、后继无人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在借鉴国内、 外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成功经验的同时,笔者提出“充分发挥少 数民族学校的教育传承作用,加强宣传与引导、走进去、引进 来”的观点。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对畲族历史文化的宣传 在东、西方各种不同文化的影响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正面临强烈冲击,这种危机已经逐步延伸到文化、体育和生活 等各个领域.影响新一代的广大青少年[2]。由于畲族文化知识 教育体系的缺乏,导致广大畲族青少年对畲族历史文化缺乏 了解,使他们缺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甚至 是对畲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因此,让广大畲族青少年了解与 认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断地增强广大畲族青少年对畲族 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是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 力量的关键所在[2]。 据宁德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介绍:宁德市现有有畲族人 12I18.9万人.占全省畲族人口的二分之一,全国的四分之一。 分布全市9个县(市、区)的12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其中畲族人 口千人以上的乡镇就有58个,畲族人口占3O%以上的村委会 235个.是历史悠久的畲族聚居地。2O04年中宣部和教育部联 合颁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纲 要》提出:中小学各学科教育要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内 容[3]。宁德市相关部门可根据相关精神,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作 有关畲族历史方面的地方教材.并把畲族历史作为宁德市中、 小学的必修地方教材.加强对畲族文化历史的宣传。条件允许 的话.可把畲族历史作为宁德市小学、初中毕业升学的考查 科目,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掌握畲族历史;使青少年特别是畲 族青少年产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自信心与认同 感;使他们更有兴趣了解、学习与掌握畲族的传统文化,宣传 与传承畲族传统文化,这样才有利于畲家拳、畲族文化的传 承与发展。 2.畲家拳的传承人走校园宣传与发展畲家拳 古时学艺是徒弟找上门或把师傅请进家拜师学艺。随着 社会的变迁,这种方式逐步被学校教育、俱乐部等新的方式取 代。学校是青少年的主要聚焦场所,畲家拳的传人应该主动走 进校园去宣传、传授畲家拳、畲族武术。为了更好地宣传与推 广畲族武术畲家拳,让传承古训“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中 的“传内”得到延续。畲家拳的传人可把自己的族人子弟所就 108 读的学校(金斗洋村的孩子就读的学校主要是福安市康厝乡 中心小学、福安市坂中小学、福安市民职中、福安市民族中学、 福安三中、宁德市民族中学)作为自己走进学校去宣传、传授 畲家拳、畲族武术的主要目标学校。通过教育局、文体局或民 族与宗教事务局和这些学校取得联系,争取让畲家拳走进校 园。畲家拳的传人在学校可通过开设讲座、图片宣传、武术表 演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畲家拳、畲族武术、畲族文化的宣传,使 更多青少年(特别是畲族青少年学生)了解畲家拳、畲族武术、 畲族文化的悠久历史,以及畲家拳的健身价值;使他们对本民 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武术产生浓厚兴趣。同时,自己可担任这 些学校的校外武术教练,也可对这些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畲 家拳的传授,借以促进畲家拳的传承与发展。 3.开发体育教育资源。促进畲家拳在学校的传承与发展 延续畲家拳、畲族武术、畲族文化的血脉关键在传承,而 传承的主体是青少年(主要是畲族青少年),青少年主要在学 校。同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lff-版)和《普通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版)都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 和开发宝贵的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资源。 3.1学校加大对畲家拳、畲族历史文化的宣传。 福安市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是畲族学 生.学校要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学校可定期召开有 关畲族历史文化的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畲族优秀的历史文 化;学校还可利用文化艺术节期间进行畲族历史文化的宣传, 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请畲家拳的传承人在校文化艺术节上进 行演出,使广大学生(特别是畲族学生)和畲家拳有更进一步 的接触.使他们对畲家拳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使他们对畲家 拳、畲族历史文化产生认同感与自豪感,从而喜欢上畲家拳、 畲族历史文化。 3.2畲家拳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必修内容,同时开设校本 课程,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明武术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练习 的项目。学校教育传承模式具有稳定性的优势,在师资力量 和资金方面有充足保障,这些是在社会上进行传统武术传承 所不及的优越条件。为促进畲家拳的传承与发展,福安市的 少数民族中、小学可把畲家拳作为本校各年级体育教学的必 修内容。并开设畲家拳的校本课程,使学生从小就接受畲族 传统武术文化的熏陶。从小学到了高中,经过多年的练习,对 畲家拳必然会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和体会。通过学生一代一代 的成长、毕业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必然把畲族武术融入到社 会当中。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学校发展了 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以起到传承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 作用。 3.3加强学校体育教师畲家拳的培训,使畲家拳真正走进 学校体育课堂。 “有什么样的师傅.就有什么样的徒弟”。在通过对福安市 的13所少数民族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项进行调查中发现,这 些学校的27名体育教师中只有2名教师是武术专项的教师,其 中只有吴学椿老师有跟当地畲家拳的传人学过一套畲家拳的 套路。教师的武术专项教学水平不高和对畲家拳的不了解,限 制了畲家拳在这些学校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政府的相关部门 要针对各学校体育教师中武术专业教师不足与体育教师不懂 畲家拳、畲族武术基本技术与理论方法的情况,加大对体育教 浅析跳绳运动在贵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 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 吴小焱 (贵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贵阳550014) 摘要: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跳绳 目,总计有28个大项,301个小项目。在这些项目中,每个项目都 运动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有氧运动项目,由于其简单易学、运动 有其自身特点,但大部分项目都需要固定的场地及器材,如跑 效果显著而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作者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对 步、游泳、滑雪、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篮球、足球等,这些都是人 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5%的学生喜欢跳绳运动,但也 们参与度高、喜闻乐见的项目,然而这些项目也存在需要固定场 只是停留在锻炼身体的层面,学校应加大力度,在全校范围内 地、器材、不能随时随地运动等缺点。跳绳运动同样是人们比较 推广跳绳运动.使跳绳真正成为学校特色体育项目。 喜爱的体育项目,其优点如下:第一,简单易行,节省空间。跳绳 关键词:跳绳运动 高校推广 可行性贵州师范学院 运动有着节省空间、操作简便的特点,且不受时间、场地、人数、 季节等的制约,在学校课间活动课余时间里,人手一绳,跳出健 康美丽、炫动活力校园;第二,减轻压力,预防疾病。据中外医学 引言 专家和运动家研究。跳绳可以有效防止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 跳绳是指在来回摆动的绳索中做各种跳跃运动的体育运 等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等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发生。世界卫生 动。在日常生活当中,跳绳是一项司空见惯的、老少皆宜的全身 组织心脏基金会把每年九月最后一个周日定为“世界心脏日”. 有氧健身运动,由于跳绳运动简单易学、运动效果显著而被广大 很多国家都要举行大型的跳绳活动。跳绳也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群众接纳与喜爱。跳绳运动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唐朝、宋 症和各种类型的结石病,还可以有效减轻心理压力,舒缓心情。 朝、明朝、清朝等朝代都有对跳绳运动的书面记载,只是每个朝 2.在贵州师范学院的开展跳绳运动现状调查 代对跳绳运动的称呼不同,唐朝为“透索”,宋朝为“跳索”,明朝为 国家体育总局在“普通人群健康锻炼标准”中将跳绳作为 “白索”.清朝则形象地称其为“绳飞”,到了民国之后才称“跳绳”。 人体耐力、速度的评价标准:教育部体艺卫司把跳绳列为学校 近年来跳绳运动飞速发展,在很多国家已将跳绳列入运 体育课程之一;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将跳 动会项目。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际跳绳联盟成立。美国、韩 绳作为测试标准之一。国家政策的支持足以说明跳绳运动的 国、德国、中国等国家先后成立了跳绳联盟。跳绳运动发展至 普及性及可行性。贵州师范学院原为贵州教育学院,于2009年 今,几乎已经成为“人人喜爱、人人皆能”的普及性很强的体育 改制成为普通本科院校,由于是新建院校,故存在运动场地、 运动项目。跳绳运动始于民间,一些被人们称作“民间绳王”的 器材紧张等问题。随着“阳光体育”运动在贵州省高校的开展, 跳绳高手如胡平升、胡安民等人为民间跳绳运动的发展作出了 贵州师范学院各项体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跳绳运动成为 卓越贡献。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视和《全 学生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根据调查可知。学生是否喜 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作为一项简单易行、效果极佳的 欢跳绳运动及参与跳绳运动相关调查如表1、2。 体育健身运动。跳绳越来越受广大群众喜爱,无论是在广场、社 表1 贵州师范学院学生对跳绳运动喜好的调查(N=500) 区,还是在公园、学校,到处都可以看到跳绳的人群。随着“阳光 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学校体育得到了大力发展,其中跳绳运 动成为学校开展“阳光体育”的重点项目。一些城市的学校将跳 绳运动列为学生大课间和课外活动,如成都市海滨小学、莆田 二十五中、山东昌乐二中、绍兴市安城小学、深圳市龙田小学 表2贵州师范学院学生参与跳绳运动调查表(N=425) 等,更有部分省市如沈阳、重庆、武汉、呼和浩特等将跳绳列为 中考必考项目.政府对跳绳运动的高度重视与丰富的校园跳绳 活动为跳绳项目在学校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跳绳运动的优点 从古至今,体育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现代夏季奥 运会与冬季奥运会中所涉及的项目基本上涵盖了大部分体育项 师的武术的培训力度;定期开展畲家拳的培训班、研讨会等, 族特色教学,又起到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作用。 提高体育教师武术的基本技术、理论方法与武术教学与研究 水平。只有使站在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掌握畲家拳的基本技 参考文献: 术与理论方法.才能使畲家拳真正走进学校,走进学校体育 [1]林荫生.畲族拳[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课堂。 [2]刘军,邱丕相.我国武术文化教育现状及其教育功能 4.结语 的传承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01:126—128. 为使畲家拳传承后继有人,社会、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 [3]王林,秦子来.日本能剧传承对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 畲家拳传承的引导。加大对畲家拳、畲族传统文化的宣传与畲 启示[J].体育学刊,2008,02:99—102. 族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并通过社会、政府相关部门的桥 [4]徐贵华,赵光勇.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路径探析[J].中 梁作用,使畲家拳的传人主动走进校园,到福安市的少数民族 华武术(研究),2012。O1:51-53. 中、小学宣传与传授畲家拳;福安市的少数民族中、小学要把 畲家拳作为教材弓1入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使畲家拳的传承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发展基金课题:金斗洋畲家拳在福安 与发展与学校教育双赢。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传承,使畲家拳 市少数民族学校的传承研究——民族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体育 传承后继有人;福安市的少数民族学校既发展了本学校的民 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课题编号:FzJJ20130900256。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