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何提高教师的幸福感

如何提高教师的幸福感

来源:智榕旅游


如何提高教师的幸福感

摘要:教师的生存状态决定着学生的生存状态,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创造出教育过程中的幸福感,从而培养造就积极、阳光、幸福的学生。教育管理者应为教师幸福感的获得而创设有利的外界条件,并鼓励教师积极追求自己职业价值的实现,努力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

关键词:尊重、减压、成长、和谐

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引领孩子健康成长和获得幸福感,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幸福生活的创造者。教师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教师的生存状态决定着学生的生存状态,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创造出教育过程中的幸福感,从而培养造就积极、阳光、幸福的学生。先有快乐的教师才有快乐的学生。

教育本身,是个快乐、幸福的过程。在常人眼里,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家长尊敬,学生爱戴,领导关怀,工作无时无刻不蕴含着妙不可言的幸福。但果真如此吗?据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经常疲于备课、上课、应付检查、对付考试等等,有高达80%的教师感到“工作太累”、“压力太大”,存在经常失眠的情况;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还致教师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问题,有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调查还发现,65.1 %的中学教师患有一种或几种以上“职业病”。其中,腰背痛、咽炎、颈椎、痔疮和胃炎或胃溃疡是排在前5位的疾病。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呢?我认为:教育管理者应为教师幸福感的获得而创设有利的外界条件,并鼓励教师积极追求自己职业价值的实现,努力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

一、满足尊重需要

学校管理工作不能仅仅是管理教师的工作, 同样要尊重教师的情感状态,因为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所以我们管理者平时要摒弃领导的那种居高临下、以大压小的管理方式,而是应该以服务者角色出现在教师面前,认真听教师倾诉,细心为教师解开心结,及时帮教师调整好情感状态,以最佳的状态出现在学生面前。

(一)是维护人格尊严。目前,一些学校在管理中的有些做法实在欠妥当。 比如,校长在学校大门口站着看哪些教师上班迟到,这就大可不必。 据说,有一天,一位教师早上迟到后,某校长铁青着脸瞪了那位教师一眼,那位教师也不甘示弱,发了脾气。 校长和教师本应和谐的合作关系就在“瞪眼”和“发脾气”中失调、错位。 那位老师迟到可能另有隐情或者苦衷,校长不分青红皂白责怪,就会导致教师带着不良情绪走进教室, 这种不良情绪很可能就会殃及无辜—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头上。这样做这只会导致领导层与教师之间产生隔膜,使彼此的尊重和信任丧失,但最后的受害者却是学生。教育管理者们要深入到教师和学生中去, 多与师生沟通,让他们感受到管理者的真诚、细致及人格魅力, 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二)是尊重岗位选择。校长要尽可能让教师做自己喜爱的工作。因为能够自主选择岗位,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每学年结束前,可以让每位教师像学生考大学时填写志愿一样自主选择工作岗位,比如愿意教课还是做行政工作,是否愿意担任班主任等,学校千方百计尊重教师的选择。如果个人志愿与学校工作有冲突,学校务必专门找教师商量沟通,教师一般都能够通情达理,服从大局。只有选择的才可能是自主的,也只有自主的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这样,教育的乐趣就与教育者的职业结合起来,工作就变成了一种享受、一种幸福。

二、减轻工作压力

(一)切实转变观念。“给教师加压,给学生减负”这是普遍流行的观点,多少反映了领导们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的现状和态度,我们认为这是似是而非的。首先,给教师加压,学生的负担怎么可能滅下来?教师的减负,是学生减负的前提条件。只有解放教师,才能解放学生。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其次,目前教师己经不堪重负,哪能再加压?教案、改本、论文、教研、进修、活动、管理学生,教师整天非常忙了。要提髙教育质量再也不能通过加班加点苦教苦学来实现了!

(二)迅速釆取措施。当前可以做的是:①减去额外负担。不少学校制定了许多“土政策”,如,规定教师必须制作课件,必须有教科研立项课题,必须每年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等,所有这些,都直接跟物质利益到精神鼓励挂钩,其实,这些硬性规定未必是好教师的标准,也未必是好教育的标志。②改变绩效管理,许多考核与评比过多又僵化,没有体现教师职业特点和工作性质,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尊重教师个性化的工作风格。因此,学校的量化考核应从注重数量转变为质量。③改进教学管理。例如教案检查是一项常规管理,为了应付,有的教师要花大量时间用于写教案,而真正用于思考的时间却很少,其实,一味地将教案写详细写工整的做法,既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又可能会使教师照本宣科,因此,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教案检查应该予以改进。

三、促进专业成长

“人是靠精神站立的, 又是靠业务行走的。 ”一个教不好书、当不好班主任的老师在学校里无论如何是不会幸福的。 在教学管理中,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服务,为教师的学习与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管理。 因此,领导关怀教师,就要帮助教师专业成长,从而使教师享受专业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幸福。

(一)搭建学习充电平台。教师职业不仅是一个生存的岗位,更是一个公众关注的文化形象。 面对课改的洪流,教师的一桶水已不能满足学生需要,教师必须有“一泓清泉”。 学校应以创建学习型校园为载体, 积极倡导教师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合作学习。 如组织开展教师理论学习“五个一”活动,即每学期研读一部教育名著、每年订阅一批教学专业杂志、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每月写一篇教学心得、每天阅读一份教学杂志。 深入开展好书传看、好文章传阅、好课共赏、好思想共享等一系列活动。 向教师推荐《人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魏书生的《班主任漫谈》、李镇西的《爱的教育》等理论书籍,努力用大师的人格魅力开启教师的教育思想,用大师的教育理念培育教师的教育智慧。

(二)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既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也能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与理解。 学校鼓励教师之间经常开展 “一人一课”、“评课议课”、案例分析、教师赛课、 专家报告、 教育沙龙、 网络备课、教育博客、课题研究等校本教研活动, 创设互相信任、 互相学习、 和谐融洽、敢于交换意见的良好氛围。

(三)搭建展示自我平台。为了让教师获得成功,展示自身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提高职业幸福指数,学校应千方百计多层次、多角度地为每一位教师搭建自我展示平台。 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建设,组建学科创新团队和名师工作室,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级以上优质课评比、名师申报、论文评选和学术主题报告,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自我展示活动,为每个教职工提供一个施展才华、体验成功的平台,使广大教师充分感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乐趣。一个能留住教师的学校应该是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让教师也能得到提高,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有成就感。这样的学校既能培养出优秀学生,又能培养出名师,这才是双赢的策略。

四、创造和谐氛围

调查显示,妨碍教师人生幸福的最大障碍是不良人际关系, 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的恶化都在剥夺教师的幸福感。 事实上,不少好教师跳槽或转校,往往有这方面的原因。 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努力让教师置身于宽松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之中,从而使教师觉得在这所学校里工作是愉快的、 美好的、幸福的。 这是校长关怀教师的又一条重要途径。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重在建设,我们不回避冲突,重要的是学会理解、沟通和谅解。

(一)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精诚团结,以诚相待,作出表率。 倘若领导之间拉帮结派、勾心斗角, 那么教师之间的关系势必紧张。其次校长还要“亲贤臣,远小人”。 千万不要出现:做事的时候想到的是一部分人,而在进行利益分配或荣誉分配的时候, 想到的则是另一部分人的现象,否则会把整个学校的人际关系复杂化。再次要适度淡化教师之间的竞争。现在普遍推行的 “末位淘汰制 ”是导致教师人人自危、人心惶惶的催化剂。 因为害怕被淘汰, 于是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少了,不正当竞争多了,结果文人不是“相亲”而是“相轻”。 学校管理者应该鼓励和提倡教师间的合作,因为合作能促进交流,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焦虑,解放教师心智, 这也是从根本上缓解学生的压力,解放学生的心智。在校内应明令禁止打小报告、传播流言、打听他人隐私等破坏合作的行为。

(二)宽松的工作氛围。教师所乐见的是一种愉快、合作、开心、高效的办公室文化。这种办公室文化的形成发展与校长的个人风格、学校的管理水平等直接相关。 为此,学校管理者首先要着力于软件建设: 平时要注意对教师的教育和引导,注意同一办公室的人员构成,包括性别比例,俗话说 “ 男女搭配, 干活不累”,以期产生鲶鱼效应,增加办公室的亲和力; 还要适当增强人员流动性,避免不团结的教师坐在同一个办公室,也要避免小团体的形成;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

(三)要在硬件建设上下功夫:教师办公室要求宽敞明亮、干净整齐,办公用品够用、

实用,每一个角落都要有值得体味的细节,要能传递出强烈的时代感, 传递出浓郁的文化特质,体现人文关怀。 例如有些学校每学年把经费拨到各组室,由教师自己装点办公室,学校评出最富文化韵味的组室就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只有“软硬兼施”, 才能创造并维护一种良好的办公室文化,教师只有整天保持良好的心境,办公效率才能发挥得更好。

五、丰富精神生活

(一)保障文体活动。一所听不到教师的歌声、笑声,看不到教师打球、跳舞的身影的学校不是一所好学校。 学校要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为教师的健身和娱乐提供保障。 事实上,学校具有其他单位和行业所没有的丰富的优质的文体活动资源,学校管理者需要的只是观念的更新和行动的支持。 一是提供时间。 这是最重要的条件,因为教师最缺少的就是时间。 除了提供课外活动时间之外,有些学校还规定每星期一、四下午最后一节课教师可以自主参加文体活动,这一举措很得民心,深受老师的欢迎。 学校还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参加学校的体育周、艺术节,让教师展示自己的才艺。 二是安装设施。 在学校里建立健身房、音乐厅、舞厅以及其他露天健身设施等,让教师有场地活动。 三是举行培训。 根据教师兴趣爱好特长,在学校里开设太极拳、气功、瑜珈、健美操、交谊舞、书画、歌唱等短期培训班,为教师开展文体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四是开展校外活动。 例如重阳节登山,举行球类、围棋、拔河、钓鱼等体育比赛以及唱歌、跳舞、书画等艺术活动,有奖参与。 五是推行健康服务。 邀请专家医师为教师作健康知识讲座,了解心脑血管、高血压等教师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 有条件的地方体育科研机构可以为教师们提供体检、开出运动处方、设计合理膳食方案等一体化的跟踪服务。六是提供展示平台。 例如资助教师著书立说,办书画展览等。 丰富的教师文体生活,使教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身心得到调息,营造了宽松有序的工作环境,优化了教师之间的关系,提高了集体凝聚力。

(二)惠及教师家属。“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学校不能从工作上完全减轻教师的压力,但可注重对教师家属的人文关怀,以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这也是提高教师幸福指数的明智之举。 例如逢年过节适时召开茶话会、联谊会、座谈会、表彰会等,邀请教师家属参加,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通过这些会议,让教师家属对教师们予以理解和支持,感受当教师及其家属的光荣,努力营造“人人愿当教师,人人愿当名教师”的浓厚氛围。 又例如暑假教师旅游,学校可以从经济政策上和时间安排上鼓励教师家属及其子女一起参加,享受天伦之乐。 这样,全体教师及其家属心暖、心齐、劲足,全力投身于教育事业之中,从而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

当然,除了人文关怀,教师还需要物质待遇的提高,只有精神和物质双管齐下,才能切实提高教师的幸福感。总之,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成为教师的保护伞和及时雨,既要时刻关怀关注教师眼下工作、生活,也要为教师以后的发展、美好的生活做长远考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