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如何影响大众
当下,在网络上出名已经不局限在文字一条道路上了,竹影青瞳、流氓燕靠贴裸照成名,芙蓉姐姐靠摆S型姿势成名,胡戈靠颠覆《无极》的视频成名。这些人基本上是一夜之间,红遍互联网,有时红得令人百思不解。学者鲍德里亚曾经提出一种激进的口号:让网络在超真的地形里航行。信息高速路允许在一个隐喻的世界里旅行,超越,加速。技术创造世界,创造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任何工具都只有在某一个世界上才被赋予使用意义,只有在一种生活方式中才恰如其份的成为工具。网络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于一系列新的价值取向、新的社会精神正在形成。这些新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精神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社会交往从更深层次上体现为心灵的沟通;文化共享;个性化精神与群体意识相砺相长。
正是凭借匿名性带来的开放性和虚拟性,网络写手没有任何顾忌,得以自由地抒写,自由地发表。毫无疑问,这一高度自由的电子虚拟空间给写手们一个表现自我、发现自我、发泄自我的最好空间,他们在这里可以尽情拾起或重塑被日常生活、社会角色所压抑、限制了的一部分自我。但成也“匿名性”,败也“匿名性”。“匿名性”带来了写作的自由,同时也带来了写作的泛滥(即垃圾性文字的大量产生)。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体验它所带来的好处时,也难免为其所伤。网络与其说呈现了总体性的拟象,不如说或许提供了游戏的空间。与其说通过技术寻求终结,不如说人们反而使自己转向“赛柏空间”的意图和缘起。鲍德里亚的重要观点在电脑屏幕上闪闪发光。但是他的观点也激励我们去发现屏幕的深度,在不同的标题下发现或迷失我们自己,背离我们熟悉的路径。马克思曾经说过:“新技术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影响是无法想象的”。经济历史学家罗伯特·海伯罗纳也有一句名言:“往往是技术变革的力量已经释放出来了,而控制或指引技术的力量却很幼小”。
在网络生活,在现实精彩。网络让许多人的生活添加了未知的元素,这些人在网络虚构,强调了自身的言论自由与发表自由,共同构筑了我们虚拟的网上家园,在网络文化“陌生化”的惊喜与震撼之下,我们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沉闷单调,被虚拟世界一束束神话般的光芒所照亮。让读者沉迷其中,久久不能自拔。网络强调了虚构的力量,并把这种虚构的力量放大到极致,网络文化自产生之日起,就与说教无关,就与神圣无关,它以自始至终的疑问方式召唤着所有人的参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