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题目后的括号内
9、玻璃电极的使用前一定要在水中浸泡几小时,目的在于:( B )。
A. 清洗电极 B. 活化电极 C. 校正电极 D. 检查电极好坏 10、电化学分析中使用盐桥是为了消除:( A )。
A. 液体接界电位 B. 不对称电位 C. 各种相间电位 D.不同金属接触电位
11、用标准曲线法测F-,在试样和标准溶液中加入TISAB的作用是:( D )。
A. 保持离子强度一致 B. 掩蔽干扰离子 C. 控制pH D. 三者都包括 12、滴定Cl-时可用的指示电极是:( D )。
A. Pt电极 B. Ag/AgCl电极 C. 玻璃电极 D.以上都不是 13、用极谱法进行测定时,必须:( A )。
A. 除氧 B. 搅拌 C. 加入离子强度调节剂 D. 组成可逆电池 14、极谱定性分析是根据各组分的:( B )。
A. 电极电位不同 B. 半波电位不同 C. 扩散电流不同 D. 迁移电流不同
15、离子选择性系数是反映离子选择性电极性能的一个极重要数据,下列说法哪
填写正确选择)(30分)
个是正确的:( D )。
A. 选择性系数愈小,则干扰离子干扰愈大 B. 选择性系数愈大,则干扰离子干扰愈小 C. 选择性系数与干扰离子无关 D. 选择性系数与待测离子浓度有关 16、光的吸收定律适用于:( C )
A. 白光 B. 日光 C. 单色光 D. 锐线光
《仪器分析》试卷 第 1 页 共 5 页
17、 分光光度法所利用的是:( D )
A. 光的发射 B. 光的散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吸收 18、为减少测定误差,待测溶液的透光率应控制在:( C )
A. 2%~5% B. 5%~10% C. 10%~80% D. 80%~90%
19、当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如果共存离子对测定无干扰,而试剂和
显色剂带色,则选用( A )空白以减小分析误差。
A. 试剂 B. 溶剂 C. 试样 D. 平行操作
20、物质的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的能级跃迁而产生,可见-紫外吸收光谱产生于:( C )
A. 分子转动能级跃迁 B. 原子振动能级跃迁 C. 电子能级跃迁 D. 无法确定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把正确答案填在相应的空格处,每空1分, 1.在催化极谱中,要形成催化波氧化剂X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__相当强的氧化性______,二是____在电极上有很高的超电压 ____。
2.电位滴定法确定终点的三种方法有 EV作图法 ,EVV作图法(或一级微商法)__, E2V2V法(或二级微商法) 。
3.某溶液透光率为T,若将其稀释一倍,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其透光率为 T2 。 4.当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以双波长单光束方式工作时,测得的吸光度读数为 物质在两波长下的吸光度之差 。
得分 评卷人 三、判断题(在正确说法的题后括号里填写“√”,反之,则 1.pH测量中,采用标准缓冲溶液进行校正的目的是为了校正温度的影响和校正电极制造过程中电极间产生的误差。( )
2.阳极溶出法富集时电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溶出法富集时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 )
《仪器分析》试卷 第 2 页 共 5 页
共15分)
填“×”,每小题1分,共8分)
3.符合Beer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不移动但吸收峰强度减弱。( √ )
4.有色溶液的透光率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所以透光率与溶液浓度成反比关系。 ( )
5.同样质量的两元素用二硫腙显色后配成体积相同的溶液,用2cm的吸收池,在同样的入射光波长下测定,所得吸光度应相等。( )
得分 评卷人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极谱法:
答:以滴汞电极或其他周期性更新的液体电极做工作电极的伏安法,称为极谱法。
2.参比电极:
答:电极电势已知、恒定,且与被测溶液组成无关,电极电位不随测定溶液和浓度的变化而保持相对恒定的电极。
3.助色团:
答:与发色团相连接,且能使该发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的、含有杂原子的饱和基团。
或者:含有n电子的基团(如—OH、—OR、—NH2、—NHR、—X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λ>200nm的光),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π共轭作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加),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仪器分析》试卷 第 3 页 共 5 页
得分 评卷人 五、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为什么通常的情况下电位滴定法的误差要比直接电位法小?
答:电位滴定是以测量电位的变化情况为基础的,而不是测定绝对电位值,因此电位滴定法的误差要比电位滴定法小。
或者:直接电位法是通过测量零电流条件下原电池的电动势,根据能斯特方程式来确定待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而电位滴定法是以测量电位的变化为基础的,因此,在电位滴定法中溶液组成的变化,温度的微小波动,电位测量的准确度等对测量影响较小.
2.在可见分光光法中对显色反应有何要求?
答:(1)灵敏度高;(2)选择性好;(3)有色物质的组成恒定,化学性质稳定;(4)显色剂与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相差60nm以上;(5)反应条件易于控制。
得分 评卷人 六、解答题(共28分)
-1
1.下面是用0.1000mol.LNaOH 溶液电位滴定50.00mL某一元弱酸的数据:
7.00 10.00 12.00
5.47 5.85 6.11
15.70 15.80 16.00
9.43 10.03 10.61
28.00
12.57
V/mL 0.00 1.00 2.00 4.00
pH 2.90 4.00 4.50 5.05
V/mL 14.00 15.00 15.50 15.60
pH 6.60 7.04 7.70 8.24
V/mL 17.00 18.00 20.00 24.00
pH 11.30 11.60 11.96 13.39
《仪器分析》试卷 第 4 页 共 5 页
(a)用二级微商法确定终点;(b)计算试样中弱酸的浓度;(c)化学计量点的pH应为多少? (d)计算此弱酸的电离常数。 解:(a)终点体积为Vep=15.65(mL) (b)0.1000× 15.65 = C × 50.00 C=0.0313 mol.L-1
(c)pH= 8.24+(9.43-8.24) ×65/(65+59) = 8.86
2.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邻和对硝基苯胺混合物,在两个不同波长处(b=1.00cm)测量吸光度,根据以下数据计算邻和对硝基苯胺的浓度。
=280nm, A=1.040,邻=5260Lmol1cm1,对=1400Lmol1cm1 =347nm, A=0.916,邻=1280Lmol1cm1,对=9200Lmol1cm1
¶Ô 邻解:A1=c邻1+c对1„„„„①
邻¶Ô=c邻+c对„„„„②(b=1.00cm) 22A2由两方程得: c邻==(
¶Ô ¶ÔAA1222 邻邻邻邻1222=(14000.91692001.040)molL1
12801400920052608285.646.6106)molL1=1.786104molL1
4=(1.04052601.78610)molL1
c对=
邻A1c 邻 1 ¶Ô11400=(0.1006)molL1=7.186105molL1
1400
《仪器分析》试卷 第 5 页 共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